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_第1页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_第2页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_第3页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_第4页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时间: 2016-06-12 来源:唯才教育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宝石山考察报告 XXX 3120160982 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它的形成,与走向 NE60至 NE70、 NW300至 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 集处被切割成大小 不等的菱体。风化 作用沿着菱体周围 的节理 面进行纵深 剥蚀,使其岩块蚀 去棱角,层层剥落,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 70至 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风化作2 / 9 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 的石峡最宏伟状观。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 过程同理。 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 ,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这种岩石是亿年前强烈的火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 图 1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 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 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3 / 9 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1、白沙泉:断层和裂 隙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开采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如白沙泉,水较清、池底可见,无味无气泡。 图 2 2、蝙蝠洞:蝙蝠洞其实是一条长长的裂缝,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带上,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且附长有青苔。 图 3 3、紫云洞:紫云洞位于栖霞岭半山,葛岭之背麓,洞颜色显紫色,阳光照射下宛如紫云,故称紫云洞。紫云洞不是溶洞,而是火山岩形成的。其成因是因为熔岩流溢出地面,在流动过程中,表层凝固,下伏液态熔岩仍处于潜流状态,并逐渐聚集于一些壳下通道,形成熔岩暗流,当暗道中的熔岩流走之后,即成为空洞,就形成了紫云洞。洞穴主体长约 80m,洞型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 35 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 1 至 2 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 5 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4 / 9 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 ,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 图 4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 NEE、 NNW、NW 向 X 节理,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 X 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 杭州栖霞岭 -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考察路线:黄龙洞 -紫云洞 -出阳台 -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 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报告人: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5 / 9 地下水水位降低, 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 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 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 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 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 东 30,倾向南东,倾角 30 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 5060cm 厚的断层泥。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 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 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6 / 9 一旦失去支撑就 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问题分析: 1、 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 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 由粒径小于 2 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 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 的构造。 3、 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 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浙江省科技老师培训 杭州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 2016 年 4 月 14 日 天气:晴 7 / 9 考察路线:白沙泉 -紫云洞 -初阳台 -蛤蟆峰 考察人员: 蒋滕、王巧蓉、朱妙棣、毛肖飞、徐茜茜、潘杰 考察内容:宝石山地区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断层面的某些标志特征。 撰写人:潘杰、朱妙棣 观察点一:白沙泉 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 1、泉水为何不再喷涌? 2、山顶很高,早年涌出的泉水哪里来?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开采、粗放利用,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 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2、如果说早年涌出的泉水是地下水,那又是靠何力量上升到超出海平面如此高的山上?暂时无法获知,这个问题需要查阅专业书籍等待专业人士的解答。 观察点二:紫云洞 观察现象:洞顶是像切割过一样的平面,却是天然形成。 思考问题:中空的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8 / 9 1、紫云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沿断层岩石强烈 片理化,并发育有断层泥。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缝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 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造成崩塌。 2、 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 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初阳台 观察现象:一整片的岩石表面有各式各样的纹路。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