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 青岛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 青岛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 青岛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 青岛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 青岛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 青岛版【教案设计】周建敏【单 位】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心小学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星空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2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3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案例背景分析:本课的活动准备主要是整理有关银河系和无限宇宙的相关资料。本课设计两个活动:活动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交流有关银河系的资料,让学生对银河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然后通过计算,感受银河系的浩瀚;活动二浩瀚的宇宙,交流认识河外星系,进一步感受到宇宙的广袤。拓展活动提出“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无垠宇宙。”为探索下一课“探索宇宙”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我们会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入手,开门见山式的引入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二、小组自主探究1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学生交流。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分析、整理搜集的资料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知识的互补,教师补充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对银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2)讨论: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3)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银河系的直径约有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很多,大约1000亿xx亿颗恒星。那么这么多的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来先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光年是表示天体距离的长度单位。在太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我们来体验一下: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1光年约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25亿圈。银河系直径约7万光年,厚约30006000光年。也就是说沿银河系直径要走7万年,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30006000年。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牛郎星距地球约16光年,织女星距地球约26光年,牛郎星距织女星约164光年,也就是说,光从牛郎星来到地球,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到地球,需要26年5个月。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快,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多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通过具体数字的演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银河系的大小,体验银河系的浩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认识浩瀚的宇宙:(1)通过刚才的交流与计算,我们对银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学生闭眼感受银河系的浩瀚无边。(2)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仍然像一粒小小的灰尘,它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很多恒星集团,请大家一下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河外星系出示相应的图片,边补充讲解。小结:像银河系这样的河外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把搜集的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宇宙的无限,激发学生对整个宇宙的探索欲望。】三、引领拓展,课下延伸:无垠的宇宙从哪儿来?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宇宙将来会怎么样?让我们继续关注并探究神秘而浩瀚的宇宙吧!【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从而使学生养成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习惯,并参与到长期探究活动中来。】【教学板书】17神秘星空 银河系恒星、星云、星团、其他星际物质,直径约7万光年地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空间河外星系体会与反思: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视野将由太阳系,走进银河系,走入宇宙空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宇宙距离学生较远,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因此我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多次用到了多媒体的课件,有导入,有启发提示、有展示成果虽然是同一种形式,但是目的不同,师生互动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除了教材中介绍的“银河系由1000亿xx亿颗恒星组成”“发现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这些资料外,又补充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星座的距离,如天鹰座的牛郎星距离地球约16光年,天琴座的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光年,这两颗星之间也距离16.4光年。学生听了感到无比惊讶,没有想到看上去近在咫尺的星星相隔却是如此遥远,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宇宙的辽阔无边。网络课件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节约学习时间,同时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三、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如今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如本课中的“银河系”的概念就要教给学生,学生只有理解了什么是银河系,才能对银河系的范围、大小等进行探究。四、注重探究成果的汇报。学生亲身经历了调查搜集、整理以及集体探讨的过程,在这节课,为了促成学生回顾自己的科学探究,体验搜集资料的重要,我注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进一步深化认识。在进行交流和汇报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学生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小组交流、同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得以充分交流。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8探索宇宙教案 青岛版教学目标: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具、航天大事记的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2乐于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教学准备: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案例背景分析:本课的准备活动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教科书背景图暗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教材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并通过资料卡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人类观察天体的发展历史;活动二:走进航天展厅。展示了世界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特别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及现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拓展活动提出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宇宙的深远意义,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便对它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宇宙从哪儿来?它到底有多大?并为此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二、了解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一)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1谈话: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看到一些自然现象,由于无法解释,常常通过编撰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嫦娥偷药奔月、夸父持杖逐日。3讨论:通过神话故事我们了解到,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类是怎样认识和观察宇宙的? 4小结:古人对宇宙的探索主要靠肉眼来观察的,并常常为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编纂神话寄托理想。【通过神话故事,使学生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工具是简单的,收获也是较少的,也为后面讲解先进的观测工具做铺垫,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帮助。】(二)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1谈话:人类最早观测宇宙的工具是望远镜,关于望远镜你有哪些了解?2借助多媒体介绍望远镜:(1)折射望远镜:最早的天文望远镜是折射望远镜,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07年发明的。他用这架望远镜观察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以及木星的4颗卫星。(2)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能更清晰的观测到比较暗的天体。(3)射电望远镜:好比是天文学家的“顺风耳”,随着地球的运动,望远镜扫射天空,接受天体发来的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就是通过它捕捉来自宇宙的各种信息的。(4)空间望远镜:自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全国先后发射了数以百计的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器用于天文观测。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人们把它的诞生看成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座里程碑。3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学生讨论交流。【组织学生介绍交流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及其发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使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了解其他观测工具。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有关宇宙天体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把自己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测宇宙的工具?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材料。【资料的交流和补充,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进行搜集资料,了解先进的探测工具。】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你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学生自由说。师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如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杨利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翟志刚太空行走、嫦娥登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讨论: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2总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工具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而努力吧!【介绍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现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四、引导学生课后拓展研究:1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学生自由谈想法。2.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18、探索宇宙古代 眼 睛 地月系 望 远 镜 太阳系现代 射电望远镜 银河系 宇宙飞船 河外星系 航天飞机 无限宇宙 星际探测器太空望远镜未来 ?体会与反思:探索宇宙这节课,我利用图片与录像资料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而且更加的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比让学生阅读资料、汇报、讨论,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更吸引人。这节课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我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只起到主导作用,既不包办,也不是不闻不问,使小组活动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与学生间的谈话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二、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教师不应是个旁观者。教师对整个活动应予以指导,给予适当调控。在活动前,教师应讲解活动注意事项,提出研究问题;活动中,教师应作为一名参与者进入学生的活动里,而且要了解各组学生的活动进程;活动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讨论总结。总之,教师既不能占据课堂,又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摆设。三、提供给学生空间想象的支架。本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空间的想象和理解,学生是有较大困难的,这就需要老师借助具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