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_第1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_第2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_第3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_第4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对比探究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教学 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 / 11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诗人王家新通过一首在山的那一篇把自己在亲身经历中的人生感悟告诉人 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容对人生有哪些感悟呢?他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一篇是小思的蝉,一篇是席慕容的贝壳。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思和席慕容。 三、正课 (一)、作者介绍 1、蝉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 1939 年在香港出生。 1964 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197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1981 年或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1978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席慕容,生于 1943 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 19813 / 11 年,台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 “ 席慕容旋风 ” 。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 一个特点,因此耐读。 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二)、下面,大家先把课文读一下。在读的过程,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写一写 收敛聒聒宽恕 短暂卑微上苍 把玩 一丝不苟 字词 收敛( lin):本课指收拢。 聒聒( gu):持续嘈杂 ,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 sh):宽容饶恕。 短暂( zn)颤 (chn)动 一丝不苟:( g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4 / 11 也不马虎。 卑( b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2、朗读( 3 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同学们仔细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 个学生读蝉 配乐 。一个学生读贝壳,配乐。 全班齐读。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在读贝壳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 (评价:声音优美,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二)讲析课文 1、把握两篇文章的感情脉络。 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文中是一 条非常鲜明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目光首先停留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一个字来概5 / 11 括。对是 “ 烦 ” 。烦它什么呢?它的 “ 知知不休的叫声 ” 。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的叫声出现的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的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括,对了,是宽恕。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 忘却恼人的聒聒 ” 。 为什么作者的感情会发生变化呢?(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知知不休的叫声抑 烦 蝉特殊的生命经历 思考 忘却恼人的聒聒 宽恕扬 在对蝉的独特的生命经历的思考,似乎让我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的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句子。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 90 年, 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大家读完贝壳了,贝壳的主旨又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贝壳。作者刚刚拿到手上的 时候,6 / 11 觉得贝壳是什么? 然后作者由贝壳联想到了什么?由贝壳里的生命又想到了什么?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艺术品、宝贝 喜爱 贝壳 脆弱卑微的生命 赞叹 贝壳 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 我 ” 自己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立志 人生 第二课时 (接上节课) 2、总结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感情的方法。 ( 1)蝉 总结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过渡: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展示了其感情变化,也道出了文章的主旨 先抑后扬往往使文章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曾写过三千里江山、雪浪花的杨朔,其散文就多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称作杨朔式散文。如在荔枝蜜中先表达不喜欢蜜蜂,但后来当他通过老王之口知道, “ 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 ,对蜜蜂的感情就发生了变化。黑夜,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由此也可见,讴歌生命一类题材的散文往往采取先抑后扬的7 / 11 写法,从而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变化。 ( 2)贝壳 席慕容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她在表达这种感情的时候是不是像蝉的作者小思那样先抑后扬呢? 3、短文两篇的总结对比 过度:我们发现两篇文章在表达感情上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并且两篇文章所写的对象也不同,那为什么要把两篇小的文章放到一课中?他们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对比阅读一下,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同: ( 1) 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 3)对于 “ 物 ” 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异:( 1)两篇文章虽都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但是感悟点不同。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 2)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贝壳直入主题。 (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语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8 / 11 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冰心老人说: “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 意义和真谛,短文两篇的两位作者也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寻到了人生的感悟,愿每位同学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五)课后题 1、如何理解蝉一文中的 “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 ” 这句话的含义? 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2、贝壳 “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 丝不苟呢 ” 此句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长一点儿,空 间要多一点儿,因此用反问句表达自己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的思想感情。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9 / 11 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 你怎样理解此处的“ 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六)扩展阅读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摘自无怨的青春 距离) (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摘自成长的痕迹 回顾所来径) (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10 / 11 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摘自生命的滋味) 蝉(节选) 法布尔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未成长爬到地面上来以前,地下生活经过了许多时间而已,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此后,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个星期。四年 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与飞鸟可以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七)感悟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去观察它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