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借贷记账法的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借贷记账法的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借贷记账法的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借贷记账法的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借贷记账法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XXXXXX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借贷记账法的研究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目 录一、借贷记账法的来源5(一)、产生的时间与地点5(二)、产生的直接原因5(三)、演变过程5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5(一)、借贷记账法的四个特点5(二)、借贷记账法的优点6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6(一)、记账符号6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遇到的问题6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含义时产生问题的原因73、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含义的正确方法8(二)、账户结构81、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92、会计账户的结构设置9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设置与其记账规则的统一10(四)试算平衡11四、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12(一)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12(二)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121、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122、对会计对象性质的整体理解不同133、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13结 束 语14注 释15主要参考文献16致谢词17借贷记账法的研究中文摘要借贷记账法是在大学期间我们会计专业重点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人们最熟悉的会计核算方法。但这一方法的实质和深刻内涵还没有被揭示出来,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得到解答。刚开始学习这种记账方法的时候,不是很理解只靠死记硬背。没有一些实在的意义!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记账方法包括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而复式记账法又包括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目前,借贷记账方法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1条规定:“企业应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账符号。作为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方法就没有会计核算,但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会计的记账方法有很多,基本思想就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单式记账法而言的。每一项经纪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必须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进行经济核算广泛应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起源进行诠释更加直观,也便也理解。在教学中对记账规则结合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历史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并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我们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工作人员更要掌握好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本文就我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与搜索资料的验证,从借贷记账法的来源,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操作原理以及应用。逐一细细讲述我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和认识,也希望这些讲解可以使初学者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精髓。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更好的应用。关键词: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对象;会计等式;记账符号;账户结构AbstractDebit and credit law was in university period our accounting profession on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research. It is also one of most basic, the most familiar accounting method. But this method of substance 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is far from being brought, there are many doubts got no answer. Just started to learn the method of accounting ,we know accounting method includes based charge and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and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including the debit and credit way to the worlds most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became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business. Chinathe accounting standard basic norms of article 11:“enterprises shall be in charge .”The debit and credit Compound charge of accounting method is based in economic activities. Each one of funds must be on the decrease in the same amount of two or more account registration of a charge.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An extensive credit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for accounting rules of debit and credit on the basis of origin to explain more intuitiv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n the classroom rules of debit and credit account with the law of history to explain to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ore fully and can increase the classroom. We keep to the students or staff to handle the applications of debit and credit, this is my understanding of debit and credit law and search of the ver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of debit and credit and debit and credit of the law, the debit and credit account in the structure, in the classroom rules of debit and credit account with the law of history to explain to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ore fully and can increase the classroom. We keep to the students or staff to handle the applications of debit and credit, this is my understanding of debit and credit law and search of the ver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of debit and credit and credit of the law, the debit and credit account in the structure.Key words: Debit and credit law; Accounting object; The equation; Accounting symbol; Account structure. 前 言借贷记账法是按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来登记经纪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反映一种专门的复式记账方法。学习借贷记账法之前必须对借贷记账法的来源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兴趣,为以后对借贷记账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我想通过对这些的了解,一定能激起同学们对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好奇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刻苦努力去探索借贷记账法的奥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这种方法。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住每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大家共同进步,把借贷记账法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探索精神,做一个出色的会计工作人员。一、借贷记账法的来源在学习借贷记账法之前必须对借贷记账法的来源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兴趣,为以后对借贷记账法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产生的时间与地点他大概起源于1115世纪,起源地为今天意大利北方三个港口城市,即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二)、产生的直接原因十字军东征后,随着地中海航路的开辟,上述三个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东方贸易的中转站,这里的商业、手工业以及金融业都比较发达。当时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为金属货币,结算手段也较为落后,商人外出交易需携带大量的金属货币。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了交易的便利,也为了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在这三个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些从事放贷和金钱保管业务的金融家。他们在借出金钱时,用“His speech came short of my expectation”(负于我)表示;在接受委托保管金钱时,用“We receive Christ by faith”(我受取)表示,这是借贷记账法的最初状态。(三)、演变过程 在借贷记账法的传播中,逐渐演变为“Debtor”(借主,表示人欠,即债权的增加)“Creditor”(贷主,表示欠人,即债务的增加)。再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内容的日益复杂,记录的经济业务不在局限于货币的借贷和保管业务,逐渐扩展到其他物资,经营损益等内容。为求得账簿记录的统一,对于非货币资金业务也采用这种记账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二字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约定俗成为具有特殊记账含义的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逐渐在欧洲国家传播,20世纪初传入我国。我想通过对借贷记账法来源的了解,一定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好奇心,在以后学习中也会更加努力刻苦去探索借贷记账法的奥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会计核算中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关联的反映的一种专门复式记账方(一)、借贷记账法的四个特点1、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这里的借贷不能按字义解释,他们完全作为记账术语使用。在账户上,用中线把账户分为“左”、“右”两方,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2、以“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额”这一平衡关系,作为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3、根据复式记账的平衡原理,按会计报表要素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等四类。4、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对每笔经纪业务,根据它所涉及的资金增减变动的内在联系。确定应记的会计科目、记账符号和金额。保持借贷双方相互对应和金额相等。借贷记账法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地中海一带城市,以后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地。借贷记账法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科学记账法,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二)、借贷记账法的优点通过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原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基础记账原理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开始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在同学们兴趣来临之时,适时总结出借贷记账法的优点。科学运用的“借”和“贷”的记账符号,充分体现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这一对立统一关系,记账方法的体系科学严谨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在编制每笔会计分录时,能够清晰的看出账户的对应关系,便于及时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的会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每笔会计分录中借贷自求平衡,为日常的会计处理自检和期末的试算平衡提供了方便,试算平衡易于理解、方便简单、便于操作。通过以上内容的全面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应该能熟记“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在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的练习,就完全可以掌握。(本文来自王俊生基础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按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来登记经济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四项。(一)、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来记录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借贷记账法因此而得名,“借(Debit简写Dr)”、“贷(Credit简写Cr)”二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付款)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把吸收的存款称为“贷”,把贷出的款项称为“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被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借”、“贷”就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成为会计学中的用以纯粹标明记账方向的符号。日本在引进借贷记账法时,将Debit和Credit翻译成“借”和“贷”,我国从日本引进时,援引了日本的这种翻译方法。1、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遇到的问题会计老师在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无一例外的回避触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本来含义。几乎异口同声的将“借”和“贷”说成只是单纯的记账符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会计老师在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都规定:“对于资产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成本、费用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收入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这样的规定很复杂,很繁琐,学生也不容易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会计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的以后会计业务处理学习设置了障碍,而且即使这样,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无法解决。 其一是一些特殊账户无法用此规定来解释,如“累计折旧”这个账户是标准的资产类账户,但计提折旧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对“累计折旧”这个账户,“贷”却表示折旧增加,而不是表示折旧减少;又如“待处理财产损益”这个账户也是标准的资产类账户,但在盘盈原材料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原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对“待处理财产损益”这个账户,“贷”既不表示增加,也不表示减少,“借”也同样如此,在这里“贷”表示材料盘盈,“借”表示材料盘亏;再如“利润分配”这个账户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但在给投资者分配利润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利润分配;贷:应付利润”,对利润分配这个账户,“借”却表示分配利润的增加,而不是分配利润的减少。其二是账户之间余额(发生额)的结转也难以用此规定来解释,如月末(或年末)必须把损益类的账户的发生额结转给“本年利润”,但是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等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又如月末应该把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转给“库存商品”(即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但“生产成本”却没有减少,前面的规定根本就说不通,学生也很难理解。2、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含义时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大家都知道,借贷记账法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的记账符号是dare、creditor ,后来又经过发展,流传到英国,形成欧文簿记,用记账符号debit、credit,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记账符号被分别翻译成“借”和“贷”两个汉字,最后才流传至中国的,我国从日本引进这种记账方法时仍然使用日文中的两个汉字“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所以才称为借贷记账法,至于作为记账符号的两个汉字“借”和“贷”是什么含义也就无从了解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不像我国本土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增”和“减”以及收付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收”和“付”那么简单明了,那么通俗易懂,“增”和“减”,“收”与“付”都是一对反义词,他们代表账户的两个方面,而且这两方面是相反的,可以相互抵消的,可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却是同义词,让他们去代表账户相互相反的两个方面,学生难以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我们要搞清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就得从这种记账方法产生时它的记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说起。实际上威尼斯的钱商在记录他们的业务时,如果业务内容是“某相对人”从钱商处拿走货币(包括此人从钱商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则记在此人的名下的dare(即借方);如果业务内容是钱商从“某相对人”处获得货币(包括此人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将过去从钱商处借走的货币偿还给钱商),则记在此人名下的creditor(即贷方)。任何时点上双方孰为债权人孰为债务人,取决于dare(即借方)和creditor(即贷方)的累计差额,也就是累计dare(即借方)大于累计creditor(即贷方)时,则“相对人”是债务人,累计dare(即借方)小于累计creditor(即贷方)时,则“相对人”是债权人。凭dare(即借方)与creditor(即贷方)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的记录下他们的金融业务。卢卡帕乔利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意大利学者卢卡帕乔利 完善了这种记账方法,其适用于任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核算。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分别取代了威尼斯方言的dare与avere。在意大利语中,credito译为债权,debito译为债务。这种debito、credito记账法首先风行于意大利,随后风行欧洲。进而传播至世界各地。英语中的debito、credito分别被翻译成为debit、credit,显然,在英语世界这种记账法应当叫做debit、credit记账法。欧文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英国学者欧文进一步完善这种记账方法,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英语的debit和credit分别取代了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在英语中debit译为债务,credit译为债权。日本的“账合之法”日本近代文明缔造者福泽谕吉,在他的一部名为“账合之法”(记账方法)的译注里,将美国学校用簿记教科书中使用的debit和credit翻译成“借”和“贷”,这一译法被他的弟子们继承。在日文中,“借”的动词形势为借为,“贷”的动词形式为贷于。前者意思为从某处“借来”,因而形成债务,后者意思为“借给”,因而形成债权,两者为具有明确相反指向的一对反义词。所以福泽谕吉的翻译尊重了西文的原义,“借”、“贷”两个字的意思完全对应上了英语的debit和credit(或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中国的借贷记账法,现在使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所谓借贷记账法是谢霖和孟森从日文中翻译过来的,但在汉语中,用同义字的“借”与“贷”来翻译日文里的一对反义词“借”与“贷”或英文的debit和credit或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显然不当。正因为这样的翻译,为了回避使用相同意义的字做相反方向的资金运动的记账符号这个事实,才把“借”与“贷”说成是单纯的记账符号。不能不说是一个会计教学中的悲哀,也是学生学习会计的一个悲哀。(本文来自陶丘山探索借贷之义J财会月刊,2002)3、 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含义的正确方法根据上述分析,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本身是有明确的含义的,只不过它的意思不是两个汉字“借”和“贷”表面上的意思了,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表示资金运动的去向、用途、现有状态、终点状态,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贷”表示资金运动的来源、原有状态、起点状态,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是一对反义词(如英文中用“debit(借方)”、“credit(贷方)” 作为记账符号,而“debit”意为债务,“credit”意为债权,是一对标准的反义词)。因而同一账户借方发生的金额(或余额)和贷方发生的金额(或余额)可以相互抵消。这样就还原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原始含义,他不仅对一般账户适用,对特殊账户(如“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益”、“利润分配”)也适用,另外账户之间余额(发生额)的结转也就好解释了。“借”和“贷”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同一笔资金的运动情况,因而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样就解决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本文来自杨时展中华会计思想宝库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二)、账户结构资产类的账户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一个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将接待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例如“银行存款”账户,解放记录的增加额要大于(至少等于)借方记录的减少额,所以有借方余额(或无余额),借方期末余额转到下一期就成为借方期初余额。用公示可以表示如下: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由于会计平衡公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很明显贷方发生额要大于(或等于)解放发生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例如“应付账款”账户。企业所欠外部款项时应计入贷方,偿还所欠的款项时应计入借方,期末余额的贷方,表示实际的款偿还的欠款数额,用公式表示如下: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1、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将会计主体中涉及会计对象的内容反应出来,而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在生产运动中的资金活动。具体而言,会计需要核算一个会计主体里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所有经济活动。由于属于会计对象的内容繁杂而抽象,无法提供分门别类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必须对会计对象做出一定的处理。将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进一步划分的结果,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包括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以及所有者权益,他们存在着内在的数量关系,这就是会计等式。在某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经济业务开始之前,只有三个会计要素存在,那就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时期概念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由于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且它们主要是以会计期间为核算单位的,因此,只会与本会计期间相关,不会影响下一会计期间,所以期初没有余额。资产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占有和运用情况,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则会存在如下的关系: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其中,利得和损失指的是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依然存在,而反应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就只剩下利润了,由于利润必然表现为一定形成的资产,因此,在会计期末、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资产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利润加上资产成为企业期末新的资产规模,而利润本身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则可以归入负债)。因此,会计期末,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一种新的平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上述等式不是针对某一企业或某一会计期间而总结出来的,因而具有一般性,可以说,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在发生时都会引起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或其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但是任何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2、 会计账户的结构设置在实践中,将能够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活动称为经济业务。如果只是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那发生在某一会计要素内部的经济业务就不需要反映或进行处理,例如,某企业在市场上采购某一型号的材料或机器设备,由于他仅会影响资产这一会计要素,而最终不会对资产总额产生影响,因此,应该不需要反映,但是资产内部结构的变化,对于信息的使用者而言,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也无法从这样的会计信息中获取有用的资料,因此,需要对其进一步的划分,从而形成了会计科目。对于会计科目的划分。一般遵循两条原则:不能够有遗漏,不能够有交叉。这样所有的会计要素都会体现在会计科目中。不可能存在有一部分业务属于会计对象。但是没有科目对其进行反映,从而出现数据的重复,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了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反映,需要反映会计要素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数量,进而引入了会计账户这一概念。账户正是通过自己的结构来反映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账户的结构就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在账户中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减少及余额的情况,经济业务在交易或事项在发生时所引起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化。从方向上来看,无非是两种,即增加或减少。因此,可以将账户在结构上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方和右方,如果一方来登记增加,那另一方就用来登记减少。这样就能够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了。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设置与其记账规则的统一我国目前的会计核算中采用的记账方法为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它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对于某一会计主体中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根据会计等式来设置账户结构的,即确定账户的左右两方有关增减的划分,因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划分。所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必然会涉及会计要素之间的内部增减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引入账户概念之后,必然会发生在账户之间。资产+费用+损失=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在账户结构设置上,遵循这样的原则,按照上面的两个会计等式,依据等式将会计要素分成两大类,其中等式左方的会计要素增加登记在其相应的账户的借方,反之,减少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等式右边的会计要素在增加时登记在其相对应账户的贷方,反之,减少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对于一个会计主体而言,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必然会涉及一个或多个会计要素,从而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就是能够通过账户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在实践中,根据借贷记账法编制出来的会计分录,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进行反映时,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有账户发生在借方,同时有账户发生在贷方,而且,借方的入账额合计数必然与贷方入账金额合计数相等,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本文来自)(三)记账规则按照复试记账原理,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即在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并且记入借方与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因此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简单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因为在静态动态之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费用、成本就其性质老看属于“资产”)列示在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列示在右边。依照这一常例,资产(费用、成本)之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借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之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之右方(贷方);但这只有在资产(费用)之增加数也是在账户左方(借方);同样的道理,只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之增加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之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考虑动态会计等式,若只就静态会计等式之存在而言,由于在所有者权益账户中,贷方记增加数,借方记减少数。按照这一道理亦有:1、销售收入之增加,由于他们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应记入借方,费用之减少或转销记入贷方,同样会得出相同的记账规则。2、费用之增加,由于他们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应记入借方,费用之减少或转销记入贷方,同样会得出相同的记账规则。以上这种对于借贷复试记账方法记账规则之解释都遵循数百年来习惯上所形成的一些规则,而多数情况下这一习惯如何形成却未能解释,尤其是对于“借、贷”这一记账符号如何与复式记账相联系。并如何影响了记账规则不能解释,而往往认为“借、贷”自从应用于会计上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字以失去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会计的专业术语,他们是一对纯粹的记账符号,没有实在的意义,上述记账规则之中左右方向的记录只是不同的分工而已。当然仅就账户的结构并遵循账务处理流程规则的本身而讲也可以解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但这对于初学者却不容易理解。显得比较抽象,而若能结合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作进一步的解释会给初学者以比较直观的解释。(本文来自温考网)(四)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本期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和试算,以检验账户记录正确与否的一种专门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前者是以记账规则为直接依据,而后者是以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为直接依据。应当指出,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验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予以更正,直到实现平衡为止。如果借贷不平衡,一般来说,记账正确,但不能肯定记账完全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漏记、重记某项经纪业务,应借应贷方向相反,应借应贷科目写错或借贷双方发生同等金额的错误等等都难以通过试算平衡检验出来,因此,为了纠正账簿记录的错误,需要对所有的会计记录进行日常或定期的复核,以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收入-费用=利润(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上述方程式被称为会计等式,通常将(1)式成为会计恒等式,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应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对应,反之,有一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有一定相应数量的资产与之相对应。第二、各会计要素之间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在一个会计要素的项目发生变化时,在同一要素的另一项之间,或另一类会计要素的一项也必然发生增减变化,以维持等式的平衡关系。第三、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列于等式的两边,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了整个借贷记账法的始终,数量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借方、贷方金额都是相等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的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与之相对应,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从一个账户来看是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记录减少额。从等式两边的不同类账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与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因此说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四、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这两个会计等式显明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应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会计根基等式陪伴着复试簿记的孕育产生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要领孕育产生了巨年夜的厘革,对会计根基等式孕育产生了必然程序的抨击袭击。“一个国家和地域的政治系统体例、经济打点模式和运行机制、法令特性、经济成长水平与程度,构成影响企业经济勾当的环境,进而影响会计”。(罗飞、唐国平、2007)。更使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成长,各类新的经济买卖营业情形对会计等式对会计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因为对收入、用度等会计要素的界定存在差别不雅概念,关于扩展等式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争论也一项没有停歇。是以怎样构建一个适应我国经济成长水平安稳,根基国情的会计等式(系统)就具有很紧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取的是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值是其实际数值,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的相加,二者刚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二)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1、 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2、 对会计对象性质的整体理解不同“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为什么会计对象整体会表现为一种为0的“中性”状态?这样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矛盾的基本平衡而使事物呈现出为0的“中性”状态,并且相对稳定,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并且往往在整体上表现为“0”的。例如,电是正电与负电的对立统一,一个物体往往由于所带正电荷和所带负电荷相等而不带电。又如,利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二者相互抵消,物体表现为相对静止。再比如,原子中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相应的科学也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乃至于与物质世界相对应的,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而正物质与反物质相遇就会为0(物质湮灭)。自然界是这样的,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力与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上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利润为“0”。3、 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