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试卷一 (2).doc_第1页
职业卫生试卷一 (2).doc_第2页
职业卫生试卷一 (2).doc_第3页
职业卫生试卷一 (2).doc_第4页
职业卫生试卷一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大题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第1题:1. 粉尘的( )是决定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A.粒径 B.化学组成 C.浓度 D.多少第2题:2.早期矽肺往往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以( )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A.末梢循环障碍 B.神经系统 C.消化道 D.呼吸道第3题:3.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根据连续( )年以上的职业性噪声作业史。A.1 B.2 C.3 D.4第4题:4. 白指发作特点是( ),局限于手指末端,随病情发展到全手指变白,发作时间一般5-10min,最长可达30min。A.一过性和持续性 B.持续性和间断性 C.一过性和时相性 D.间断性和时相性第5题:5.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以防治( )为重点,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A.运动障碍 B.中毒性脑病 C.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第6题:6. 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靠( )。A.胸部CT B.病理检查 C.普通高质量X射线后前位胸片 D.高千伏X射线后前位胸片第7题:7. 一印刷作业工人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症状,怀疑与工作有关,可能是( )中毒。A.正己烷 B.苯 C.三氯乙烯 D.铅第8题:8.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头部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等。A.耳朵 B.听力 C.感官 D.听觉器官第9题:9. 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 )应及时存放至职业卫生档案中。A.物品清单 B.发票原件 C.发票复印件 D.发票存根第10题:10.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 )、耳罩和防噪声帽盔三大类。A.耳塞 B.棉塞 C.木塞 D.布塞第11题:11. 指定防护因数Assigned Protection Factor(_ APF_)是在个人防护设备行业,用于界定呼吸类产品( )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种或一类适宜功能的呼吸防护装备,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倍数值。A.质量等级 B.防护等级 C.品质等级 D.量化等级第12题:12. 手持振动机械立姿作业应配备的防护用品:耳塞;耳罩;防振手套;建议配备的防护用品:( )。A.防振垫 B.防振鞋 C.防振服 D.防振帽第13题: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防毒面具以及滤毒盒均可以长期重复使用。B.防毒面具配套的滤毒盒适合各种毒物污染的场所。C.滤毒盒没有失效日期,可以长期保存。D.防毒面具在佩戴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验。第14题:14. 甲劳动者在某柴油机生产企业工作,负责柴油机运行的巡检工作,适合该劳动者在巡检过程中使用的口罩类型是( )。A.KP95 B.棉纱口罩 C.KN95 D.活性炭口罩第15题:15. 甲劳动者在某石材加工作坊工作,负责大理石材的切割打磨工作,适合该劳动者在切割打磨过程中使用的口罩类型是( )。A.KP95 B.棉纱口罩 C.KN95 D.活性炭口罩第16题:16. 含游离二氧化硅10% 以上的粉尘,称为( )。A.矽尘 B.石棉尘 C.电焊烟尘 D.铸造尘第17题:17. 煤矿的采煤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A.矽肺 B.石棉肺 C.电焊工尘肺 D.煤工尘肺第18题:18. 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 )。A.噪声 B.振动 C.毒物 D.粉尘第19题:19. 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A.吸声 B.隔声 C.减振 D.阻尼降噪第20题:20. 在各种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中,吸声措施一般可取得( )dB的降噪效果。A.13 B.512 C.1215 D.1520第21题:21. 下列不属于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是( )。A.吸尘罩 B.除尘器 C.风管和风机 D.滤袋第22题:22. 佩带耳塞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噪声的危害?A.对声源进行控制 B.传播途径的控制 C.对接收者的保护 D.吸声第23题:23. 在局部排风装置中,设置在有害物质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通风部件是( )。A.风管 B.排风罩 C.风机 D.净化装置第24题:24. 在局部排风装置中,将有毒有害气体或含尘气体净化至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装置是( )。A.风管 B.排风罩 C.风机 D.净化装置第25题:25. 不可作为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吸收设备是( )。A.喷雾塔 B.填料吸收塔 C.筛板塔 D.水塔第26题:26.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中,不能进行废气回收处理的方法是?A.回收法 B.冷凝法 C.催化燃烧法 D.填料吸收塔吸收第27题:27.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第28题:28. 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A.正己烷 B.二氯乙烷 C.三氯乙烯 D.苯第29题:29. 职业性铅中毒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中毒,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修、拆旧船、桥粱、建筑时的焊割等作业。国内以铅熔炼、( )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人数较多。A.铅矿的开采 B.印刷业铸字和浇板 C.蓄电池 D.建筑时的焊割第30题:30. 高温天气是指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 )的天气。A.35以上 B.36以上 C.37以上 D.38以上第31题:31.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配备( )。劳动者出现中暑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病情严重的,应当立即送医院治疗。A.常用防暑药品 B.必备降温措施 C.应急救助药品 D.清凉饮料第32题:32.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 )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整改落实情况应有明确的记录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A.国家标准 B.国际标准 C.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D.企业标准第33题:33. 职业病危害( )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A.严重 B.一般 C.较重 D.特别严重第34题:34. 对未进行( )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健康检查第35题:35. (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A.市级 B.省级 C.国家级 D.县级第36题:36.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 )。A.职业卫生培训 B.职业卫生监护 C.职业卫生监测 D.职业卫生考核第37题:37.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按照( )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B.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D.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38题:38. 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 )(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A.高毒物品目录 B.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C.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D.高毒物品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实用指南第39题:39.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 )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第40题:40. 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 )的罚款。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第 二 大题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第1题:1. 生产性噪声的控制方法有( )。A.声源控制 B.传播途径控制 C.个体防护 D.劳动者噪声职业健康检查第2题:2. 可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品有( )。A.苯 B.铅 C.氨气 D.敌敌畏第3题:3. 工业通风按动力分类分为( )。A.自然通风 B.机械通风 C.全面通风 D.局部通风第4题:4. 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 )。A.燃烧法 B.冷凝法 C.吸收法 D.吸附法第5题:5.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A.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B.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C.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D.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第6题:6.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的健康检查。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离岗后和应急健康检查第7题:7. 职业健康检查完整的档案记录应包括( )。A.个体健康检查记录表格B.个体相关检查结果记录、报告单C.给健康损害的劳动者个人出具检查报告书D.健康检查报告第8题:9. 以下疾病那个属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 B.铬鼻病 C.牙酸蚀病 D.爆震聋第9题:10.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 )的医疗行为。A.职业病 B.职业禁忌证 C.可能的其它疾病和健康损害 D.工伤第10题:11.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 (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因素。A.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情感因素第11题:12. 出现下列( )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A.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B.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C.劳动者出现流行性感冒D. 劳动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第12题:13.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A.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B.劳动者工资晋升资料C.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资料D.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第13题:14. 用人单位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A.未建立或者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未按照规定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和落实专项经费的B.弄虚作假,指使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未如实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要的文件、资料的C.未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的D.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的第14题:15. 用人单位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A.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B.未按规定如实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C.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D.未按照规定在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的第15题:16.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A.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B. 未按照规定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C.隐瞒、伪造、篡改、损毁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相关资料D.拒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第16题:17. 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B.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隔离C.设置为密闭作业车间D.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第17题:18. 劳动者有权在正式上岗前从用人单位获得下列资料:( )。A.作业场所使用的有毒物品的特性、有害成分、预防措施、教育和培训资料B.同工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C.有毒物品安全使用说明书D.有毒物品的标签、标识及有关资料第18题:19. 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 )等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A.预防和防范职业病危害 B.工作场所卫生检测 C.健康监护 D.职业卫生培训第19题:20.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A.职业史、既往史B.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D.工人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和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第20题:21. 劳动者享有下列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A.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B.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C.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D.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第21题:22. 以下关于防护用品更换的原则正确的是:( )。A.防毒面具佩戴后仍闻到异味务必立即更换。B.耳塞如果弄脏或者破损后务必更换。C.防尘口罩破损时务必更换。D.滤毒盒中的活性炭如保管完好的情况下,可长期使用。第22题:23.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下列哪些临时控制措施?A.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B.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C.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D.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第23题:24.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A.拒绝监督检查的,未按照规定进行诊治的B.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D.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第24题:25. 职工因下列( )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可认定为工伤。( )A.患职业病 B. 故意犯罪 C. 醉酒或者吸毒 D. 自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