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偷瓜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1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偷瓜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2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偷瓜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3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偷瓜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4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偷瓜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偷瓜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和可爱。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教学重点、难点: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偷”是什么意思?看了文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问题可能有:1、谁偷瓜?2、偷了谁的瓜?3、为什么偷瓜?4、偷到瓜了吗?5、偷瓜干什么?二、整体感知内容与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朗读课文,并且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故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活动:1、自由读书。2、思考问题。3、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5、交流对人物的看法预设:对李善才的看法:1、挺坏的。2、不孝敬老人。3、知错就改。对娃崽的看法:1、调皮。2、淘气。3、爱帮助人。4、不听大人的话。三、深入文本,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再次深入课文中去,细细品读每一段文字,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批注,并且写清这怎么就让你感兴趣了。学生活动:1、再次读书,教师强调默读更有助于理解课文。2、写批注。重点悟读,讨论交流A 预设:学生关注最多的应该是课文的15段,在这几段的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来认识李善才这个人物。请同学们动手勾出描写李善才动作的词语,针对他的做法,谈谈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抓“喊、跳、骂、撵、瞪、打”等词语体会到这个人脾气暴躁,又非常小气。抓“告诉、头疼、牵狗、不敢打狗”体会李善才对这些孩子无计可施。认识娃崽这些人物。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娃崽做法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预设:抓2段“那边瓜跑远了”体会孩子们声东击西,机智勇敢。抓3段“越作践”体会孩子们倔强任性,淘气顽劣。抓4段“娃崽也叫”体会娃崽倔,淘气。抓5段“拍手笑”体会娃崽调皮捣蛋。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自由结组一人读这段文字,其他人或闭眼想象画面或分角色表演,再现文字后面的画面。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可以想到,娃崽把“偷瓜”当作了一项冒险且刺激的游戏,他们把这件事当作了和李善才斗智斗勇的战斗。B 教师引导:娃崽和李善才这些人物还有其他性格的点吗?文中有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预设:1、抓612段体会李善才不孝敬老人,让妈妈住在破屋子。2、抓612段体会娃崽善良,主动帮助老人,安慰老人。教师引导:李善才在窗外听着娃崽与三奶奶的对话可能想到了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预设:1、李善才会想到自己不孝敬妈妈的事。2、李善才会想到妈妈疼爱自己的事。3、接下来老人可能痛哭。4、老人会开心的笑了,原谅了儿子这部分有一段话娃崽在撒谎,学生有可能考虑不到,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读娃崽说的话,想一想这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那他们为什么说谎?预设:1、为了安慰老人,怕老人伤心。2、为李善才说话,再帮他树立形象。3、在教育李善才。(这样理解,娃崽的形象更丰满了)。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李善才的忏悔之情。C请同学们接着谈自己的体会。预设:1、抓15段体会娃崽腼腆的一面。2、抓1625段体会娃崽与李善才相互信任了。(这里有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预设:学生的问题可能有:1、娃崽们为什么说瓜不甜?2、娃崽们为什么不再去偷瓜?3、李善才为什么要装睡觉?4、为什么李善才把地边的瓜侍弄的特别好?教师引导:1、李善才为什么把地边的瓜侍弄的特别好?2、之后孩子们会怎么做呢?预设:1、李善才这样做是想报答孩子们,让孩子们吃到好瓜。为孩子们的淘气提供空间。2、孩子们再也不偷瓜了。3、孩子们还帮李善才看瓜呢。想象情景,改编剧本。学生自由排练课本剧。四、教学延伸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一写。如果没有,把听说的讲一讲也可以,或者写出来。五、板书设计偷瓜机智勇敢 斗 性子火暴淘气顽劣 智 小气吝啬娃崽倔强任性 斗 知错就改李善才淳朴善良 勇 真诚可爱附送: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要求: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方好、毕竟、淡妆浓抹”等词语。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 ,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导入: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是一首悠悠的歌。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播放西湖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苏轼的。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一)配乐朗读。(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视频朗读)(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四)齐读。三、提示方法,学习古诗。(一)提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二)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了自学,现在整理一下你自学的成果,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三)小组合作,交流所得。如果有争议或者疑惑,等会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四)全班交流,共同探讨。1、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作者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两次在杭州为官,“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均因他而得名。苏轼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选的是第二首,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出示)解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可以调整一下“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2、抓字眼,明诗意。抓住“潋滟”、“空濛”、“奇”、“西子”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色?(出示)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初晴后雨)一个“晴方好”,一个“雨亦奇”,又与下文哪个词两相呼应?(总相宜)后两句:这是一种什么修辞?你认为用得怎么样?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3、想意境,悟诗情。(1)自己想象着诗中描写的景色,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播放音乐)(2)找同学来读,其他人闭眼想象。(3)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四、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一)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正在西湖边上饮酒的苏轼他的心情会是怎样?(二)带着这种心情诵读古诗。(三)小结: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四)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一)请同学自由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苏轼笔下西湖美景晴雨皆宜,脍炙人口;杨万里的这首赞美西湖的诗也同样流传千古,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不同诗人的眼中西湖又该是怎样不同的美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欣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一)教师范读。(出示)(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四)齐读古诗。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一)出示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二)推选同学或自荐按学习步骤组织全班共同进行交流、探讨,读懂古诗。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1)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2)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映日”是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5)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诵读。指名读。(6)出示配乐荷花景图组。(7)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出示: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8)赞西湖。(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的情感。)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3、想意境,悟诗情。(出示)(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幅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沁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3)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