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尿ppt课件.ppt_第1页
白细胞尿ppt课件.ppt_第2页
白细胞尿ppt课件.ppt_第3页
白细胞尿ppt课件.ppt_第4页
白细胞尿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细胞尿的诊断分析和治疗,脓尿pyuria菌尿bacteriuria,特征白色混浊状、云雾状、加热或加酸不消失(碳酸盐.磷酸盐鉴别)参考值正常人清亮尿沉渣WBC5个HP细菌学阴性,白细胞与脓细胞特征萎缩膨大、多形性受尿PH、渗透压、参与炎症与否等影响参考值玻片5个HP定量10个HP临床意义1.尿白细胞分类中性多形核(80)尿感、间质肾炎、肾移植早期淋巴细胞(33)慢性肾炎、肾移植排斥、白血病嗜酸性细胞(5)过敏间质性肾炎、血吸虫感染、前列腺炎2.尿久置、PH及渗透压均使计数3.伴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时、需复查中段尿,引起白细胞尿的病因,一、感染类疾病1、细菌感染2、结核3、衣原体、支原体二、非感染类疾病1、肾小球肾炎2、间质性肾炎,感染性白细胞尿(一),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结核尿道炎肾脓肿前列腺炎,省略,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流行病学,本病好发于女性,女:男约10:1,尤以婚育龄妇女,女幼婴和老年妇女多见。婚育龄妇女:1.孕妇增大子宫压迫输尿管第二狭窄处。2.性生活不卫生。女幼婴: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发育不全,贪玩,憋尿。老年妇女:1.尿道肌组织松弛,管道开放。2.逼尿肌无力,尿液残留。3.尿路粘膜退形性变。,致病菌,以肠道G杆菌最多见,大肠杆菌约占70,其次是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常发生于尿路器械检查后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患者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无症状性细菌尿,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尿检异常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为75。,急性肾盂肾炎,局部与全身症状血、尿检异常一般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可逆性小管损伤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5为球菌感染。,慢性肾盂肾炎,症状不典型,早期常无体征急性发作时其临床表现同急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贫血,小球,小管功能障碍B超及X线的改变,无症状细菌尿,有细菌尿而无尿感症状,常于尿检时发现。常见于妊娠妇女、产妇及女孩,超过六十岁的妇女可达10。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细菌尿本身不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但会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引起肾绞痛的主要原因,.,发病情况,性别差异:男多于女(3:1)地区性:南方多于北方好发部位:上尿路多于下尿路复发率:高,流行病学因素,年龄:2050岁,两高峰年龄为30岁(男)和55岁(女)左右饮食与结石:动物蛋白、精制糖、纤维素上尿路结石形成饮水、高温环境及活动,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疼痛其程度与结石部位、大小、活动及有无并发症有关结石越小症状越明显,疼痛特点,肾盂肾盏结石:无疼痛(仅表现活动后镜下血尿)上腹或腰部钝痛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疼痛部位和放射范围与梗阻部位有关)膀胱壁段结石:膀胱刺激症状,尿道放射痛,血尿(损伤粘膜),镜下血尿,可见血凝块肉眼血尿,更为常见,结石合并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发热、寒颤,KUB平片:95%显影,必要时左侧位片IVU:梗阻情况、分肾功能、肾形态改变有无充填缺损及其他畸形B超:初诊或补充检查CT平扫:发现小结石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MRU:显示结石部位及积水情况,影像学诊断,(一)保守治疗,时应征:结石0.6cm,光滑,无梗阻及感染纯尿酸及胱氨酸结石,方法,观察:尿石有无排出大量饮水:保持每天尿量2000ml以上强调睡前及半夜饮水饮食调节:限制高钙、高草酸食物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和高动物脂肪饮食习惯尿酸结石不宜食用动物内脏,控制感染:敏感抗菌素调节尿pH值:枸橼酸钾、重碳酸钠碱化尿液预防和治疗尿酸和胱氨酸结石(预防时pH值:6.5;治疗时pH值:77.5)氯化铵酸化尿液防止感染性结石,肾绞痛治疗:镇痛、解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排石纯尿酸结石:碱化尿液,饮食调节,口服别嘌呤醇,感染石控制感染,酸化尿液,应用脲酶抑制剂限制磷酸摄入氢氧化铝凝胶限制肠道磷酸吸收胱氨酸结石碱化尿液至pH7.8D-青霉胺,乙酰半胱氨酸,(二)体外冲击波碎石(三)手术治疗,膀胱结石,临床表现排尿中断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排尿困难膀胱刺激症,尿道结石,大部分来自于肾和膀胱憩室和异物形成结石典型表现:急性尿潴留伴会阴剧痛亦可排尿困难,点滴排尿,肾结核,.,一、概述,肾结核: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肾脏系统病变,并且造成肾脏系统器质和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二、发病机制,感染方式:血行感染尿路逆行感染淋巴循环感染直接感染,.,肾结核多继发于肾外结核,其中肺结核最多、最主要。,血行感染80%双侧肾脏感染临床发病90%单侧感染结核杆菌进入肾脏90%肾皮质,10%在肾髓质,肾皮质结核病理型肾结核肾髓质结核临床型肾结核病理型肾结核临床型肾结核,三、诊断,病理型肾结核:无临床症状,尿检查呈酸性,有红细胞、白细胞和结核杆菌。肾盂造影检查无异常。,.,1、膀胱症状2、酸性尿、血尿与脓尿3、腰痛4、全身症状5、尿的细菌学特征6、影像学检查7、膀胱镜检查,临床型肾结核,膀胱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最多占91%。最常见、最重要、最早发生的症状,进行性加重、消退最晚。,血尿、酸性尿与脓尿,血尿:第二个重要症状,表现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终未血尿、全程血尿、疼痛性血尿、间歇性血尿、突发性血尿。酸性尿:可能与干酪坏死有关;脓尿:由于肾脏和膀胱的结核性炎症,造成组织破坏,尿液中可出现大量脓细胞,同时在尿液内亦可混有干酪样物质,使尿液混浊不清,严重者呈米汤样脓尿。,.,腰痛:肾脏结核病变严重者可引起结核性脓肾,肾脏体积增大,在腰部存在肿块,出现腰痛。若有对侧肾盂积水,则在对侧可出现腰部症状。少数病人在血块、脓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引起肾部绞痛。,腰痛,全身症状:由于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中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出现一般结核病变的各种症状。如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盗汗、低热等,可在肾结核较严重时出现,或因其他器官结核而引起。,全身症状,尿的细菌学特征,结核杆菌诊断肾结核最可靠的依据。尿涂片:阳性率约50%-70%;BACTEC快速培养:阳性率约80%-90%;PCR-TB:阳性率90%-100%。简便、快速、敏感性高(1-20个菌)特异性强,.,辅助检查,断层摄影;腹部CT或MRI肾盂造影;B超检查;血清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四、治疗,综合治疗:抗结核为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化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非感染性白细胞尿,1、肾小球肾炎2、间质性肾炎,风湿免疫疾病肾移植排斥白血病、肿瘤,原发肾小球肾炎,继发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概述,间质性肾炎又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影响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血管和间质)。本组疾病病因极为繁杂,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亦颇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呈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概述,急性间质性肾炎是肾间质的急性炎症病变,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抗生素、非甾体镇痛消炎药和抗肿瘤剂等药物广泛应用,其发病数明显增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肾小管功能异常外,尚可出现血尿、脓尿、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者预后良好。,临床表现,病因,药物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全身感染所致变态反应性间质性肾炎系统疾病伴急性间质性肾炎恶性细胞的浸润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病理,肾肿胀,体积增大,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中性、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在免疫性病变时,肾间质和肾小管基膜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肾小球多正常。此外,尚可见各原发病的肾脏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急性感染症状全身过敏表现常见药疹、药物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还可见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尿化验异常常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及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常出现急性肾衰竭,伴或不伴少尿。,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典型病例常有:1、近期用药史;2、全身过敏表现;3、尿化验异常;4、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损害一般认为若有上述表现的前两条,再加上后两条中任何一条,临床急性间质性肾炎即可诊断成立。但非典型病例常无第二条,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一、去除诱因败血症性间质性肾炎应尽早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菌并及时消除致病病原菌。药物过敏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二、抗过敏治疗对去除病因后恢复不理想者可加用拨尼松口服3040mg/d,46周后逐渐减量。急性肾衰者,如常规治疗12周效果不佳,可慎用甲强龙冲击。,治疗,三、免疫抑制治疗重症病例宜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30-40mg,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共服用2-3个月,能够加快疾病缓解。激素的使用指征为停用药物后肾功能恢复延迟;肾间质弥漫细胞浸润或肉芽肿形成;肾功能急剧恶化;严重肾衰透析治疗。为冲击疗法或口服,很少需并用细胞毒药物。四、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病例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药物性AIN致ARF治疗流程,停药,支持和观察,改善,710天不改善或进展恶化,继续观察,典型过敏性AIN,不典型AIN,激素,肾穿,典型AIN,激素,肉芽肿性AIN,激素/CTX,抗TBM-AIN,纤维化,PE,激素,CTX,保守,预后,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为可逆性,少数病人可遗留肾损害,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其预后主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肾功能状况、肾间质浸润的程度、急性肾衰的持续时间和年龄等有关。,慢性间质性肾炎,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概述,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原发过程累及肾间质及有关结构,通常病理变化只见萎缩、硬化或肿瘤浸润,也称之为间质性肾病(或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病因,1.梗阻性肾病2.镇痛剂肾脏损害3.慢性肾盂肾炎4.免疫性间质性肾病5.巴尔干肾病本病是一慢性进行性间质性疾病,发病隐袭,病因不明,病例局限于多瑙河流域。6.特发性间质性肾炎约10%有间质性肾炎的患者查不到致病原因,病理,肾萎缩光镜下肾间质纤维化,伴或不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出现缺血性皱缩或硬化免疫荧光检查阴性电镜检查在肾间质中可见大量胶原纤维,临床表现,1.有反复发作肾盂肾炎史或滥用镇痛药史;2.不明原因的氮质血症或及轻度尿常规检查异常,蛋白,白细胞尿;3.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多尿、夜尿、肾小管性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其量0.51.5g/24h);4.可能有多尿、烦渴、低比重、高pH尿;5.疾病后期可有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诊断,1.慢性肾盂肾炎史或滥用镇痛药史;2.起病隐袭,多尿,夜尿,轻度蛋白尿;3.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比重1.015以下,6.5;4.尿蛋白定量1.5g24h,低分子蛋白尿;5.酚红排泄试验及浓缩稀释试验提示肾小管功能损害;6.尿溶菌酶及尿2-M增多。,实验室检查,1.肾小管功能障碍如浓缩能力障碍、保钠障碍、排钾障碍2.肾小管酸中毒3.尿沉渣常无特异性异常,有时可正常,一般可见中等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活动感染期间可见白细胞管型。大量蛋白尿不是本病的特征,尿蛋白微量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少于2.5g,通常少于1.5g。4.尿蛋白中白蛋白成分少,肾小管蛋白如溶菌酶或2微球蛋白的比例较高。5.2微球蛋白常作为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标志。,治疗,1.病因治疗,如停用过敏药物,清除感染源;2.对症支持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