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材使用说明.doc_第1页
新概念教材使用说明.doc_第2页
新概念教材使用说明.doc_第3页
新概念教材使用说明.doc_第4页
新概念教材使用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教材使用说明 请各位教师仔细阅读本说明! 时间分配 理想的安排是,每篇课文用两个课时,每课时50分钟左右。第1课时用于教师引导下的会话,第2课时用于作文和语言学习。这样,本书内容足够约200课时使用(包括测验)。但是,每篇课文也可只用1个课时在这种情况下,上课时间便完全用于教师引导下的对话,另选一部分书面练习让学生作为课外作业。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确定如何运用教材。 下列建议简要地说明了每堂课的讲课步骤。你可以遵照执行,并加以修订以适应你的教学方式;但也可以拒之不用不过,请你先读一下本说明! 第1课时:教师引导下的会话 所需书目 Practice and Progress实践与进步(师生均用此书)讲课步骤 1 听力理解 约15分钟 2 理解性问题 约5分钟 3 学生提问题 约5分钟 4 句型训练 约5分钟 5 复述故事 约10分钟 6 讨论题 约10分钟现把6个步骤分别说明如下: 1听力理解 我们推荐介绍课文的9个步骤,以训练学生听懂英语口语的能力。这9个步骤为:a 介绍故事 b了解情景 c 听力训练目标 d 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e 回答问题 f 精读 g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h重复 i大声朗读 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简洁: a 介绍故事 教师用几句话介绍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课文中发生的是什么事情,而不需要去猜测。只要有可能应全部使用英语。以第1课为例: Today well listen to a story about some people in a theatre. (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故事,讲的是在剧场中的几个人。) 新概念英语第2册的教师用书中对每课书都提供一个简要的介绍。 b 了解情景 要求学生看插图,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了解课文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可以用英语向学生提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图意。仍以第1课为例: What do you think is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 (你认为图中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What is the man in front doing? Why?(前面那个男子在做什么?为什么?) 新概念英语第2册的教师用书总是提供几个这类的问题。 c 听力训练目标 通过给学生提个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听力训练目标”。这就意味着学生会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去听课文。 以第1课为例: Listen to the story, then tell me: Why did the writer complain to the people behind him? (听故事,然后告诉我:为什么作者抱怨坐在他身后的人?) 新概念英语第2册教师用书总是提供这样的问题。 d 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在不停顿的情况下让学生静听一遍课文。他们应试图找到c项中所列问题的答案。 e 回答问题 现在教师再一次问第3步骤(即上述c项)中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现在你听了这个故事,为什么作者抱怨坐在他身后的人?”训练学生不要高声集体回答。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知道答案,请他们举手。问一个学生,然后问其他的人:“你们中有多少人同意他/她的回答?” “如果你们同意,请举起手来。”“对另一个学生如果你不同意,那么你认为答案是什么?”“你们中有多少人同意他/她的回答?”“同意的请举起手来。”这样就能让学生不断地猜测,而且把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地去听,也不通过翻译。他们很快会适应英语的语音,并理解他们所听到的内容。f 精读 现在教师重放录音或重读课文,每句话后停顿,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介绍课文结束时,学生应该彻底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师不要直接讲解,而应尽量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可以把这种方法看作是“用螺丝起子拔瓶塞的行动”)。讲解全部要用英文,但不要把直接教学法弄到一种荒唐的绝对程度。在可能情况下,使用手势和模拟动作。如果班上仍有学生不理解,教师应该请班上学得最好的学生给出一个单词或词组的译文,以照顾尚未理解词义的学生。请记往,如果你不把一个难点译成中文,班上的其他人会这样做的。但是,翻译始终应被看成是最后一着。g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不停顿地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因为有了f项中的精心解释,这次学生会很容易听懂。 h 重复 在这个阶段,重复是一项可供选择的课堂活动。而在任何情况下,这项活动也应该限制在比如说第1单元的24课课文之内。如果你进行这项训练,首先让全班跟着你朗读课文。然后,把全班分成3个组,再次重复课文。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让个别学生重复课文。当你让学生全体或小组重复时,要求学生在看到你的明确信号后才一起开始。你可用点头或手中的铅笔当信号,想像自己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 i 大声朗读 在班上让学生轮流大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你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读出他们已听过的英语。 介绍课文的全过程不应超过15分钟的时间。 不要在任何一项活动中花费太多的时间! 在家里自学的学生应尽量多听课文录音,使自己非常熟悉课文。2理解性问题 按照以上9个步骤介绍完课文后,教师应在班上向不同的学生快速地提问题。可以把它看作是“轰炸阶段”。如果一个学生没能回答出来,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因此,这部分练习应注意节奏。教师问两类问题:一般疑问句和以Wh-开头的疑问句。所有的问题和简要的回答都刊印在新概念英语第2册教师用书上。当然,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问额外的问题。请注意以下有关一般疑问句和以Wh-开头的疑问句的事项: a 一般疑问句 一般来说,仅用“是”或“不”来回答一个问题是不礼貌的。要训练学生注意听一般疑问句的第1个单词,并在回答时用同样的词。 教师:Did you have a good seat? (你有一个好座位吗?)(问题中的第1个词是Did) 学生:Yes, I did. (是的,我有。)(did是回答的一部分)教师:Did you enjoy the play? (你喜欢这个剧吗?) 学生:No, I didnt. (不,我不喜欢。) b 以Wh-和以How开头的疑问句 训练学生回答以When,Where,Which,How等词开头的疑问句。学生可以简短的、较自然的方式回答。 教师: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 (上周你去了什么地方?) 学生:(To) the theatre, etc. (去了剧场等。)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把When和时间、Where和地点、Why和原因、Who 和身份、Whose和所有权、Which和选择、What和选择、身份或活动、How和方式联系起来。 3 学生提问题 为了防止类似*Where he went?*的错误问句,需要训练学生同时问两个问题。第1个是一般疑问句,第2个是以 Wh-开头的特殊疑问句。例如: 教师:Ask me if I went to the theatre last week. (问我上周是否去过剧场。) 学生:Did you go to the theatre last week? (上周你去剧场了吗?) 教师:When?(什么时间?) 学生:When did you go to the theatre? (你是什么时候去剧场的?)(而不是 *When you went to the theatre?* 或*When you go to the theatre?*) 所有这类提问题练习都刊印在教师用书中。如果愿意,你可以增加一些你自己的问题。 4句型练习 除了录音带上的练习(在教师用书中刊印在Repetition drill这一部分),每课书还有句型练习。这些练习属于“提示回答”这一类型。你说出一个提示,两个学生回答。每次先和学得最好的学生一起作出明确的示范,以便学生在开始练习之前就明确要做什么。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教师:hear the radio(听收音机) 学生1:I can hear the radio now. Can you? (我可以听见收音机了,你能吗?) 教师2:Of course, I can. I can hear it perfectly well. (当然,我能。我能听得非常清楚。) (在教师用书中还有进一步的提示,因此,你可以在全班进行这个练习。) 记住,录音带上每课练习的文字材料都刊印在 Repetition drill之下。见下面第2课时。 5 复述故事 归纳课文的主题,用简短的要点(“关键词”)的形式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借助这些要点来复述课文。鼓励学生不停顿地连续讲一分钟,并要他们尽量使用原有课文中的词组、结构等等。例如,下面是与第4课有关的一些要点: (1)just-letter-brother-Tim (2)in Australia(3)there-six months (4)Tim-engineer (5)big firm-already-number-places (6)bought-Australian car-Alice Springs-small town-centre (7)soon-Darwin (8)From there-fly-Perth (9)never before-trip-exciting 在新概念英语第2册的教师用书中可以找到每课课文的要点。 6讨论题 由教师引导的会话课的最后一部分应用于自由会话。如果可以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或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供讨论,就应鼓励学生单独即席发言。例如,下面是第4课中找出的几个讨论题: (1)你是否认识某个在国外居住或工作的人?给我们讲讲这个人。 (2)你希望到哪一个国家去访问?为什么? (3)你有笔友吗?你认为交笔友是一个好主意吗?为什么? 第2课时:作文和语言学习 如上所述,这第2课时可以完全不上,而将一部分笔头练习作为课外作业。如采用这种方法,那么,在课外作业中必须布置摘要写作与作文练习。当然,如果能把一整课时用来做笔头练习,效果必定更为理想。 所需书目 Practice and Progress 实践与进步(师生均用此书) 讲课步骤 1 摘要写作/作文/书信练习 2 关键句型 3 重复训练 4 练习 5 难点 6 练习 7 听写 8 多项选择题 对本课每一步骤所用时间不作具体建议,因为这会因人因地而异。 1 摘要写作/作文/书信练习 这些练习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删去,因为它们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摘要写作和学习作文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贯穿于实践与进步、培养技能两本书的始终。由于这些练习大部分可由学生自行批改,教师只需检查学生是否做了这些作业即可。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可在班中巡视,给予个别辅导。 2 关键句型 在这一部分应简要解释一下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语法知识应视作达到目的一种手段,本身并不是目的。语法术语故意剔除了,语法如何讲,由教师决定。而反过来这又完全取决于班上学生的情况。如果班上学生熟悉母语的语法,那么教师不妨用些语法术语;如果学生对语法概念一无所知,那么,教师连一个语法术语都不应使用。解释语法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巩固学生在口头练习中获得的知识。最好避免面面俱到地讲“规则”,而应以课文中讲到的语法现象为限。若想增加语法知识,可以参考任何一本标准的语法练习册。 3 重复训练 学生用磁带上录好的练习进行训练。他们可以用录音机在课堂上进行,或在家里自学时这样做。另一种选择是,教师利用书中印出的录音材料在课堂上现场口头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4 (关键句型的)练习 此项练习应以书面形式完成,以便巩固刚刚教过的语法知识。 5 难点 对于词汇/语法结构上的特殊难点现在应作出简要的解释。这一部分的重点集中在由于学生的母语干扰而造成误用和混用的词和结构上。在适当的时机,可将课文里出现的问题与学生母语中的类似问题作一简单的比较。 6 (难点的)练习 此项练习应以书面形式完成,以便巩固刚刚教过的内容。 7 听写 只要时间允许,听写练习应经常进行。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课文中摘取个别句子作为听写内容。学生可对照课文自行批改。听写是训练句法、拼写和听力的一项极好的练习。 8 多项选择练习 多项选择练习是一种测试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付公共测试中常见的客观试题的能力。多项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