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doc_第1页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doc_第2页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doc_第3页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doc_第4页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题,P3 “练一练”,练习一的13题。主备:吴小四年级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理解容量的含义1.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小组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杯想想看哪个水杯的容量大一些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3. 练习“练一练”第1题出示挂图 ,说明图意4. 练习“练习一”第1题出示挂图 ,说明图意观察茶杯的水的容积的多少分组讨论汇报解决的办法(用其中一个水壶的水倒入另一个,进行比较)小组内交流观察 猜测 思考方法 交流(装满水到一到 )独立思考交流 说出简单的推理过程独立思考交流方法。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我们已经知道容量的单位有大也有小 ,那这些水壶的容量有多少呢?出示两个水壶,两种型号茶杯若干(AB)把水壶A装满水倒入茶杯A把水壶B装满水倒入茶杯B问:A水壶能倒满几杯水?B水壶能倒满几杯水?A水壶的容量就比 B水壶的容量大吗 ?2. 使用统一的杯子再倒一次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观察感受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交流观察实验结果(A壶倒出的杯数多) 猜测 交流观察 交流发现三、感受“升”1.出示挂图,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容量单位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用符号“L”表示2.“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出示:“练一练”第2题 3. 感知1升的多少 出示量杯,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现在,老师将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根据回答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出示各色一升饮料的包装盒4. 体验1升的多少 把 1升的水倒入纸杯中,看看能倒几杯?观察挂图 交流结果互相交流升的应用 独立完成 交流认识量杯以及量杯上刻度的含义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升)观察 交流观察 交流 体验 1升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2题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巡视 个别指导独立完成交流 判断理由五、全课小结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互相交流教后反思:课题:认识毫升教学内容:书p3-4页的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主备;吴小四年级组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水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二、认识1毫升1、出示教材图片,问: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交流后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 表示。2、1毫升有多少呢?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实验:大约要205滴才是5毫升 算:2055=21(滴) 2、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3、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 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学生交流(可以先用滴管滴5毫升,再除以5就得到了1毫升的滴数。) 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1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学生交流想法三、看书并认识看刻度回答书上的提问:21滴水大约是1毫升 看量杯上的刻度时,要看贴着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间,因为这个图是立体的。 升是比较大的容量单位,1升=1000毫升。学生独立看书,看完后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如: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四、完成练习一1、第5页第4题。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2、第5页第5题倒出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3、第6页第6题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4、填空:4升=( )毫升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我自己:4口;1004=50ml)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互相交流教后反思:课题:升与毫升练习教学内容:书练习一第7-12题。主备:吴小四年级组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练习指导1、概念梳理: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2、练习一第7题。下面各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3、练习一第8题。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4、练习一第9题。(1)看图说说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 (2)再算一算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 5、练习一第10题。练习升和毫升的进率:(1)在里填上、或= 900毫升1升 6升6000毫升 3升2500毫升 7000毫升8升 6、练习一第11题。7、常见容量的估计 (1)指导做计量液体的器具 (2)估计几个常见的容器,并用自制的器具量一量,和自己的估计比一比。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容器具体的容量,如热水瓶约3升填完后讲评汇报,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说说自己计算的方法。二、补充练习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一瓶娃哈哈有180升。( )明明今天喝了400毫升牛奶。( )水瓶的容量比奶瓶的容量大。( )1升水重1千克。( )用滴管滴100滴水大约是100毫升。(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用( )作单位,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 )作单位。 升 毫升一瓶洗发水有750(),一瓶可乐有1.25() 升 毫升(2)、一个纸杯可盛水200毫升,5个纸杯可盛水1( ) 升 毫升甲容器可盛水3000毫升。乙容器可盛水3.1升。甲容器的容量比乙容器的容量( )。 大 小3、解决问题。(1)一瓶娃哈哈饮料200毫升,多少瓶娃哈哈正好1升?(2)食堂的王师傅把4升油平均装在8个油壶里,平均每个油壶装多少毫升?(3)甲容器可盛水200毫升,乙容器比甲容器多盛水50毫升,丙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2倍,丙容器可盛水多少毫升?(4)一瓶光明牛奶的容量是2升,明明每天喝了200毫升牛奶,喝了8天。这些牛奶喝完了吗?(5)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900毫升水,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判断选几题让学生说思路学生独立完成三、布置课后练习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教后反思:附送: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一、生字词。编织闪耀创造智慧浸透波涛朝霞崇高祝愿塑造但愿品尝观赏屈指可数形影不离阴晴圆缺十全十美心绪不宁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地北天南茁壮成长秋月青螺湖光白银明丽珍藏烦恼照耀井井有条酿造梳子羊肠小路缺少梳理想念辛苦悲欢离合柔韧皓月当空时隐时现二、同音字。、脑海恼火烦恼、隐藏引路饮酒、屈服曲线区别、塑造宿舍素材、顽皮游玩完成、仪式移动阿姨三、组词。霞(云霞)浸(浸透)烦(烦恼)评(批评)涌(波涛汹涌)偏(偏心)袍(紫袍)桂(桂花)假(请假)侵(侵略)项(项目)坪(草坪)通(通过)编(编织)泡(水泡)洼(洼地)勇(勇敢)遍(遍地)抱(拥抱)娃(娃娃)累(积累)磨(折磨)眉(眉毛)君(君子)垠(一望无垠)镜(镜子)末(期末)渝(渝州)螺(田螺)麻(芝麻)媚(明媚)群(群众)银(银河) 境(边境)未(未来)愉(愉快)四、词语搭配。崇高的事业飞速地前进铺设大道明亮的阳光金灿灿的向日蔡创造财富一片黄叶远大的理想幸福地开放塑造人才发亮的汗珠沉甸甸的稻穗儿创设情境一股香气茁壮的新苗衷心地祝愿涌起波涛柔韧的梳子古今中外的名著创办学校一群牛羊美好的感情热烈地祝贺怀念过去成熟的庄稼弯曲的羊肠道观赏明月一曲酒歌美妙的音乐美好地祝福留作纪念珍贵的杯子美丽的野菊花举着红樱一把梳子美丽的花朵加倍地珍惜珍藏礼物忘掉烦恼红通通的高粱思念父亲一朵菊花浸透心血编织丝线酿造美酒珍藏记忆悄悄地编织欣赏舞蹈一件红袄架起金桥五、照样子写词。ABCC式: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喜气洋洋小心翼翼四字并列: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亭台楼阁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谆谆教诲孜孜不倦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瓜果飘香。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六、句子。描写山水的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月亮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要默出的古诗。水调歌头节选望洞庭峨眉山月歌风宋苏轼唐刘禹锡唐李白唐李峤人有悲欢离合,湖光秋月两相和,峨眉山月半轮秋,解落三秋叶,月有阴晴圆缺,潭面无风镜未磨。影入平羌江水流。能开二月花。此事古难全。遥望洞庭山水色,夜发清溪向三峡,过江千尺浪,但愿人长久,白银盘里一青螺。思君不见下渝州。入竹万竿斜。千里共婵娟。思念家乡的古诗。.要背诵的课文。静夜思宿建德江枫桥夜泊老师,你好!全文唐李白唐孟浩然唐张继但愿人长久四、五、床前明月光,移舟泊烟渚,月落乌啼霜满天,六小节疑是地上霜。日暮客愁新。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天全文举头望明月。野旷天低树,姑苏城外寒山寺,低头思故乡。江清月近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七、选词填空。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桃李争妍后继有人一鸣惊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北上海(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八、按课文内容填空。.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的意思是(和谐、协调)。“未”的意思是(没有、未经)。诗句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映月,那么的宁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发”是(出发)的意思,“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没有见到思念的友人,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就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