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doc_第1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doc_第2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doc_第3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doc_第4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一、 小车的运动1、 怎样才能使静止不动的小车运动起来?答:我们可以给小车施加一个力,来改变他的状态让他运动起来。2、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推力和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3、 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答: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推力和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慢。4、 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答:在斜坡上的小车受到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的作用才会自己向下跑。二、 玩滑梯的启示1、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2、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答: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与物体自身的重量有关系:被拉动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与接触物体的接触面大小有关系。接触面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3、 生活中摩擦力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生活中摩擦力的方式主要有2种: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4、 怎样改变摩擦力的大小?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例如:给车轴滴加润滑油、把接触面弄光滑等方式来减小摩擦力。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例如:减轻物体的重量可以减小摩擦力等。5、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假如没有了摩擦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答: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摩擦力。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摩擦力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进行,会拿不起东西,穿不上衣服、房子盖不起来、没法走路等等。6、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摩擦力?答:生活中处处都用到了摩擦力。例如:增大有益摩擦的:我们鞋底、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我们使用的工具把手上的花纹也是为了增大摩擦下雪天在路面上撒上煤渣、车轮上缠绕铁链也是为了增大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轴承和旱冰鞋的接触面都弄的非常光滑是为了减小摩擦,达到更快的速度。在机器运转时轴面上打上润滑油也是为了减小摩擦,减小对机械的损伤。三、 翘翘板1、 在玩跷跷板的时候为什么小孩能把体重超过自己数倍的大人翘起来?答:因为跷跷板利用的是平衡原理,小孩那边坐得比较靠边,大人坐地靠近跷跷板的中心,这样就能够把大人翘起来了。2、 在杂技团看走钢丝演出时,为什么演员手里会拿一根长棍子?答:演员拿一根长棍子的用处是能够随时调整和掌握身体的平衡,这样就不会从上面掉下来了。3、 有关天平的基本知识:天平是我们生活中利用杠杆尺平衡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主要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砝码等构成。4、 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答:(1)物品和砝码的放置规则是:左盘物品、右盘砝码(2)取用砝码不能直接用手拿,而是用镊子夹取。3)称量结束,应尽快使托盘停止摆动(4)放置砝码时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放置。5、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答:(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2)把游码调到零刻度(3)如天平不平衡,就调节右盘下的调节螺丝达到平衡。(4)将称量的物品放在左盘,然后估计重量并在右盘中放入相应的砝码。(5)如摆动小了,就可以通过调节游码来使它平衡。(6)读书时把盘中所有砝码的重量加上游码所示的数值就是物品的重量。6、平衡的条件? 左边距离中心的格数X钩码个数=右边距离中心格数X钩码个数7、 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有哪些?答:跷跷板 走钢丝时手里拿长棍子 用天平称量物品 四、 弹簧力的学问1、 什么是弹力?答: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就是弹力。2、 弹力的产生条件?答: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产生形变,才会产生弹力,但是形变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即使挤压发生形变,也不会产生弹力。3、 任何物体都有弹性,但是并不是任何物体都能产生弹力4、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答:沙发里的弹簧、跳跳床、摩托车上的减振器、汽车上的弹簧板、圆珠笔里的弹簧5、 自己设计一个弹性玩具并把它写下来(写出设计思路)6、 设计一个装置,使高处落下的鸡蛋摔不破?答:我们可以在鸡蛋外面包上一层比较厚的棉纱,然后放在泡沫里,并在上面安装一个小降落伞。这样就摔不破了。五、 有趣的磁铁。1、 你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答: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针形磁铁等等2、 磁铁有哪些性质?答:(1)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2)每一块磁铁都有南北两极(即使一块分成若干块每块都有南北2各磁极)(3)磁铁两端吸引的铁钉最多,磁性最强(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答:冰箱门上有磁铁 磁性围棋 喇叭上有磁铁 电机里有磁铁 指南针等等4、一块磁铁,如果没有标明南北极,你能找出它的南北两极么?怎样做?答:能找出他的南北两极。做法一:用一条细线系在磁铁的中间,把磁铁吊起来,并保持自由旋转,等静止下来时,指南地一端是磁铁的南极,另一端是北极。(这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原理来判断的)。做法二:找一块标明磁极的磁铁,用磁铁的一端来分别接近这块磁铁的两极,根据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原理就能判断出他的磁极了。六、 指南针1、 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方法?答:(1)我们可以观察树上的叶子,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2)我们可以根据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变化来辨别方向(3)我们在夜晚可以找到北极星来辨别方向(4)我们还可以借助指南针等仪器来辨别方向2、指南针的制作原理是什么?答: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3、指南针的发展历史?答: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罗盘。4制作一个小磁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答:应该准备一块磁铁、一枚缝衣针。做法:用磁铁应沿着同一方向在缝衣针上摩擦几十次(注意不能来回摩擦)。5、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写出制作的步骤答:方法一:用缝衣针磁化制成小磁针把小磁针插在吹塑纸上把它放在水中,转动容器,观察针尖指向。根据磁针的指向在容器边上标明方向。 方法二:用缝衣针磁化制成小磁针用细线吊起小磁针保持平衡把先从果冻盒底部传出并固定,观察针尖指向根据磁针指向在底盘上标明方向。七、 认识太阳1、 太阳的一些基本知识?答: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还能存在50亿年。他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为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经常会 出现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现象。2、 太阳的重量、体积等与地球的对比?答:太阳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3、 假如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答: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会是一片黑暗、非常寒冷、没有现在的动植物、也没有人类,也没有我们现在美丽的生活。八、 太阳和影子1、 产生影子的2个条件是什么?影子是怎样产生的?答:产生影子的2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2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会有影子产生) 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被挡住就会在地上留下阴影,这就是影子。2、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影子是怎样移动?答: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东向西移动的,影子的方向与他相反是自西向东移动的。3、 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高度越大,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4、 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越高,气温就越高,太阳在天空中位置越低,气温越低。5、 太阳位置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又什么关系?答:早上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起床、吃饭去上学,爸爸妈妈去工作,中午太阳在南面了,我们也该吃午饭了,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放学回家,爸爸妈妈也工作回来了。九、 用太阳及时1、 日晷是用什么原理制成的?答:日晷是利用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制成的。他是测定时间的仪器2、 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当正午时表影最长的一天为冬至日 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长短居中为春分和秋分。十制作计时工具1、 写出你制作的计时工具的名称和制作步骤答:名称:沙漏 步骤:将2个饮料瓶从上部剪下,并在瓶盖上打好孔将2个剪下的部分用胶带密封将其中一个瓶口装上沙子将2个瓶口对接并用胶带密封在一起。十一1、 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哪几部分?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2、 电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答:干电池、太阳能电池 、蓄电池、银锌电池、发电厂3、 发电厂主要有哪些类型?答:水利发电厂、风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核电厂、地热发电厂等等,常见的有水利发电厂和火力发电厂。4、 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电池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5、 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答:把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用导线把他们和用电器连接成电路。6、 给你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开关和足够的导线你能把他们连接成最简单的电路么?画出它的电路图答:(电池给几节画几个 电池之间没有导线连接 )十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1、 电路的连接方式主要有2种,分别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 串联电路是将电路中所有的元件穿成一串的连接方法。并联电路是电路中用电器要并排着连接。3、 最简单的串联电路和最简单的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4、 红绿灯设计原理图红绿灯电路图就是一个并联电路图,通过分别接通三色 灯泡的电源达到分别控制的目的5、 设计一个电路能使3或5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这个电路设计既可以是并联电路又可以使串联电路 方法一 见图1(串联) 方法二 见图2(并联) 图1 图2 上面2种方法的灯泡数量都是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的。不会受到数量限制十三、谁的本领大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他们是绝对的么?答: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他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导体能变成绝缘体,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答:常见的导体:金、银、铜、铁、铝等所有金属都是导体,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常见的绝缘体:橡胶、塑料、泡沫、纯净的水、干木头、玻璃、等都是绝缘体。2、 半导体是一种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特殊物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半导体。3、 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例子?答:导线的材料是金属材料是导体 外面的“皮”是橡胶做成的,是绝缘体。我们常用的工具钳子的前面部分是金属材料是导体,把手外面的“皮”是橡胶做成的,是绝缘体。 我们常用的工具螺丝刀前面部分是金属材料是导体,把手外面的“皮”是橡胶做成的,是绝缘体。 插座的外面部分是塑料做的,是绝缘体;里面是金属材料做的,是导体十四、安全用电1、 不正确用电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答:不正确的用电会使人触电造成残疾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电路短路会造成火灾,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能找出课本38页我们怎样安全用电图中的错误并知道正确做法3、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答:(1)、不随意摆弄电器,使用电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规定使用。 (2)、修理电器应该先断电,不能徒手去摸电线。 (3)擦灯泡的时候应该先关掉电源,不能用湿布擦 (4)不能在高压线下玩耍、放风筝等 (5)看到有人触电应大声呼救、并及时切断电源,而不能用手去拉 (6)下雨时不能到大树或高墙下避雨。十五、我们的身体1、 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答: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身体表面是皮肤和毛发,皮肤下面是肌肉和骨骼,胸腹里面有心、肝、肺、脾、胃、肠等器官2、 我们身体器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手:拿起物体,进行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眼: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耳: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鼻:闻到各种气味舌:尝到各位味道牙:切断并咀嚼各种食物,帮助我们消化。3、 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4、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体有残疾的人?答:残疾人本身就非常痛苦,我们应该尽量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例如:指引盲人过马路、帮助腿有残疾的人推轮椅等。5、 设计一个体验活动,并通过实际体验,感悟只有身体各部分和器官都健康,身体才会有高度的协调性。答:例:体验一:一天不用眼睛,体验盲人的生活 感悟:一天内不用眼睛看不到路,走路老摔跤,找东西找不到,只有一片黑色的世界 体验二:一天内不用耳朵,体验聋哑人的生活 一天内不用身体的某个器官,体验相同器官残疾的人的生活感受十六、骨骼1、 什么是骨骼?答:人体由206块骨组成,人体的骨架叫骨骼。2、 人体的骨骼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包括哪些骨?答: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3部分,分别是头骨、躯干骨、四肢骨躯干骨包括:胸骨、肋骨、脊柱 ;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3、 骨骼的作用?答:骨骼具有支撑人体、保护人体内部器官和运动的作用。4、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更健康?答:(1)我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坐、立、走姿势,不正确的姿势会造成骨骼变形。 (2)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骨骼才能更强壮。 (3)要注意补充全面的营养,特别是钙,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量很大。5、怎样科学补钙?答:儿童补钙以食补为好,日常生活中经常吃一些肉、蛋、奶、豆制品、海产品、山楂、鱼类、蔬菜等,特别是牛奶。另外经常沐浴阳光可促进钙的吸收。十七、关节1、 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关节上有关节软骨可以使关节在无痛和无摩擦的状态下运动。但是当关节软骨受到疾病损伤时就会造成行动不便甚至残疾。在运动时不慎摔倒或用力过猛会造成关节脱开发生脱臼,应立即停止活动。2、 体育锻炼对关节的作用?锻炼前应注意些什么?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关节更灵活、更牢固,运动前应作好准备活动和必要的防护,锻炼时不能用力过猛。3、关节炎指的是什么部分器官的疾病?应如何避免?答: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发炎,科学运动,避免风、湿、寒、避免关节硬伤,可以避免关节炎的发生。十八、肌肉1、 我们身体上肌肉的数量和作用?答:我们身体内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牵动骨围绕关节运动。2、认识我们身体的几块大肌肉并知道他们的名称和部位?3、当我们做伸臂和曲臂运动时有哪些肌肉参与运动?答:曲臂运动: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伸臂运动: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4、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大我们的力量5、当运动中肌肉受到拉伤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我们应当先用冷水冲洗拉伤部位或用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同时吃一些止痛、止血的药物。等待医生处理。5、 体育锻炼对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答: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更粗壮、关节更牢固更灵活、肌肉更加粗壮有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让我们长得更高,身体更好,减少生病。十九、蚂蚁1、昆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昆虫的共同特征)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2、 常见的昆虫有哪些?答: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步行虫、蜻蜓、石蛾、小蜂、姬蜂、茧蜂、寄蝇等3、 画出一只蚂蚁,并表明它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二十、他们都是鸟1、 我们在把小动物带到课堂上来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答:我们应该注意不要伤害和惊吓到他们,观察完后,立即把他们送回大自然中去2、 鸟有哪些共同特征?答:身体表面有羽毛,用卵繁殖后代。3、我国是一个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现有鸟类1200多种,占世界鸟类的14%。我国为了拯救和保护鸟类,每年都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其间,又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到xx年底我国已设立自然保护区1551处。4、鸟是不是都会飞?会飞的都是鸟么?答:不是的。鸡、鸭、鹅、企鹅、鸵鸟等,虽然不会飞,但是他们都具备了鸟的共同特征,也是鸟。 会飞的也不一定都是鸟,蝙蝠虽然会飞,但是它身体表面没有羽毛,直接生小动物,所以他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5、我们这里经常能见到的鸟有哪些?答:麻雀、燕子、鹰、猫头鹰、喜鹊、黄鹂、鹦鹉、鸡、鸭子、鹅等等6、 为甚说鸡、鸭、鹅、鸵鸟、企鹅也是鸟? 答:因为他们都具备了鸟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用卵繁殖后代,所以说它们都是鸟。7、 蝙蝠能在天上飞,它是不是鸟?为什么?答:蝙蝠不是鸟,因为蝙蝠不具备鸟的共同特征,而是具备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所以蝙蝠不是鸟,它是哺乳动物。8、 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答:保护鸟类首先我们要不去伤害他们,冬季给它们提供过冬的食物、人工鸟巢等,在鸟类繁殖季节不去掏鸟蛋、抓小鸟,还要积极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二十一、猫和兔1、 像猫、兔、老虎这样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的动物一般都是哺乳动物。2、 常见的哺乳动物有哪些?答:猫、狗、牛、羊、猪、兔子、马、驴、猴子、蝙蝠、狮子、老虎、豹子、袋鼠3、 鲸鱼生活在海中,它是鱼类,这种说法对么?答:鲸鱼虽然生活在海水中,但是它不具备鱼的共同特征,而是具备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所以它是哺乳动物,不是鱼。4、 几种特殊的哺乳动物?答:鲸鱼(生活在水中)、鸭嘴兽(半水栖动物)、海象、海豹、海豚等二十二、多样的动物1、鱼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鱼的身体表面有鳞(少数种类无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里。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类举例?答:鲤鱼、鲢鱼、黑鱼、鲫鱼、草鱼、鲈鱼、梭鱼、泥鳅等3、 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4、 常见的两栖类动物有哪些?答:青蛙、蟾蜍、树蛙、娃娃鱼、蝾螈5、 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答: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身体贴着地面爬行,用肺呼吸、用卵繁殖后代。6、 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答:蛇、蜥蜴、龟、鳖、鳄鱼等研究与实践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课时1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二、探索新知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3、分类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4、提出问题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5、自由活动。三、课堂评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四、拓展活动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讨论热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 方 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五、总结。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 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引导学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3.知道动物和植物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比较我们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准备: 记录本。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内容:1.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 列出动物的相同点和植物的相同点。把第2、3课的记录加以对照,填好表。板书:动物、植物的相同点: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都能生长、死亡。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2)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板书: 植物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食物的来源不同,植物自己在提内制造养料,所以它不需要口和牙齿。2. 建立生物的概念。(1) 向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代表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点。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概念,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说明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3)讨论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火是生物吗?计算机是生物吗?师: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明显差别的,我们能区分它们吗?3. 讨论我们是什么。(1)学生进行讨论。(2)汇报结论:人类是由哺乳动物进化来的,是惟一有语言、能思考的生物。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3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认识、关心科技的发展,接受新产品、新事物。2、时时处处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知道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材料老师准备:玻璃管、塑料瓶、蜡烛、火柴、木块、漏斗、烧杯(玻璃杯)等。学生生准备:可以不同于老师的材料,开放性的搜集。重点难点从“玩”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动不要统一化,要及时引导、适时点拨。活动过程(课前)自由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找一些简单的材料,观察、思考材料里面的科学,以及用材料所做的游戏或实验的科学。鼓励学生拓展想象空间。搜集一些科技新产品的资料(图片、录像、模型)。1、科学是什么?一是“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二是“看谁能吹灭蜡烛”。三是“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这三个实验要重视在“玩”中引趣、“玩”中体验、“玩”中悟理。树立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放手让学生做丰富多彩的活动。1、提出问题: 坐在凳子上的同学为什么站不起来? 为什么漏斗的大口对准蜡烛,蜡烛不容易灭? 两根吸管吸不到饮料,问题的关键在哪? 2、研究结论(也可不作结论)拓展材料1、介绍:克隆羊、无土栽培、宇航员在太空的行走、磁悬浮列车等。4、怎样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从身边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2、 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3 、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怎么认识周围的物体”提示学生预先考虑,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这也是课本着重探究的问题。同时,用图示方式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 主要材料:杯子 筷子 橡皮 石块 橡皮泥 各种球 水果 牛奶 各种饮料等。教师也要准备烧杯 玻璃棒 酒精等材料。教学倒入:谈话:课前布置同学们观察, 认识周围的一些物体,并收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今天你们带来了那些物体?你能简单的说一说他们吗?探究过程:活动一: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们怎么辨认他们?说出身边常见物体的特点和辨认方法。谈话: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文具,水果等物体,能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你们是怎么认识它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介绍自己手中的各种球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点;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特点;常用的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的特点。教师总结。通过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谈话:刚才同学们说出我们周围常见的一些物体的特征和认识这些物体的一些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认识物体特征的方法?交流,研讨物体的方法。 学生说出物体的特点,交流辨认物体特点的方法,认识到各种感官所起的不同作用。如:有的用眼睛看到不同球的大小颜色花纹;有的用鼻子闻苹果,白醋的气味不同。有的用舌头尝出果汁 牛奶 矿泉水不同味道;有的用手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冷热不同 通过表达与交流,认识辨认物体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不同感官所认识的物品,物品特点和认识的方法。用眼睛看:可以识别物体的大小 形态 颜色和方位。用鼻子闻:可以识别物体的气味。用舌尝:可以识别物体的味道,如甜 酸 苦 辣 咸 并能区别味道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以及味道的浓度。用手摸:可以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教师小结:眼睛 耳朵 鼻子 舌头 都是人的感觉器官。人的感官能帮助人们分辨不同特征。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3 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了物体,也分辨出我们准备的不同物品。接下来 我们要走出教室,到优美的校园了感受一下周围的植物有什么不同与相同。教师与各小组同学开开心心进行室外观察 记录 区分植物不同与相同的活动。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安全,并及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做好记录。记录表不同地方向日葵柳树松树叶子大小叶子形状叶子气味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与收获引导学生说出运用那些感官与手法,比较出植物哪些方面的不同与相同。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鼓励。扩展活动通过课件示展图片;用听诊器 显微镜观察细胞 用望眼镜观察星空。动员 要求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延伸感官的仪器,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探究学习,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应认识运用科学工具和科学技术对改进同学们学习生活作用。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到时候全班开一个交流,展示会。 5 给文具分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2、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3、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选择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重点难点: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 课前准备: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调查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学生交流调查情况)2、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具体说一说?(比如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等)师:为什么他们会靠得很近?师:谁还有补充?师: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这节课你想不想也当一回商店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二、给文具分类1、自由分类师: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师:还有哪些分法?(按新旧来分类。按笔芯的颜色分类,如红芯的一类,蓝芯的一类,黑芯的一类。按笔油剩的多少来分类。按笔的质量来分类。按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来分类。按塑料的和金属的来分类。)师:也就是按质地来分类。能按外型来分类吗?3、方法梳理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师:分出的结果一样吗?师:每一种分法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的。)师:那你认为分类时首先应该做什么?(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根据什么来分类)师:对,也就是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板书:确定标准)4总结提升师: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容易找到,节省时间。如果买东西的人多,商店老板可以很快找到顾客要买的东西,提高效率,能挣更多的钱。美观好看。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师:你怎么知道的?(强调为什么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丰富)师:不错,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三、科学与生活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吗?师: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如:垃圾分类,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之分,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之分,有固体垃圾、气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之分)师强调:垃圾分类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环保意识,还有哪些地方有分类?引导回忆去图书馆有什么发现?(图书馆的图书也有分类。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中国小说、外国小说,科技类图书、科幻类图书、及世界名著等。)师:图书馆的图书还有其他分法吗?生:有的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技术类、工具类等等。四、拓展活动师: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师: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药店的药品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你注意过没有?课后去再去调查,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那样分?6 哪杯水热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它是什么一课的学习,初步学会了运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认识了一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软硬、冷热等等,知道了感官的作用。生活中学生还会产生谁更大、谁更重、谁更硬、谁更热等问题。在用感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就有了必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惊醒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有效。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3、认识各种问堆积;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三、教学准备: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二)学习新课: 1、感官判断水温的高低。教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 学生根基自己已有经验,运用感官来进行判断。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 学生阅读资料卡,或观看投影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温度以及温度计的相关知识。(1)温度的认识。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2)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2、测量水的温度。在初步学会测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教师适时地通过温度计投影,结合释放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读写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空杯子,提出问题:“利用它们,你能测量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学生经过讨论,实验。 3、哪杯水更热?在学习了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之后,学生再一次进行测量活动,这次测量还是刚上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做好测量记录。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 4、比较哪杯水温度更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并采用各种方式降低水的温度。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学生汇报交流。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提问:“怎么知道哪杯水温度更低呢?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后再进行比较。学生自己控制时间,然后学生开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指导。测量结束时组织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测量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 5、自由活动: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会使用温度计吗?你想测量哪些物体的温度?” 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空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以使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温度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今后正确使用温度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好基础。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或让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在教科书中规定的表格中标出表示自己探究水平的级别,进行评星活动。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活动认真、正确,可以标三星;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记录及时、准确,也可以标三星;如果认为收获丰富的话同样可以标三星。 6、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先激发学生在课外探究热水温度变化的欲望。教师提出:“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经验发表意见。 学生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只是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想出:应对一杯热水进行实际测量。在学生实际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发现、体会。七、板书设计: 7、哪杯水更热温度温度计摄氏度 7 水温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水温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会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2、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材料烧杯、温度计、热水、计时器等。重点难点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常温下热水降温的规律。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各组猜测烧杯里的热水(80C)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也可明示于学生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水温的变化,请学生先作出猜想。探究活动猜想与设计。热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交流猜想的依据。设计方案,证明自己或同学的猜想。小组交流确定方案。持续测量一杯水的降温过程,收集数据,验证猜想。指导学生用数据填充统计图。实验与猜想辩证。获得结论。师生共同总结热水变化的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时,温度降得越慢。拓展材料课后拓展 (选题)想办法使物体的温度降得快些。调查生产或生活中加快降温的事例。8 哪杯水多 教学目标1、会进行猜想和假设,及时反思,会用多种方法辨别哪杯水多;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或其他量具测量液体,初步学会估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2、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3、知道如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感官更有效,更准确。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槽、烧杯、锥形瓶、量筒、量杯等。2、学生准备:纸杯、茶杯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昨天,我在一家超市想买一瓶矿泉水,商店的服务人员向我推荐了两种品牌的矿泉水,一种是崂山牌矿泉水,一种是雀巢牌矿泉水,价格都是1.5元。我该买哪一种呢?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老师边说边把两种矿泉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研究。生1:我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因为崂山牌的矿泉水是没有受到污染。生2:我也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我去过崂山,崂山上的水是很清的。生3:我不知道雀巢矿泉水的水质怎么样,如果和崂山矿泉水的水质一样,买哪一种品牌的都可以。生4:如果两者水质一样,我建议老师买水量比较多的一种。师:谁来猜一猜哪瓶水多呢? 生:我想雀巢牌矿泉水多。生:我们小组认为崂山牌矿泉水多。师:还有哪些可能性?生:也有可能两瓶水一样多。师:想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生:掂一掂。生:看看商标上的数字。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瓶子的形状,确定哪瓶水多。2、教学新课(1)提出猜想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难题,同学们再来看,这里有四杯水,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师把水染成了红色,分别是1号,2号,3号和4号,1号是水杯,2号是锥形瓶,3号和4号是型号不同的烧杯。同学们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生:4号多。师:既然大家都认为4号瓶的水最多,我们把它放在旁边。师:现在还剩下3个瓶子,再来猜一猜哪杯子水最多?哪杯子水最少?(学生踊跃举手)生:3号最多,2号最少。生:3号最多,1号最少。生:1号最多,2号最少。生:1号最多,3号最少。师:你为什么这样猜想?生:我发现1号水杯水面比较高,3号烧杯水面低。师:还有哪些可能性?生:2号最多,1号最少。生:2号最多,3号最少。生:也有可能一样多。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样,下面统计一下,看看同意每一种观点的同学各有多少,注意每位同学只能举一次手。师:同意1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6名。同意2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13名。同意3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11名。同意一样多的同学请举手。板书:0名。有其他想法的同学请举手。板书:0名。师:根据统计的结果,同意2号杯子水最多。(2)验证猜想师:现在能不能就判定2号杯子的水最多。生:不能。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要验证一下。师:看来,不能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判断,你们想用什么办法,证明你们的观点呢?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生:小组讨论。师: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你想的办法可行吗,需要亲自动手试一试。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方法,也要试一试。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洒出水来。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和老师的杯子同样的三个盛有水的杯子。下面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研究,除了同学们桌子上的器材外,这里还有部分器材,如果需要,可以自由选择,注意要轻拿轻放。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生:我们发现1号杯子里的水最多,3号最少。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实验结果吗?学生都表示同意。师:你们是怎样做的?生:把三个杯子倒进同一个杯子,用尺子量。师:为什么要倒入同一个杯子。生:这样标准统一。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倒入同样大的三个杯子来测量。生:用小杯子来量。生:我们用天平比较出了水的多少。生:我们是用(学生指着量筒)那个仪器来测定的。师:你说的哪个仪器就是量筒。还有其他异想天开的方法吗?学生沉默师:其实老师给同学们还准备了底部有小孔的杯子,可以通过水流出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哪杯子水多,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生:老师这个办法真奇妙,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生:这种方法确实好!不过还需要手表计时。生:不用手表记时也可以,不过要用两个底部有小孔的杯子。生:小孔的大小还要一样!师:经过同学们这样一补充,这个方法就更科学了。(3)反思猜想师:通过刚才猜测,对照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生:学科学不能只猜,还要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师:有的同学猜错了,说说你有什么想法。生:我只从杯子中水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