毕业设计(论文)-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1 目录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2 1零件的作用 2 2零件的工艺分析2 二、工艺规程设计 3 1.定位基准的选择 3 2.制定工艺路线 5 三、确定毛坯尺寸,工序尺寸,加工余量 7 1.确定毛坯尺寸 7 2. 确定工序尺寸 7 四、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五、夹具设计 16 六参考文献 20 毕业设计论文 2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的作用 连杆是主要传力部件之一,其小头经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大头与 曲轴连杆轴颈连接。燃烧室内受压缩的油气混合气体经点火燃烧后 急剧膨胀,以很大的压力压向活塞顶面,连杆则将活塞所受的力传 给曲轴,推动曲轴旋转。 在工作过程中,连杆要承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 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少惯性力的 作用。连杆杆身一般都采用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型截面形 状。 连杆大、 小头两端面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 考虑到装夹、 安放 、搬运、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基本尺寸相同)。 2.连杆的工艺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3 连杆上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为: 大、 小头孔及其两端面等。 连杆总成的技术要求如下: 1为了使连杆大、小头运动副之间配合良好,大头孔的尺寸公 差的等级取为 IT6,表面粗糙度 Ra 不大于 0.4m ;小头孔的尺寸 公差等级约取为 IT5 (加工后再按 0.0025mm 间隔分组) , 表面粗糙度 Ra 应不大于 0.5m ;对它们的圆柱度也规定了严格的要求。 2大、小头孔的中心距的尺寸公差等级应该不低于 IT9。大、小 头孔中心线所在的公共平面为连杆平面,一般规定两孔轴线在连杆 轴线平面内的平行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 7 级,在垂直于连杆轴线平 面内的平行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 8 级。 3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过大,将加 剧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轴连杆轴颈两端面之间的磨损,甚至引起烧 伤,一般规定其垂直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 9 级。 4连杆大、小头两端面间距离的基本尺寸相同,但其技术要求 是不同的。大头两端面间的尺寸公差等级为 IT9 ,表面粗糙度 Ra 不大于 0.8m ;小头两端面间的尺寸公差等级为 IT12 ,表面粗糙 度 Ra 不大于 6.3m 。 5为了保证运转平稳,对连杆小头质量差和大头质量差分别给 以较严格的规定。 二、工艺规程的设计二、工艺规程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4 1.基面的选择 1. 1 粗基准的选择: (1)为保证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应选该表面为粗基准。 (2)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 粗基准。 (3)为保证不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要求,应选不加 工表面为粗基准。 (4)选作粗基准的加工表面应尽可能平整,没有毛边浇口或其它 缺陷。 (5)粗基准在同一方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 1. 2 精基准的选择: (1)基准重合原则; (2)基准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 (5)可靠方便原则。 1. 3 连杆基准的选择 连杆件外形较复杂而刚性较差,技术要求又高,恰当的选择机械 加工中的定位基准是能否保证连杆技术要求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连杆的实际加工过程中,一般都对连杆进行完全定位,即按六 点定位原理来限制连杆的六个自由度。多数情况下,选用大、小头 端面作为主要的定位基准,使零件的支承面积大、定位稳定、装夹 方便。 同时选用小头孔和大头孔连杆体的外侧面作为一般定位基准, 从而限制了连杆的六个自由度。 毕业设计论文 5 选用连杆端面和小头孔作为定位基准,不仅便于在加工过程中实 现基准统一,更重要的是使连杆的重要技术要求(如大、小头孔之 间的中心距要求,大、小头孔中心线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平 行度要求,端面与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要求等)在加工过程中实现基准重合,以减小定位误差。 因此连杆体外侧面为粗基准,连杆两端面为精基准。 2.工艺路线的制定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 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的为大 量生产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 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 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工艺路线方案 工序一:铣两尾端; 工序二:打顶针孔; 工序三:车工艺销子; 工序四:铣小端销子扁; 工序五:车外形; 工序六:车光滑过渡外形; 工序七:铣平面; 工序八:磨平面; 毕业设计论文 6 工序九:钻铰小孔; 工序十:钻大孔; 工序十一:镗大孔; 工序十二:拉制内槽; 工序十三:车内球面; 工序十四:镀铜; 工序十五:渗碳; 工序十六:除铜; 工序十七:钳工校正小孔; 工序十八:热处理; 工序十九:研磨顶针孔; 工序二十:磨外圆; 工序二十一:磨大端平面; 工序二十二:磨小端平面; 工序二十三:磨小孔; 工序二十四:磨 40 内孔; 工序二十五:粗磨内球面; 工序二十六:时效处理; 工序二十七:精磨内球面; 工序二十八:切除二尾 毕业设计论文 7 工序二十九:铣大端外圆; 工序三十:研磨小孔; 工序三十一:去毛刺; 工序三十二:清洗; 工序三十三:终检; 工序三十四:校正。 三、确定毛坯尺寸,工序尺寸,加工余量三、确定毛坯尺寸,工序尺寸,加工余量 连杆材料为 12Cr2Ni4A, 毛坯采用模锻法制造,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 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如下: 连杆两端面的加工余量 两端面只进行磨削加工,单边余量 0.8mm, 大头孔加工余量 该孔安排工艺为扩粗镗半精镗精镗, IT6, 表面粗糙度 Ra0.4。 总余量 2mm,扩孔余量 1.5mm,粗镗余量 0.3mm,半精镗、精镗余量 0.13 mm,珩磨余量 0.07mm。 大小头凸块及两侧面加工余量 大小头凸块上端余量 2mm,加工工艺安排为拉削 小头孔加工余量 毕业设计论文 8 小头孔加工工艺安排为钻粗铰半精磨精磨, 公差等级 IT7, 表 面粗糙度 Ra0.6。总余量 2mm,钻削余量 1.5mm,粗镗余量 0.3mm, 半精镗余量 0.1mm,精镗余量为 0.1mm。 螺母座面单边加工余量 0.8mm, 垂直度要求1000.25 , 加工工艺 安排为粗锪 精铣 四、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四、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获得其中的技术要求,由技术要求来 选择各工序加工所需要的刀具,量具,夹具等设备并通过刀具的参 数来确定各工序的切削速度,加工余量等切削参数,由此再计算工 时。 确定切削用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估计法。对于单件小批生 产,常常不规定切削用量,而由工人在加工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 择。大批量生产中,对各工序的切削用量一般应进行准确计算,并 填入工艺卡片。工时包括机加工工时,还包括工件的装卸、机床换 刀等辅助时间,通过工时的计算,可以验证所安排的工序是否符合 生产纲领与现有设备的要求。 1.工序七:铣两端面 毕业设计论文 9 (1)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粗铣,两端面。选用机床:61W 万能升 降台铣床。用硬质合金端铣刀,取铣刀直径 d=60mm,粗齿,z=4 齿。 选择主偏角主 Kr=60,副偏角 Kr=2 (2)确定粗铣阶段背吃刀量 p a 由于单边加工余量为 3mm,小于 5mm ,所以背吃刀量 p a=3mm (3) 确定粗铣阶段进给量 f 根据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表 3.3 可知, z f =0.060.12mm/z, 取 z f=0.1 mm/齿。 (4)粗铣阶段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29,取 v=38m/min 则: s n =1000v/d=96(r/min) 根据说明书,取主轴实际转速 w n=100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 v=d w n/1000=39.27(r/min) 当 w n=100r/min 时,刀具每分钟进给量 m f应为 m f= z fZ w n=0.120100=200(mm/min) 查机床说明书,取实际进给速度 m f=205mm/min,则实际进给量 z f= m f/Z w n=0.1025(mm/Z) 切削工时:查工艺手册表 6.2-1,切入长度 L1=1.7mm,超出 长度 L2=3 mm。于是行程长度为 L0L1L2,则机动工时为 Tm= (L0L1L2)/ m f=(321.73) /205=0.18(min) (5)确定半精铣阶段背吃刀量 p a ,由于单边加工余量为 1mm , 所以背吃刀量 p a=1mm 毕业设计论文 10 (6)确定半精铣阶段进给量 f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3 可知, z f =0.060.12mm/z, 取 z f=0.08 mm/齿。 (7)半精铣阶段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29,取 v=45m/min,则 s n=1000v/d=114.6(r/min) 根据说明书,取主轴转速 w n=125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 v=d w n/1000=49(m/min) 当 w n=125r/min 时,工作合每分钟进给量 m f为 m f= f w nz=1=0.0820125=200(mm/min) 查机床使用说明书,取刀具实际进给速度为 m f=205 mm/min,则 实际进给量为 f= m f/z w n=205/(20125)=0.082(mm/z) 切削工时:由粗铣加工可知,刀具行程为 L0L1L2,则机动工 时 m t= ( L0 L1 L2 ) / m f= ( 32+1.7+3 ) /205=0.18(min) (8)确定精铣阶段背吃刀量 p a,由于加工余量为 0.5mm,只需一 次精铣,所以 p a=0.5 (9)确定精铣阶段进给量 f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3 可知, z f =0.060.12mm/z, 取 z f=0.06 mm/齿。 (10) 精铣阶段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表 3.29, 取切削速度 v=54m/min,则 毕业设计论文 11 s n=1000v/d=137(r/min) 按说明书,取主轴转速 w n=125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 v=d w n/1000=49(m/min) 当 w n=125r/min 时,刀具每分钟进给量 m f为 m f=fz w n=0.0620125=150(mm/min) 查说明书,取实际进给速度为 m f=166 mm/min,则进给量为 f= m f/ z w n=166/(20125)=0.066(mm/z) 切削工时:由工步 1 可知,刀具行程为 L0L1L2,则机动工 时 m t= (L0L1L2)/ m f=0.22(min) 2.工序九:钻铰小孔 钻、铰16 孔。选用 Z525 立式钻床。 (1)钻的切削用量 钻 d=14.8mm 两孔,选用高速钢麻花 钻,d=14.8mm (2)确定切削背吃刀量 单边切削深度 a p=d/2=7.8/2=3.9mm。 (3)切削速度的确定 (4)查表,f=0.220.26mm/r,取 f=0.22mm/r. 查表,取 v=0.2m/s=12m/min,则 n s =1000v/d=100012/( 14.8)=258.2(r/min) 取 n w=545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d n w /1000=14.8 毕业设计论文 12 545/1000=25.33(m/min) 切削工时: 查 工艺手册 得 L1=3.4mm,L2=1.0mm,则钻14.8mm 孔的机动工时为: T m= (L+L1+L2)/f nw= (11+3.4+1.0)/(0.22 545)=0.27(min) (4)铰的切削用量 粗铰15.3mm 的两孔,选用高速钢铰 刀,d=15.3mm (5)确定切削背吃刀量 单边切削深度 a p=z/2=0.16/2=0.08mm 切 削速度的确定 (6)切削速度的确定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取 f=0.81mm/r.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取 v=0.22m/s=13.2m/min,则 n s =1000v/d=100013.2/( 15.3)=527.85(r/min) 取 n w=545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d n w /1000=15.3 545/1000=13.63(m/min) 切削工时:查工艺手册得 L1=1.08mm,L2=11mm,则粗铰 15.3H7mm 孔的机动工时为: T m= (L+L1+L2)/f nw=2(11+1.08+11)/(0.81 545)=0.105(min) 3.工序十:钻大孔 毕业设计论文 13 钻、铰40 孔。选用 Z525 立式钻床。 (5)钻的切削用量 钻 d=38mm 两孔, 选用高速钢麻花钻,d=38mm (6)确定切削背吃刀量 单边切削深度 a p=d/2=7.8/2=3.9mm。 (7)切削速度的确定 (8)查表,f=0.220.26mm/r,取 f=0.22mm/r. 查表,取 v=0.2m/s=12m/min,则 n s =1000v/d=100012/( 38)=258.2(r/min) 取 n w=545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d n w/1000=38545/1000=25.33(m/min) 切削工时:查工艺手册得 L1=3.4mm,L2=1.0mm,则钻38mm8 孔的机动工时为: T m=8(L+L1+L2)/f nw =8(11+3.4+1.0)/(0.22 545)=0.27(min) 3.工序十一:镗大孔 刀具: 精镗刀,r k =60由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查得进给量 f =0.08 0.15mm/r,取 0.15mm/r。主轴转速 n=800mm/r,加工工时计算公式 nf l tm= nf llll 321 + = l镗床加工长度 1 l 与刀具偏角有关的长度补偿 ()32 1 + = r p tgk a l 毕业设计论文 14 ()3260 75 . 0 + = o tg ()3243 . 0 += 取 3mm 2 l 切入长度 3 l 切出长度 所以,大头孔 15 . 0 800 54338 + = m t =0.42min 4.工序十二:拉制内槽 机床:L6110 卧式拉床 拉削进给量 0.05mm/z,拉削速度v=211m/min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得切削时间 zvf klz t z b m 1000 = b z 单边加工余量,这里为 1.5mm; l工件表面拉削部分长度,l=38mm =1.171.25 考虑校准部分长度系数,无校准部分时取 1,取 1 k=1.141.5 考虑机床返回行程系数,取 1.3 z f 每齿进给量 z拉刀齿数,z=6 v取 6m/min,故 605 . 0 61000 3 . 11385 . 1 = m t min41. 0= 5.工序二十一:磨大端平面 机床: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M7150 刀具:氮硅硼,80500 计算切削用量: 单边余量0.1mm, 由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查得主轴转速n=1450r/min, 进给速度 v=0.1330.25m/s 所以 v ll tm 1000 1 + = 毕业设计论文 15 2 . 01000 20226 + = =1.23min 1 l切出长度,取 20mm 6.工序二十九:铣大端外圆 刀具:直齿三面刃铣刀 GB111785 轴瓦锁口槽宽 5mm,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得每齿进给量 = z f 0.0040.008mm/z,取 0.006mm/z,进给速度 =v 145170m/min, 取 150m/min,铣削深度 p a =3mm。 由刀具手册选取齿数 14,直径 d=50 mm。 所以主轴转速 d v n 1000 = 50 1501000 = =954.9r/min 由机床手册取n=950r/min 实际切削速度 1000 dn v = 1000 95050 = min/2 .149 m= 当n=950r/min 时,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nffm= 006. 014950= =79.8mm/min 切削工时: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 6.27 查得 mc m f ll t 1 + = l切削加工长度,l=8mm 1 l 道具切入长度, 1 l =3mm 毕业设计论文 16 mc f 工作台的垂直进给量,查得 mc f =20mm/min 所以, 20 38+ = m t =0.55min 五五.夹夹 具具 设设 计计 在机械加工中,工件应准确地放在机床合适的位置上,使工件 相对于刀具及机床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保证其被加工表面达到工 序所规定的各种技术要求,就要对工件在机床上进行定位。工件定 位后,还需对工件压紧夹牢,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化, 这个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的整个过程称为安装。 (常用的安装 机构为夹具)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直接找正定位法,划线中定位法,夹具定位 法。前两种定位法,精度较低,一般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夹具定 位精度高且稳定,装卸方便省时,广泛应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 夹具除定位加紧的功能外,还具有调整刀具的位置,保证加工 尺寸精度。为刀具导向等作用。 夹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应用范围分:通用(可调整)夹具, 毕业设计论文 17 专用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拼拆式夹具等;按动力源分:可 分为气液增压夹具,电动夹具,磁力夹具,真空夹具,离心力夹具 等;按机床种类分::车床夹具,铣床,钻床夹具,磨床夹具等。 本设计使用铣床进行大批大量生产,因此采用液压夹紧的的专 用铣床夹具。 夹具的种类众多,一般共有的组成部分有:定位元件(定位销, V 型架等) ,夹紧装置,与机床连接件,对刀导向件,夹具体。现以 铣连杆体单一侧面的专用夹具为例来说明加工本零件专用夹具的设 计过程。 经过与指导教师的协商,决定设计车40mm 的大孔和铣大端外 圆专用夹具。 车床夹具现有关说明如下。 (1)定位方案 工件以16mm 孔、 大端销子和大端一个端面 为定位基准,采用平面与定位销组合的定位方案,在大端销子上用 挡块定位、 16mm 孔上用菱形销定位。 其中圆挡块限制 2 个自由度, 菱形销限制 1 个自由度,一个面限制了 3 个自由度,这样就共限制 了 6 个自由度 (2)夹紧机构 根据生产率要求, 运用手动加紧可以满足。 采用螺纹销加紧机构, 通过拧紧螺母 M12 使工件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