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开题报告_第1页
03.开题报告_第2页
03.开题报告_第3页
03.开题报告_第4页
03.开题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基于ADVISOR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院 系 名 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车辆07-6班 学 生 姓 名: 胡松奇 导 师 姓 名: 王国田 开 题 时 间: 2011年2月28日 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胡松奇系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车辆07-6班指导教师姓名王国田职称实验师从事专业汽车服务是否外聘是否题目名称基于ADVISOR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1.国内的研究现状: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将成为新世纪前几十年汽车发展的主流,并成为我国汽车界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我国政府也已经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专门开列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体系。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除此之外,还包括发动机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发动机和电机之间动力的转换和衔接也是重点。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整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09年1月31日,在混合动力车辆技术领域,我国知识产权局受理并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为1116件。 在1116件专利申请中,发明为782件(授权为107件)、实用新型为334件。掌握了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出系列化产品,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全面跟进。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电池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自主开发的200kW以下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效率超过50%,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近来,力神、比亚迪、比克、万向等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数十亿资金加快产业化建设,上海电驱动、大郡、湘潭电机、南车时代等电机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积极完善产业链建设。在未来2-3年内,预计将形成20亿Ah以上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能够满足100万辆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的配套要求。掌握了电动汽车整车开发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在系统集成、可靠性、节油性能等方面进步显著,不同技术方案可实现节油10%-40%。同时,各汽车企业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已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未来主流竞争型产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混合动力车型已完成样车开发,并有部分车型已经实现小批量上市。虽然电动汽车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不能取代传统的燃气动力模式,而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新型清洁动力汽车中最具有产业化和市场化前景的车型,其发展方向是真正零排放、无污染,不消耗燃油的燃料电池车辆。现在混合动力汽车在欧美国家及日本已形成产业化,而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2.国外的研究现状:日本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在1997年日本就率先进入混合动力汽车商业生产,现在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进入大批量生产,产销量逐年增加,现在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开始成为发展的主流。美国在混合动力车开发生产中的表现:早在1997年,美国PNGV就根据当时的进展情况,筛选出压燃直喷(CIDI)发动机,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燃料电池(含储能电池)和轻质材料4项新技术,组织和号召大家重点突破,混合动力技术是重点之一,鉴于直喷柴油机也是一项重点,为了容易达到PNGV80MPG(33.78Km/L)的目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发展了柴油机电动机混合动力,而且都按计划于1999年制造出柴油机混合动力轿车。如戴-克公司Dodge ESX3,适度混合动力系统(mild hybrid),福特公司Prodigy,低储能需求(LSR)混合电驱动系统,通用汽车公司Precept,双轴混合电驱动系统等。虽然三家公司都完成了与政府的合作计划,并获得了PNGV的资金补助。但是都没有考虑商业化问题。现在为了实现商业化不得不重新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安排制造计划,这就比日本公司落后了大约 5年。2000年以来,三大汽车公司总结了低批量生产电动汽车的经验教训,决定实施战略转变,将其混合动力系统装于高耗能和高价格的SUV和轻型载货车上。轻型载货车和SUV这类汽车在美国销售数量极大,所以改善这些车辆的燃料经济性,将对降低总体燃料消耗和CO2的产生更有意义。欧洲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观点:欧洲的汽车公司认为,虽然汽油机混合动力技术节省汽油,也能降低排放,但相比之下柴油机轿车更好,因为柴油机已经发展成为清洁,平顺,安静的动力。增压器,高压燃料喷射系统已经将柴油机改进得和汽油机一样好,加上清洁低硫的柴油燃料,柴油机轿车已经具有更高的燃料经济性,同时柴油机比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更加简单、高效、制造费用较低,也能使制造者获得合理的利润。1.8LTDI柴油机轿车燃油经济性大约是21.1Km/L,价格则低于本田的Civic。所以欧洲汽车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现代增压直喷柴油机轿车上。目的和意义: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无不涉足电动汽车领域,但是由于技术和经济上存在的各种困难,电动汽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更为成熟,由于采用了精湛的机电耦合技术和智能化的整车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整车的高性能,低能耗和低排放,因此,日本、美国等多家汽车公司已经和正向市场推出各种混合动力汽车产品,预测表明到2010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年产可达294万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新世纪前几十年汽车发展的主流,这一点也是我国汽车界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我国政府已经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专门有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包括燃料电池整车、混合动力整车和纯电动车),北京申报成功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政府对汽车排放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北京市环保局明确表示北京市将与国际汽车排放的要求同步,上海、广州也将一步和国际接轨。在我国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其中轿车排放为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开发用于城市交通(如出租车)和城市之间的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而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动力系统部件的种类和组合方式。并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对各部件的工作方式进行了优化组合,使作为主动力源的内燃机能够在经济运行区工作,以保证车辆低能耗性、低排放性和良好的动力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全球市场所占比重仍很小,尤其是大多数国产汽车的排放污染比较严重。现行的汽车排放标准的限制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如一氧化碳的限值是欧洲标准的8倍,而碳氢和氮氧化物更高达lO倍。国际上,涌动的混合动力汽车热,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技术跨越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但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的汽油汽车对比,它不单纯是发动机的简单替换,其设计、加工、材料以及电气、控制系统都要相应地做出改变,使整车参数合理匹配。这意味着以汽车工业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面临着重大的调整,选择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于改变我汽车工业的落伍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而不仅仅只是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问题。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的基本内容1) 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性问题,如电池、驱动系统、控制机电机等2) 针对电力辅助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进行分析3)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设计4)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进行建模仿真5) 设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参数,发动机、电动机和储能元件的选型并计算加速与匀速行驶时的功率以及传动系传动比等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设计和匹配的理论研究2)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特性分析3) 电力辅助型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设计4)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与方法发动机、电动机选择,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驱动系统设计建模、仿真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建模、仿真总 体 方 案电机及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控制驱动系统设计变速器、主减速器传动比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混合动力车分类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调 研建立数学模型调 查 研究模 拟 仿 真驱 动 系 统 设 计部件特性、参数匹配驱动系统、底盘、非传动系统部分车身相关部分和载重电力辅助型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需解决的问题电池及电池的管理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总 体 方 案整车质量变速器、主减速器扭矩耦合装置传动比确定得 出 相 应 结 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分析行驶路况、发动机扭矩特性,确定工作模式调 查 研 究查研究调查研究四、进度安排( 1 ) 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12周( 2 ) 论文的撰写,完成中期检查 第39周 ( 3 ) 毕业论文提交 第913周( 4 ) 毕业论文修改完善 第1316周( 5 ) 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17周五、参考文献1、张兴业.国际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汽车工程.2005年(第27卷)第一期。2、麻友良,陈全世.公路交通科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2001(2)。3、何洪文,祝嘉,光李剑.车辆与动力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现状.2004(2)4、刘正耀等.丰田PRUISE混合电动车测试分析.电动汽车、清洁燃料及汽车环保技术交流研讨会.20045、王冬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选型策略分析.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第二期6、张俊智等.不同混合动力电动轿车方案的比较与分析.汽车工程.2002年(第24卷)第4期7、孙立清.并联混合动力车辆结构及其能量分配控制策略.电动汽车、清洁燃料及汽车环保技术交流研讨会.20048 ZRahman,KLButler and MEhsani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Two Parallel Hybrid Contr01 ConceptSSAE 2000010994,19979 郭炳熄,李新海,杨松青化学电源一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2014010 Antoni Szumanowski,陈清泉等编译混合电动车辆基础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73711 Matthew A1arl MerkleVariable Bus Voltage Modeling for Series By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