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灯笼果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会写“件”“姑”“菊”等7个生字,会读“纱”“软”“剥”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好。教学素材: 灯笼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件、姑、菊、晶、实、味、舌”七个生字。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灯笼果。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打来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语是什么?一个南瓜两头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高高挂,照的面前一片红。(打一生活物)生:灯笼。师: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长得像灯笼的水果,我们把它叫做灯笼果(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灯笼果”的“笼”字怎样记住它,(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龙”。)给“笼”组词( )( )2.你对灯笼果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对灯笼果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引导初读1.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娃娃躲到了灯笼果树上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自由读课文,要求:a.圈画生字 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生字娃娃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们见面,出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a.指个别生读。b.男女生比赛读。c.齐读。3.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看小朋友们还会读吗?出示词语。纱 衣 外 壳 棱 角 花 瓣珍珠 玛 瑙 晶 莹 透 明 细 碎a.指名读。b.开火车读。4.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看是不是比刚才读的更熟练。边读边想: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三、朗读感悟。1.感知课文内容。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夏姑姑给的)夏姑姑是什么季节?(夏天) 想一想:金黄色的灯笼果穿着夏姑姑给的纱衣来到了哪一个季节?生:秋天。(引导学生体会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所以我们也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师引导学生思考)(2)同学们想一想灯笼果是怎样来到“我”的手心里的?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跳)哪个同学想来做一个跳的动作?(上台表演跳) 问:跳的可爱吗?所以说也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灯笼果(可爱)灯笼果会自己跳吗?把它当作(人)来写了,把它写活了。这是什么句?(拟人句) 这样写好不好?谁能选一个我们身边喜欢的东西,仿照这句话来说一说?把这件东西说活了。小组交流,选代表说说。(3)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3.感悟第二自然段。(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灯笼果的纱衣是什么样的?(想)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女子身上的纱衣和灯笼果的纱衣作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说答案) 灯笼果的纱衣是(软的) ,真像是灯笼的(外壳)什么是外壳?(外层包覆盖物)纱衣还有几个(棱角)指导学生读lng jio 棱角的意思? (棱与角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来的才干物体上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灯笼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灯笼果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小组自由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谁来读?(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比赛、齐读)四、感情朗读1. 全班分男女生比赛读全文。2.师生齐读,酝酿情感。五、指导书写 1出示“件”(1)观察“件”字的笔顺。(2)看字在田字格中占得位置,怎样写才好看?(3)师范写,让生伸出手指一起写。 2指导书写“姑、菊、晶、实、味、舌”,方法同上。 3.让学生给生字娃娃找好朋友。(老师板书) 4.让学生齐读,指名读。 5.让学生描红,描完在练习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灯笼果),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讨论交流,下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想象理解,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笼果,和许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他们带到了课堂上。2.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3出示生词学生认读。4.过渡: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师拿出灯笼果)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它,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熟悉灯笼果,去尝一尝它的味道好不好?板书课题灯笼果二、细读深悟(一)1.同学们,灯笼果跳到了我的手上,同学们想一想,咱们应该怎么来吃到它呢?(剥开纱衣)对,让我们一起去书本中看一看吧!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3.纱衣是什么样的呢?(一片又一片,它们斜斜地分开,像一朵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 问: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一片一片的花瓣美不美啊?(美) 4.灯笼果的纱衣是不是真的像作者写的那样像花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拿出灯笼果剥开)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层纱衣还像什么呢?(同位交流讨论,各抒己见)5.灯笼果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它是那么圆,那么亮。薄得透明的皮,包着细碎的籽儿) 细碎的意思?(细小而零碎)师 : 不光纱衣美,果实依然是那么美,又圆,又亮。(板书)作者说像什么?(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颗大玛瑙。) 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像珍珠像玛瑙呢?(同位交流讨论)灯笼果美不美啊?(美)看到这里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的、快乐的)从哪里看出来?(我笑了)6.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二)1.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这又圆又亮的灯笼果?(找几个同学上台品尝灯笼果,并说出吃出的味道) 2.同学们太棒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口中品尝的灯笼果都是什么味儿的?(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灯笼果好不好吃?(好吃极了)舌尖都是美滋滋的。 3.男女生比赛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指导朗读)三、情感升华1.如此美丽而又美味的灯笼果是属于哪里的?(秋天的、田野的)(播放田野里的灯笼果)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喜悦的季节!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美妙的秋天,去忙碌、去收获、去珍惜这属于收获的季节吧!四、课堂总结 1.再读课文,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很愉快! 板书设计:17. 灯笼果外形:纱衣 软软的 像野菊的花瓣果实: 又圆又亮 像珍珠、像玛瑙味道: 苹果味儿、鸭梨味儿、葡萄味儿教学反思: 1.灯笼果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灯笼果的外形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呢?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以灯笼的为题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灯笼果,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印象中的灯笼果,我再适时补充。然后再问“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夏姑姑”引出秋天。最后再以“去尝一尝灯笼果好不好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很好的认识灯笼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附送: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1)(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2)齐读课题。2.注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4. 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1.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4)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课件出示5)4. 领读、齐读。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 jn 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 “尽”是什么意思?(消失)3.太阳怎样?“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练读:黄河入海流。( 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 “穷”是什么意思?(穷尽)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练读:欲穷/千里目(四) 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远)2.“更上一层楼” 这里表示“再、又”。 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确切,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5.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师: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励别人。(课件出示11)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的读一读。1.确定感情基调2.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3.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4.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5.同桌互背古诗。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铭记这首诗,让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五、拓展延伸,编曲歌唱(课件出示13)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钻孔施工合同合同终止条件范本
- 2025年版包装设计制作合同范本模板
- 2025版影视作品播放使用权转让合同规范
- 2025年度水利工程土石方工程发包运输全面服务管理合同
- 2025年度企业招聘与配置策略顾问聘请服务合同
- 2025版在线教育平台第三方代付课程费用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家居配件采购与系统集成合同
- 2025版全新医药企业并购保密协议范本下载
- 2025年承包田地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合同
- 2025年艺术品展览档口租赁与艺术品交易合同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电影艺术概述-设计艺术-人文社科-专业资料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 医院药品采购与质量控制规范
- 支部纪检委员课件
- 从+“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2025版仓储库房租赁合同范本(含合同生效条件)
- 2025年人伤保险理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苏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美林时钟的自我救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