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教案2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词与词牌;识记并书写“谙”字,能读准白居易的“居”,能不忆江南的“不”字的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其一,理解词义,体会情感。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忆江南组词中的第一首。重在品味词句,在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中,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难点: 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江南春景的明艳与生机。【教学过程】一、视频呈现 释题入情1、视频导入出示视频,播放江南风光视频。2、介绍诗人创作的背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在这美丽的江南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当他因病离开苏州,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他写下这首忆江南。(出示词,板书课题)3、释题A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B “忆”是什么意思? “江南”指哪? 师介绍。(同学们,关于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圈出“江南”两字),一般人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不过,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4、诗词对比,识词牌(1)看着这首忆江南,你发现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2)关于词,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师简介。(3)今天我们学习的忆江南词牌名是什么? 这首词的题目又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1、初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2、听范读。(生齐读)3、了解“对仗”。师板书:对仗三、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1、了解诗意请同学们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学生默读,不明白的地方和边上的同学商量)指名说。解释字:谙、蓝、如2、体会江南“好”(1)试读前两句。(2)同学们,读着这“江南好”三个字,你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哪些你所见过的江南的美景?(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师生齐读。3、学习第三四句,体会景美。(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品读这两句,请大家读出白居易眼中的美景,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先自己读。(学生自由读三、四句)。男女生赛读。(2)如果此时让你画一画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春景,你打算画什么,用什么样的色彩去画?生说。师总结:刚才大家为白居易画了一幅非常美丽的江南春景图,这幅画,是早晨的太阳照射着火红的江花,照射着一江春水,这一江春水是那样的绿,那样的宽广,这画面有红有绿,色彩是那样的鲜艳,明亮,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江南。面对这如诗如画的风景,诗人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江南(深情)-好,师生齐读全词4、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1)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后人为了朗读时停顿方便,加上去的。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一个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2)生再读。师总结:是的,江南是如此的值得他眷恋,所以他在开头就长叹“江南好”,起学生齐读整首词。四、体悟景中深情1、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觉得如此的美丽?屏幕出现资料链接(配乐,教师深情地读屏幕文字)指名说。师作总结。2、同学们,这江水当中,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这江花中,分明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教师板书:情)情深所以景美,景美更显情深啊!板书:情。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啊!因此,这首词,才会深深地打动着今天的我们。一起再来读这首词,“江南好”起生齐读全词。五、拓展延伸: 1、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所以白居易觉得仅用一首词根本不足以表达自己心中对江南的那份爱,所以他一口气写了三首词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眷恋,让我们包含着心中的激情,一起去拜读忆江南的其他两首。 2、写下这组词的时候,诗人已经六十七岁,应该说开始步入老年,路途遥遥,古代交通不便,恐怕回到江南的可能性不大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更加感到江南好。白居易写下这首词八年之后离开了人世,他最终没能回到他的梦中江南,但他笔下的江南却还是那么美,那么诗意盎然,而他的这首词也成了千古绝唱。你听,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播放白居易的忆江南歌曲请学生欣赏。六、写字指导:1、课件出示生字:谙2、学生观察提醒关键笔画,教师范写。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七、课后作业1、自学另外两首古诗。2、搜集关于自然风光的古诗。附送: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内容】内容一 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补充教材内容二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 题君山 【教材分析】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潭面无风镜未磨” 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设计理念】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对于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柔、宁静、和谐的感受,特别是诗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丰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感悟空灵、缥缈的意境美。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整首诗紧扣“和”教学,首先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其次抓形象的比喻,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在学习后两行诗,感悟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别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两首诗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写出了洞庭的宁静、和谐的景象。这两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赏析,想象画面。使学生在体会巧妙的比喻同时,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给他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诗名句。一是让学生迁移学诗的方法。二是领略诗人从不同角度写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发诵读经典兴趣,引导学生积累绝妙佳句。本节课设想做到三抓: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紧扣我校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的课题”经典诗文名句的教学研究”设计教学)【教学目标】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背诵望洞庭。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教学难点】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1、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 !一起来读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1) 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2) 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让学生练习读互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补充教材内容二,通过对比,欣赏比喻的巧妙(1)谈话引出诗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2)学生自读,感悟诗意,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3)师读,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比喻生动和所描绘的美。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叹到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女,楚楚动人如4、配乐朗读古诗一和补充材料5、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6、 背诵古诗。五 、欣赏名句 积累名句 (10分钟)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去年河南省文科数学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作品演员培训与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艺术中心场地承包使用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精密齿轮加工承包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亲子活动策划合同共享美好时光
- 宁波蛟川一模数学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床上用品产业园区入驻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标准化文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合同签订与房地产广告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合同
- 《儿童孟氏骨折》课件
- 电力系统绝缘保护 过电压防护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及防护
- 行政事业单位法律风险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用户体验的要素》课件
-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 2023年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考调事业单位人员6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 桩基工程验收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 钢管中频感应加热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2022年脓毒血症指南解读(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