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一、教学内容数数、认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三、教材说明1主题图(1)为什么选择主题图?入学教育。了解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准备。(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场面更开阔。采用俯视,把学校的整体画面呈现给学生。 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小小气象站、校园外的楼房、树木、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等,使数数的内容更加丰富。每种数量不止一种。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数量人和物数量人和物1国旗、楼房、老师6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2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往校园走的学生7鸽子、 锻炼身体的学生3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校园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4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所有女同学5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所有男同学 人物数量增加:教师加上学生,共20人。2110各数(第45页),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使学生感受到数怎样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四、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4这部分内容虽简单,但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还需要注意:(1)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是否会口头数数、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2)虽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所以,了解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学生没掌握数数的方法、没有全部认识110各数,都不要紧,将进一步学习。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教学内容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材说明(一)比多少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2通过操作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二)比长短通过操作直观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掌握比长短的方法。主题图: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为学测量作准备。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三)比高矮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直观体会 “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方法。主题图左边直接比(背靠背),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四、教学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绘声绘色讲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多媒体动态展开故事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比长短”: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参与学习活动。比高矮”: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引入比高矮。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和摘花,这两个同学(先分开站)比高矮,由此探究比高矮的方法。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等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如比长短),这样就应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主动性,自由比较。想比什么就比什么。除按教材给出的素材比较,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如:比身体某部位:手臂、脚长,一拃、一步、跳远;比跳绳;三人比伸直的手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有点乱,但活动都围绕比长短进行,学生非常专注,在活动中体会长短的含义,活动内容非常充实。在汇报时,学生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直观看出(绳子:左边短一点,右边短一点); 中间对齐(鼻尖对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等等。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15各数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6认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的过程。7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8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原通用教材的异同:(1)数概念、计算方面的基本要求基本一致的。(2)实验教材强调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三、编排结构教材的知识顺序和结构与原通用教材相似。但认数部分不再一个一个的认,合并为三段。节约了时间、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数的关系。10比较特殊仍单独编排。四、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1)主题图,除供数数、抽象数概念外,还有培养良好的思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2)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3) 6、7的主题图,可充分挖掘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2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的认识,都是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逐一进行的。教学中应有步骤地引导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感受数的含义。实践活动:数学乐园一、设计意图1配合前面所学知识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2根据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游戏:数字迷宫;对口令;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3感受身边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游戏中蕴藏着的数学知识,如报数起立就包含着基数、序数的知识。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注意1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实际参与活动。不要变成一种单纯的看图说话或看图回答问题的学习材料,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2结合实际,灵活选取活动资源。(1)教材提供的只是资源或线索,可根据本地和实际情况改造活动素材,或适当增减,以适合本地区儿童生活实际。(2)既可分项活动,也可综合起来。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教材说明1与原通用教材比较:(1)整体结构相同。(2)不同:情景图引入:从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2例1(数数)。突出以十为单位 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 直观了解1120各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做准备。3例2(读法):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4例3(顺序):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5例4(写法): 小棒图计数器配合。 第一次介绍数位,只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强调、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例5(加、减法):原通用教材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加强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7例6(15以内加、减法)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认一认,不要求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四、教学建议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注意培养估计意识。如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不用数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的个数。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的题目都可以先估再数。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1认识钟面和电子表;2会读写整时和半时。原通用教材:只在练习中出现认识整时,不做要求。实验教材:内容扩展了,在整时基础上,增加认识半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材说明1知识结构表:认识钟面4 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4 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2主题图:“妈妈叫女儿起床”,一般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经历,觉得很亲切,很自然想去认识钟表(时针、分针),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3读写整时 呈现不同的时刻,都是整时。用电子表形式给出时间的一般表示法,既学会看整时,又学习如何表示时间。3结合一个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根据情境读、写整时。还可以说说自己是几时起床,几时睡觉。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逐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 教材釆用12时记时法,可引导学生上午、下午、晚上来准确表述时间。 时间的写法。新闻出版署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写“冒号”,了解一下就可以了。4读写半时。与整时的编排相似。 注意:半时为什么 用“30”表示,不用过多解释。只要学生知道“30”表示半时并会写就行了,以后再进一步说明。四、教学建议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像其他计量单位直观、形象,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在课前可让学生调查一下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也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课上说一说。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注意: 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的影响。 按数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未学生应做到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应达到每分810题。三、编排特点1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的进位加法。原通用教材:按照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和5、4、3、2加几编排。实验教材:简化为: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2体现算法多样化。原通用教材:突出“凑十法”,小数加大数时教学“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实验教材:这里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编排思路有了质的变化。不再只强调凑十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五、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首先,应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例如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运动会情境中,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探讨计算的方法。其次,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体现改革精神的前提下,老师也应注意采取多种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的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选取学生喜欢的活动,如跳绳、踢球、跑步等,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另外,教材提供的只是供学生活动的资源或线索,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从而使活动从内容到实际更加适合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附送:2019年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52:2002 FR-D Loading tests on overhead line structures
- 【正版授权】 IEC 60794-1-119:2025 EN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1-119: Generic specification -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 Mechanical tests methods - Aeolian vibration,Method
- emft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电工试题及答案
- 休克抢救面试题及答案
- 外科上学期考试题及答案
- 廉洁为民面试题及答案
- 产后饮食考试题及答案
- 小猪障碍测试题及答案
- 危运装卸员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金属橡胶隔振元件军工领域特殊需求与民用市场开发策略
- 婴幼儿常备药品家庭管理指南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江苏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旅游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电动三轮车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
- 检验科室内质控培训课件
- 贵阳市初一数学试卷
- 洪恩识字配套字库完整版识字启蒙200字-生字组词句子完整版可打印-点读指读
- 西南18J202 坡屋面标准图集
- 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