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字4个,练习写好8个汉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文后的问题。3、通过学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理解诗歌背后的意思。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师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复习以前学过的与大自然有关的诗歌,如大自然的语言、植物妈妈有办法等。2、板题、读题。3、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如: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二、初读感知。1、自读诗歌,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自己想办法解决。2、教师出示文中的部分词语,检查认读。挺拔 沃野 飞禽 浩瀚胸襟 撒开 攀登 描绘3、指名分段读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倒字)。4、评议并随机正音。5、同桌互相检测读文。6、齐读全文。7、默读全文,你发现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78、交流,并读一读相关段落。三、巩固识字、练习写字。1、游戏巩固下列生字。禽 攀 胸 沃 拔 2、练习写字。挺 拔 胸(教师提醒注意:区分“拔”与“拨”,重点指导写好“胸”字,注意右边的笔顺。)四、作业:1、熟读课文。2、练习写好其他的左右结构的字。3、抄写好词好句。第二课时一、诵读领悟。1、教师范读,说说你听懂了什么?2、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重点学习。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示: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或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3、交流汇报。4、指导朗读。5、赛读,评议。6、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7、讨论:“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两句话你怎么理解?二、总结、拓展。1、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2、结合亲身体验谈一谈:你觉得大自然是什么课本?三、指导完成练习册。四、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饱览( ) 展示( )芬芳的( ) 无限的( )2、找一找有关天气的谚语读一读。10、海浪花变成的镜子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练习写好8个汉字。2、学习课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见闻和感受,能复述故事,能仿照课文进行续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通过读文,了解海浪花变成镜子后的奇遇,理解为什么海浪花期盼再当一面镜子。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并作好书面记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游戏检测认字情况。涨潮 螃蟹 丑陋 野蛮骄横 黝黑 企盼 害羞2、强调多音字“横”的两种读音,针对易错的字集体想办法识记。3、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文,要求做到“四不”。评议读文情况并正音。同桌两人相互检测读文。三、感知全文。1,齐读全文。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练习写字。 滩 惯 蹦 健1、学生观察字形,谈发现。2、观察田字格中的这几个字,与同桌交流如何写好这几个字。3、教师重点指导写:“滩、健”。4、学生练写,评议。五、作业:1练习写好本课中其他的上下结构的字。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生字、组词、扩句。2、练写上下结构的字(“蛮”、“焦”)。二、再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这朵海浪花吗?为什么?边读边划记有关句段,还可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2、汇报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带着惊喜之情)。交流学生的感受。赛读。3、说一说:海浪花变成镜子后,他是怎样照出女孩的美丽,男孩的健壮和螃蟹的善良?4、引读全文,体会感情。5、同桌合作朗读。6、讨论:海浪花为什么期盼着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当一次明亮的镜子?三、续编故事。海浪花的愿望实现了吗?这一次他来到海滩又有什么奇遇呢?请你编一个故事。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3、续编故事,题目自拟。11、心愿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读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标题“心愿”的含义。3、通过学习课文,触动心灵,升华情感,努力实践。4、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课文。教学准备:1、课前提供文章永生的眼睛,建议学生阅读。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做好书面记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畅谈自己的心愿或家人的心愿。2、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2、指名分段接龙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3、正音并找到含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辍学 诧异 坟墓4、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情况。5、齐读课文。三、感知文意。1、默读全文。2、说一说,你从读文中知道了什么四、练习写字。1、学生观察本课的“会写字”。2、谈自己的发现。(如:8个字全是左右结构)3、教师重点指导一两个字。4、学生练写认为比较难的宇。5、评议。五、作业:1、将本课的“会写字”写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你从读文中知道了什么?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你觉得刘爱欣老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二、精读感悟。1、默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段最能体现刘爷爷的舍己为人、乐于助人?还可写上你的感受或体会。2、交流汇报。3、重点指导读好第56自然段。视频出示第5自然段我与一位老奶奶的对话,并提出自学要求。想想:为什么我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是是!”我的前后感情有哪些变化?想象:我当时会想些什么?朗读(注意读出惊讶、感激、后悔、难过等复杂的感情)。4、再读课文,思考:刘爷爷的出现,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5、学生汇报,师板书:伤心、无助感激、疑惑惊讶、后悔思念、感激6、齐读最后一段。7、读了这些,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交流批注)。8、想象:当“我”点蜡烛的时候,会说些什么?三、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说说课题“心愿”到底指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讨论: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3、阅读文章永生的眼睛。12、少年总编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就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感受。3、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通过学习课文触动心灵、升华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迪罗达贝里富有同情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我们平常能为家乡、为社会作些什么?2、引入12岁的迪罗达贝里的故事。3、板书课题、读题。4、练写“编”字并扩词。二、检查预习。1、指名分段接龙读课文。2、评议并正音。注意:踊跃 赚钱 撰稿鞠躬 纽约 炯炯有神3、合作小组检测本课的“会认字”。4、同桌两人检测读文情况。三、感知课文。1、齐读课文。2、说一说:你从读文中知道了什么?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练习写字。(袜 费 稿)1、师重点指导写“袜、费”,注意“袜”字的右边和“费”字的笔顺。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1、将本课的“会写字“写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听写:主编 印刷 稿费 口袋二、读文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读读划划,并写上批注。)2、交流并随机朗读,谈自己的体会(交流批注)。重点句段如:他写了一封又一封,每封信上都写着:“我打算一个人发行一份杂志,用赚来的钱给同学们买双袜子”达贝里坚定地说:“如果杂志卖不出去,我可以在你的印刷厂干活,干一年两年都行,用这样的方式来代替支付印刷费。”一出印刷厂,他马上去了商店,用所有的钱买了五十双袜子,根本没想到为自己买双新鞋。3、读到这里,你想对达贝里说些什么?4、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话。三、对比阅读。对比少年总编和心愿,你发现它们在故事内容、写作人称、叙述方式等方面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篇?为什么? 四、升华情感、引导实践。1、复述故事(先小组交流再在全班汇报)。2、讨论:迪罗达贝里这样做值得吗?3、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他这种精神?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语文乐园三教学目标:1、区分并积累形近字,练习写好6个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2、阅读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收集并交流与民间俗语有关的故事3、仿例续写“海浪花变成的镜子”。4、讨论(针对迪罗达贝里的做法展开谈论)。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仿例读写。2、难点:讨论(见第12课的第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民间俗语有关的故事。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趣的汉字、词语故事。教学过程:一、有趣的汉字。1、自读这两组词语。2、交流:你发现了带点的有什么特点?3、说一说:怎样区分这些同音字和形近字。4、你能用带点的字组词吗?5、积累。二、词语故事1、自读故事,要求读准读通。2、同桌互读互评。3、补充俗语“千里送鹅毛”。4、默读故事想一想:为什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5、交流,结合句子回答。6、讨论“千里送鹅毛”比喻什么?7、交流你以前收集的俗语故事。组内交流全班交流8、选择“小小故事大王”。9、读一读这些俗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阅读欣赏、写字练习教学过程:一、阅读欣赏全世界儿童围成圈儿。1、自读诗歌。2、同桌互读互评。3、赛读。4、质疑解难(如:“在经线和纬线上尽情地跳舞”什么意思?)5、练习背诵。6、自主摘抄词语,补充“词语库二、写字板1、出示要写的宇。2、认读并组词。3、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登:上盖下蛮:上下匀称4、学生练写。5、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A、观察四个字结构特点。B、指导写“袜、款”。C、学生练写。6、评议。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续编故事海浪花变成镜子教学过程:1、仿例续写A、改例句。B、续说。在这片海浪花变成明镜中,我发现自己 2、续编海浪花变成镜子。想象海浪花如果又一次来到海滩上成为一名镜子后会哪些奇遇?要求:A、想象海浪花是怎样来到海滩上的?。B、谁又会来到镜子前,会发生哪些趣事?C、海浪花回到大海了吗?怎么回去的?自己单独准备。组织交流,再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评议,评出最佳创意奖。附送: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字词,理解“摄取、勇士”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4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课前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提问。2搜集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 齐读课题 理解:揭开 区别:揭开打开(揭开与秘密有关,打开范围更广)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师提炼并板书)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2交流:(1)字词学习。读准多音字的字音:系住 击倒 兴奋(2)释疑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大胆提出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风筝实验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1出示第1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1节 (2)理解:摄取 从下文找个近义词(吸收)(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4)试着用上一组关联词说说这段话。(因为所以)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3学生交流(1)学习第2节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 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指名读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2)学习3、4节仔细读读课文第3节,根据文中的描述,把富兰克林制作实验用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思考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学生自读交流 完成表格你对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疑惑?质疑预设:风筝上为什么安上根尖细的铁棒? 为什么用麻绳? 末端为什么分成两支? 为什么接片铜钥匙?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也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交流并出示句子: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指导朗读句子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小结: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我想对他说:“_”。小组讨论交流2师: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师:“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2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3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读写链接点:根据课文的描述,请把富兰克林制作风筝实验的过程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再写下来。_ 板书设计:11揭开雷电之谜富兰克林 勇士 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勇于献身科学教学效果反馈: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主备人:李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教学重点和难点1、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资料:华佗、麻醉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 读准多音字:华hu)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 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3、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2、回答问题: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关注病人、善于观察)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出示表格:手术看到听到想到给小孩动手术活蹦乱跳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1)交流 随机解决:“活蹦乱跳 撕心裂肺 惨叫 呻吟 任人摆布 沉思 ”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 研究)4、齐读课文第27节。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从此华佗( ),( )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 ),成了世界上( )。6、比较句子: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1) 分组读句。(2) 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3) 齐读句。(4) 说话训练: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_,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7、学到这儿,请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读写链接点:第二次手术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想像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先说一说,再写下来。_板书设计 病孩:痛苦挣扎深感不安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 醉汉:任人摆布陷入沉思 合成麻沸散教学效果反馈: 13、晏子使楚 主备人:李萍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3、能用“不敢不”造句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学习提问的方法。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2、 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学习提问的方法。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读书情况。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1、出示问题:三次交锋中,晏子是如何让盛气凌人的楚王自讨没趣的,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根据表格,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楚王怎么做晏子怎么做结果怎样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第一次交锋第二次交锋第三次交锋2、大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第一次智斗: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第二次斗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理解: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感悟三次“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2、用“不敢不”造句。3、过渡: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出示剧幕:第一幕时间:春秋末期地点:楚国城门外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4、分小组练习表演。5、大组交流。五、小结。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读写链接点: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我们是否可以先说一说,再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出示剧幕:第一幕时间:春秋末期地点:楚国城门外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晏子:_接待晏子的人:_晏子:_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_晏子:_接待晏子的人:_士兵:_板书设计: 13 晏子使楚侮辱晏子(充满智慧) 楚王 (不敢不尊重) 反驳教学效果反馈: 14、哥伦布竖立鸡蛋 主备人:李萍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壮举、创举、挑衅、创先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感悟哥伦布“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懂得善于发现、敢于证实才能创先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感悟哥伦布“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懂得善于发现、敢于证实才能创先的道理。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哥伦布和发现新大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哥伦布)交流哥伦布成名的原因。 大声读,他之所以赫赫有名,是因为(板书:发现新大陆)2、揭示课题 齐读3、(板书:竖立鸡蛋)指导“竖”的字形 竖立鸡蛋和发现新大陆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研读课文,感悟哥伦布“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一)学习第一次“攻击”的内容,在质疑解疑中感受哥伦布的开拓冒险精神。1、找出达官贵人们攻击哥伦布的话。 出示第二节 指名读,要求读正确2、学生自读这段话,提出问题预设:这件事到底平常吗? 真的任何人都能发现吗? 既然任何人都能发现,为什么他们不去发现? 3、解疑(1)发现新大陆这很平常吗?读第一节谈看法。随机理解“壮举、创举”,感受“发现新大陆”的不平常。理解:壮举 “举”就是 文中的“壮举”是指发现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 创举 指导朗读这明明是创举,但他们却说(指名读第二节)(2)理解“挑衅”,指导读好达官贵人们攻击哥伦布的话。衅:指导字形 “挑衅”里充满了(生交流)自读 指读 真是咄咄逼人(再指名读) 这根本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齐读)(3)这是件不平常的事,阅读补充资料,你会发现更多不平常。(深入了解“发现新大陆”的不平常)(4)创设情境:你要是在现场,你听到这句话你会? 用一两句话为哥伦布辩护,再次体会达官贵人们的恶意挑衅,相机解决其他的疑问。 交流:不,先生,_板书:不可能(5)小结体会哥伦布成功的原因哥伦布的成功关键是他(勇敢、有毅力)他敢(冒险) 板书:敢想 敢做(二)学习第二次“攻击”的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哥伦布的成功在于创先。1、引读课文第57节 指导学生从哥伦布的行动中感受他的冷静和智慧。2、指导朗读达官贵人们说的话。 达官贵人们那肯服输(齐读)用你这种方法,谁都能把鸡蛋竖立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再次感受他们的恶意攻击。3、 联系课文,对达官贵人们的话发表看法,随机指导:(1)师演示磕鸡蛋,结合“轻轻一磕”、“牢牢竖立”体会哥伦布竖立鸡蛋非常轻松,指导朗读(2)关注达官贵人们的表现,想像当时他们可能说的话,从中感受竖立鸡蛋的不易,指导朗读。我糊涂了,到底简单不简单?(发现问题就简单,没想到方法时不简单。)板书:去发现 去证实(3)感悟哥伦布成功的关键。板书:创先4、引读课文,回顾竖立鸡蛋的过程,小结板书,体会“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5、创设情境:此时此刻,面对这些还没有服气的达官贵人,你想说些什么?指导写话6、再读最后一节哥伦布的话。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关注身边的小发现,敢想、敢做,去发现、去证实,竖立起属于你的哥伦布鸡蛋,那你就离近成功不远了。读写链接点:在生活中你有过新的发现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和同学交流一下。板书设计:14哥伦布竖立鸡蛋发现新大陆敢想 敢做去发现 去证实竖立鸡蛋 创先 不可能 攻击、挑衅 哥伦布 达官贵人教学效果反馈: 15、东郭先生和狼 主备人:李萍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理解课后15个词语,能用“犹豫”“大吃一惊”造句。2、 能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作用。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标点符号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课题东郭先生和狼),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二、初读课文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昨晚杜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学生交流,板书:老农 东郭先生 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板书:救 吃 教育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三、细读课文1、 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 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3、齐读这个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 愚蠢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出示句子: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