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穷人 3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 1.记住“哑、寡、魁、梧、嘿、霉、哺”等7个字的音、 形、义,并会写。记住多音字“哦”的读音和意思。 2.能结合课文,说出练习1“拍击,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练习2的4个问题。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最难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感情的句子。5.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的。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桑娜抱回孩子的经过)是重点段。教学时既要抓住中心又要和本单元训练项目“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 1.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朴实准确。恰如其分的词句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预习,熟悉课文内容,运用工具书,联系课义自学生字词。 2.找出疑难问题。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栗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质疑问难。 3.明确学习目标。 4.学习第一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5分钟) 我们知道,穷人是受苦的人,是生活贫困的人。在我们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过哪些课是讲穷人的故事的?(小音乐家杨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这些课文,有的揭露了资本主以社会的黑暗,反映了穷人生活的悲惨;有的表现了穷人向往幸福,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分钟) 那么这篇课文的“穷人”指的哪些人?文章又是通过写“穷人”的什么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关系怎样? 西蒙(寡妇)-两个孩子 2.回答导言提出的第二问。 课文主要写“穷人”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穷人”的什么品质?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入事情发展顺序?请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三、启发学生质疑问难。(6分钟) 下面请同学们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要着重考虑文章的中心。写法。结构,不要纠缠在个别情节上。 (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四、明确学习目标:(5分钟) 1.大家提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也想问问你们出们根据自己读课文的初步印象,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特点的了解,你们考虑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学这篇课文应当从里面学什么?琢磨琢磨,也就是说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2.老师归纳学生的意见,得出: (1)通过理解课文能回答课后的问题。(理解方向) (2)文章写得生动感人,怎么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看看我们能不能从这课中学到一些方法(写法上) (3)学习穷苦人民,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思想上) 五、学习第一段:(20分钟) 1.默读课文,谁能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候出海捕鱼的丈夫归 来。) (1)文章写桑娜担心着丈夫用了一个什么词?(心惊肉跳) 什么是心惊肉跳? (2)桑娜为什么会心惊肉跳了 外面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正起风暴。 夜也深了。 找出有关句子读。 (3)桑娜担心什么?(丈夫会出事),从哪看出?(为丈夫祈祷) 口读。 师:是啊,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即使是大轮船在海上航行也很危险,何况是一只小船呢! 再指导朗读桑娜为丈夫祈祷一句。(读出焦急、祈求的语气,加上动作)。 (4)学到这,你觉得桑娜的家境怎样?桑娜的心地如何? (家境贫困、心地善良) (5)你们说桑娜家境贫困,为什么课文又写她家里“温暖而舒适”,你是怎样理解的?(这种“舒适,只是相对而言,只不过是仅仅说得过去而已:炉火末灭,屋内干净,孩子们能安睡。而这些,是靠渔夫夫妻二人的勤劳和心血才能维持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讲读第二、三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准确。朴实的语言, 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2)、(3)小题,第3题。4.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养目标”和“发展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语:(l分钟) 上一课。我们学了穷人)的第一段,作者把我们带到海边的小屋里。海上飞起着风暴。没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屋望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的这样一画面。 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学。 二、讲读课文。 第二段(20分钟) 1.默读第二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2.再迅速看课文,看看这段主要讲了几层意思?a、桑娜探望西蒙。 b、桑娜发现西蒙死了,便把孩子抱回家 c、桑娜的矛盾心理。 3.我们先看看桑娜去看望西蒙这一层,丈夫能否平安归来还不知道。这时,她却想到了西蒙,由此看来,她对西蒙怎样? (同情、关心) 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关心和同情,因为是“想”,声音要轻些。 4.当她推开寡妇西蒙的屋门时看到些什么?默读下面的课文。 (1)师:从这段中,你们觉得西蒙家的生活怎样贫穷? 西蒙做为二个母亲,多么不愿丢下孩子撒手而去。可是病重的她还是不得不含着悲痛不舍的心情离去了。大家想想,西蒙死了,丢下那两个很小的孩子,如果投入求助会怎样?(发挥想象) (2)渲染:是啊!那么年幼的孩子,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 他们怎么活下去呢?啊!是谁?是谁把他们抱回家呢了是桑娜! 5.请个别同学读桑娜抱孩子回家这一自然段。思考: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时,她想到什么没有?(没有) 从哪里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她没有想到什么, 马上把孩子抱回家,这是一个什么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毫不犹豫) 渲:想想,当时,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 (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她和丈夫更苦?(更没有) (2)她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什么去帮助西蒙? (出于良心的驱使,出于她善良的心地。) 师:是啊,这完全是穷人的本色,穷帮穷! 朗读训练:师读本小节一。二两句,生齐读第三句“她自己也.” 6.抓住课后第2题的第3小题深入理解。 (1)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她想到些什么? (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你们读了这段话后,觉得桑娜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了 (忐忑不安。害怕、矛盾) 什么叫忐忑不安?从哪看出她忐忑不安? (说话断断续续,语言前后矛盾) 这个断断续续用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除了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外,有的地方是省略了口些内容的。下面请同学们用忐忑不安地语气读这段,并把省略了的内容补上。(发挥想象,感情朗读) 学生读。 示范,“是他来了”(表示她心甘情愿,语调稍微平些。) 学生再读。 小结:这段写得好吗?作者并没有用豪言壮语去写桑娜的语言和心情,而是那样平平常常地,却是那样真实、准确地写出桑娜作为一个善良、纯朴的妇女此刻的真情实感。 讲读第三段: (19分钟) 默读第三段,思考:渔夫回家后,桑娜怎样把西蒙死了的情况告诉他的? 点拨:(1)丈夫一回家,桑娜有没有马上把西蒙死了的情况告诉丈夫?(没有) (2)正当桑娜内心充满担忧,害怕。矛盾的时候,丈夫忽然问起来了,桑娜的心情会更怎样? 请把描写桑娜的语言、神情的句子挑出来读读,想想桑娜为什么会这样?充分让学生读、讲。如:从“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可见桑娜内心是带着害怕,又过意不去。 1.总结课文,体会感情,概括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写作特色。 3.巩固练习。 4.感表朗读全文。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穷人 4教案 沪教版教材简析: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1教师板书:穷人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3词语教学。(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桑娜 a.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三、课后练习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第二课时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一)精读第一部分。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二)精读第二部分。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句子分析例谈: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三、课后练习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2.表达应用练笔。(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第三课时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精读第三部分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出示:(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品安全培训课件
- 民法总则课件魏振瀛
- 初中月考考试原题及答案
- 餐厅服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大学生母亲节活动方案
- 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
- 预制菜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 佳木斯工业新质生产力
- 民族自治地方课件
-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定位
- 电子科技大学微积分上册
- 压力弹簧力度计算器及计算公式
- 工匠精神(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超星尔雅学习通】章节答案
- 2022年高考英语真题试卷(天津卷)含答案
- 抗日英雄革命事迹学习PPT抗日英雄王二小革命事迹PPT课件(带内容)
-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PDCA
- 讲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宫颈锥切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妇科)及表单
- GB/T 8905-201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 GB/T 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 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