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笋芽儿》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1页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笋芽儿》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2页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笋芽儿》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3页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笋芽儿》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4页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笋芽儿》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笋芽儿教学设计 语文S版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笋芽儿在竹笋妈妈、雷公公、春雨姑娘的鼓励下,不畏寒冷,勇敢地挤掉石头,破土而出的过程,赞美了笋芽儿奋发向上的品格。【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想象,以情为基础,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从童话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在春天成长,破土而出的过程。3教育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懂得要像笋芽儿那样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春天来了,花红柳绿,万物复苏,有一种植物,它也悄悄地长芽了,你们认识它吗?2出示笋芽儿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笋芽儿生长在竹子的地下横茎上。3笋芽儿埋在泥土下,它是怎样冲破泥土,钻出地面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笋芽儿的故事吧!4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画出生字词。2反复认读生字词。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互相纠正对方的发音。4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5小组赛读去拼音的生字词。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加字,不漏字。2指名分段读课文。3同桌合作读课文,读后讨论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小结:课文写了笋芽儿不畏寒冷,趁着大好春光冲破一切阻碍,破土而出的故事。四合作探究,识记生字1小组长带领组员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用这些字口头组词。2开火车认读要求会写的字,找出难读准的生字,重点指导。3观察要求会写的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4观察要求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字的写法。5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用要求会写的生字组词,说句子。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整体把握1(播放笋芽儿成长课件)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笋芽儿不畏寒冷,冲破一切阻碍,破土而出的故事。2让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的感受或疑问。二品读课文,深化体验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过程。(醒往上钻被挡住钻、挺、挤探出头)2再读,思考:读到什么地方觉得笋芽儿最勇敢、坚强?学生自读思考。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笋芽儿斜着身子向上一钻,又用力一挺,哈!石头被挤到一边去了。指导朗读,感受笋芽儿积极向上的精神。3从文中找出描写笋芽儿在醒来时、往上钻时、遇到阻碍时心情的词。(怕、高兴、灰心)4找出能体现笋芽儿不同心情的句子,读一读。5交流汇报。6随机指导朗读,感受笋芽儿的心理变化。害怕:第1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体会笋芽儿被春雨姑娘唤醒后,怕冷、不敢动的心情。高兴:第67自然段,分组读、赛读,感受笋芽儿渴望看到外面世界的兴奋心情。灰心:第8自然段,指名朗读,读好“被挡住”“怎么也顶不动”几句,了解笋芽儿因遇到阻碍,而伤心、灰心的心情。7齐读第913自然段,再次感受笋芽儿的勇敢。8小结:尽管笋芽儿遇到了阻碍,但它在妈妈、雷公公、春雨姑娘的鼓励下,勇敢地挤掉石头,探出头来,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2带上头饰,分角色演一演。3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4你也有像笋芽儿一样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经历吗?5把笋芽儿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教学设计2(一)揭示课题1.简介笋芽儿。2.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难读的词句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2.再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三)读读议议,合作学习1.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探讨。(四)感情朗读,读中理解1.采取范读,指名读、分段读、对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下心情的变化。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五)指导写字,要求整洁正确、姿势端正(六)布置作业把课文中的你喜欢的词句摘抄在你的采集本上。参考资料笋:又称竹笋,竹类的嫩茎、芽,长在竹子的地下茎上。竹子的地下茎称竹鞭,是竹子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节,节上生根,节两侧长芽。有的芽萌发为新的地下茎;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成竹。芽从夏末开始生长,在严寒的冬季休眠,春回大地时继续生长,清明前后破土而出。笋芽儿可以食用,味道香甜。毛竹笋出土后约4060天长成竹子。附送: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生:蚕(异口同声)。师:你养过蚕吗?(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设计意图: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 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3、小老师领读。4、去掉音读。音:卵、床、裳、嫩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 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描红。1提示注意点。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七、达标练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姑娘(niang niang) 衣裳(shang shang)漂亮(liang liang) 蚕卵(lan luan)板书设计 蚕 姑 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17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 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 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_”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_ ”来说一说。 2、 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 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 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相应的语句。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8、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四、 学习第6段。 1、 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 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看课件理解“蚕山”。 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孩子们没有见过真实的蚕,理解起来很困难。多媒体的显示能形象、生动的帮助孩子们理解蚕的生长过程以及个别难懂的词语。】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五、 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六、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七、达标练习 填空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它吐()结(),最后()开了窗,飞出了()姑娘。 板书设计: 蚕姑娘 蚕 卵 茧(黑黄白胖) 蛾 教学反思: 蚕姑娘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应该来说,这篇文章条理是十分清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