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 政法大学.pdf_第1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 政法大学.pdf_第2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 政法大学.pdf_第3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 政法大学.pdf_第4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 政法大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Center for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王 建 林 王 建 林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2002 年到 2006 年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缺电,煤电价格体制可能是一个 重要原因,本文论述了中国煤电产业中存在的纵向价格双轨制, 阐述了其引发“电 荒”的可能,实证部分首先对“电荒”进行了结构分析,随后估计了各年度的电力缺 口,并探讨了电力缺口与煤炭价格、电力缺口与电力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 显示煤炭价格与“电荒”之间存在恶性循环,电力价格调整没有真正缓解“电荒” 等。 关键词关键词 纵向价格双轨制;煤电关系;电荒;价格 Vertical dual-pricing system:An Explanation For Electricity Shortage Wang Jianli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coal and electricity; electricity shortage; price Discussion Papers Discussion Papers 讨论文稿讨论文稿 2 .00 .04 .08 .12 .16 .20 .24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06 电力消费 装机容量 一、引言一、引言 2002 到 2006 年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电力短缺, 大量省份被迫拉闸限电, 2002 年缺电省份 共有 12 个,2003 年上升到 21 个,2004 年增加到 24 个,2005 年的缺电省份数不再公布, 期间有传言说 23 个,发改委辟谣说有最多有 10 个,2006 年电力供求矛盾趋缓,缺电省份 下降为 6 个,舆论普遍认为这一年中国走出了“电荒”,但 2008 年年初,“电荒”又卷土重来。 持续数年之久的“电荒”严重干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电企业被迫采取限电措施,有的 企业还自备发电机及机组,导致小发电机组进口激增,据黄埔海关统计,2005 年 1 月8 月广东口岸进口的发电机和机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4 倍。 “电荒”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 (一)电力装机容量增长滞后于电力消费 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电力行业的投资具有资金需求大、投产周期长的特征, 这就要求电力建设要在满足电力需求的基础上应适当超前。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中国的火电 装机容量的增长率与用电量增长率基本趋势一致, 但前者没有实现对后者的超前, 相反电力 投资在随着电力消费进行事后调整,即电力投资对电力消费存在滞后。例如,1988 年用电 增长率出现第一次下降,但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率上升持续到次年,此后才出现下降;1991 年用电增长率回复上升, 但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的恢复性增长迟到了三年, 最近的电荒更说 明这个问题, 在电力消费迅速增长的世纪之交, 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却徘徊在十年来的最低 点,终于引发了 2002 年开始的全国性“电荒”。 40 80 120 160 200 240 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 煤炭产量死亡率 (二)国家对煤矿事故的管理方式不当导致电厂原料紧张 乡镇煤矿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 70%以上,百万吨死亡率是 国有重点煤矿的 6 倍以上, 乡镇小煤矿首当其冲是安全规制的重点, 但国家对小煤矿的安全 规制的方式过于粗放, 当某地区的某一煤矿发生安全事故时, 该地区的所有煤矿都会受到严 格监管,一般是 13 个月的停产整顿,被发现问题的小煤矿和地方煤矿还会被勒令关闭。 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是中国煤炭行业治理的重要环节, 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小煤矿进行 安全整顿也是对煤炭行业整合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小煤矿占全国 40煤矿生产的时候, 这种粗放式监管就成为一个问题,必然导致煤矿产量急剧下降。图 2 画出了 1990-2005 年乡 镇煤矿产量指数和乡镇煤矿死亡率指数(1994 年为基年) ,从中可以看出,乡镇煤矿安全问 题与乡镇煤炭供给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特别在 1999 年2001 年的乡镇煤矿事故高发期, 图图 1 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与用电量增长率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与用电量增长率 图图 2 乡镇煤矿产量指数和乡镇煤矿死亡率指数乡镇煤矿产量指数和乡镇煤矿死亡率指数 3 乡镇煤炭供给显著下降,这证实了乡镇煤矿安全事故整顿影响了煤炭供给。 (三)电煤价格上涨挫伤了电厂发电积极性,造成供电紧张。 随着电源投资力度的加大,装机容量出现大幅上升,国家发改委预计,未来电力供求将 趋缓,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8 年年初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南方省又有大量电厂 停机停电,此时影响电力供应关键因素不是缺电厂而是缺煤。一般认为,暴雪等灾害天气影 响到电煤的运输,但冬季是用电高峰期,电厂理应提前做好存煤准备,按照要求春节期间电 厂存煤应当达到 14 天,现实情况是暴风雪一出现南方的电厂马上无煤可用,因为部分电厂 的存煤量仅仅 3-5 天。 煤炭储备过低反映的不仅是电厂想节约储存成本,更主要的是电厂对煤价上涨的抵制, 而这可能造成了最近几年的电力短缺。2000 年以后受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发展的拉动,能 源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而下游的电力价格受到规制而不能随之上涨,这使 得煤炭价格上升挤压了电厂的利润,客观上降低了电厂的发电热情。2007 年 7 月,大唐、 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五大发电集团联名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要求适当提高电价, 但被委婉驳回,电厂发电的积极性被大大挫伤。由于发电企业的国有性质和社会责任,电厂 不太可能因为煤价上涨直接停机停电, 但面对煤炭价格的波动, 电厂可能会以减少煤炭储备 等消极措施作为应对。 从图 3 可以看出,随着煤炭价格的走高,煤炭产业的利润率不断上升,电力产业的利润 率出现下降,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非常明显。为缓解煤电矛盾,国家发改委建立了煤电价格 联动机制, 规定当煤炭价格累计变动幅度超过一定数值时, 允许电力价格适当调整以弥补成 本的增加,迄今为止共实施了两次煤电联动,之后电力企业获利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电荒”。 本文将讨论最后一个原因造成的电荒,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装机容量的变化决定 了电力产业的供应能力, 由装机容量不足引发的缺电属于刚性缺电, 但最近几年的电荒明显 具有阶段性和波动性, 我们认为除了硬件不足造成的缺电外, 价格体制因素造成缺电更应值 得关注,目前煤电双方各执一词,煤炭企业认为“电荒”是因为电厂不愿意采购市场煤,而电 厂则予以否认。第二,原料紧张可能引发局部地区的供电危机,但不太可能导致全国范围的 大面积电荒,事实上就全国而言,煤炭总产量在 2000 年后一直在快速上升,主要是在关闭 整顿中小煤矿的同时, 大型国有重点煤矿的产能稳定并持续上升,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安全 规制导致的煤炭供应紧张 (图 4) , 统计数字显示, 到 2007 年中国煤炭总产量已经达到 25.23 亿吨,比 2000 年净增了 15.49 亿吨。 “电荒”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美国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供电危机,2000 年加利福尼亚州出 现了罕见的拉闸限电现象并困扰至今,Joskow 和 Khan(2002)深入论述了这一问题,他们 大量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加州电力危机的原因, 此后很其他学者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并投入 了空前的热情和兴趣。本文尝试使用纵向价格双轨制解释中国的“电荒”,并重点对“电荒”、 煤炭价格、电力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当然,如前文所述中国的电荒问题是一个多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关注煤电价格因素并不等于说其他因素不存在或不重要。 基本结构 安排如下:首先介绍和拓展了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其如何引发“电荒”; 其次对“电荒”及其与煤价、电价的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检验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是 本文的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4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乡镇 全国 重点国有 地方国有 二、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分析框架二、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分析框架 (一)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及扩展 价格双轨制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价格管理制度, 通常指同一产品存在两种价格机制,一种是计划内国家定价,一种是计划外市场调节价。纵 向价格双轨制是于立(1994)提出的一个产业组织学概念,他认为通常所说价格双轨制实际 上是横向价格双轨制,因为它出现在同一产品在生产的同一阶段,与横向价格双轨制对应, 还存在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 指的是同一产品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出现计划价和市场价两种价 格形成机制与相应的价格水平。 市场经济建立初期, 国家对一些重要的原料和原材料的价格 进行计划价或以计划价为主, 而在下游最终产品阶段实行市场价或市场价为主, 这些经济现 象都可解释为纵向价格双轨制。 当时纵向价格双轨制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大量负面影响, 如刺 激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并鼓励了资源的浪费(于立,1994) 。 本文认为,根据价格控制的环节不同,还可将纵向价格双轨制进一步划分,一种是生产 过程的上游阶段实行计划价,下游阶段实行市场价,即计划控制发生在产业链的源头,可称 之为第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另一种是下游阶段实行计划价,上游阶段实行市场价,即计划 控制发生在产业链的末尾,可称之为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价格双轨制的分类见下表: 表表 1 价格双轨制分类价格双轨制分类 纵向价格双轨制纵向价格双轨制 横向价格双轨制横向价格双轨制 第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第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 上游阶段上游阶段 计划价市场价 计划价 市场价 下游下段下游下段 计划价市场价 市场价 计划价 本文不关注横向价格双轨制, 而是重点探讨两种纵向价格双轨制。 第一种纵向价格双轨 制控制的是源头价格, 下游价格一般对其没有影响, 其负面影响仅限于刺激下游产业的扩张; 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控制的是末尾价格, 负面影响较为复杂, 因为政府在控制下游价格的 同时,必然也对上游价格提出要求,要求上游价格与受管制的下游价格配合,否则就会出现 下游堵上游的“肠梗阻”现象:上游价格上涨会打压下游的利润,导致下游企业削减产量。为 了避免下游产品的短缺,政府可以干预上游价格,这实际上干扰了上游的市场价格机制,导 致价格控制延伸到了上游,政府也可以提高下游价格,但一般情况下,下游价格的提高往往 图 3 煤、电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图 3 煤、电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4 0 4 8 12 16 1999 2000 2001 20022003 2004 20052006 电力煤炭 图 4 历年煤炭产量(单位:百万吨) 图 4 历年煤炭产量(单位:百万吨) 5 是有限的,只能使纵向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 第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较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 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也逐步放开,这种纵向价格双轨制趋于消失,与此同时,在某些特 殊行业却产生了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 这些特殊行业主要指一些自然垄断行业, 由于自然 垄断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要国家进行价格规制, 如果这些自然 垄断行业存在其上游产业, 而且上游产业价格是开放的市场价格, 那么就出现了第二种价格 双轨制。1992 年中国推行煤炭价格放开的试点,1993 年煤炭价格基本放开,仅保留电煤指 导价,2002 年废除电煤指导价,煤炭价格几乎完全放开,因此中国用了 10 年的时间放开了 煤炭价格。与煤炭行业相比,电力行业放松规制的步伐较为缓慢,1985 年以前的电价由国 家统一制订,1985 年国家推行集资办电政策,实行了还本付息电价,即电价按照电力项目 的还本付息需要核定,2002 年国家开始启动“厂网分开”为核心的电力改革,相应的电价实 行“竞价上网”, 此时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即使这样, 竞价上网也并不成功, 目前的电价仍然受到严格管制,因此中国的煤、电产业之间存在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 (二)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的理论框架 本部分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纵向价格双轨制模型, 以分析电力缺口、 煤炭价格和电力价格 个之间的关系。 假设电力行业的需求函数为: (,) Q Qh PX= (1) Q代表电力产量, Q P代表电力价格,目前的假设是 Q P没有受到管制,X表示影响电 力需求的外生变量,( )h?满足需求函数的特征: 1 0h 。 对于一个代表性电厂i,利润函数可以写为: ()() iQiAii P Q AP AC Q= (4) () i C Q为代表性电厂的其他成本。 代表性电厂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 0 QA P fP= (5) 在无价格管制的情况下,方程系统(1)、(2)、(3)和(5)决定了唯一一个均衡状态,假设此 均衡状态为(,) QA QA PP 。当煤炭市场出现外生冲击的时候,冲击首先会影响到煤炭市 场供给价格,煤炭价格会影响到电厂的投入决策,从而影响到电力产量和电力价格,这一系 列反应最终推动了均衡向新的状态移动,可以对方程系统求全微分来考察均衡的移动。 将方程(1)和(2)合并为(6) 6 ( , )(,) Q f A Bh PX= (6) 将方程(3)与(4)合并为(7) 1 ( ,) Q P fk A M= (7) (6)与(7)分别关于M求微分,再联系(2)和(3)得到方程(8)、(9)、(10)和(11), 12 2 111 11 1 Q hk dPdM ff hk h = + (8) 12 2 111 11 1 f k dAdM ff hk h = + (9) 1 12 2 111 11 1 f k k dQdM ff hk h = + (10) 2 12 2 111 11 1 A f k dPdM ff hk h = + (11) 方程(8)(11)描述了煤炭需求波动下时的均衡变化,带入(,) QA QA PP 便得到变化 的方向和程度,方程(8)表达了电力价格的变化情况,由于电力价格能够灵活调整,因此电 力产品市场能得到完全出清, 现在假设电力价格受到管制,管制价格固定为 QQ PP =,而煤炭价格仍为市场价格,这 就出现了本文所述的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由于电力价格外生决定,电力需求相应确定为 (,) dQ Qh PXQ =,当煤炭市场出现一个外生冲击M时,仅需要考察方程(2)、(3)和(5), 将它们分别关于M求微分,得到方程(12)、(13)和(14): 112 111 S Q f k dQdM P fk = (12) 112 1111 Q A Q f k P dPdM P fk = (13) 2 1111Q k dAdM P fk = (14) 其中, S Q表示电力供给的变化。可见,煤炭供给波动导致电力供给由Q变为 S QdQ +, 电力市场上供需不再平衡, 在此引入一个变量表示电力缺口 (当电力产品积压时为负缺口) , 记为K。 Sds KdQQQ= (15) 为了考察煤电价格与电力缺口的关系,将(15)改写为 Q P和 A P的函数: 7 1 1 (,) (,)(), ) A QAQ Q P K P Ph PXf fB P = (16) 可以验证: 111 0 Q A K f P f P = (17) 2 1 1 1 0 Q fK h Pk = (18) 方程(17)和(18)的含义都很直观,方程(17)说明,当存在纵向价格双轨制时,上游煤炭价 格的提高会扩大电力缺口,而方程(18)则说明,当存在纵向价格双轨制时,电力管制价格提 高时会缓解电力缺口,在实证部分我们将以(16)为基础检验这两个简单结论。 三、三、“电荒电荒”的实证分析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选取 1999 年 1 月到 2007 年 6 月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所有数据来源于中经网 统计数据库。样本期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这一区间既涵盖了“电荒”发生的年份也 涵盖了电力供需平衡的年份,这样可以更为细致地刻画和比较“电荒”的发生始末;二是从 1999 年开始,中国的重工业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轻工业并持续至今,有学者认为 1999 年中 国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考虑到经济结构变化会导致能源消费方式的变化, 使用过早区间 样本有可能带来估计偏差。三是由于样本区间较短,使用月度数据能够增加样本容量,以反 映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情况。 本文涉及到以下几个变量: (1)火电消费:月度火电消费量数据很难找到,但从中经网 数据库可以查到月度火电生产量,因为电力很难储存,电力生产量几乎就等于电力消费量, 这里使用月度火电产量表示火电消费量E; (2)经济发展:工业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 70 80以上,因此选取工业增加值作为经济发展变量I; (3)煤炭价格:选取煤炭开采和 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表煤炭价格变量CP,中经网数据库提供的指数为同比指数, 这里将最早可以查到的 1996 年 10 月的价格指数设为基期, 逐年推算出定基比价格指数;(4) 电力价格:选取电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表示电力价格EP,同样将同比指数换算为定基比 指数。 月度数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这种季节性往往会掩盖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在进行 计量分析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本文采用 X11 方法对上述序列进行季节调 整。 8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电力 煤炭 图 5 可以看出,1999 年 1 月到 2007 年 6 月的火电生产量具有长期增长趋势,没有发现 任何异常情况,因此单纯从图中读不到“电荒”的迹象;图 6 为煤炭价格指数和电力价格指数 的趋势,发现 2001 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快速上涨,2002 年经过一个短暂的调整,随后又加剧 上涨,总体来讲,样本期内煤炭价格的平均增长率较高,大约月度增长 0.6;而电力价格 指数的增长相对煤炭缓慢和平稳, 大约月度增长 0.2, 反映出了电力价格受到管制的状况。 (二)“电荒”的结构分析 为了对 1999 年 1 月到 2007 年 6 月的火电消耗情况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首先使用火电消 费对工业增加值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为: 2 530.8603 + 0.1999 ( 42.49909) (70.7667) 0.9804 0.6650 EI R DW = = = (19) 方程斜率为 0.1999,可以解释为:在整个样本期间内,工业增加值每增加 1 元,大约消 耗火电 0.2 千瓦时,常数项和斜率项的t统计量都很显著, 2 0.9804R=,说明工业增加值 对火电消费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0.6650DW =,说明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序列相关性, 进行 White异方差检验,得到的F统计量为 3.166475,相伴概率为 0.046,说明方程存在一 定程度的异方差性。观察残差序列图(图 7) ,可以发现残差序列具有一定趋势性和聚集性, 大致可分成四段,分别以 2001 年年中、2004 年末和 2006 年年中为界,残差符号依次为负、 正、负、正,并在样本期末,残差显著放大,印证了DW序列相关检验和 White异方差检 验的结果,因此方程整体效果不理想。 1999 年 1 月到 2007 年 6 月,电力消费经历了一个“供需平衡平衡打破新的平衡”结 构变化过程,导致上述估计结果差强人意。观察工业增加值和电力消费的散点图(图 8) , 其中纵轴为电力消费,横轴为工业增加值,拟合曲线由 LOWESS 平滑法绘出(窗宽为 0.3) , 可以看出经济系统在样本期内发生了两次突变,一次发生在工业增加值为 3000 亿元左右的 时候,一次发生在工业增加值为 6000 亿元左右的时候,核查数据发现突变的时间点分别为 2002 年末和 2005 年年中。进一步使用邹检验确认结构变化情况,选择分割点为 2002 年 12 月和 2005 年 6 月,经计算F统计量为 43.14214,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在百万分位为 0,对 数似然率为 104.9333,对数似然率的相伴概率在百万分位也为 0,因此拒绝原假设,可以确 认在上述时点附近发生了结构变化。 图图 6 季节调整后的煤炭、电力价格指数季节调整后的煤炭、电力价格指数 图图 5 季节调整后的火电生产量 (亿千瓦小时)季节调整后的火电生产量 (亿千瓦小时) 9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ResidualActualFitted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10003000500070009000 图图 7 残差、实际值和拟合值(模型残差、实际值和拟合值(模型 1) 图图 8 工业增加值和电力消费的散点图工业增加值和电力消费的散点图 针对结构变化情况,本文使用分段回归重新拟合方程,方程形式设定如下: * 112300036000 ()() iiiiiii EIIIDIID=+ (20) 其中, * 3000I=, * 6000I= 30006000 0 30000 6000 , 1 3000 1 6000 ii ii ii II DD II 如果如果 如果如果 估计结果为: 30006000 273.05080.31600.1651(3000)0.0888(6000) (11.1814) (30.4564) ( 11.89720) ( 7.679276) EIIDID=+ (21) 检验发现模型(21)不再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观察实际值、预测值和残差序列图(图 9) ,结果较令人满意。 -120 -80 -40 0 40 80 12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ResidualActualFitted -40 0 40 80 12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99920002001 ResidualActualFitted 图图 9 残差、实际值和拟合值(模型残差、实际值和拟合值(模型 2) 图图 10 残差、实际值和拟合值(模型残差、实际值和拟合值(模型 7) 展开后得到三个分段方程 : 273.05080.3160 , 3000EII=+ (22) 这三个方程具有不同的斜率和截距项,但都是连续折线的一部分,因此不可机械的解释截距项的经 济含义,方程(24)的负截距项没有任何直接意义。 10 495.41160.1509 , 30006000EII=+ 0.734 0.394 接受 KCP 1 CPK 19.919 0.00002拒绝 CPK KCP 4.031 0.021 拒绝 KCP 2 CPK 7.227 0.001 拒绝 CPK KCP 4.661 0.004 拒绝 KCP 3 CPK 3.643 0.016 拒绝 CPK KCP 3.640 0.009 拒绝 KCP 4 CPK 2.840 0.029 拒绝 CPK KCP 2.947 0.017 拒绝 KCP 5 CPK 2.327 0.049 拒绝 CPK KCP 2.154 0.056 拒绝 KCP 6 CPK 1.796 0.110 接受 CPK 同样对电力价格与电力缺口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数分别取 16,结果 如表 5。发现当滞后期为 1、2 时,电力价格和电力缺口相互影响,加入更多的滞后期后(滞 后 36 期) ,电力缺口仍显著影响电力价格,但电力价格不再影响电力缺口,这些结论在 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成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电荒”会带来电价的调整的压力,促 使政府管制部门不断上调电价,但是电价的调整仅仅对“电荒”具有短期影响,长期内,电价 的上调没有对“电荒”产生影响,这与模型(18)的理论预期并不十分一致,说明政府管制部门 仍在力图维持纵向价格双轨制, 规制当局对电价调整具有被动性和仓促性, 且调整的目的仅 仅限于缓解电力企业的燃“煤”之急,而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 表表 5 电力缺口与电力价格的电力缺口与电力价格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因果检验结果 滞后期 零假设 F值 p值 决策 Granger因果关系 KEP 7.739 0.006 拒绝 KEP 1 EPK 8.564 0.004 拒绝 EPK KEP 4.396 0.015 拒绝 KEP 2 EPK 2.470 0.090 拒绝 EPK KEP 2.930 0.0386 拒绝 KEP 3 EPK 0.704 0.552 接受 EPK KEP 2.214 0.074 拒绝 KEP 4 EPK 0.407 0.803 接受 EPK KEP 2.212 0.060 拒绝 KEP 5 EPK 0.379 0.862 接受 EPK KEP 3.207 0.007 拒绝 KEP 6 EPK 0.552 0.763 接受 EPK 四、结论和建议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已有的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基础上, 将纵向价格双轨制分两种, 第一种是上游实 行计划价,下游实行市场价,第二种是上游实行市场价,下游实行计划价,目前中国煤电产 业之间存在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这种纵向价格双轨引发了持续多年的“电荒”,实证研究 基本支持了这个假说,研究中发现: (1)“电荒”发生之前的电力消耗较高,每元工业增加值大约消耗电力 0.3 千瓦时,“电 荒”发生后, 用电企业的节能意识得到加强, 每元工业增加值大约消耗电力 0.24 千瓦时; “电 荒”期间,每元工业增加值仅消耗电力 0.15 千瓦时,显示电力缺口存在。 (2)煤炭价格与电力缺口间存在恶性循环。一方面由于需求拉动,煤炭价格持续上升, 但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阻碍了价格传导, 最终导致下游电力部门的产品短缺, 另一方面即使 电力缺口存在,但电力生产总量在扩大,继续推动煤炭价格的上升,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面 对动荡的煤炭价格,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