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人物_陈独秀.ppt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_陈独秀.ppt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_陈独秀.ppt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_陈独秀.ppt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_陈独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赏析之陈独秀,一、陈独秀生平简介二、活动年表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四、五四运动五、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六、大革命,3,陈独秀,一、陈独秀生平简介,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4,5,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二、活动年表,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后编辑部迁至芜湖,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7,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他多次独自、或与少数同志联名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发出的一些明显的投降政策,但都遭到苏共和共产国际当权派的政治弹压。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陈独秀成为共产国际斯大林主义路线的替罪羊。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8,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中共左翼反对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于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主要阵地: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等。4、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5、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6、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文化:深入人心的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产生了。,10,1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2,一、积极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