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szct.ppt_第1页
07szct.ppt_第2页
07szct.ppt_第3页
07szct.ppt_第4页
07szc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武汉大学测绘学院,PrincipleandMethodsofDigitalMapping,第七章碎部测量,7.1碎部测图方法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7.3地物测绘7.4地貌测绘,控制测量先把一系列起控制作用的地面点,经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地图投影)处理后,作为进一步测绘及制图的基础。为了在统一的地面坐标系中测定地面点在投影面上的位置及高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建立起了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控制网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依据控制网可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开展测图工作。,第七章碎部测量,碎部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或GPS等仪器在某一测站点上测绘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根据临近的控制点来确定碎部点(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对于控制点的关系。一是测,测量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位置二是绘,绘制地物、地貌,碎部测量的方法:1、极坐标法;2、直角坐标法;3、交会法;4、坐标测量法,第七章碎部测量,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具体测图,整个测量工作分为建立控制网和以控制网为基础的碎部测量两部分。当国家基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导线测量、测角交会、测边交会、GPS在高级控制点间加密,直至满足测图工作的要求为止。这种为测图而加密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当测区范围较小时,投影面本身可视为平面,即不考虑地球曲率,地图投影简化为将地面点直接沿铅垂线投影于水平面上。1:500,1:1000、1:2000、1:5000地形测图均属于此类。,第七章碎部测量,7.1碎部测图方法,第七章碎部测量,7.1碎部测图方法,1地形图的内容地物:地面各种固定性的物体。人工地物:铁路、房屋、桥梁、大坝等自然地物:江河、湖泊、森林、草地地貌:地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悬崖峭壁和雨裂冲沟等。地形图的内容数学要素:如比例尺、坐标系、高程系等;地形要素:各种地物地貌;注记和整饰要素,7.1碎部测图方法,7.1碎部测图方法,7.1碎部测图方法,7.1碎部测图方法,7.1碎部测图方法,地形图,1:500,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独立直角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1988年版图式,学生食堂,学生1栋,学生2栋,学生3栋,10,学生区10.0-21.0,桃李路,13,爱校路,武大测绘学院,密级,图名、图号图名:本幅图的名称图号:本幅图的编号接图表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以供索取相邻图幅时使用图廓是图幅四周的范围线.,图廓,外图廓-仅起装饰作用,图廓和坐标格网线,内图廓-分幅时的坐标格网线,投影方式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投影方式:正投影方式坐标系统:指该幅图是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指该幅图是采用的高程基准,2特征点(碎部点)地物特征点:轮廓点和中心点地貌特征点:方向和坡度变化点,7.1碎部测图方法,3传统测图法传统测图法(白纸测图或模拟法测图):野外测量角度、距离、高差,再利用分度规、比例尺等工具模拟测量数据,按图示符号展绘到绘图纸上。,7.1碎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量角器)配合测图。,绘制直角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图纸准备,图纸选用:绘图纸(聚脂薄膜0.1毫米厚)绘制坐标格网规格:10cm10cm精度:0.1毫米,0.2毫米,0.3毫米,1)、对角线法,2)、坐标格网尺法,3)、绘图仪法,格网检查与注记,+,方法:使用展点板、展点仪、坐标格网尺法。精度:距离检查,0.3毫米。坐标展点,展绘控制点:按(XYH),如:A(775.045,568.213),方格网的绘制,控制点展绘,经纬仪测图: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量角器)配合测图,1)将经纬仪架设在测站点(控制点)上,图板安置在近旁,测定经纬仪竖盘指标差x(只需工作开始时测一次),量出仪器高I;选定另一控制点为起始零方向,并配置该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0”;2)照准立于碎部点上的标尺,读取水平角,再读取经纬仪的下、上、中三丝读数,最后读取竖盘读数;采用视距测量方法计算出碎部点与测站间的水平距离及高差,并算出碎部点的高程。4)用个圆量角器和直尺,按极坐标法将碎部点图解展绘至图纸上,并注记该点高程值。5)重复2-4步骤,测给其它碎部点。仪器搬至其它控制点上后,应复测上一测站所测的若干碎部点,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在新测站上开始测绘。,全站仪测图一个测站点的工作要点,1.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2.定向(盘左后视读数置零、图板定向定量角器),3.立尺(概括全貌、点少、能检核),4.观测(瞄准、读水平角读数、竖盘读数和距离),5.记录计算,6.刺点(图上标定注记高程),7.描绘(对照实地按图式描绘地物),注意事项1、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应检查起始方向归零差应4,否则,应重新定向,并检查已测碎部点。2、立尺人员应将视距尺竖直,综合取舍碎部点,地形复杂时绘制草图。3、绘图人员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及时展绘、检查。4、当该站工作结束时,应检查有无漏测、测错,并将图面上的地物、地性线、等高线与实地对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1碎部测图方法,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拼接相应坐标格网对齐,检查地物,地貌的拼接误差检查室内检查、外业巡视检查、外业设站检查清绘整饰原则: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严格按图式符号绘制和注记等高线通过注记和地物应断开。图框外注记内容齐全。,地形图的拼接方法拼接时用宽5.6cm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坐标格网线、地物、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然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格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和地貌;当用聚脂薄膜进行测图时,不必描绘图边,利用其自身的透明性,可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若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则可取其平均位置,并据此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7.1碎部测图方法,地形图的整饰方法当地形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清绘和整饰,使用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图上的注记、地物以及等高线均按规定的图式进行注记和绘制,但应注意等高线不能通过注记和地物。最后,应按图式要求写出图名、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测绘日期等。,7.1碎部测图方法,4数字测图广义的数字测图主要包括:地面(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狭义的数字测图指地面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依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分为:地面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全站仪测量模式: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传输到内存、电子手簿、掌上电脑或便携机内记录,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自动生成数字地图,并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地形图。镜站遥控测图模式GPS测量模式: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7.1碎部测图方法,数字摄影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对于大面积的测图,通常可采用航测方法或数字摄影测量方法,通过解析立体测图仪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得到数字地形图。利用大比例尺航摄相片,在航测仪器上建立地形立体模型,通过接口把航测仪器上量测所得的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直接得到测区的数字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数字地形图及数字地面模型(DTM)。,航空相片,地形图数字化地形图数字化:在已进行过测绘工作的测区,利用纸介质地形图,即原图(底图),经过数字化仪,将其转换为数字地形图。,地面数字测图特点外业工作特点自动化程度高模拟法测图在外业基本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外业工作内容较多,手工记录,手工计算,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数字化测图在外业主要只完成数据采集,测图工作主要在内业完成.作业周期短模拟法测图必须严格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数字化测图则允许图根控制和碎部测量同时进行,即采用“一步测量法”,即使在未知点上设站也可以采用“自由设站”方法,缩短作业周期。测站覆盖范围大数字化测图采用全站仪,一般用“极坐标法”测定地形碎部点。在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放宽测站点到碎部点间的距离,扩大测站点的覆盖范围。模拟法测图由于受到测距精度和成图方法的限制,测站点的测量范围较小。工作范围易于划分模拟法测图是以图板为工具,以图幅为单元进行组织测量。数字化测图的外业一般没有图幅的概念,而是以自然界线(河流、道路等)来划分作业组的工作范围。这样便可自然地组织施测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地物接边问题带来的麻烦。,7.1碎部测图方法,地面数字测图特点对测点依赖性强模拟法测图的外业工作可以较多地溶入人的经验,例如线状地物的转折和地形起伏方面,可以利用人的观察和判断来减少碎部点个数。数字化测图则不然,它完全依赖所观测的点数。对记录要求高数字化测图所获得的有关地物、地貌的数字信息,无法显示图形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直观性较差;对于一些有关实体的属性(如地理名称、房屋结构与用途等)也无法在野外注记。因此,碎部点记录要准确记录测点点号、连线关系与地物属性信息。在复杂测区,通常采用野外绘制草图和地物属性注记的方法来进行内业注记和图形及相对关系的检查。测量精度高数字化测图一般采用全站仪,距离测量精度高,因此碎部点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法测图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由于视距测量的精度只有1/300,不仅影响测站测量覆盖的范围,而且碎部点的测量精度较低。,地面数字测图特点内业工作特点成图周期短数字化测图在内业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和地形图成图软件对野外测量采集的数据与地形信息进行处理,缩短了成图周期。模拟法测图的内业工作主要是利用三角尺、圆规等工具,手工对外业绘制的白纸图进行清绘、整饰、拼接,内业处理速度较慢,劳动强度高。成图规范化数字化测图的内业处理使用的绘图软件,能够使绘制的地形图的点、线、符号、文字注记等规范美观,符合国家地形图的成图规范。模拟法测图内业处理是手工绘制地形图的点、线、符号,进行文字注记,显然线条难以均匀,绘制的符号难以规范,文字注记即手写字体更难以规范化。成图精度高数字化测图的内业处理是依据外业测量的点位信息和地形的属性信息进行图形的编辑,可以利用软件的功能对量取的几何图形进行精确的绘制,精度上无损失,成图的精度高。模拟法测图的内业处理,不仅难以做到点、线、符号和文字注记等地形图图面信息的规范化,而且会造成点位精度的损失,降低地形图的质量。,7.1碎部测图方法,精度数字化测图若距离在300m以内时测定地物点误差约为10,测定地形点高差约为18。电子速测仪的测量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从而获得高精度(与仪器测量同精度)的测量成果。传统的经纬仪配合平板、量角器的图解测图方法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主要受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图上误差可达0.47测定地形点高程时,经纬仪视距法即使在较平坦地区(06)视距为150米,地形点高程测定误差也达0.06米,随着倾斜角的增大高程测定误差会急剧增加。,7.1碎部测图方法,地面数字测图特点分幅、接边方便数字化测图内业工作首先进行图形编辑,将编辑好的图形按测区合成一体,然后统一进行地形图的分幅,使地形图分幅方便、规范,精度高。模拟法测图一般是先分幅,然后逐幅测量,图幅接边不方便,相对数字化测图精度低,尤其白纸测图更不方便。易于修改和更新数字化测图内业处理结果储存在计算机内存上,对图形编辑中出现的问题易于修改和更新。模拟法测图方法的内业处理结果体现在图纸上,发现错误必须擦掉,重新绘制,修改很不方便。对外业记录依赖性强数字化测图的内业处理是根据外业测量的地形信息进行图形编辑、地物属性注记,如果外业采集的地形信息不全面,内业处理中就比较困难。模拟法测图是在外业完成地形图的绘制,绘图员可以边观察地形边绘图、边注记,内业只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数字化测图内业完成后,一般要输出到图纸上,到野外检查、核对。对绘图人员要求高数字化测图内业工作是借助计算机和成图软件完成图形编辑,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熟练计算机操作和绘图软件的使用,技术含量高。模拟法测图的内业处理只是在外业成图的基础上进行整饰、清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7.1碎部测图方法,地面数字测图特点成果形式的特点信息的载体不同数字化测图的成果即数字地图的载体不是纸张,而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取的磁带、磁盘和光盘;数字地图永不变形。模拟法测图的成果体现在白纸或聚脂薄膜上,存在图纸变形等问题。信息的表达形式不同数字地图不像传统地图那样以线划、颜色、符号、注记来表示地物类别和地形信息,而是以一定的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代码系统来反映地表各类地理属性特征。比例尺概念的内涵不同数字地图所记录的地表地理信息,虽往往能满足一定的地图投影关系,并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处理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地形图,但没有比例尺的限定。而白纸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信息综合处理和比例尺更改不方便。信息管理方式不同数字地图的地图要素实现了分层管理,地图信息颜色丰富、层次分明,为工程使用与设计提供了方便。而白纸图是白纸黑字,所有信息在一个层面上,无法分层管理,使用不方便。,7.1碎部测图方法,地面数字测图特点成果形式的特点信息的使用手段不同数字地图的使用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配套的外部设备,而白纸图只能借助于图纸与常规计算工具。信息的使用范围不同数字地图不仅要满足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而且是GIS数据库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信息。而要想使白纸图满足GIS应用的需要,必须进行数字化处理。应用时精度无损失数字地图的使用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配套的外部设备,在使用上精度无损失;而白纸图需要使用圆规和三角板在图纸上量取点的坐标、直线的长度、区域的面积,由于存在量取误差,造成地形图精度有损失。便于传输与共享数字地形图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测图的地形图信息易于保存、复制、传输与共享;而白纸图复制困难,无法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7.1碎部测图方法,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一、极坐标法,1、0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2、1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O点坐标),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一、极坐标法,、,3、2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4、3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一、极坐标法,、,5、4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二、方向交会法,、,1前方交会,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二、方向交会法,、,1前方交会,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方向交会法,、,2.一个测站观测方向和一个已知方向的交会,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量距法,、,1、距离交会法,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量距法,、,1、距离交会法,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量距法,、,2、偏距法,若J在AB左侧,则,若J在AB右侧,则,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量距法3、插点法,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量距法4、方向距离交会法,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三、量距法,5、直角坐标法(支距法),若J在AB左侧,则,若J在AB右侧,则,碎部点M的坐标计算公式为,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四、碎部点高程的计算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测定碎部点的高程:,式中:,为测站高程,,为仪器高,,为镜高,,为斜距,,为垂直角。,7.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7.3地物测绘,7.3地物测绘,1地物的分类地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另一类是人工地物,如房屋、道路等。,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制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助于“去粗取精”地把地表上最重要的信息反映到图上去2、有助于在有限的图面上多反映一些信息3、有助于读图4、有助于美化图面,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1)、依比例尺表示:如房屋、运动场等比例符号主要是一些较大地物的轮廓线,依比例缩小后,图形保持与地面实物相似,如房屋、道路、桥梁、河流等。这些符号一般是由图形元素的点、直线段、曲线段等组合而成,因而可以通过获取这些图形元素的特征点用绘图软件绘制。,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1)、依比例尺表示:如房屋、运动场等;,7.3地物测绘,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2)、不依比例尺表示:如纪念碑、烟囱非比例符号主要是指一些独立的、面积较小但具有重要意义或不可忽视的地物,如测量控制点、水井、界址点等。非比例尺符号的特点是仅表示该地物中心点的位置,而不代表其大小。对这些符号的处理,可先按照图式标准将符号做好存放于符号库中,在成图时,按其位置调用,绘制于图上。,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2)、不依比例尺表示:如纪念碑、烟囱;,7.3地物测绘,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3)、半依比例尺表示:如围墙、单线道路等。半比例符号在图上代表一些线状地物,如围墙、斜坡、境界等。这些符号的特点是在长度上依比例。在处理这些符号时,可对每一个线状地物符号编制一个子程序,需要时,调用这些子程序,只需输入该线状地物转折处的特征点,即可由程序绘出该线状地物。,7.3地物测绘,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3)、半依比例尺表示:如围墙、单线道路等。,7.3地物测绘,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4)、地物注记有些地物除了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如房屋的结构和层数、地名、路名、单位名、等高线高程和散点高程以及河流的水深、流速等。(1)地理名称注记(2)说明文字注记(3)数字注记,3、地物测绘,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将其正射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图上,或将其边界位置表示在图上,边界内绘上相应符号;不能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在图上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中心位置;根据规定的比例尺,按规范和图式的要求综合取舍;测定地物形状的特征点(拐点)。,7.3地物测绘,3、地物测绘1)、居民地测绘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散列式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角顶并量取房屋宽度。,7.3地物测绘,2)、独立地物测绘3)、道路测绘标尺应立于中心线上,直线立尺稀,曲线立尺密;附属物按实际位置测定。,7.3地物测绘,公路: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立尺位置:中心、两侧、一侧实量宽度。转弯、交叉处尺点密,附属物实测。路堤、路堑测绘方法同铁路。大车路立尺于道中心,按图式绘制。小路视其重要程度综合取舍,弯曲程度综合取舍,与田埂重合不绘田埂。,4)、管线与垣栅测绘架空管线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直线部分用档距长度图解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其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制;电线和管道按符号绘制。,7.3地物测绘,5)、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如要求测水涯线、洪水位、平水位,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绘。河岸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小的弯曲、岸边不甚明显地段适当取舍。单线表示的小沟只测中心位置;渠道两岸有堤可参照公路的测法,田间临时小渠不必测绘。湖泊边界如不明显,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湖岸或水涯线,7.3地物测绘,3、地物测绘6)、植被与土质测绘测绘边界,用地类界符号表示范围,加植被符号和说明。地类界与道路、河流、栏栅等重合时不绘地类界,与境界线、高压线等重合应移位绘地类界。行树两端实测,中间配置。,7.3地物测绘,7.4地貌测绘,7.4地貌测绘,地貌按其起伏变化的程度分为: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目前最常用的是等高线法。对峭壁、冲沟、梯田等特殊地形,不便用等高线表示时,则绘注相应的符号。,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一般方法等高线平坦地区注记高程离散点,地貌特征点选择,山脚点、山顶点、谷口点最低点:盆地、鞍部变坡点山坡、山脊、山谷等坡度发生变化的点构成地貌的骨骼,7.4地貌测绘,1、等高线等高线是地面上相同高程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也就是设想水准面与地表面相交形成的闭合曲线。设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山,与某一静止的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一闭合曲线,曲线的形状随小山与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例如,当水面高为50m时,曲线上任一点的高程均为50m;若水位继续升高至51m、52m,则水涯线的高程分别为51m、52m。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将小山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示了小山的空间形态。,7.4地貌测绘,1、等高线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的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常以A表示。等高距愈小,则图上的等高线愈密,地貌显示愈详细、真实;等高距愈大、,图上的等高线愈稀,地貌显示愈粗略。等高距的选择必须根据地形高低起伏程度、测图比例尺的大小和使用地形图的目的等因素来确定。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常以d表示。由于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与地面的坡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地面坡度i,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一般用d表示,它随着地面的起伏情况而改变,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坡度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例如i=+5,或i=-2。,i大,等高线密,山陡:反之,i小,等高线稀,山平缓,7.4地貌测绘,等高距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面起伏状况确定的。同一张图上通常只用一种等高距。比例尺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等高距2.5米5米10米20米40米,7.4地貌测绘,基本等高线(首曲线):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线粗0.1-0.15mm)。加粗等高线(计曲线):其中每隔四条首曲线描绘条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线粗0.250.3mm),计曲线上注记高程值。半距高等线(间曲线):在地势平坦地区,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地面起伏,可在相邻两条首曲线线间加绘等高距一半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以长虚线表示。助曲线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0.15mm),用短虚线表示。,等高线的分类,基本等高线首曲线加粗等高线计曲线半距等高线间曲线1/4等高线助曲线,7.4地貌测绘,等高线的特性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等高线若不在同一幅图闭合,也会跨越一个或多个图幅闭合;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是相等的;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一些特殊的地貌如陡、陡坎的等高线就会重叠在一起,这些地貌必须用陡壁、陡坎符号表示。悬崖的等高线也不可能相交,悬崖下部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等高线在过山脊或山谷时,应与山脊或山谷成正交;山谷等高线应凸向高处,山脊等高线应凹向低处;两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为等高线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在同一等高距的情况下,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稀,坡度缓;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6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形态保持水平相似的关系。,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关系,7.4地貌测绘,2典型地貌的等高线,(1)山头和洼地,山头等高线,洼地等高线,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但它们的高程注记不同。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头;反之,小于外圈者为洼地。也可以用坡线表示山头或洼地。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7.4地貌测绘,(2)山脊和山谷,山的最高部分为山顶,有尖顶、圆顶、平顶等形态,尖峭的山顶叫山峰。山顶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称为山脊。山脊的最高点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山脊等高线,相邻山脊之间的凹部是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谷等高线,在山脊上,雨水会以山脊线为分界线而流向山脊的两侧,所以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在山谷中,雨水由两侧山坡汇集到谷底,然后沿山谷线流出,所以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7.4地貌测绘,(3)鞍部,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它的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7.4地貌测绘,(4)陡崖和悬崖,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或为90的陡峭崖壁,若用等高线表示将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来表示,如图(a)、(b)所示。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如图(c)所示。,7.4地貌测绘,7.4地貌测绘,示坡线:指示坡度下降的短线。,7.4地貌测绘,7.4地貌测绘,3、等高线的绘制,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程序是先测定后绘图。测定对象是地貌的特征点。所谓地貌特征点是指山顶、鞍部、山脊线与山谷线上的坡度变换点和山脚点、山脚坡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