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1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2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3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4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还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1 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 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 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和65写出来。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 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想想做做”第1题帮助学生消化初步认识的乘法分配律。第1题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会有困难,要给予适当的帮助。第2题选择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与40()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与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第3题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2 教学简便运算重在“悟”,不能“灌”。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教材分三步安排:第一步是第55页第4、5题中初步体会。其中第4题先分别计算同组的两题的得数后“比一比”,既要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相互改写。还要比较哪一道算式的计算简便,体会简便在哪里,分析简便的原因。第5题里的班级数和各班人数都是精心选择的,无论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和还是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差都有两种算法,而且有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要鼓励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那种方法。第二步是第56页例题教学简便运算。先让学生进行的估算、口算和笔算,有利于他们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口算时先算100件是3200元(32),再算2件是64元(),最后把3200和64合起来,这样的过程与方法已经在应用乘法分配律。例题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有“扶”有“放”,把102看成()是扶的,用乘法分配律算()是放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为什么把102看成();二是由于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每一步都能口算,所以运算简便。这道例题教学后,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简便计算,不要过早进入“试一试”。第三步是第5页的“试一试”,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计算简便。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计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计算简便的原因是54的和正好是100。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最根本的一点是使比较繁的计算转化成容易进行的口算。另外,“想想做做”第1题再次安排改写算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必须练好。编排第3、5、6题是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3 练习五里的内容有巩固、有扩展,有助于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第1、2题分别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它进行简便计算。第3、4题是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也有类似乘法分配律那样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简便计算。这是知识的扩展,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扩展不是类比推理。第3题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关系是归纳推理,圆圈里的等号必须在计算并比较得数后才能填写。第4题是演绎推理,由于存在这种关系,所以可以改写原来的算式。教学时不能把目光都集中在第4题上,要在第3题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否则,第4题会陷入机械接受的学习。第6题把以前教学的运算律与本单元教学的运算律综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前后一共学习了哪些运算律。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区别结合律与分配律,包括它们的意义和应用有哪些不同乘法分配律(p54-5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流程第一段:情境引进 流程1:情境引进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阿姨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请看图片。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师: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式解答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列算式,并解答。(暂停)第二段:探索规律流程2:交流算法师:同学们都解答好了吗?课件分别出示2种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和小青椒、小番茄的相同吗?你们看,由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小青椒是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小番茄是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所以列出的算式就不同。但是,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同,都是550元。那么,同学们会把这两道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想一想,在本子上试试看流程3:观察交流课件出示等式:(65 + 45) 5 = 65 5 + 45 5师: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想一想,能换不同的数据,再写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吗?请大家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写一写,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暂停)流程4:发现规律师:同学们一定又写出好多这样的等式吧?小萝卜也写了一些这样的等式,你们看:课件出示一组等式:师:同学们,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等式把具有这样模式的等式都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独立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暂停)流程5:揭示乘法分配律师:大家一定想出很多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等式了吧。是啊,表示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表达的意思都一样。那同学们知道这种等式所表示的意思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吧。(暂停)师:同学们,这样的等式都表示一个相同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课件出示规律文字)我们如果用字母a、b、c来分别表示不同的三个数,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写呢?可以写成:课件出示字母公式:(a+b)c= ac+ bc师:等式的右边就相当于把括号外的因数c,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与之相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出示课题)同学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暂停)流程6:小结过渡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同学们都记住了吗?这一条规律的发现对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可有着很大的作用呢。大家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它。第三段:巩固规律流程7: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师:我们继续看,想一想,可以怎样填呢?请同学们根据乘法分配律,自己在书上填一填。(暂停)流程8:交流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师:同学们填好了吗?大家在填写等式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与字母公式相比,有的是从左向右,如1、4两题,有的是从右向左,如2、3两题;有的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因数,有的是一个因数乘两个数的和,正是因为乘法存在分配律,所以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实质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思维可要灵活哦。流程9:想想做做2师:接着看,这一组题,横着看,哪一组算式的得数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吧。(暂停)流程10:交流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师: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同学们是这样画的吗?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可以画“”呢?(停顿)是啊,同一个数分别跟另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流程11:想想做做4课件出示师:再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先算一算,再比一比,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暂停)流程12:交流想想做做4师:我们看正确答案,第一组,第一题,64 8 + 36 8,可以同时计算64乘8和36乘8,等于512加288,结果是800,这一题,64乘8表示64个8,加上36个8,实质就是100个8;第二题,(64 + 36) 8,先算括号里面的64加36得100,再算100乘8得800,这一题,64与36的和乘8,也表示100个8,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结果也相同,但很显然,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理,第二组的两题也是,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实质上是一致的,结果都是500,但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暂停)第四段:小结、作业流程13:全课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索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它就是乘法分配律。在有些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变得较为简便。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猜想-验证-归纳-应用(65+45)5=655+455(32+45)3=324+453(13+10)2=132+102(a+b)c=ac+bc先和先两个积教后反思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p56-57)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流程流程1:基本练习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探索得出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乘法分配律,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40 + 7) 12 = 29 56 + 56 31 =( + ) 师:这几道填空式题。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暂停)流程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上题答案:(40 + 7) 12 = 40 12 + 7 1229 56 + 56 31 =(29 + 31 ) 56 师:我们来看答案,同学们是这样填写的吗?对,依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a+b)c= ac+ bc(同时课件出示)流程3:情境引进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师:我们继续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暂停)流程4:算法探究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算式:32 102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32乘102的积大约是多少,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暂停)流程5:算法交流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青椒和小番茄是怎样算的,先看看小青椒的算法。课件出示小青椒小青椒:我用竖式算:师:再来看看小番茄是怎样算的,课件出示小番茄:我用口算,100件是3200元,2件是64元,一共是3264元。师:小番茄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根据小蕃茄的想法,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试一试,并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出示:32 102 = 32 (100 + 2) = 32 + 32 = =(暂停)流程6:反馈交流课件出示:32 102 = 32 (100 + 2) = 32 100 + 32 2 = 3200 + 64 = 3264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依据乘法分配律,计算32乘102,可以把102分成100加2,用32分别去乘100和2,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结果是3264。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下面我们把这个问题解答完整。(出示单位名称,并答。)流程7:算法比较师:同样是计算3210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的几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暂停)流程8:小结过渡师:同学们,计算像这样的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过程变得比较简便,你们喜欢这样的方法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流程9: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 12 + 54 12师:来看这一题,4612+5412,46和54分别与12相乘的积相加,怎样计算就比较简便了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本子上试一试,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暂停)流程10:交流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答案:师:我们来看它的计算过程,46和52分别与12相乘的积相加,应用乘法分配律,就等于46与54的和跟12相乘,等于100乘12,结果是1200,同学们算对了吗?刚才的两道算式,都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仔细观察它们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请把自己的发现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暂停)流程11:小结师:同学们,像这样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百的数,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因数分成整百数和一位数相加,然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像这样两个数分别和同一个数相乘,同样我们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用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相乘,也能使计算更简便。流程12:想想做做2、4部分课件出示:43 201 38 7 + 62 7 15 (20 + 3)304 22 5 23 + 5 37 (30 + 4) 25 师:继续看,这些算式,同学们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横行在本子上独立完成。(暂停)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课件出示想想做做计算结果: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我们看,这三组题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变得简便,但是,它们又各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组,43 201,304 22,都是两个数相乘,其中有一个因数接近整百数,可以把它拆成整百数与一个一位数相加的和,再去应用乘法分配律,结果分别是8643和6688;第二组,38 7 + 62 7,5 23 + 5 37,都是有相同因数的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可以转化成两个数的和与相同的因数相乘,结果分别是700和300;第三组,15 (20 + 3),(30 + 4) 25,都是一个因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这个因数“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中,与它们分别相乘,再加起来,结果分别是345和850。因此,大家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根据算式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流程14: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图略)师: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列综合算式,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暂停)流程15:交流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结果:师:这一题,要求共用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56 + 24) 16,或者56 16 + 24 16,其实,第二种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第一种方法,结果是1280元,大家做对了吗?(暂停)流程16:全课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有很多平时计算起来较复杂的式题,应用了乘法分配律之后,计算过程就变得比较简便了。大家喜欢这样的方法吗?不过,在实际的计算中,同学们可要学会依据具体的算式灵活应用。(暂停)布置作业:想想做做2(第二竖行)、4(第2竖行)。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练习五(p58-59)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通过迁移转化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沟通,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整理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 (18+54)5= 5+ 5 27(15+38)=27 +27 6520+3520=( + ) 20 5829+2867+5813=58( + + ) (a+b)c= c + c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第1题,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说说怎样想的。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的算式用等式连接,并说说这里其实是体现了什么知识?(乘法分配律) 3、第2题的上面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知识简便。 4、判断对错。 (1)1463+1663=63(14+16) (2)12473847=47(12+38) (3)40(12525)=40125+4025 (4)10145=10045+45 二、对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 1.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特点,再猜猜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的大小。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 除了计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验证方法?(可利用乘法运算的意义进行解释。如第一行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看作算28歌2是多少,所以结果相等。) 说明:乘法分配律对于减法也适用。 2.第4题: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出示:12(40-5),问:怎样算才能简便?指名说出计算过程,为什么简便? 12(40-5) =1240-125 =480-60 =420 (2)余下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3)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3.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分析,列出相应的算式。 大致有两种方法,如第1个问题:312+38 或 3(12+8),让学生观察比较两道算式:哪种算式计算时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解答。三、总结作业。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有关习题。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我们去春游(p60-6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算算老师的出差费用: 老师经常要出差,比如说这次要到南京参加一个活动,时间是3天。你们说,这3天老师会花哪些钱?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伙食费、如果要游玩的话还要有门票费和游玩的具体项目的费用 依次在每个项目下写出具体的金额,一起算出老师3天的总共费用。 指出:出门在外,带太多的钱不安全,所以一般都要有一个预算,让自己带的钱够用。 二、算算学生游玩水上乐园的费用 1、出示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的信息,以及联想到了哪些问题? (88个学生,45人坐一辆车,可以联想到需要2辆车;各游玩项目的定价表) 2、回答书上的提问: (1)如果包车的价格是每辆车220元,每人乘车要交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 (2)东东用10元最多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最少可以玩哪几个项目? 问:玩的项目多,那要选怎么的项目?(价钱便宜的) 说说你是怎么选的? (3)如果你到水上乐园去,准备带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 同桌想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三、模拟春游: 如果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吗? (让学生自由地说出各自想到的问题。) (1)了解并计算出全校四年级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2)如果包乘汽车,每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人? 了解大客车的一般规格:3050。根据每班人数,包50人的车更合适。 全校6个班,只要包这样的车6辆就行。 (3)了解包乘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钱?算一算去春游的全体同学包乘汽车一共需要多少钱? (根据目的地的远近,具体的费用是不同的,就以500元1辆的费用计算,其实还要另外出过路费、停车费、司机人工费等。) (4)了解比较熟悉的几个游玩地方的其他费用,大致地算一算去这些地方所需要的总费用。 小结:学了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决像上面这样的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一、生字词浮萍 支撑 舰艇 白莲 踪迹 蓬头 稚子垂纶 莓苔 故居 庭院 搬家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繁衍 寄生 保持 枝枯叶落 崇敬 瞻仰 纪念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胆战心惊 磁力 汹涌 激流 鼓浪前进 湍急 筏子 艄公 提心吊胆 专心致志 撑篙 谈笑风生 从容 浏览 波浪滔滔 敬仰 险恶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凭借 继往开来 革故鼎新 一衣带水 以德为邻 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 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二、组词应yng(应该)yng(得心应手)舍sh(舍弃)sh(宿舍)处ch(处理)ch(到处)干gn(干活)gn(干净)系j(系鞋带)x(联系)禁jn(禁止)jn(情不自禁)三、近义词崇敬(尊敬)稠密(茂密)繁衍(繁殖)永久(长久)纪念(怀念)枝枯叶落(枯枝败叶)从容(镇定)敬仰(崇敬)机敏(机智)胆战心惊(提心吊胆)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四、反义词永久(短暂)稠密(稀疏)枝枯叶落(枝繁叶茂)从容(慌张)安全(危险)提心吊胆(处之泰然)机敏(呆板)惊涛骇浪(风平浪静)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四、解释词语。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 战:发抖。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骇:惊吓。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履:踩、走。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浊浪排空:排,推、推开。五、造句1无论总是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上课。2只要就只要你能持之以恒,面对挫折不气馁,就一定能成功。六、按要求写句子1描写儿童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2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这涣登鹳雀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4宋庆龄的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七、填空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诗的内容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诗的内容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4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5.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6.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八、说说诗句的意思。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十、有关“棋”的成语过河卒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丢车保帅 丢卒保车 举棋不定 棋高一着 全局在胸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棋逢对手 人生如棋 世事如棋 马后炮 杀车取帅 楚汉之争(指象棋) 八面威风(指马) 长驱直入(指车)隔山打牛(指炮)十一:象棋的走法“马”走“日”,“象”走“田”,“车”“炮”走直路,吃子“炮”翻“山”。“将”在“九宫”转,“士”只走斜线。小“卒”攻过河,可横可向前。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棕褐色(hh)埋头(mnmi)趿拉(jit)纳闷(nl)二、当小姑娘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后,他整个变了一个人,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三、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又肥又长()、()、()、()四、关联词语填空。1、()今天下暴雨,()他不能来。2、()勤奋的人,()有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3、他()认真学习,()重视体育锻炼,()刮风下雨,早锻炼()不间断。4、()你决心做一个好学生,()应从现在做起。五、点标点。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六、问答。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比一比,再组词。稠()般()纪()做()绸()搬()记()作()二、造句。1、只要就2、无论总是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狭窄()深刻()成功()拒绝()稠密()永久()四、将句子补充完整。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2、(),所以她不肯搬家。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夏天()冬天,它们()。23、黄河的主人一、多音字组词。漂piao()系ji()没mo()piao() xi()mei()着zhe()应ying()zhuo()ying()zhao()二、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专心()()()心()胆浊浪()()万马()()波浪()()()浪前进胆()心()1、描绘人的心理的词语有:()、()。2、描绘风浪的词语有:()、()、()。三、课文填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他站在(),面对着(),身系着()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他凭着(),(),战胜了(),在滚滚的黄河上(),成为()。四、拓展练习。填写黄河的诗句。1、君不见,(),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3、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A 一、 读拼音写汉字(8分) zhnyng chu m fn yn xio tng( ) ( ) ( ) ( ) f png zh z c l chng sh(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8分) 瞻( ) 稠( ) 樟( ) 偿( )檐( ) 调( ) 彰( ) 尝( ) 磁( ) 浊( ) 筏( ) 艄( )滋( ) 烛( ) 伐( ) 船( ) 三、 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12分)( )战( )惊 惊( )骇( ) ( )心( )胆 ( )心( )志 谈( )风( ) 万( )奔( )继( )开( ) 革( )鼎( ) 以( )为( ) 唯( )是( ) 知( )善( ) 科( )兴( )四、 补充完整名言警句(6分) _,将心比心。 远水难救近火,_。 _故乡水;_故乡人. 海内存知己,_. _,小人之交酒肉亲. 豆角开花藤牵藤,_. 五、 默写本单元学过的你喜欢的一首古诗.(10分) _,_._,_.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 他所处的朝代是:_ 你为什么喜欢?_. 六、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扩写下列句子。那是一座城市._ 沙滩上有贝壳. _2. 缩写下列句子。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_.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_.3. 用下列词语造句无论总是_ 只要就 七、 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10分)(一)人们怀着( )的心情前来( )宋庆龄的故居,也( )在这两棵樟树前( ),作为( )的纪念。 1. 按原文填空。2. 人们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的原因是:_。 (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 )和(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 )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 ),手里只有那么一根( )的竹蒿。他凭着( )和( ),( )和( ),战胜了( ),在滚滚的黄河上( ),成为黄河的主人。 1. 按原文填空。2. 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指_。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 鸟的世界 在西沙群岛辽阔的海面上,成百成千的海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海鸟数量最多的,是一种白鸟。清晨,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寻找鱼群;傍晚,他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巢里。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它的一只翅膀就有2米长,它能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必停歇。最珍贵的海鸟叫野鸭,用它的羽毛制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这里可真是鸟的世界啊!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2分)傍晚(png bng ) 巢里(cho co ) 2. 短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海鸟?(2分)_3. 你喜欢哪种海鸟?说说理由。(4分)_4. 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试试看吧!(4分) _.九、 作文(30分)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长,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会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附加题。(20分) 1. 写出含有花名的古诗句。可以请教别人或者查找资料,看谁积累的多。(12分) 梨花_ 桃花_ _ 荷花_ _ 梅花_ _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不可重复)(8分)( )风习习 ( )风细雨 ( )风拂面 ( )风徐来( )风送爽 ( )风刺骨 ( )风凛冽 ( )风骤雨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测试题(B卷) 一、 看拼音写汉字:(10分)f png zh tng zhn yn ( ) ( )子 小( ) ( )仰 繁( ) go sho chu png竹( ) ( )公 ( )密 任( )二、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应选哪一种,请将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快:a.将要 b.锋利 c.乐意、称心 d.直爽、爽快 e.迅速 1、新的一年快要来到了。 ( ) 2、这个人真是心直口快。 ( ) 3、鬼子消灭了,真是大快人心。( ) 4、菜刀不快了,你去磨一磨。 ( )三、读下面一段话,将句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划出来。(6分) 在古代,人们(为了 因为)看得远,常常在国境上或要塞附近(建设 建造)高高的瞭望楼。人们也在船的桅杆上绑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