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音乐简介.doc_第1页
新世纪音乐简介.doc_第2页
新世纪音乐简介.doc_第3页
新世纪音乐简介.doc_第4页
新世纪音乐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世纪音乐1你知道什么是new age music(新世纪音乐)吗?我相信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听过新世纪音乐。新世纪音乐这个名称看起来似乎很高深莫测,实际上她平易近人,更早已充满着我们的生活。如今在影视剧、广告、商场等众多地方,我们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只是尽管我们都曾听过,却不一定了解,甚至可能连那首歌叫什么、是谁唱得都不知道罢了。若不嫌弃,那就让我带大家去游历一番,一起看看这个地球上有多少新世纪音乐的乐园吧。希望这次旅程能令你对这种新生但兴盛的音乐门类能有更多了解,更希望你能由此喜欢上这个博大精深的音乐世界。第一站:德国 这里不是别的地方,这里是新世纪音乐的伊甸园别的不说,仅一条这里是新世纪音乐诞生与成长的地方,就足以让德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耶路撒冷。几百年沉淀而成的理性和完美主义以及内敛自省的民族精神,融合了现代西方的个性色彩与解放风气,共同孕育了新世纪音乐的独特灵魂创新独立而又洋溢着对世界无分彼此的关爱。这里让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新世纪音乐音乐的诞生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些德国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音响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兴表演方式,由此启迪了许多新进音乐家运用更多元化的手法开拓新的领域。该时期的音乐己具备了新世纪音乐的发展雏形。到了70年代,在一群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新世纪音乐得以正名,他们把这种既非流行、又非古典、具实验性质的乐风取名为new age instrument(新世纪音乐),它指的是一种划时代、新世纪的音乐。到了90年代,新世纪音乐音乐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风貌。乐界已形成一股百家争鸣、各拥其妙的新势力。正因如此,时至今日,新世纪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界定乐风区别的名词,更是象征着时代演进、精神内涵改良的世纪新风貌的代表体现。德国,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经诞生过无数载于史册的世界名人,如今也同样活跃着无数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或许你会说当今名扬四海的大名家们似乎多不在此,这大概与其深沉不爱张扬的民族性不无关系。德国享誉全球的音乐家大概只有唯一的一位michael cretu(enigma的灵魂人物),而他也同样是一个不喜俗世烦扰的隐士。尽管如此,那也丝毫不影响这里成为我心目中的音乐乐土。事实上你对新世纪音乐了解得越多,你越能发现藏龙卧虎的德国音乐家之魅力所在。也许正因为不着紧名气多大,他们才能潜心于音乐世界的美妙,才能创造出最鲜明动人的个人风彩。除了enigma, 这里还有ginkgo garden, oliver shanti, mars lasar, karunesh, cusco, aschera, christopher franke, yara, bella sonus这里有太多太多杰出的艺术家,而且每一位都是堪称独当一面的表表者。他们的音乐是属于世上每个人的,但同时又只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开一派之先河的enigma(谜、英格玛),是new age发展历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摇滚、电子合成器、格林高利圣歌、地方民族音乐、哥特式的黑暗风格、浓厚的宗教与哲学意味,数种元素天衣无缝的创新结合堪称前无古人,对后来者的影响力和对新世纪音乐发展的贡献更是无法估量。即使有人认为enigma江郎才尽作品一张不如一张,即使有无数向其模仿、学习、借鉴的后起之秀,即使其中还不乏deep forest、gregorian、era这种成了一派宗师的名家,但始终没有人敢扬言超越了enigma,更没有人能完全摆脱enigma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我个人认为enigma并没有固步自封,他每次都在新专辑中抛弃已有的成就,转而探索不同以往的新风格。名成利就的他能特立独行的在自己的音乐路越走越远,这份勇气和执著就已值得我敬佩和尊重了。以eddy f. mueller为灵魂人物的ginkgo garden 银杏花园,是另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作为令我知晓何谓new age的启蒙者,难免会让我的评价感情用事而有失客观。但是华丽恢宏而不过火流俗的电子音乐,对印度、日本和中国等东方音乐元素恰如其分的融合运用,将音乐和诗歌绘画艺术匠心独运的结合,这三个鲜明的特色的确令ginkgo garden在不同于enigma的另一条路上达至了至今无人能及的高度。而每三年才出一张专辑的完美主义,不仅在一次体现了德国人特有的坚持和执著,更令ginkgo garden的5张专辑无一不是精品之作。拥有吉普赛血统的oliver shanti 奥立佛香提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就像一位吉普赛的旅人一般,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将其所见所闻所思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起化为动听的音乐。作为world music(世界音乐)的翘楚,他就像一名巧手的裁缝,将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在他手中纵横交融,编织成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织锦。在他的音乐世界中体现出的世界音乐,不仅是民风的形,更是东方和西方文化哲思的交汇。在他最著名的tai chi 太极系列中反映出的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国音乐的运用,足以让一些有形无神的中国音乐人汗颜。同样颇具传奇色彩的还有karunesh(梵语伟大的怜悯之意)。理工科出生的他在一场车祸之后徘徊生死边缘数天,这个转捩点改变了他的一生。经过在印度的一段游历学习以后,他决心抛弃已有职位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真正所想音乐。这也是为什么他相当一部分音乐作品是充满了空灵催眠性质的冥想音乐的缘由,这类音乐的代表作就是zen breakfast 道禅。另一方面,民族乐风和电子音乐结合的世界音乐风格也是他所长,虽然这种风格并不少见,但是对电子和民族两种音乐元素的娴熟驾驭,令他的几张专辑都可称经典。与上面几位都有所不同,出生于德国的mars lasar至小就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阳光与海滩的澳洲风情使得mars lasar在德国人的特质之上又洋溢着澳大利亚的自由和热情。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常在一段基本旋律上反复变奏并衬托以丰富多彩的配器变化,呈现出像天使的羽翼一般层层叠叠的独特美感。他的早期作品电子味十足又富于幻想,因而赢得了科幻派的美誉。中期的两张作品美国国家公园系列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与蔚蓝色的梦浪漫而温馨,最负盛名。最近他又涉足世界音乐的领域,代表作karma 因缘是我认为2000年跨入新世纪以来最出色的新世纪音乐专辑之一。最后不得不提的是bsc music。这是一间在德国土生土长的专营新世纪音乐的唱片公司。与世界级的new world music, real music两大龙头唱片公司不同,bsc music的规模小得多,名气也小得多。不过客观地看,bsc依然有其有别于前两者的过人之处。new world以充满地方特色的世界音乐以及冥想音乐最为人知晓,real music则以休闲放松的轻音乐独步乐坛,而这三类音乐恰恰是市场最广为接受的。bsc却有其德国人的执著与坚持,它门下的音乐风格多而全,简直可以作为研究新世纪音乐的最佳素材,在这里主流与非主流的音乐都有其发展空间。这间公司不善哗众取宠,包装和封面也没有什么特别抢眼的地方,却最能体现音乐及其作者的特点和个性。旗下乐手大红大紫的屈指可数,但每一位的音乐都闪动着灵性的光辉。ginkgo garden, bernward koch(代表作flowing), aschera(代表作whales of atlantis), cusco(代表作apurimac系列)等就是其中的表表者他们的音乐未必是最好的,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某些方面,我觉得bsc好像是一间大型的音乐学院更多于是一个商业机构。就连有位尚未曾出过任何专辑的新人rudy k的几首处女作既然都能收录在bsc的公司精选集中。鼓励新人创作如此,只怕在哪儿都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并没有白费,公司面向国际发行的精选系列tender moments(streicheleinheiten)系列广受好评,其第1、2两集就是著名的天堂鸟和月光仙子两张天碟。我从他们的音乐中可以清晰地听得出,他们并不是不在乎销量与名气,只是他们更乐意追求他们自己心中的音乐理想罢了。第二站:英国与爱尔兰 这个诗成地平线的国度,她的土特产就是音乐家在我们离开德国前往下一个国家之前,告诉各位一点有趣的轶事。虽然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不过德国的诸位音乐家们却常常多才多艺,身兼数职。比如mars lasar除了是一名一流的音乐家以外,还是一位先锋派的画家和摄影家,我们可以在他的个人主页上看到他的画作及照片,而且他的音乐专辑美轮美奂的封面,也大多由他亲自设计。现在是不是明白为何他的专辑封面总是与其音乐如此契合了吧?而说起ginkgo garden的核心人物eddy f. mueller,原来金饰设计师才是他的正职。在ginkgo garden的主页上也能找到eddy f. mueller设计的部分以银杏为主题的金器饰件。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现在继续我们的旅程.英国,一个尊崇传统与礼节的国度,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音乐等各方面都无愧于西方大国的称号。虽然过去的日不落现在已经日薄西山,但是这里仍然有数不清的珍贵宝藏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在英国的四大板块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中,英格兰毋庸置疑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音乐界,这里也有两位世界级的大明星sarah brightman 和 gregorian。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著名的艺术家。在受到美国的现代歌剧大师andrew lloyd webber的青睐,并成为其妻子后,她迅速成为歌剧界的知名红伶。可是她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和天分都被丈夫的名声所掩盖,被人误以为妻凭夫贵,因而毅然决定与韦伯和平离婚,并谋求自立发展。于是,她怀着创造自己的音乐的梦想离开自己的诞生地,一个人来到美国。她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凭着自己天赋的钻石嗓子和超出常人的努力,她很快成为了古典和流行的跨界天后。她的专辑time to say goodbye 告别的时刻, eden 重返伊甸园, la luna 月光女神全都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全球大热唱片,其中time to say goodbye 告别的时刻, question of honor, eden等数首曲子都已成为世界性的金曲和里程碑式的经典曲目,她翻唱的scarborough fair更被评价为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翻唱版本。最新专辑harem 一千零一夜继承了一贯优秀水平之外,更引入了阿拉伯音乐元素,发售不久再次成为大热。毋庸置疑,她已经完成了她儿时的梦想,可是她依旧谦逊,依旧繁忙。她说:我想写一部小说,我想要把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融合起来。但首先我不得不从头做起,有那么多我想要学的东西。不繁忙是不可想象的。gregorian 格林高利合唱团 是由12位浸淫于教堂音乐与合声风格,拥有深厚古典基础,并在英国伦敦乐界有一定地位的演唱家所组成。其主要制作人frank peterson曾是enigma的一员,他的知名作品有很多:如enigma的sadeness和principles of lust、sarah brightman的time to say goodbye 告别的时刻等等。正因如此,我们常常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听到与enigma如出一辙的配器和编曲,而sarah brightman更是数次在作品中献声,为专辑平添几分光彩。格林高利合唱团的几张专辑无一不是制作精良的经典之作,而将古老的格林高利圣歌融入大量现代音乐元素的音乐风格可谓自成一派,在商业上获取的巨大成功毫不逊色于enigma,并引领了era等不少后起之秀。对格林高利合唱团,有一句绝妙的形容:他们让上帝穿上了牛仔裤。歌剧名伶与圣咏唱诗班作为英格兰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再适合不过了,可惜光芒再盛,毕竟只是两颗孤星自相辉映,哪能比的上群星璀璨的光芒?真要说到音乐的话,那么环顾英国疆土,苏格兰和爱尔兰才是当之无愧的众星的银河,音乐的天堂。不过这儿虽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圣地,可是当我一旦试图描述时,却发觉甚难落笔。一来是new age爱好者中凯尔特音乐中毒者实在不在小数,要是我说得不好热闹了各位看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_ ;二来则是乐海茫茫,这儿的知名乐手或是优秀音乐也确实太多,一时不知从何入手。不过好歹大伙儿都已经启程了,那就船到桥头自然直,且让我由头道来吧:现在的英国是世界大国,但它的文明史其实很短。当古罗马帝国作为文明使者登上英伦三岛时,那儿的原居民也不过刚脱离茹毛饮血不久罢了。尤其是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处偏壤,自然条件恶劣,文明发展更是缓慢。两地原居民凯尔特人的英文celts原意为石斧,仅由此也不难猜出他们当时的境况如何。然而,正是在这种山峦横亘、风雪封天的艰苦环境下,孕育的凯尔特民族才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无比的乐观精神。即使环境再艰苦,生活再困难,他们依然以自己是凯尔特人为荣,依旧团结如一人,勇敢积极地面对人生。也只有这样令人可敬可爱的民族,才能孕育出无论高亢热情还是婉转悲切,都一样令闻者动容的音乐。音乐三大组成部分歌、舞、乐中,风笛、小提琴、鼓三者组成了凯尔特音乐最重要的主导音色。后两者大家比较熟悉,这里只简略介绍一下风笛。风笛虽然属于木管乐器,但并不像长笛、双簧管之类需要人吹气奏响,而是利用一个气囊,向打气筒那样向管内鼓风而发声,人只需控制音高和通风量即可。因此,风笛演奏最大的特色就是完全不需换气歇息,可以奏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绝妙音色,恰如二兰辽阔无边的群山叠峦一般,真不愧是最具本地地域特色的乐器。最早令我折服于风笛独特魅力的音乐作品是james horner的brave heart 勇敢的心,相信不少人也都与我一样。horner虽非苏格兰人,但他却对苏格兰音乐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执著热爱。从titanic、brave heart 勇敢的心、patriot games等电影配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苏格兰情结,还有洋溢的才华。当mel gibson饰演的william wallace攀上群峰之巅,在庞大的交响乐团衬托之下,悠久绵长的风笛声高低回转时,我深深地被苏格兰人的民族气质所打动。我至今仍牢记着电影的最末一句话they fought like warriors. they fought like scotches. and they won their freedom! 这句话他们当之无愧呢!提到风笛,还有一位音乐家不能不提的,那就是西班牙的风笛大师hevia。不同于horner是较偏向传统的民族风格,hevia的风笛更具备新世纪音乐的特质。同样并非凯尔特人的hevia没有拘泥于传统,反而发掘出了风笛新的演奏技法和风格,更自行研制出了电子风笛,将风笛的音乐领域大大拓宽。在这里,风笛的特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相信每一个听过他的作品的人都无法忘记他那标志性的演奏方式急促跃动的32分音符如洪水一般连绵不绝的蜂拥而出,让人瞬间淹没在好象无休无止的绝妙旋律中。融合了中亚、阿拉伯等异域风情的曲风更使风笛不再局限于凯尔特的范畴,开辟了一片更辽阔的发展空间。风笛在他手中已不再只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件魔术师手中的魔法道具,变化出令人赞叹、惊讶、耳眩神迷的神奇魅力。一提起天籁之声,很多人首先会想起enya,但其实loreena mckennitt也素以其美妙如天籁的歌喉而闻名。这个加拿大裔的女歌手虽非爱尔兰人,但她将自己的音乐素养与爱尔兰民谣相融合,再拼贴组合成富于个人风格的音乐,在新世纪音乐界掀起了一股爱尔兰回归浪潮,人称加拿大现象。她从小接受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长达十年的钢琴以及五年的歌唱训练,是她的歌曲具备了新古典主义的内核,譬如她的许多歌曲的歌词都是中世纪欧洲的古诗。她的声线又具有非常强烈的融合性,从古典到流行,从民歌到新世纪,她总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是一位不逊于enya的国际天籁之声。至于舞蹈,相信很多人也都曾耳闻目睹那享誉全球的踢踏舞。那么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就是现誉为最伟大的踢踏舞者的michael flatley。michael是爱尔兰裔的美国人,在芝加哥长大的他凭借自己精湛的舞技实力,那令人咂舌的每分钟180下踢踏的世界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英国班门弄斧表演踢踏舞还能赢得全场站立鼓掌的人,也由此成为当之无愧的踢踏舞王。无论是一开始riverdance 大河之舞台柱,还是后来自立门户自组舞团,在他和他的团员们的脚下,爱尔兰音乐中最热情奔放的一面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神乎其技的舞蹈配合酣畅飞扬的乐章,绽放着让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当然,爱尔兰音乐家中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secret garden 神秘园和enya 恩雅两位了。恩雅是地道的爱尔兰人;神秘园的两位成员中,音乐制作人rolf lovland是挪威人,而小提琴手fionnuala sherry也是爱尔兰人。两者的音乐风格,更是挥之不去的爱尔兰风土乡情。可以说他们为爱尔兰音乐的普及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广作用,要是没有他们,我想许多人可能还未必了解爱尔兰音乐是怎么回事呢。两者的音乐各有所长,神秘园是以钢琴和小提琴为主线,时而辅以人声或其他乐器,徐徐铺垫出一条绝美而感伤的音乐旅程;而恩雅则基本是用电子合成音色营造的梦幻华丽的背景来衬托自己的天籁歌喉,时而空灵飘逸,时而温馨细腻。倘若要两者比个高下的话,在普罗大众中恩雅似乎更受欢迎,你看看billboard上恩雅的a day without rain 雨过天晴常挂top 100就晓得了。不过我个人不太满意恩雅有点midi而且单调雷同的配器,所以更偏好神秘园的原声乐器以及优雅凄美的情境。不过时移事易,现在他们的作品确实都不比以前的巅峰水平,而且互相融合借鉴后,彼此的个性越来越少,听起来好像越来越相似了。不过这也难免,本来他们也算是一家人嘛。而且既便如此,他们在新世纪音乐音乐界的地位我想仍然不会改变,他们依然是值得我们尊重欣赏的一流艺术家。常听人赞誉爱尔兰说这儿是一个诗成地平线的音乐之乡,此言确实不假。这儿的土特产似乎就是音乐家,且不说有上述众多热爱凯尔特文化而投身于此的外国音乐家,即便土生土长的也数不胜数。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medwyn goodall, matthew lien, bill wheland, annbjorg lien, michael danna & jeff danna兄弟, ron korb, ronan hardiman等等都是凯尔特音乐名家。若我们再把眼光放远些,不局限于新世纪音乐范畴,还有the cranberries, u2, the corrs, sinead oconnor, boyzone等等流行音乐的大明星。凯尔特音乐有时欢畅如歌舞,轻快如流水,有时又哀怨清醇如思念情人的少女。无论何时,都如那无尽大自然一样,摇曳生姿,令人如痴如醉。不过凡事都有两面,爱尔兰音乐虽然常被人推崇备至,但也并非完美无瑕。至少在我看来,有一个足以致命的缺陷就是缺少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听得多了,很自然就会觉得,在多如辰星的美妙动人的仙乐之中,仿佛总有一种似曾相似的雷同感,不同的音乐家之间好像没有更多的个性和差异。若非很熟悉各个音乐家,随便给你一首歌曲,你甚至可能根本分辨不出这是谁的作品。正因如此,对于凯尔特音乐,我始终只有品味,却不曾中毒。至此,我们的英国之旅也告一段落了。首先要声明一点,虽然现实中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是水火不容,但两国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音乐论音乐,两者更是难分彼此。因此,标题上虽然只写着英国,实际上神秘园和恩雅等不少音乐家都是来自爱尔兰的。为了说得方便,我就没有刻意区分了。请大家注意。此外,正如上所说,狮子对凯尔特音乐研究着实不深,如果上面的介绍有什么疏漏,或者对这次的旅程有任何不满,请尽管直接对我说,让我能及时改正,在下一站做得更好。第三站:希腊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这里都有三位值得我们钦慕的大师希腊,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古老文明,但又不是像四大文明古国那样近乎传说似的上古大国。准确地说,她是现代文明的摇篮。如今你眼见的西方社会的科学、道德、社会、教育这一切追根溯源都源自这个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的半岛小国。这儿曾经辉煌繁盛的文化,赋予这儿的人民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古时这里曾诞生过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人三师徒苏格拉底、拍拉图、亚里十多德;而在如今的新世纪音乐乐坛上,这里也同样闪耀着老中青三颗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却都一般夺目的明星vangelis, yanni, chris spheeris。vangelis 范吉利斯,一位堪称伟大的音乐家。他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全才,被评论家誉为现代的瓦格纳。孩童时期开始,范吉利斯那独特的音乐天赋就显露无疑。他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却4岁开始创作音乐,6岁就举行了自己作品的首次公演。而早在1973年,电子音乐刚刚起步,大家就连新世纪音乐为何物都不甚明了之时,他已经用电子合成器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探索。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皆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其中最知名的作品如1981年的chariots of fire(烈火战车),1983年的theme from antarctica(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conquest of paradise(哥伦布传)等等,都是享誉全球的巨作。其中烈火战车以及哥伦布传更都荣获当届的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确实实至名归。vangelis的作品多达数十张,但他的性格与michael cretu差不多,都喜欢过着近似隐居的生活,埋首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所以他的名字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远不及恩雅等人熟悉,但他的作品从不曾耳闻的人我猜可能不多。事实上,他的许多音乐,包括以上的三大名作、pulstar(脉冲星)、喜马拉雅山等等,都曾被不计其数的影视作品甚至广告引用过。相信许多人听过他的专辑后可能都会发出恍然大悟的一声赞叹。最近,范老先生更不甘寂寞,接连参与了两大盛事。其一是为庆祝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2001年火星无人探测器计划(又名odyssey 奥德赛计划),在希腊雅典的宙斯神庙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纪念音乐会。在希腊文化部的赞助和负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希腊传统文化协会的主办下,mythodea成为自公元前6世纪来第一次在宙斯神庙举行的盛大音乐会。演出阵容包括伦敦大都会管弦乐团,120人的希腊国家歌剧院合唱团、28名打击乐鼓手以及女高音歌唱家kathleen battle和jessye norman。在这场划时代的音乐会上,范吉利斯凭着长期以来对nasa太空计划的着迷,将人们对太空的探索和无限想象融合了他对音乐、宇宙、神话的热爱,结合交响乐、大合唱、歌剧、希腊民谣、电子等音乐元素,创作出了mythodea这部史诗般的巨作。几乎每一个听到看到这场音乐会的人,都会被其无与伦比的场面及气势所感染。音乐会的cd及dvd现在在市面上都可见,强烈推荐各位有机会一定要欣赏一下。而两大盛事之其二,就是在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足球赛上,范老先生也担任了音乐总监一职,并为大赛谱写了主题曲anthem orchestral 颂乐,也就是双方球队入场时常能听到的那首美感与激情并重的曲子。短短两年时间,范老先生连续参与两大世界盛事,而且音乐水平丝毫不见衰退迹象,足见宝刀未老。yanni 雅尼,一个不仅在新世纪音乐乐界,甚至对于普通人都不会太陌生的名字。1997年那场空前的紫禁城音乐会,让中国的无数老百姓们认识了这位胡子像鲁迅、头发像郑伊健的希腊帅哥绅士(哈哈),同时也第一次接触了这种称为新世纪音乐的新鲜玩意儿。与vangelis一样,yanni也是个多产的天才音乐家。他1954年诞生于希腊的kalamata(卡拉马塔),高中后便前往美国minnesota(明尼苏塔)大学进修。在大学期间自学键盘、作曲、制作,并加入private music,尽展其音乐天赋,一鸣惊人,是private music有史以来销量最好的艺人。整个8090年代,他一直活跃不息,发行过超过30张专辑,而且全都水平不俗。在amg all music网站上,仅五星满分的专辑他就有两张,四星以上的更近十张。无论这个评分可信度如何,这个傲视群雄的纪录都足以说明他在新世纪音乐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yanni先后于英国皇家艾伯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雅典帕拉农神殿、*狮身人面像、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等世界名胜古迹举办音乐会,这样的创举不仅在新世纪音乐界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在其他领域也鲜有匹敌者。洋溢着魅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令无数人如痴如醉,充分领略到新世纪音乐的美妙。诚然,雅尼的音乐确实富于鲜明的表演性质和商业气息,因而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诟病,不过对于如此大规模的音乐会而言,这也是完全无可厚非的,况且yanni是第一个人能将新世纪音乐音乐用如此平易近人的形式带到普通人面前,他对于新世纪音乐的推广普及的的确确起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最后告诉大家两个非常夸张的消息:早在14岁,雅尼就参加了希腊国家游泳队,更打破了自由泳的希腊国家纪录,后来前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时,学的还是心理学呢。这位大叔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呀!chris spheeris,浪漫而潇洒的绅士,英俊的面容后面是一位杰出的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从小多才多艺的他,八岁就能在画布上画抽象画,十一岁开始尝试写诗,十二岁便抱着他自己的吉他为其写歌,到了十五岁他开始将其诗作谱上曲韵后,正式开创了他的作曲生涯。后来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遇见了另一个吉他手paul voudouris,之后便开始学习其他的乐器,比如键盘和贝司等。1985年他和著名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并推出了个人第一张专辑desires of the heart 心中的渴望,并由此开始他的辉煌生涯。其实,chris spheeris已浸淫新世纪音乐乐界达十年之久,只因缺乏跨国唱片公司集团作有计划的密集宣传,才会在知名度上逊于其他音乐家。但就音乐的质感而言,他重现爱琴海滨历史氛围的功力可说无人能及。由于对宗教仪式特别感兴趣,他在旋律创作上受东正教与希腊民谣的影响极深。年轻时他尤其喜爱披头四、德彪西的音乐,大学时期远赴英国钻研哲学的经历更让他始终念念不忘希腊文化的根源,再加上嗜爱以旅行来观察欧洲各地的风土人情,也难怪他的专辑总是从探索人类心灵活动或者怀想古文明风采的角度出发了。他轻车熟路的驾驭着希腊古典美态的音乐,同时给这种迷人的音乐灌入了各种世界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从而产生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由吉他和钢琴为主乐器,以柔慢而稳定的节奏来演绎的浪漫情怀,轻缓却没有丝毫拖沓和迷废的音乐空间。听他的音乐是一种休闲和回忆的享受,更给与我们一种的全新的安逸享受氛围!chris spheeris目前共推出过12张专辑,虽然数量难比前两位,但在amg all music上也获得了甚高的评价。事实上,老中青这三位的音乐风格取向、取材各不相同,其实很难分出一个高低来。倘若非要说的话,vangelis本身也是个录音高手,又最擅长演绎气势磅礴的电影配乐,最适合那些耳朵刁钻的发烧友们,甚至可以用它来测试你的音响系统和房间的声学特性,你完全可以听到飘逸在房间的各种乐器所描绘出的完美音场。yanni的创作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只有最简单直接俘虏你的心的绝妙音乐,无论是旋律、乐器演奏技巧、编曲配器,全都是一等一。尤其是两场现场音乐专辑,我个人为是无可挑剔的完美绝品。当然还有许多人赞不绝口的处女作keys to imagination,也是amg上的五星作品之一,雅尼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名作都出自这张专辑。chris spheeris的音乐风格很丰富,轻快的、柔情的、神秘的一应俱全,其中他的吉他弹奏确实是娴熟精妙,难找匹敌之人。不过他的音乐也决不限于吉他而已,键盘乐一样很多,例如专辑culture 文明、mystic traveller 苦行僧基本都可归属于世界音乐的范畴。唯一可惜的是,我所熟知的希腊音乐家,仅限于老中青这三位了,音乐公司方面更是一无所获,恳请各位原谅本人见识有限。不过话说回来,贵精不贵多,能有如此三位独当一面的杰出人物,我看其他不少国家已经难望其项背了。当然,要是你还知道那些希腊籍或者希腊风格的音乐家,也恳请告知我,让我可以进一步补充。多谢各位!下个月我们将挥别欧洲,远渡重洋,前往另一个地位卓然的音乐重镇。第四站:中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题头诗出自白居易忆江南,鲜明的颜色及动静对比却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致。调和阴阳,而成太极,太极分两仪,化四相,生八卦,以致无穷,这就是中国5000年文化对生命对宇宙最根本的总结。只可惜,如今忙碌又浮躁的现代人,却越来越忘却了自己文化的本源。全盘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文明的同时,代价却是本土文明的特质和生命力在日渐消减。这是一个沉重的现实,但我并不希望聆听音乐也成为大家的一种负担。我谨希望能提醒每一位听众,外表是怎样的形式并无所谓,但重要的是不要抛弃了自己的根。郭英男老人正是一位这样的典范。郭英男(difang-duana,1921.3.212002.3.29),是台湾阿美族马兰社部落的原住民,族人们都尊称他一句阿公。郭老生于斯,长于斯,也逝于斯。对他来说,唱歌就像喝酒吃槟榔一样,是生活中最寻常的事情。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去放牛时,听到大人们在练唱,就跟着哼。马兰部落有四五个郭英男的拜把兄弟,以前,大家每天一边捕鱼、种田一边唱歌、乘凉、练和声,彼此都有很好的默契。这几年来,这些老兄弟们相继去世,郭英男为了让阿美族的歌声继续流传,开始教自己的妻子、弟弟、妹妹和亲戚演唱,组建马兰吟唱队。但郭老并不像一般的土著居民那样画地为牢,17岁便破格成为部落领唱的他,一直期望着有一天带着阿美族的音乐走出部落,让世人都能听见。阿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988年前赴法国,1999年再赴日本,都在当地造成了轰动。1993年enigma引用老人饮酒歌创作的return to innocence 反朴归真更使郭老及马兰吟唱队的歌声成为世界的焦点。质朴纯真的歌声,征服了每一个聆听的人,也印证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deep forest其中一名成员dan lacksman与郭老合作,制作了生命之环 circle of life与跨过黄土地 across the yellow earth两张专辑。专辑音乐虽然形式上沿袭了deep forest一贯的电子风格作为流行化的包装,但是嘹亮的歌声里那份扎根大地的本质并没有变,那份粗犷奔放的生命力依然令人感动。正是由于郭老对于推广原住民音乐的巨大贡献的地位,当年的第13届台湾金曲奖向双双仙逝的郭英男和郭秀珠夫妇颁发了特别纪念奖。郭老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半了,就让我们用最原始纯粹的歌声来怀念这位可敬的老人。朱哲琴(dadawa)与何训田这对黄金搭档是另一支享誉全球的中国新世纪音乐家。不少人可能会误以为朱哲琴是西藏人,其实她祖籍湖南,生长于广东,是一个地道的南方女孩。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从阿姐鼓才开始记住朱哲琴这个名字的,但其实早在1990年,朱哲琴就凭着一首由真实故事改写的流行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原名丹顶鹤的故事)传唱全国。但她很快就厌倦了走穴赚钱的流行乐坛,而前往四川时与何训田的相遇则将两人都转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条新路。1992年第一张专辑黄孩子 yellow children由香港雨果出品。专辑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但阿姐鼓的合作基础和雏形已经在此时奠定了,同时为其后他们的音乐走向国际奠基了一块超越视野的平台。1995年的阿姐鼓 sister drum成功被美国华纳相中,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成为国际唱片史上的第一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鉴于外国人很难念准朱哲琴这样的音,朱哲琴融合了藏语月亮(dawa)与达达超现实主义(dada),创造了一个新词dadawa作为自己国际化的名字。随着1997年央金玛 voices from the sky的再次成功,dadawa被誉为中国的恩雅,更成为了老外心目中中国new age的代表人物。对于西方人而言,洋溢着东方神秘色彩的天籁之声,就是其必胜之道。但对于中国人而言,这种新鲜感与诱惑力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正是为什么朱哲琴在海外的评价要远远高于国内的主要原因之一。认为朱哲琴的所谓西藏音乐并不地道,也是国内舆论界对其的另一大诟病。对此朱哲琴解释说她的音乐只是用了西藏为背景,融进了西藏音乐的元素,但这并非纯粹的西藏音乐,而是两个概念。由于今年天唱人间音乐会上的喝倒彩风波,朱哲琴再一次成为国内音乐界及舆论争执不下的焦点话题。但无论大众能否听懂和接受她的音乐,我相信朱哲琴的地位和贡献是无法轻易否定的。我们只能期望,现在正处于自省酝酿期的dadawa,当下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能带来一次新的震撼。相比起朱哲琴在台前所受的议论纷纷,在台后的何训田似乎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边缘。何训田是四川人,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执著于追求自己认定的个性道路,甚至表现得有些孤僻,是朱哲琴和何训田的一大共性,也是他们一拍即合、默契无间的缘由。近年来,虽然两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开始探求相对独立的新体验。朱哲琴参加了凤凰卫视走进非洲节目的制作,寻找新的生活灵感。何训田也走向台前,与台湾风潮合作发行了个人专辑波罗密多 paramita。虽然过分吹捧的商业宣传手法有些令人不快,不过与以往两人合作时期的作品相比,多少给了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感觉,音乐的可听性和易听性都有所提高。比起有些曲高和寡的阿姐鼓系列,或者可以概括说波罗密多是一张更大众化更平易近人的新民乐作品吧。上文也提到了,波罗密多是台湾风潮发行,黄孩子则是香港雨果出品。同样的制作人,大相径庭的作品风格,多少也可以折射出这两间中国新世纪音乐界最重要的唱片公司风潮雨果的各自特色所在。风潮的全名是台湾风潮有声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由三轮车夫杨锦聪及亲友三人创立,就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圆一个的音乐梦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今天的15周年。正是因为这份对音乐的热诚,风潮得以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风格,也赢得了外界的肯定。风潮对于民族宗教等传统音乐的不懈挖掘、发展和创新,更在众多炎黄音乐爱好者中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15年来风潮旗下累积了相当数量的优秀音乐人,除了名气最响的何训田以及马修连恩 matthew lien外,首屈一指的当数林海。林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号称风潮首席制作人,参与制作的作品包括黄雅诗的扬琴专辑蝶舞、心灵音乐诗系列的樱花雨、清香落、七星海、含笑等等,最近又刚刚完成了一张以琵琶为主角的new age专辑琵琶相;不得不提的还有林海自己的几张纯钢琴经典,在动人的旋律和娴熟的演奏之外,是善于捕捉瞬间影像的浪漫派风格,因此林海又被誉为钢琴诗人。值得一提的知名作品及音乐人还有:年仅15岁便创作了专辑愿望之歌的西藏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云之南和天唱等采风民族系列的制作团体nomad;盘王之女及黑珍珠的制作人刘健;孽子的配乐作者、大提琴手范宗沛;花神等花乐系列的作者史志有等等,公司总经理杨锦聪自己也有不少音乐创作专辑。花乐系列、闲情听茶茶乐系列、听见大自然系列、水晶琴系列、养生健康音乐系列等也是风潮乐迷们津津乐道的富有风潮特色的经典系列作品。相比大陆地区new age发展的举步维艰,台湾的群众氛围和唱片市场都要好得多,这也是风潮成功的一大外部因素。比如华语流行乐坛的一大盛事台湾金曲奖,长年设立传统及艺术音乐作品类的奖项,风潮当然每年都会有一两部作品获奖。虽然这些奖肯定不会是主要部分,但对new age类音乐和风潮本身来说毕竟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机会,同时也标志着台湾大众对新世纪及民族传统音乐的认可和重视程度都高于大陆和香港地区。在这种相对良好的环境下,风潮固然一方面蓬勃发展,然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过分重视商业宣传和包装,以及发行作品过多过滥因而品质参差不齐的两项缺陷。如果能克服这两点不足,再致力发展与国际大唱片集团的合作关系,相信风潮迟早会更上一层楼,成为能代表中国new age及新民乐最高水平的国际品牌。不同于风潮的锋芒毕露,雨果的风格显得内敛专精得多。雨果的全名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老板兼录音师易有伍本身就是音乐家出身,1987年他放弃音统处的高薪厚职自行创业,在十数年间将雨果发展成为当今录制中国音乐的第一品牌。朱哲琴的黄孩子、武亦文的荷塘月色等都是经典之作。雨果的制作群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刘星、张维良、杨小琳三位。刘星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时专修中阮,后来因交响诗云南回忆得了全国大赛的大奖而转到作曲专业,结果却由于考试不及格而荒唐的毕不了业,幸而被香港雨果的老板易有伍所赏识而获邀前往香港发展,从此刘星凭借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与孤傲不群的个性成了雨果著名的招牌怪才。平心而论,刘星极端个人化的印象派音乐并不好理解,甚至有时候还并不好听,但是在曲子背后的那股深奥的中国意蕴却常值得我们再三咀嚼回味。若说刘星是个有天赋但倔脾气的差生,张维良则是个模范优等生。张维良号称笛箫一绝,却不是宣传上的溢美之词,而是中国民乐界公认的大师级演奏家。大家熟知的古曲平沙落雁的箫曲谱正是由张维良先生由数张古代琴谱整理改编而制成的。但是张维良却没有像一般学院派那样轻易满足,而是不断积极开辟民乐的新境界。在雨果旗下,他既有醉笛这样的传统民乐专辑,也有天幻箫音这类将民乐和新世纪结合的新民乐作品,更有挖掘被世人以往的古老乐器埙,使其绽放新生命的试验性专辑问天。能像张维良这样同时在学院派和新世纪界中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和成就,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也不多见。杨小琳这位难得的女将,她的歌声有着极高的可塑性。绿蓑衣将中国古代诗词重新谱曲演唱,禧乐则转为世界音乐(world music)风格,到了最近的金装杨小琳更摇身一变成了如同蔡琴翻版的爵士蓝调女郎。不过杨小琳最出名的,应该还是在前两张作品中。她将江南女子的鲜明特质发挥到了近乎夸张的极致,娇嗲妩媚的声线第一次可能会让你毛骨悚然,牙齿变酸,但习惯以后则会觉得与古诗词的意境倒也相映成趣。雨果向来以制作出版中国音乐和西洋古典cd为主,其严谨的制作和精湛的录音,除获得广大乐迷一致赞誉外,亦被中港台新及海外众多首屈一指的音响专家、录音师及乐评家誉为发烧天碟。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雨果过于注重录音效果,却多少忽视了作品本身的音乐性,近乎midi的编曲配器比起风潮的制作精良来就略显简陋了。在赢得了发烧友赞誉的同时,却也失去了不少爱乐人的支持。这样是公司策略,还是本末倒置,实在不好下定论。另一方面,比起风潮的八大主题馆,雨果的制作主力几乎都集中在正统民乐和古典音乐上,又进一步局限了雨果的用户群。因此,近年来雨果不禁有点路越走越窄的趋势,作品发行的数量和质量都渐露疲态,再加上三位大将的最新专辑都是在其他公司发行的,以致前不久甚至还传出雨果行将倒闭的谣言。我真心希望雨果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再创更胜往日的新辉煌。最后不得不提一位重量级的音乐人鲍比达 chris babida。鲍比达是香港人,活跃于亚洲流行乐坛超过30年,可谓成果累累。他早在70年代就担任了香港科艺百代唱片公司(emi)的音乐总监,又曾替夜奔、新不了情、新夜半歌声等电影配乐,更曾为蔡琴、李玟、萧亚轩、张信哲、陈晓东等著名流行歌星的专辑担任作曲、编曲和制作人。但鲍比达并不仅仅满足于流行音乐,经常涉足其它音乐领域。由他制作、吕秀龄演奏的琵琶专辑情咒 spell of love作为中国新世纪音乐的经典代表之一,即使拿去国际上比较也毫不逊色。钢琴专辑鲍比达的音乐爱情故事 love seasons也充分展现他在电影配乐上的功力,每首乐曲都仿佛在娓娓道来一个爱情故事。而满江红则是一张充满试验性质的另类新民乐作品,将民乐经典用西方现代音乐的手段重新演绎,可谓彻底颠覆了这些曲子的传统形象。因此,有不少人都不太能接受这张专辑过于激进的恶搞。但作为一张制作精良而且颇有新颖创意的专辑,其中还是许多曲子都是可圈可点,值得一听的。记得我刚开始涉足新世纪音乐时,曾听过中国新世纪音乐一无是处的评价,当时自己也一度这么以为。但随着自己接触面越来越广,我发现其实中国音乐真的有数不尽的宝藏等待我们的挖掘,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更是从来不缺,关键只是缺乏有效的商业运作进行宣传和推广。新世纪音乐在中国(尤其是大陆)毕竟还是个新生儿,很多音乐人都是怀着创造新音乐的理想和热情在孤军奋战,但是没有唱片公司的有力资助,更没有接受这种音乐的市场和群众基础,往往都是竭尽心血完成一张作品后就无以为继。不知道多少珍贵的原石等不到打磨就此埋没,一些不愿寂寂无名的就远渡重洋另谋发展。可幸的是,中国的音乐人这么多年来不仅没有妥协放弃,一直在努力求存发展,而且现在更一步步走出了最艰难的黑暗时期。比如最近开始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标志着大陆新世纪音乐开始了商业化营运的道路。诚然,女子十二乐坊的商业包装有些过度,做秀味道太浓,音乐本身反而乏善可陈,但是这毕竟是中国新世纪迈出的重要第一步。而且乐坊的确在大陆民间掀起了一阵新民乐的热潮,几场现场音乐会颇受大众欢迎,甚至还受邀参加日本一年一度的红白歌唱大赛。这些难能可贵的机遇证明她们的音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她们目前的成功证明了new age在中国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也让我们对中国新世纪音乐的明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也有不少外国音乐家成功制作过一些中国音乐,例如之前也曾介绍过的karunesh的zen breakfast 道禅、oliver shanti的tai chi 太极系列、chris hinze的tai chi in balance 太极平衡等等,然而毕竟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和东方文化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做出来的东方音乐也不过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更永远也无法领悟中国文化的魂。推荐曲目1.周成龙 - 大漠日出 sunrise of the desert - 大漠日出 sunrise of the desert。2.郭英男 - 生命之环 cricle of life - 老人饮酒歌原始版 elders drin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