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意境的答题方法,学习目标:1.判断题目;2.明确步骤;,意境类的答题步骤点氛围+描图景+析感情第一步:根据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词,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抓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忠实于原诗。合理的联想想象。语言力求优美。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作答。例: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完整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感伤。小试牛刀:P179第4题;P179第6题。,思考:分析以下诗歌意境类的题目,我们通过什么字眼来快速判断它就是意境类的题型?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题目中往往带有“画面、景象、景物、气氛”这样字眼。答题时要注意范围。,诗歌的意象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特定的含义。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一提到“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塑造的往往是“好友”的形象;一提到“鸿雁”,往往指书信,指“羁旅伤愁”的情感,塑造的也往往是“思乡者、思人者”的形象。,如何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义?A联想法。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如梅因傲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意;等等。B谐音法。当用联想法,仍不能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时,这时就可用谐音法。就像今人把“8”与“发”联系在一起一样,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有这种联系。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取其“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意境的生成,重要的是需要一种“精心”,注意意象选取的合理性。诗里的境是设计出来的,是生活原型的提炼,提炼选取后才称之为意象。意象的选用是为了形成意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刘海粟将对生活的恬然、安适、从容淡定的心态寄托于“庭前花”和“天边云”,意境清新淡远。,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几个意象的排列组合,了了数笔就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大,气象雄。这联写景,写了两个画面,一是“大漠孤烟直”,一是“长河落日圆”,用的两个形容词“直”和“圆”之精到老辣。这场景的安排独具匠心,沙漠浩瀚广大,所以一缕孤烟则分外醒目,这孤烟之孤直,更衬托了大漠之浩瀚无垠。“长河落日”,也构成了无可替代的风景线。,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完全是用名词构成的。一句三个名词,三句九个名词,一个动词都没有用,完全是一个名词的组合,也就是一种纯景色的排布。“枯藤”,“老树”,“瘦马”等等就是一个个“意象”。“意象”的合理而艺术的组合,自然就构成了一种“意境”。“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鸦”的“昏”字又点出了时间背景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这分明是一幅闲适清居图,给人感到幽雅闲致,深秋僻野的景致。“古道西风瘦马”,则写出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使村野图之僻静又增加一份荒凉之感。,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概括时用二个词四个字,例如: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寒、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示例】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请简要赏析这首诗首联的意境特点。答:首联展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第一步)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轮浑圆皎洁的月亮,它将清辉洒向人间,天涯海角的友人也在望月怀远吧。(第二步)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绵绵的思念之情。(第三步),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zn,罢相。,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全国卷二)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chng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yn、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赏析】这一首描写农民生产劳动的词作。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前三句写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景图。然后把笔锋一转,奉劝人们“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绘景生动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个字,却跌宕起伏,清新自然,从而,为下片作了很好的铺垫。,蓑笠朝朝出,沟塍chng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下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过片“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然而,“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结句点题:“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前后片上下呼应,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卷)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qing行,冷磷依萤聚土塍chng。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夜深归客依筇qing行,冷磷依萤聚土塍chng。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入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列叩击着归客的心扉。,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夜”字,写情句句步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2006年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3)“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赏析】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芦笋初生渐欲齐。”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春色,荒漠的大地上也看到人的活动了:“无数铃声遥过碛。”,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富创新精神。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通感”手法。但联系下面一句,这种感情便起了突变。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应驮白练到安西。”在这“芦笋初生渐欲齐”的温暖季节里,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呀!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句首一“应”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画面上的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浙江卷)正官叨叨do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nng: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4)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答案】(1)流水白云,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卷二)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5)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b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j,半峰残月一溪冰。(6)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四川卷)(8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7)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年天津卷)(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b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8)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蔡肇zho野水潺潺chn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wng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9)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全国卷一)次石湖书扇韵姜夔ku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高中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解析
- 企业人身保险理赔方案
- 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
- 家电维修节约资源方案
- 地产项目竞争分析总结
- 2025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社会招聘12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 云计算网络性能优化报告
- 创新个性化定制产品吸引用户
- 纺织服饰出口市场规定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坪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六个“成长关键词”耕耘当下遇见未来
- (2025年标准)猪场租赁协议书
- 交通规划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公共空间设计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邮政集团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 2025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地下管网管道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