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监视方向(monitor direction)。从被控站(子站)到控制站(主站)的传输方向。2.5 系统参数(system parameter)。系统参数(或系统特定参数)对使用此配套标准的整个远动系统都是有效的,远动系统由全部被控站(子站)和控制站(主站)所组成,这些被控站(子站)和控制站(主站)可以通过不同网络结构连接起来。2.6 网络特定参数(networkSPECIfic parameter)。网络特定参数对所有站都是有效的,这些站通过某一个网络结构连接起来。2.7 站一特定参数(stations-specific parameter)。站特定参数对某一个站有效。2.8 体特定参数(objectspecific parameter)。体一特定参数对某一信息体或信息体的特定组有效。2.9 数据单元(data unit)。具有共同传送原因的信息实体。2.10 数据单元类型(data unit type)。位于一个应用数据单元开始的信息域,用以识别数据单元的类型和长度,暗示或明确地指明应用数据单元的结构以及信息体的结构、类型。2.11 信息体(information object)。己定义好的组信息、定义或规范,它需要一个名字,以便在通信时能够识别它(见ISOIEC8824中的331)。2.12 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一个已定义好的变量,它是不可分的,例如测量值或双点信息。2.13 数据类型(data type)。定义数据表示的方法,例如对于全体整数称为数据类型整数,对于8位位组的集合称为数据类型8位位组串。2.14 文件集(profile)。一个或几个基本标准集,如果需要的话,还有这些基本标准中被选用的类、子集、任选项或参数的标识,这些都是完成某一个特定功能所必需的(见ISOIEC100001的3.1.2)。2.15 数据尺寸(data size)。某一指定的数据类型用位表示其域的长度。2.16 基本应用功能(basic application function)。常用于远动系统中的完成监视或控制功能的传输过程。例如:命令传输、事件传输、循环传输等。2.17 增强性能结构(enhanced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EPA)。一个规约参考模型,它提供一个三层结构,与按照ISO7498的基本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比较起来,对于关键性的信息来说能得到快速响应时间,但是服务受到限制。2.18 综合的数据域(compound data fieldCP)。数据域的序列按位顺序安排。2.19 累计值(integrated total)计数器读数(counter reading)。按一定时间累计的量。2.20 兼容范围(compatible ranges)。在此标准中采用的“兼容范围”词是指为所有制造厂所采用的标准范围,某些范围是为以后兼容使用保留。2.21 专用范围(private ranges)。在此标准中“专用范围”一词是指被所有制造厂为它们自己特殊应用所采用的范围。 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及缩写符如附录D(提示的附录)所示。 本标准中使用的其他术语见GBT14429。3 帧格式 采用的帧格式为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3.1 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见图1。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启动字符(68H) L L重复 启动字符(68H) 控制域(C) 链路地址域(A) 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固定长度的报文头L个8位 位组 图1 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 在线路上传输顺序如图2所示。 各个字符在线路上按(1)、(2)、(3)(N)顺序依次出现,即低位先发传送。 传输规定: 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在无线电通道或断载频方式时,需利用RS232的信号RTS和CTS发送若干1的载频后才能发送报文,以使调制解调器稳定。 b)每个字符有1个启动位(二进制0),8位信息码,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二进制1)。 c)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d)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e)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 f)帧校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8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g)接收校验:1) 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 校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无差错,则数据有效。若检出一个差错时,则校验线路空闲间隔。3)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1 0 1 1 0 1 0 0 001PL1PL重复11 0 1 1 0 1 0 0 001P控制域(C)01P链路地址域(A)0111PPP链路用户数据0001P帧校验和(CS)011 0 0 0 1 0 1 1 00图2 在线路上传输顺序(1)(2)(3) (N)停止位偶校验位启动位 3.2 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见图3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启动字符(10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a)在线路上传输顺序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1 0 0 0 1 0 1 1 001P控制域(C)1P链路地址域(A)11帧校验和(CS)011 0 0 0 1 0 1 1 00(b)图3 FT1.2固定帧长格式(a)FT1.2固定帧长格式; (b)在线路上传输顺序(1)(2)(3)(4)(5)停止位偶校验位启动位各个字符在线路上按图3(b)的(1)、(2)、(3)、(4)、(5)的顺序依次出现,即低位先传送。 传输规定: a)、b)、c)、d)和31的a)d)内容相同。 e)此种帧无L。 f)校验和是控制、地址域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g)接收校验: 1)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每个帧须校验启动字符、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则校验线路空闲间隔。 3)在所有的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若无差错,则数据有效。3.3 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用于由主站向子站传输数据,或由子站向主站传输数据。 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用于子站回答主站的确认报文,或主站向子站的询问报文。3.4 单个字符E5H其应用见7.7.6。4 链路传输规则 本标准的第3章至第7章规定了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方式传输的链路传输规则,适用各种网络配置(包括点对点、多个点对点)。对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增加了第8章的子站事件启动触发传输的内容,所谓窗口尺寸为1,即主站向子站触发一次传输服务,或者成功地完成或者报告产生差错,之后才能开始下一轮的传输服务。对于发送确认(SENDCONFIRM)和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传输服务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用等待超时一重发或等待超时方式发送下一帧。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这两种服务由一系列在请求站和响应站之间不可分割的对话要素组成。本标准内采用的链路服务级别为3级,如表1所示。表1 链路服务级别链路服务级别功 能用 处S1发送/无回答(SEND/NO REPLY) 由主站向子站发送广播报文S2发送/确认(SEND/CONFIRM) 由主站向子站设置参数和发送遥控、设点、升降和执行命令S3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 由主站向子站召唤数据,子站以数据或事件数据回答 服务原语和传输过程要素: 一一数据通信由服务原语以及在通信站之间的链路传输规则来描述。 一一服务原语是在服务用户和链路层之间的界面传送。 图4所示为无差错的传输过程。传输过程中由接收站检出传输差错,如接收站接收了受干扰的发送或请求帧后不作回答;由于所期望的确认或响应帧没有收到,启动站超时检出;如启动站接收了受干扰的确认帧或响应帧,则舍弃此帧。 服务原语如下: REQ:请求原语(REQUEST PRIMITIVE) 由用户发出在链路层启动一次传输过程。CON:确认原语(CONFIRM PRIMITIVE) REQ (REQ) CON (CON) (INC) IND (RESP) 链路传输过程 RESP 服务原语 服务原语 服 务 用 户 链 路 层 链 路 层 服务用户 REQ(D) SEND(D) IND(D) 发送/无回答 (SEND/NO REPLY) (S1) REQ(D) SEND(D) 发送/确认 (SEND/CONFIRM) (S2) CONFIRM REQ REQUEST 请求/响应 IND REQUEST/RESPOND) RESP(D) (S3) CON(D) RESPOND(D) TIME D数据 图4 服务原语和传输过程之间关系 由链路层发出以结束原语启动的传输过程。IND:指示原语(INDICATION PRIMITIVE) 由链路层向用户发出通知,希望传递数据给服务用户,或者触发某些服务用户进程。RESP:响应原语(RESPOND PRIMITIVE) 由用户发出,以数据响应来完成一个已启动的传输过程。典型的服务原语的内容为:参数、条件和用户数据。服务原语的内容如下:用户数据否定肯定认可或响应原语一一数据流控制访问要求重传次数一链路层状态(重新启动条件)一一传输服务类型(功能码如SENDCONFIRM)4.1 发送无回答(SENDNO REPLY)服务4.1.1 服务原语 主站:链路层从用户接收请求原语REQ(SENDNO REPLY)若链路层可以传输即开始数据传输,若链路层不能传输,则链路层回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给用户。 子站:若链路层收到数据后,向子站用户发出指示原语并将接收到的报文给用户。4.1.2 传输规则只有在前轮服务结束之后,才能开始新一轮的发送。 当一帧发送完后,按3.1、3.2传输规定的要求发送线路空闲间隔。4.2 发送确认(SENDCONFIRM)服务4.2.1 服务原语 主站:链路层从主站用户接收到请求原语REQ(发送确认SENDCONFIRM、重传次数)触发一次发送确认(SENDCONFIRM)过程,若不能传送报文,链路层向主站用户回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否定发送确认NEG SENDCONFIRM、差错状态)。 主站从子站收到否定确认,链路层将否定确认原语送给主站用户。当达到最大的重传次数,传送还未成功,链路层将否定确认原语送给主站用户。 主站从子站接收到确认,链路层将确认原语送给主站用户。 子站:从主站接收到报文,该站链路层向子站用户发出一个传送报文数据的指示原语。4.2.2 传输规则4.2.2.1 只有在前一轮传输结束之后,才能开始新一轮的发送。4.2.2.2 当子站正确收到主站传送的报文时,子站立即向主站发送一个确认帧。4.2.2.3 若子站由于过载等原因不能接收主站报文时,子站则应传送忙帧给主站。4.2.2.4 防止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规则: 主站在新一轮发送确认(SENDCONFIRM)服务时,帧计数位(FCB)改变状态,并从子站收到无差错的确认帧,则这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传输服务即告结束。 若确认帧受到干扰或超时未收到确认帧,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发原报文,最大重发次数为3次。 在子站接收到主站的发送帧,并向主站发送确认帧,此时在子站将此确认帧拷贝后保存起来,在前后两次接收到的发送帧中帧计数位的值不同,此时即将保存的确认帧清除,并形成新的确认帧,否则不管收到的帧内容是什么,将原保存的确认帧重发,当收到一个复位命令(RESET),此帧的帧计数位为0,则子站将其保存的帧计数值置为0,并期待下一帧的帧计数位和帧计数有效位均为1。4.3 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服务4.3.1 服务原语 主站:链路层在前一轮传输过程结束之后,从用户接收请求原语REQ(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重传次数),触发一次请求响应传输,若链路层不能传输,则链路层向用户回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否定请求响应、差错状态)。 若主站从子站接收到响应报文,链路层送一个确认原语CON(响应请求)给用户。 若主站从子站接收到否定确认,即子站没有所要求的数据,则链路层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对请求的否定响应,差错状态)给用户。 若主站已达到重传次数而没有收到子站的回答,链路层将否定确认原语CON(对请求的否定响应、传输差错)给用户。 子站:当接收到一个请求帧即发出指示原语给用户,若有所请求的数据,则用户回答一个带数据的响应原语RESP给链路层,否则回送一个无所请求的数据的响应原语RESP。4.3.2 传输规则4.3.2.1 只有在前一轮传输过程结束之后,才能触发新一轮的请求帧(REQUEST帧)。4.3.2.2 子站接收到请求帧后将发送: 如有所请求的数据则发响应帧。 如无所请求的数据则发否定的响应帧。4.3.2.3 防止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规则:每次新的一轮请求响应服务在主站端将帧计数位改变状态。主站接收到无差错的响应帧,则此一轮请求响应服务即告终止并将数据送给主站端用户。 若响应帧受到干扰或超时,则不改变帧计数位,重复发送请求帧,重发次数为3次。 在子站将接收到的帧计数位和相应的向主站发送的响应帧保存起来,若下一次接收到的帧计数位已改变状态,则将保存的响应帧清除并形成新的响应帧,若帧计数位状态未改变,则重发保存的响应帧。4.4 等待超时一重发、等待超时 等待超时重发: 主站未收到子站发过来的确认帧或响应帧,超时后按服务用户给定的重传次数链路层重传原报文,直至等于重传次数为止。 等待一超时: 主站未收到子站发过来的确认帧或响应帧,超时后,即结束这一次传输服务,启动新一轮传输服务。等待超时又分为等待环路延时超时(时间)和等待匹配超时(时间)。等待环路延时超时(时间):当主站向子站发送请求帧或发送帧时,由于干扰,子站在接收过程中出现差错,子站不向主站作任何回答。主站于发完后,经过超时时间(大于环路延时时间),即可触发新一轮传输服务,改变帧计数位状态。 等待匹配超时(时间):主站向子站发送请求帧或发送帧,子站正确接收后,回答一个响应帧或确认帧,由于干扰,主站没有正确接收到,主站即按匹配延时原则,检出到线路空闲间隔后,即可触发新一轮的传输服务。 等待一超时一重发又分为等待环路延时超时(时间)重发和等待一匹配超时(时间)重发。等待一环路延时超时(时间)一重发:主站向子站发送请求帧或发送帧,由于干扰,子站接收出现差错,子站不向主站作任何回答。主站于发完后,经过超时时间(大于环路延时时间)即按重发次数,重发原报文,不改变帧计数位状态,重传后,主站正确收到报文,重传过程结束,即可改变帧计数位状态,发新报文。否则直到重传次数等于规定次数仍未收到,也结束重传,改变帧计数位状态,发新报文。等待一匹配超时(时间)重发:主站接收响应帧或确认帧时出现差错,主站按匹配超时的原则,检出线路空闲间隔后,按重发次数,不改变帧计数状态,重发原报文,重传后主站正确收到报文,重传过程结束。否则,直到重传次数等于规定次数,仍未收到,也结束重传,改变帧计数位状态,发新报文。本标准采用匹配超时方式,重传次数为3次。 启动两次传输服务的时间间隔受下述因素制约:系统要求变位遥信响应时间、传输速率、受干扰以后的超时时间、前置机或通信控制器的处理能力、传输帧长。这是一个系统参数。5 控制域(C)、地址域(A)、超时时间和传输过程5.1 控制域(C)的定义(见图5) D7 D6 D5 D4 D3 D2 D1 D0主站 子站子站 主站图5 控制域的定义0DIR传输方向位11PRM启动报文位0帧计数位FCB要求访问位ACD帧计数有效位FCV数据流控制位DFC 2 2 2 2功 能 码5.1.1 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中控制域(C)各位的定义:5.1.1.1 传输方向位DIR。DIR0,表示报文是由主站向子站传输。5.1.1.2 启动报文位PRM。PRM1,表示主站向子站传输,主站为启动站。5.1.1.3 帧计数位FCB。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相反值,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若主站正确收到子站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传输服务结束。 复位命令的帧计数位常为0,帧计数有效位FCV0。5.1.1.4 帧计数有效位FCV。FCV0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 FCV1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有效。 发送无回答服务、重传次数为0的报文、广播报文时不需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因此这些帧的计数有效位常为0。表2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功能码序号帧类型业务功能帧计数有效位状态FCV0发送/确认帧复位远方链路01发送/确认帧复位远动终端的用户进程(撤消命令)02发送/确认帧用于平衡式传输过程测试链路功能3发送/确认帧传送数据14发送/无回答帧传送数据05备用6、7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8请求/响应帧响应帧应说明访问要求09请求/响应帧召唤链路状态110请求/响应帧召唤用户1级数据*111请求/响应帧召唤用户2级数据*12、13备用14、15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 1级数据包括事件和高优先级报文。 * 2级数据包括循环传送或低优先级报文。5.1.1.5 功能码。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定义如表2。5.1.2 子站向主站传输报文中控制域(C)各位的定义见图5。5.1.2.1 传输方向位DIR。DIR1表示报文是由子站向主站传输。5.1.2.2 启动报文位PRM。PRM0表示子站向主站传输,子站为从动站。5.1.2.3 要求访问位ACD。ACD1表示子站希望向主站传输1级数据。5.1.2.4 数据流控制(DFC): DFC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DFC1表示子站数据区已满,无法接收新数据。5.1.2.5 功能码。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定义见表3。表3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功能码序号帧类型功 能功能码序号帧类型功 能0确认帧确认10备用1确认帧链路忙、未接收报文11响应帧以链路状态或访问请求回答请求帧25备用12备用6、7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13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8响应帧以数据响应请求帧14链路服务未工作9响应帧无所召唤的数据15链路服务未完成a) 主站召唤1级数据(遥信变位),子站如有数据变化以响应帧回答。如响应帧1帧传不完这类变化数据,ACD=1。b) 主站召唤2级数据(如事件顺序记录),子站以事件顺序记录的响应帧回答。如响应帧1帧传不完全部事件顺序记录,继续用召唤2级数据报文召唤;如无事件顺序记录,以无所要求数据报文回答。C) 主站召唤遥测、遥信全数据等,子站以相应报文作为响应帧回答。5.2 地址域(A)(见图6)地址域(A)的含义是当由主站触发一次传输服务,主站向子站传送的帧中表示报文所要传送的目的站址,即子站站址;当由子站向主站传送帧时,表示该报文发送的源站址,即表示该子站站址。地址域是指链路层而言。 MSB LSB 8 7 6 5 4 3 2 1LSB最低位; MSB最高位图6 地址域地址域的值为0至255,其中FFH=255为广播站地址,即向所有站传送报文。5.3 超时时间在正确接收到确认帧或响应帧的情况下,主站可立即传送下一帧。在没有正确收到时,主站在传送下一帧之前,需要一个超时时间T0、Tm。a) 请求帧或发送帧受到干扰。子站在检出了一个受干扰的帧,需要在线路空闲间隔T1B之后,才可开始准备接收新一帧,主站超时时间需大于环路延时时间tLD和线路空闲间隔中数值较大者,简称环路延时的超时时间T(见图7、图8)。 tTDAB从主站(A)到子站(B)的信号延时图7 非平衡传输过程启动帧受干扰(情况1)主站(A) 子站(B) 子站(B) 主站(B)主站向子站(AB)传送的帧受干扰T0tLD主站向子站(AB)传送的帧 tDAB tR T1BtDBA t图8 非平衡传输过程启动帧受干扰(情况2)主站(A) 子站(B) 子站(B) 主站(B)主站向子站(AB)传送的帧tLD主站至子站(AB)传送的帧 tDABT1BtDBA T0T1B tR 受干扰受干扰 tDAB 子站(B) 主站(B)主站(A) 子站(B) t tR子站反应时间; TIB空闲间隔; tDBA从子站(B)回答主站(A)的信号延迟图9 非平衡传输过程从动帧受干扰主站向子站(AB)传送的帧TR TmtLD+ tFBA+ TIA受干扰帧子站主站传送的帧tDBATIA主站向子站(AB)传送的帧 图9中:tLD=tDABtDBAtR;ToTIB,T0tLD。 b)响应帧或确认帧受到干扰。采用匹配超时时间,此超时时间Tm和实际帧长相匹配(见图9),主站不断监视受干扰的数据流直到检测到线路空闲间隔TIA。匹配超时时间Tm为:TmtLDtFBA十TIA式中:tFBA从子站(B)到主站(A)传送的实际帧长。5.4 传输过程5.4.1 发送确认帧过程:5.4.1.1 正常发送确认帧传输过程见图10。 图中1 主站向站址n传送发送帧被子站n收到,即回送确认帧。 图中2 主站向站址m传送发送帧,被子站m接收到,向主站回送一个带ACD1的确认帧,请求传送遥信变化的1级数据。 图中3 主站向子站m召唤1级数据,子站回送一个响应帧,一帧即将数据传完,ACD0无新的数据需要报告。 图中4 主站即转向站址1发送数据。 1 2 3 4图10 正常发送/确认帧传输过程发送数据主站子站发送数据t发送站址=n发送数据发送站址= m按要求访问位召唤1级数据请求站址=m发送数据发送站址=1确认站址=nA_ACK确认站址=nA_ACKACD=1响应站址=m确认站址=11级数据ACD=05.4.1.2 受干扰的发送/确认帧传输过程见图11。 图中l 主站向子站n发送数据,由于受到干扰子站检测到线路空闲间隔后,准备接收下一帧。 图中2 主站接收不到任何信息,按等待一超时一重发原则不改变帧计数位状态,过了环路延时的超时时间后重发报文。子站n这一次接收到报文,以确认帧回答主站。 图中3 主站向子站m发送报文,帧计数位为0,子站m接收到报文,回送确认帧。由于受到干扰,主站接收的报文有差错。 图中4 主站按等待一超时一重发原则不改变帧计数位状态,超过匹配超时时间以后,重发原报文。5.4.2 请求响应帧过程:未受干扰的请求响应帧传输过程如图12、图13、图14所示。 图12所示为请求响应帧过程,所寻址的各个站没有所请求的数据,例如询问子站事件或状态变化。前一次相应的询问后没有事件发生,子站回送一个否定认可。图13中主站向子站n1请求l级用户数据,此站有一批1级用户数据等待传送其数量超过一 1 2 3 4图11 受干扰的发送/确认传输过程主站子站发送帧计数位FCB=1发送站址=n重发帧计数位FCB=1发送站址= n发送帧计数位FCB=0发送站址=m发送重发帧计数位FCB=0发送站址=m受干扰 无响应确认站址=nM_ACK响应站址=m确认站址=1M_ACK超时超时受干扰M_ACK否定回答(无所要求的数据)确认站址=1响应站址=3否定回答要求访问位ACD=0(无所要求的数据)响应站址=2否定回答(无所要求的数据)响应站址=1请求站址=n请求站址=3询问数据请求站址= 2询问数据请求站址=1询问数据t子站至主站 t 图12 没有所请求的数据未受干扰的请求/响应过程主站至子站B否定回答(无所要求的数据)B响应站址=n否定认可要求访问位ACD=0(无所请求的数据)1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位ACD=0响应站址=n+2响应站址=n+11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位ACD=1响应站址=n+1否定认可(无所请求的数据)请求站址=n+2询问1级用户数据请求站址=n+1询问1级用户数据请求帧帧计数位FCB=0请求站址= n+1询问1级用户数据请求帧,帧计数位FCB=0请求站址=n请求1级用户数据子站至主站主站至子站 t 图13 请求1级用户数据未受干扰的请求/响应过程 t 图14 请求2级用户数据未受干扰的请求/响应过程主站至子站子站至主站询问2级用户数据请求帧的帧计数位FCB=1请求站址=n询问1级用户数据请求帧,帧计数位FCB=0请求站址= n询问2级用户数据请求站址=n+12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位ACD=1响应站址=n1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位ACD=0响应站址=n+12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位ACD=0响应站址=n个响应帧所能传送的限制。在此时子站向主站传送帧中在控制域表明希望继续传送,主站收到后继续发送请求帧给n十1站,但改变其帧计数位。图14所示为主站向子站n询问2级用户数据,子站n回送所请求的数据并在控制域中表示有1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主站向同一个子站n询问1级用户数据,并改变其帧计数位状态,子站n回送1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主站向同一个子站n询问1级用户数据,并改变其帧计数位状态,子站n回送1级用户数据,要求访问位为0,主站收到此响应帧,接下去向子站n+1询问2级用户数据。受干扰的请求/响应过程如图15所示。 1 t 2 3 4图15 受干扰的请求/响应过程主站子站FCB=1请求站址=nFCB=1请求站址= nFCB=1请求站址=mFCB=1发送站址=m受干扰 响应站址=nM_NAVACD=0响应站址=m响应站址=1超时超时受干扰请求无响应 图中1 主站向子站n发送请求帧,询问子站的数据有变化否?由于干扰,子站未能正确收到报文,不向主站作任何回答,主站按等待一环路延时超时(时间)一重发的原则,不改变帧计数位状态(FCB=1)重发原报文。 图中2 主站向子站n重发询问帧,FCB不变仍为1,子站以响应帧回答主站,因无1级数据,以否定帧回答主站,ACD=0。 图中3 主站向子站m发送请求帧FCB1,子站向主站回送一个响应帧。 图中4由于干扰,主站未能正确接收到响应帧,主站按等待一匹配超时一重发原则,在超时时间以后重发请求帧FCB1,子站以响应帧回答。 在本标准中采用的请求响应过程如图14。6 应用服务数据结构和信息元素及基本应用功能6.1 信息元素表示规则 信息元素由表4所述表示法所定义。 表4 信息元素表示规则数据类型数据宽度比特位置值和码功 能信息元素名称:=TYPEiP1P1+i-1:=Function注:赋值符“:=”用来将信息域说明和信息元素名称、功能和域说明联系起来6.1.1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详见表5。表5 数据类型类型序号数据类型表示符含义类型序号数据类型表示符含义12 34不带符号整数整数不带符号的定点数定点数UIIUFF正整数正或负整数正定点数正或负的定点数567实数位串八位位组串RBSOS正或负的浮点数独立的位组装起来多个八位位组组装起来6.1.2 数据宽度数据宽度 i 跟在数据类型后面,它代表数据区内位的个数。6.1.3 位的位置位的位置用方括号P1Pn表示。P1和Pn分别代表数据域的第1位和最后一位。位序如表6所示。表6 位的位置八位位组号位1876543212161514131211109j8j8j-18j-28j-38j-48j-58j-68j-7 若一个位串的宽度为6如表中粗框线所示的部分可以表示成BS6712。6.1.4 值和码在数据域中用三角框表示值和码,V1Vn表示值的范围CODE表示所使用的码制。码制例如二进制(BIN)、二十进制(BCD)、格雷码、KOFN码、ASCII码等,缺省值为二进制码。若数据类型为一个数(整数、定点数或实数),则定义为。不带符号的整数例如表示一个星期有几天为UI3,简写为U I3。星期三的可以表示为或。6.1.5 功能符号和功能一个特定的数据域的功能目的用赋值符“:=”表示data type i P1Pi:=function功能用功能文字、简写符号和等值符号“=”表示,如error=ER :=BS18差错位用简写符ER表示,并表示位串宽度为1,为数据域的第8位。6.1.6 数据域顺序标识符如果一个信息元素由不同的数据域所组成,用综合(COMPOUND)数据域或顺序(SEQUENCE)数据域表示,如表7所示。表7 数据域顺序标识符域顺序符 号含 义COMPOUNDCP数据域的序列按位顺序安排SEQUENCESQ数据域的序列中每个数据域都是从第1位开始 例如信息元素:CPi数据域1,数据域2 数据域1:数据类型1宽度i11i1:function1 数据域2:数据类型2宽度i2il十1il十i2:function2 信息元素:SQi数据域1,数据域2 数据域1:数据类型1宽度i11i1:function1 数据域2:数据类型2宽度i21i2:function26.2 参考模型和应用数据结构6.2.1 参考模型 在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源出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ISO-OSI参考模型示于图16的模型1。应用层链路层物理层 模型2:增强性能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模型1:ISO参考模型 图16 参考模型 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传输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映时间,故本标准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一一模型2,这种模型仅用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物理层的说明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用于模型2的传输帧的信息结构示于图17。链路规约控制信息(LPCI)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PDU)链路用户数据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图17 使用参数模型2的帧结构6.2.2 应用数据结构 规约数据单元由规约控制信息和服务数据单元组成。 参考模型2的数据单元之间关系示于图18。 由于本标准中未采用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所以在应用层中的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一样的,也和链路层中的链路服务数据单元是一致的。 本标准中属于链路规约控制信息的内容是: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控制域、链路地址域、帧校验和结束字符。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即报文由两部份组成即链路规约控制信息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即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或链路服务数据单元)所组成。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东省执信中学、广州二中、广州六中、广雅中学四校化学高三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第66中学化学高三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师附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舞蹈全职面试题目及答案
- 利辛今年中考数学试卷
- 灵溪一高高一数学试卷
- 青海高三理科数学试卷
- 美国高中考试数学试卷
- 防水防潮施工技术与管理
- 2025年海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协议
- 2025年医学检验在编考试题库
- 2025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试题及答案
- 特色食品卖场建设方案(3篇)
- 工厂变更管理办法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
- 子宫癌肉瘤护理查房
-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振兴策略研究
- 物料预警管理办法
- 高考3500词汇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