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求方面.ppt_第1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求方面.ppt_第2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求方面.ppt_第3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求方面.ppt_第4页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求方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本章分析要素的供给,并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得出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理论,从而完成对要素市场的分析。,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1、这里讨论的要素供给完全限于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即市场运行的居民),消费者在要素市场上是供给者,是原始要素即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者。消费者其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本章是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为出发来建立其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关系的。本章不讨论作为“中间产品”或“中间生产要素”如钢材、车床等要素所有者即厂商的要素供给行为。,2、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在一定时期是既定不变的。如消费者拥有的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其可能的劳动供给不可能超过这个数。3、消费者拥有的资源既定,要在向市场供给和保留自用之间做出选择以获取最大效用。如24小时中,除去供给劳动的小时,剩余的是自己保留的闲暇,消费者要在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和闲暇之间做出能使其获得最大效用的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4、要素供给可以看成一定价格下,消费者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上分配。,二、要素供给原则1、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假设消费者(要素供给者)只消费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格等于1,从而消费者提供劳动获得收入的数量就是其消费该商品的数量。要素供给效用是“间接效用”,要素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完全竞争要素市场,要素价格既定,则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的价格(假定劳动的价格为W),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自用资源的效用时间是直接的,如休闲带来的满足。用l表示自用资源,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4、要素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的效用最大化原则:,o,三、无差异曲线分析横轴l表示自用资源的数量,竖轴Y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图中每一点都是一个收入和自用资源的组合点。U0、U1、U2是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初始拥有单位的既定资源,比如每天24小时。将24小时全部作为劳动要素供给市场,则全部收入是连接就是消费者的预算线。,Y,L,U0,U1,U2,G*,L*,Y*,预算线斜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是:最优点E点条件是:,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必须减少的收入量。假定效用可用基数来衡量,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可用自用资源和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四、要素供给问题,L,Y,U0,U1,U2,PEP,l2l1l0,W,L,o,o,W0,W1,W2,l0l1l2,A,B,C,A,B,C,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一、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固定的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两种用途上的分配。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选择其余时间作为劳动供给。闲暇可以直接增加效用,劳动可以带来收入,收入用于消费再增加消费者的效用。故消费者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或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二、劳动供给曲线,L,Y,U0,U1,U2,PEP,l1l2l0,W,L,o,o,W0,W1,W2,l0l2l1,A,B,C,A,B,C,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所以,劳动供给曲线可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而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即解释闲暇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前上倾斜。由于替代效应,正常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转向相对便宜的替他替代品;由于收入效应,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变得相对穷了,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使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消费者减少对其购买,而转向其他商品。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意味着实际收入上升,消费者增加对商品的购买,也包括对闲暇的购买。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的价格同方向变化。故随闲暇的价格上升,闲暇的需求量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闲暇的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上升。这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的向后弯曲。,将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和产品的边际收益递减,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通常总是想右下方倾斜。劳动的需求曲线也不例外。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的工资水平。劳动供给曲线位置的变化有如下几个原因:1、非劳动收入。较大的财富增加了消费者保留时间以自用的能力,从而减少其劳动的供给。2、社会习俗,如妇女不参加劳动而只做家务劳动。改变习俗可以增加劳动的供给。3、人口,人口的总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显然对劳动供给有重大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是由于工资率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工资率上升,闲暇的成本上升。劳动者愿意少休息而多工作,即愿意以劳动替代闲暇,这是工资率增加的替代效应。当工资率上升增加了个人收入,劳动者个人将需求更多商品,包括闲暇。这是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W,O,L,W,E,L,DL,SL,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与商品市场一样,要素市场上价格与数量的决定是由该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其特点是“原始的和不可毁灭的”。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即它不会随着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一、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生产性源泉:生产要素本身,如土地、劳动者、厂房机器、企业家。,生产服务:是指生产要素所提供的服务。如劳动服务是指劳动者提供的人工小时,土地提供的一定时期的单位土地使用。资本提供的小时台班。源泉的供求是指要素本身或生产服务“载体”的买卖。而生产服务的供求是指生产服务本身的供求而非其“载体”的供求。源泉价格和服务价格:人或劳动力不能买卖,故劳动只有服务价格即工资。土地有两个价格,土地服务的价格是地租,资本也有两个价格,资本服务的价格是利息。要素定价分析是指要素服务的价格。,二、土地的供给曲线土地所有者是消费者,故其行为目的是效应最大化。其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既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这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函数时:Y,q分别是土地的收入和自用土地的数量。,若不考虑土地消费性使用这个微小部分,即不考虑土地所有者用土地的效用,则土地的边际效用等于零,其效用函数化为:效用只取决土地的收入而与自用土地数量大小无关。无论土地价格是多少,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为既定的,故土地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同样的结论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得出。,Y,O,K1,K0,U1,U0,横轴q为自用土地数量,竖轴Y为土地收入。土地所有者拥有全部土地为两条预算线EK0,EK0分别对应土地价格为R0和R1的两种情况,即K0=R0,K1=R1。该图特殊的是其无差异曲线U0、U1为水平线。表示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与自用土地无关。在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收入均相等,尽管其自用土地的数量不同。与前面效用函数表示一致,即自用用途假定为零。,E,q,最优自用土地使用量为零,所以土地供给总量为,与土地价格无关。最大效用组合为K0、K1点。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结论,并不是因为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固定不变,而是因为假定了土地只有一种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任意一种资源只能用于一种用途,而无其他用途,即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为零,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如果把土地看成是用于一切目的的土地供给,则其供给曲线垂直。但不符合市场意义的供给。,R,O,Q,R1,R2,R3,D1,D2,D3,E1,E1,E3,S,对土地的需求也是一种派生需求。土地的需求价格去决定与土地的边际产品价值。土地的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无论对土地的需求怎样变化,土地的供给量不变,土地的使用价格地租完全取决于需求,随需求的变化而增减。,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四、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1、租金: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土地的服务价格,故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另许多资源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为与特殊的地租相区别,把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2、准租金:租金以及特殊的地租均与资源的供给固定不变相联系。这里的固定不变对短期和长期都适用。现实生活中有些生产要素在长期中可变,但在短期却是固定的。如厂商在短期的固定投入的生产要素,其服务的价格也类似于租金,通常被称为“准租金”。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是固定成本和经济利润之和。,3、经济租金:生产要素固定供给意味要素价格的下降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进一步说,要素收入的减少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故租金也是一种当要素收入数量减少而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减少的收入。生产要素全部收入中的不会影响要素供给量的这部分收入就叫“经济租金”。供给曲线越陡,经济租金部分越大。供给曲线垂直,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供给曲线平行,经济租金完全消失。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的一部分,它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P,O,Q,P1,P2,P3,E,AC,MC,AVC,Q,F,H,准租金,在短期内,资本设备的供给是固定的。对短期固定要素支付的报酬称为准租金。由于在长期当该要素成为变动要素时,这一租金就会消失,因此,对短期固定供给生产要素的报酬不能直接称为经济租金。,准租金,租金,租金,要素,要素,O,O,S,D,D,D,E2,E0,E1,R2,R1,S,D,E,F,R,N,经济租金,机会成本,经济租金,R0,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一、资本和利息资本:是只有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资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是由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其数量是可以变动的。二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而被生产的生产物。三是作为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购买金融资产是可信贷资金的供给,不是资本投入。利息:资本与土地和劳动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被租借(不是出售),故作为生产服务,资本也有一个价格,即使用(资本服务)的价格,这个价格被称为利息。,二、资本供给就整个社会来讲,个人拥有土地数量的买卖并不能改变总的土地的数量。但个人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人的资本拥有量的情况下来增加自己的资本资源。单个人的资本数量由于储蓄而增加,由于负储蓄而减少。最优资本拥有量问题实际上就是确定最优储蓄量的问题。资源所有者的资本供给问题现在归结为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间进行分配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问题。借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利率曲线。三、资本市场的均衡资本数量的变化是储蓄的结果。但储蓄是一个“流量”,要通过储蓄来显著地改变资本的“存量”通常需要相当的时间。资本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第五节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按要素的边际产品进行分配,恰好能分配完社会总产品,即不多也不少。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这一答案被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这个定理可以用数学上的欧拉定理加以说明,故称为欧拉定理。,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在只有两种要素的假定条件下,若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要素市场供求相等,其要素价格也已经确定。根据要素价格与要素边际产品价值相等的均衡原则,市场劳动的价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资本的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全部产品的价值或总收入TPP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工资收入付给劳动者,它等于VMPLQL,另一部分作为租金或利息收入付给资本的所有者,它等于VMPKQK。,于是收入分配公式可写为:PTP=QLVMPL+QKVMPK=P(QLMPL+QKMPK)将上式两边同除以产品价格P,便得到下列公式:TP=QLMPL+QKMPK,上式表示投入和产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产量TP是两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在分配理论中,它表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根据自己对产品创作过程中的贡献来分配总产品。劳动者的贡献是劳动的投入数量及其边际生产力;资本所有者的贡献为其资本的供给量及其边际生产力。,产品价值耗尽原理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要素投入的成本加在一起,必然等于该商品的总价值量。同样,任何产品的总价值,最终会全部转化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收入,使所有要素的报酬加总后等于产品的总价值。假定只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要素收入恰好耗尽产品价值”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产品价值=劳动成本+资本成本PQ=WL+rK,产品价值耗尽原理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要素投入的成本加在一起,必然等于该商品的总价值量。同样,任何产品的总价值,最终会全部转化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收入,使所有要素的报酬加总后等于产品的总价值。假定只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要素收入恰好耗尽产品价值”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产品价值=劳动成本+资本成本PQ=WL+rK上式意味着要素份额相加后等于1。用PQ去除上式得:即1=劳动的份额+资本的份额,上式的关键在于:要素的价格是否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与其投入量之积的总和恰好等于总产量。即,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要素价格的决定理论是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构成分配理论的全部内容。分配理论还包括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等。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之间分配问题的一位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人们用洛伦兹曲线命名他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条曲线。,一、经济不平等考察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来研究家庭间的经济不平等。一个家庭的收入是一定时期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是财产存量引起的收入流量;一个家庭的财富是某一时点所拥有的全部财产价值,是个资产存量。考察某一既定百分比家庭在总收入中得到的百分比可以衡量收入不平等。考察某一既定百分比家庭所拥有的总财富的百分比可以衡量财富不平等。,一个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或平均家庭财产数据不能说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如果20%的穷人家庭只得到总收入的4%,而20%的富人家庭得到了50%的总收入,则充分体现出家庭收入不平等。如果90%的家庭只拥有总财产的1/3,9%的家庭拥有总财产的1/3,而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总财产余下的1/3,则说明了家庭财富不平等。,1、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是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因此,称洛伦兹曲线。把家庭分为五等份,见下表和图:从最低收入(a)行到最高收入(e)行排序,表示每组的收入百分比。例如,a行数据表示最低的1/5家庭得到总收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