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_第1页
代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_第2页
代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_第3页
代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_第4页
代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一、投资下降与曲折回升的情况及其特点(一)投资下降与曲折回升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曾迅速发展,1989年度达到了创纪录的675亿美元(大藏省年度申报额统计,下同)。然而,1990年以来,随着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却转为了下降和曲折回升的局面(参见表51)。1992年度,投资下降到谷底,为341亿美元,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50.5%。1993年后,投资虽然转为了回升,但却是一波三折。第一次回升的顶点是1995年度,为 507亿美元,相当于1989年度的75.1%。第二次回升的顶点是1997年度,为540亿美元,相当于1989年度的80.0%。第三次回升的顶点是1999年度,上半年度为465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 177.0%。由于1999年上半年度的投资已超过了1998年全年度的水平,下半年度仍继续保持旺盛增长的势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就将10年来第一次超过1989年度,创造新高纪录。在三次回升之间的两次下降中,1996和1998年度投资分别下降为480亿美元407亿美元,只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71.1%和60.3%。由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下降与曲折回升,所以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就迅速下降了。按国际收支统计,1990年1998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6489亿美元,增加了1.78倍;其中,美国由300亿美元增加到1328亿美元,英国由193亿美元增加到1067亿美元,德国由242亿美元增加到877亿美元,分别增加了3.44倍、4.53倍和和2.62倍。相比之下,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505亿美元减少到246亿美元,减少了51.3%。结果,日本就由1990年的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沦落为1994年的第四位,1998年又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和加拿大之后,退居到第七位。与此同时,日本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1989年历史最高的22.3%下降到了1990年的21.6%,1998年又下降到了4.1%。(二)投资发展不平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与曲折回升的过程中,无论从投资地区和国家看,还是从投资内容看,都呈现出投资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首先,从投资地区和国家方面看,其投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对发达国家投资下降的幅度大,回升的幅度小1989年度,日本对发达国家投资(按对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投资计算)共为53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79.0%;其中,对美国投资为325亿美元,对欧洲投资为148亿美元,分别占48.1%和21.9%。1992和1998年度,对发达国家投资分别下降为240亿美元和271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度下降了64.4%和49.2%。其中,对美国投资分别下降为138亿美元和103亿美元,分别下降了57.5%68.3%;对欧洲投资分别下降为71亿美元140亿美元,分别下降了52.0%和5.4%。1995和1997年度,对发达国家投资分别回升为338亿美元和346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63.4%和64.9%。其中,对美国投资分别回升为222亿美元和208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68.3%和64.0%;对欧洲投资分别回升为83亿美元和112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56.1%和75.7%。直到1999年度,对发达国家投资才转为迅速增加,其中上半年度投资为377亿美元,已超过了1998年全年度的水平,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10年来第一次回升到了81.1%。表5-1 90年代日本对外各产业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 (大藏省年度申报额统计,单位:百万美元)产 业19891990199219951996199719981999上半年度195199合计制造业 食品 纤维 木材造纸 化工 钢铁有色金属机 械电 气 机 器运 输 机 器其 他1628413005335552109159117624480205319011584682179631422921047145456341872120710057517428431201582411041817118817321862384410433572114155518705288198935642025872960661920592446143865133873197419339572958352301314131284668929082151122521270341677224612737953418160767333677139036963671106658113958231810461993681079991306202283332047018500517772740526753非制造业 农、林业 渔、水产业 矿业 建筑业商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运输业房地产业其他50517151471262646514815395106162927141431804062015359132830061588047112922169111078237201399112705343705457965301725514731121139561046397529954711049622715947267411399815703214782777640461799621034059561092686456437511969647923415533332813833208742943777163742053189828107126725945805724394548234613891241844722923691451264105452679871293608028734721915887603支 店73980636096010205743571439847合 计6754056911341485069448019539724074746492675039资料来源::日东洋经济新报社编经济统计年鉴,1995年版;日本贸易振兴会编日本贸易振兴会投资白皮书,1997、2000年版。2.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下降的幅度小,回升的幅度大1989年度,日本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按对亚洲、中东、中南美和非洲的投资计算)共为14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21.1%;其中,对亚洲投资为82亿美元,对中南美投资为52亿美元,分别占12.1%和7.7%。1992和1998年度,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分别下降为100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分别分1989年度下降了30.1%和5.6%。其中,对亚洲投资分别下降为64亿美元和65亿美元,分别下降了22.0%和20.7%;对中南美投资分别为27亿美元和65亿美元,前者下降了48.1%,后者增加了25.0%。1995和1997年度,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分别增加为167亿美元和193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度增加了16.8%和35.0%。其中,对亚洲投资分别增加为123亿美元和12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50.0%和48.8%;对中南美投资分别为39亿美元和63亿美元,前者下降了25.0%,后者增加了21.2%。3.对东南亚投资增加迅速,对亚洲“四小”投资有所减少 9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投资一直呈迅速增加的趋势。1995和1997年度,投资各为41.11亿美元和56.96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27.82亿美元的1.48倍和2.05倍;1998年度虽减少为33.40亿美元,但仍相当于1989年度的120.1%。相比之下,对亚洲 “四小”投资则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其中,1992和1998年度分别下降为19.22亿美元和17.65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度的49.00亿美元减少了60.8%和64.0%;1996年度虽回升到35.39亿美元,也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72.2%。4.对中国投资由迅速增加转为迅速减少1990年度1995年度,对华投资由3.49亿美元迅速增加到44.73亿美元,增加了11.8倍。1996年度后,对华投资转为迅速减少,1998年度减少为10.65亿美元,只相当于1995年度的23.8%。1993年度1996年度,中国曾连续4年成为日本对亚洲投资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是日本第二大投资对象国。其中投资最多的1995年度,对华投资占日本对亚洲投资的36.5%,而投资最少的1998年度则下降为16.3%。1999年上半年度,对华投资只为301亿美元,只占日本对亚洲投资42.46亿美元的7.3%,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菲律宾、韩国和马来西亚之后,居第八位。其次,从投资内容方面看,根据对附表的分析,其投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非制造业投资下降的幅度大,回升的幅度小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以非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1989年度,非制造业投资为505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制造业投资的16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74.8%。1992和1998年度,非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为237亿美元和281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度下降了53.1%和44.4%,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下降为69.5%和69.0%。1999年上半年度,投资只为127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为27.3%。1995和1997年度,非制造业投资虽分别回升为311亿美元和341亿美元,却仍只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61.6%和67.5%。2.制造业投资下降的幅度小,回升的幅度大并有所增加1992和1998年度,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为101亿美元和123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度下降了38.2%和24.8%。1995、1996和1997年度,投资分别回升为186亿美元、203亿美元和193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114.4%、124.4%和118.8%,其中1996年度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上升为42.2%。1999年上半年度,投资为337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上年全年度的水平,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为72.4%。3.四大非制造业投资都无多大起色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金融保险业投资、房地产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和商业投资被称为四大非制造业投资,其1989年度的投资各为153.95亿美元、141.43亿美元、106.16亿美元和52.48亿美元,分别占非制造业投资的30.5%、28.0%、21.0%和10.2%。其中,金融保险业投资1992年度下降为45.79亿美元,比1989年度下降了70.3%,其后经过6年的缓慢回升,1998年度虽达到了163.74亿美元,也只比1989年度增加了6.4%。房地产业投资1990年度虽还保持1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但自1992年下降到51.47亿美元后多年一直保持这一规模,1998年度又下降为28.10亿美元,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19.9%。服务业投资也一样,1995年虽恢复到104.96亿美元,接近了1989年度的水平,但1998年度又下降为20.53亿美元,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19.3%。至于商业投资,虽然没有多大的起伏,但自1990年度达到65.18亿美元后也一直是下降的趋势,1998年度下降为37.77亿美元,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73.4%。4.电气机器工业投资回升和增加较快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电气机器工业投资、化学工业投资、运输机械工业投资和钢铁有色金属工业投资被称为制造业四大投资,其1989年度的投资各为44.80亿美元、21.09亿美元、20.53亿美元和15.91亿美元,分别占制造业投资的27.5%、13.0%、12.6%和9.8%。其中,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不仅规模最大,而且和化学工业投资一样,在1990年度仍继续增加,达56.34亿美元。1992年度,电气机器工业投资虽下降为18.17亿美元,比1989年度下降了59.4%,但其后即转为迅速回升,1996和1997年度各达65.13亿美元和66.89亿美元,都超过了1990年度的水平,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145.4%和149.3%。1998年度,投资虽下降为34.18亿美元,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76.3%,但1999年上半年度又达139.58亿美元,约相当于1989年度的4倍,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到了41.4%。其他三大投资下降和回升的情况是:1992年度,化学工业投资下降为20.15亿美元,运输机械工业投资下降为11.88亿美元,钢铁有色金属工业投资下降为8.24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度下降了42.1%、4.5%和48.2%。1996年度,运输机械工业投资和钢铁有色金属工业投资分别增加为38.73亿美元和24.46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89年度的188.7%和153.7%。1997年度,化学工业投资增加为30.13亿美元,相当于1989年度的142.9%。另外,食品工业投资虽然规模不大,1998年度前也一直没有恢复到1989年度的水平,但1989年上半年度,由于麒麟啤酒等对外国企业大规模收买合并的增加,投资一举增加到139.03亿美元,约相当于1998年度的10.9倍,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也高达41.3%,与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不相上下。二、投资下降与曲折回升的原因9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下降和曲折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泡沫经济崩溃和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 日本经济自1991年4月起陷入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以来,一直处于不见根本好转、看不到光明前景的低迷状态。19921999年,日本年均的GDP的实际增长率只为0.5%;其中1998年为2.6%,1999年为0.6%,连续2年出现了负增长。从国际比较看,除1996年增长率为5.0%、高于美欧各国外,其余各年大都处于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尤其是在美国和西欧出现90年代最高经济增长的1998年,日本经济反而陷入了1990年以来最糟糕的状态。与80年代以前日本经济增长率经常高于美欧各国的1倍左右、一直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相比,日本已由世界经济的优等生沦落为了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确实是失去了的10年。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这种萧条、低迷的状态,至少从下述四方面影响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企业经营收益大幅度减少,对外投资能力削弱。1990年1999年,日本制造业的销售额由409万亿日元减少到382万亿日元,减少了6.4%。结果,在工资支出等经营成本增加而营业外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其同期的经常利润就由17.50万亿日元减少为14.49万亿日元,减少了17.2%。其中,在企业经营严重恶化的1993年,经常利润为7.61万亿日元,只相当于1990年的43.5%。由于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内部的剩余资金,所以在经营收益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随着企业内部资金积累的减少,其投资能力就大为削弱了。其次,银行的不良债权增加,对外投资的资金供给能力减弱。在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期间,以城市银行为首,各金融机构曾竞相对房地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贷款,被用于股票和房地产的投机。所以,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房地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的增加,银行就背负了巨额的不良债权。按199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数字,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共为40万亿日元;而按美国调查机构的估计,如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和灾害保险公司的不良债权在内,则日本的不良债权高达150万亿日元。19921998年,尽管日本各银行以赤字结算的方式,共处理了60多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截至1998年末,17家主要城市银行仍还有20.82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巨额的不良债权不仅严重地压迫了银行的经营,而且对其进一步扩大贷款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银行资金供给能力下降,自身难保,对贷款持小心翼翼的态度,从而不仅使日本企业国内的设备投资严重受阻,而且使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筹措也越来越困难了。第三,逆资产效果的出现,既使企业在暴贫之后海外扩张的欲望大为减退,也使企业失去了大量贷款的担保能力。在泡沫经济时期股票和土地迅速涨价的形势下,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资产在转瞬之间成倍地增值,一种暴富之感使许多企业在国际化的热潮中顿生海外扩张的欲望,争先恐后地扩大了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不仅靠资产升值提高了营业外收入,而且以股票和房地产为抵押,筹措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也非常容易。然而,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资产在转瞬之间成倍地贬值,一种暴贫之感就使许多企业海外扩张的热情一下子冷了下来;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蒙受资产贬值损失的情况下,不仅经营收益严重恶化,而且资产担保的能力也大为下降,筹措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就越来越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许多企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从而不得不清醒和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其国际化、全球化战略,在国际化方面急刹车。这在曾经走在国际化前列、牵引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表现的尤为明显。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不良债权增加,“银行不会破产”神话破灭的形势下,各银行都不得不把海外事业的调整作为经营调整的重要课题,纷纷压缩和调整了海外机构,有的甚至还中止了国际化战略、退出了国际化经营。例如,三和银行继1998年4月关闭了在美国的全部7个据点之后,6月又缩小了在欧洲的据点,并且从法国撤退;大和银行和三井信托1998年10月则干脆宣布从海外全线撤退。以此为背景,金融保险业的对外投资在1990年代一直没多大的起色,1998年虽然勉强超过了80年代后期的水平,但在199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新高纪录的形势下反而又大幅度减少了。第四,失业的大量增加,使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调整的难度增大。早在80年代后期,在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日本国内就产生了所谓“产业空心化”的担忧。90年代以后,由于长期的经济萧条和经济低迷,再加上向海外转移生产后国内一部分工厂停产或关闭,日本的失业人数就迅速增加,失业率也空前提高了。1990年1999年,日本失业人数由134万人增加到317万人,增加了1.37倍,失业率也由2.1%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4.7%。失业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社会矛盾,孕育了经济、社会危机,而且还严重动摇了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日本式经营。所以,无论宏观上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微观上的企业经营调整,都遇到了越来越大的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就难免受到了牵制。(二)日元升值反复的影响80年代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元的大幅度升值。1985年1989年,日元汇率由1美元238日元,一路升值到1美元138日元,升值了72.5%。进入90年代以后,日元升值虽仍然是推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升值的反复,就直接导致了投资回升和下降的反复。1990年,日元贬值到1美元=145日元,1992年回升到1美元=127日元,其后又再次出现了强劲升值的势头,1995年升值到1美元94日元,(其中最高时曾一度升值到1美元79日元),比1990年升值了54.3%。以此为背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1992年下降到谷底以后,就出现了第一次回升的发展过程。1996年,日元贬值到1美元109日元, 1998年又贬值到1美元131日元(其中最低时曾一度贬值到1美元146日元),比1995年贬值了39.4%(其中最低值对最高时贬值了84.8%)。由于日本企业自1986年以来一直积极采取日元升值的对策,已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日元升值,并认为适当汇率为1美元110120日元左右,所以日元如此贬值,就自然使对外投资再次陷入低潮。1999年,由于日元升值为1美元114日元,对外投资就在新形势下转为了大幅度的回升和增加。(三)海外经营收益下降的影响90年代初期,主要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发生了经济危机,其中,英国和加拿大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还超过了8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以此为背景,海外日资企业的经营收益自1989年达到顶点以后,就出现了收益恶化的趋势。1990年1994年,海外日资企业的经常利润由9038亿日元下降为2876亿日元,下降了68.2%,与1989年的9752亿日元相比,只相当于其29.5%。其中,北美(主要是美国)日资企业1992年1994年都是赤字经营,西欧日资企业1993年1994年也是赤字经营;其中,前者1992年的经营赤字为2078亿日元,后者1993年的经营赤字为752亿日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北美和欧洲的投资就自然减少了。即使在投资有很大回升的1995年度,对北美和欧洲的投资也只回升到228亿美元和83亿美元,只分别相当于1989年都的67.3%和56.1%。与欧美日资企业相比,亚洲日资企业的经常利润在1989年度达到顶点的3475亿日元后继续提高,1991年度为4952亿日元, 1995和1996年度又各增加到5325亿日元和8132亿日元,分别增加了42.5%、53.2%和134.0%。以此为背景,日本对亚洲投资在1992年下降到谷底后就迅速回升,1994年度已超过了1989年度,1995年度又相当于1989年度的148.2%。1996年,由于亚洲日资企业的经营收益继续提高,所以即使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再次陷入低潮,对亚洲投资也只不过是略有减少而已。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东亚各国投资环境迅速恶化,其中印度尼西亚甚至出现了政局动荡的混乱局面,日本对亚洲投资才迅速下降,1998年度比1995年度下降了47.2%,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79.3%。1999年度虽也转为了回升,但回升却十分乏力。(四)国内外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影响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扩大海外当地生产来扩大出口,并借以缓和贸易摩擦。然而,随着海外当地生产的扩大,在国内外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了。以汽车工业投资为例,由于对北美和西欧的投资,1993年日本汽车工业在国外的生产能力已超过300万辆,其中,仅北美就达247万辆。然而,1994年日资企业在美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量仅为144.7万辆,1997年也只为182.7万辆,其余就必须扩大向日本返销或向第三国出口。就扩大向日本返销而言,鉴于1997年日本进口汽车只为37.6万辆,1998年又减少为27.1万辆,所以此路很难行得通。就扩大向第三国出口而言,鉴于1999年世界汽车生产能力过剩1500万辆,2002年还将增加到1820万辆,所以此路也很难行得通。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也一样,由于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家用电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饱和日趋严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的大型对外投资在90年代中期前后告一段落后,就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五)日本没有跟上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迅速发展的新高潮80年代后期,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曾出现过第一次高潮,当时,由于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时期,所以在其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以对美国企业和房地产的收买为中心,积极参与了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当时,日本大规模收买美国企业和房地产的投资被称之为“狂风暴雨式的投资”。面对日本企业大规模的收买合并,美国曾有人担心一旦一些成长型企业被日本买去,就会危及美国的经济命脉。然而,在9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的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的新高潮中,日本却落伍了。1995年1998年,全世界的国际间企业收买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