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2019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2019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2019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2019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5分)1、 动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温度、 等。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3、 由多条食物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_。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5、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6、生物与环境之间是 、 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7、青蛙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是 。8、我国的珍稀动物有 、 、 等。二、判断题:(20分)1、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2、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3、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4、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6、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7、草丛、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群落。( )8、大多数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的。( )9、绿豆种子发芽和绿豆芽的生长都可以不需要阳光。( )10、在养鱼池里种些水草,能为草鱼提供食物,还能给鱼提供氧气。( )三、选择题:(20分)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条件不发生变化。A、一个B、二个C、三个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6、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 )。A、高粱、蝗虫青蛙、蛇B、蝗虫、高粱、青蛙、 蛇C、高粱、蝗虫、青蛙、 蛇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 B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8、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9、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一个同一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种子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冰箱里。这个 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光 C、水 10、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A、阳光充足 B、高温干燥 C、阴暗潮湿四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5分) 狐狸 老鹰 兔子 鼠 草(1)属于生产者的是_。(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3)该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种。五、科学分析(15分)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年月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天夜! 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 ,生态系统就失去 了 。 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 。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担任农业大臣,你改变这种状态所采用方法是: 。六、实验设计题(15分)凤仙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我的猜想(2分):要控制的条件(2分)实验的方法(7分):我的结论(4)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5分)1、动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温度、水、空气、食物、生存空间 等。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食物链 。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消费者 。3、 由多条食物链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食物网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生物界 。5、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羊老虎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 ;消费者是 羊 ,老虎 。6、生物与环境之间是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7、青蛙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是 冬眠 。8、我国的珍稀动物有 大熊猫 、 金丝猴 、 扬子鳄 等。二、判断题:(20分)1、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2、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3、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4、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6、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7、草丛、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群落。( )8、大多数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的。( )9、绿豆种子发芽和绿豆芽的生长都可以不需要阳光,。( )10、在养鱼池里种些水草,能为草鱼提供食物,还能给鱼提供氧气。( )三、选择题:(20分)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C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B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 A)条件发生变化。A、一个B、二个C、三个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C)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6、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A、高粱、蝗虫、青蛙、蛇B、蝗虫、高粱、青蛙、蛇C、高粱、蝗虫、青蛙、蛇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 B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8、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C)。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9、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一个同一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种子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冰箱里。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A )。A、温度 B、光 C、水10、蚯蚓适宜生活在(C)的环境。A、阳光充足B、高温干燥C、阴暗潮湿四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5分) 狐狸 老鹰 兔子 鼠 草(1)属于生产者的是 草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兔子、鼠 。(3)该食物网有 四 条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 三 种。五、科学分析(15分) 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 年月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天夜! 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 破坏 ,生态系统就失去 了 平衡 。 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 贪婪的砍伐森林破坏草场的农场主 。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担任农业大臣,你改变这种状态所采用方法是: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果业、畜牧业 。六、实验设计题(15分) 凤仙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我的猜想(2分): 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要控制的条件(2分): 改变的条件是光照的多少,不改变温度凤仙花的大小及生长条件 。实验的方法(7分): 实验方法是对比 。取三盆花色相同、大小相同、长势相同的凤仙花;将他们放于同样气温的环境中,同样的浇水、施肥、松土,但一盆不遮光;一盆只在上左前三面遮光;一盆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全遮光,十天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不遮光的一盆生长的最好;六面全遮光的一盆长势最差;半遮光的一盆长势居中。我的结论(4): 凤仙花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 。附送:2019年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第两个红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测拿出预习案,小组汇报预习情况。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思考口答。师小结: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让我们求路程,该怎样列式?( “速度时间=路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本例题图示。(一)初步理解题意,重点是“同时”和“相遇”。仔细读题、审题,寻找信息。讨论交流。师用列表的方式板书整理题里的条件。 师:怎样理解“同时”和“相遇”?师组织两名学生在教室内做“同时”和“相遇”的表演。同桌之间用橡皮等在桌面的表演。师在旁边指导。动作要规范。进一步理解“同时”和“相遇”的含义。师总结:同学们表演的都很好。他们同一时刻也就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二)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出线段图。 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条件和所求问题。进一步理解题意。(三)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分析,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生独立解答或小组合作完成。三、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 1 组织交流为了让大家理解的更透彻,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共同走的路。并板书“速度和”。多次演示,强化学生对“速度和”的理解。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求两辆车每小时一共走了多少米?再求两车4小时一共走了多少米?2比较、质疑。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组织学生结合线段图和算式说一说。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的行程问题与以往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交流。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同时出发,同时运动,在同一地点碰面,求共同走的路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每辆车所走的路程,再把每辆车所行的路程加起来。还可以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乘以相遇时间。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练一练。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比一比,看谁学的好。出示课本P82自主练习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