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一双手》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一双手》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一双手》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一双手》word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一双手》word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一双手word教学设计一、 研究主题:清晰的教学清晰的目标、清晰的内容、清晰的过程、清晰的练习二、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主要学习任务是在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文章抓住了最具有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从对“一双手”的描写,获取了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刻画出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因此,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开展阅读,从中体会出人物的精神。三、教学目标:1、 能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动笔的方法,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2、能掌握并运用抓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四、教学重点难点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五、 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段文字,猜猜他是谁?1、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闰土)2、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于勒)我们看到了一双农民的手,又看到了一双水手的手,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人物的手?教学板块一:提取信息,写人物简历(提示:简历就是个人的经历。)要求:放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编写人物的主要经历。(60字左右)张迎善:林业工人。1981年至于1985年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是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导入下一环节:本文是一篇写林业工人的文章,作者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人物。接下来,我们就组合要言,点评人物。教学板块二:组合要言,点评人物1、 请自由阅读课文,对文中有关这双手的字词句做适当的圈点勾画,做好批注。明确:(一)视觉 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总体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手背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心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手指手大无比,真是我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二)触觉手坚硬耐搓。2、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并根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文章写了一双 的手。概括:3、造成张迎善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张迎善要用手拣出穴里的草根、石块,栽一棵苗,手要往土里插三四次,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4、 仔细阅读课文,画出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文章塑造了一个 的人。明确:文章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勤劳无私、乐于奉献、淳朴实在的劳动者。导入下一环节: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用自己的一双手为大地穿上绿色的衣裳。我们有何感想呢?教学板块三:抒发感受,写颁奖词创设情境:假如张迎善被评为xx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下面两段颁奖词,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100字左右。)丛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张迎善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总结: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部分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那么在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这种方法。课后作业:请你仔细观察爸爸或妈妈,选取最具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出人物形象。200字左右的短文。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2、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教学重点: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同学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们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创造了多少美。 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一双手。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二、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速阅读课文边划出相关句子。(不会读的字词请查字典) 画出描写这双手的词语、句子,并读一读。 质疑: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和不懂的句子吗? 讨论:这是一双 的手?(天下第一奇手) 作者是在和被采访者张迎善的一系列接触中,通过所见所闻来写“天下第一奇手”的。哪位同学能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几个主要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 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的最初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手”,说明“一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 粗松木表皮粗糙 老老松木 干、硬、色深、厚等。 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大) 课文中哪里写“大”的,能否找出来?(三处) “裹”字用得好不好?同位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来,为什么裹不起来?为什么又用“紧紧”呢?可否去掉?这句话中的“裹”能否换成“包”?(用“紧紧”、“裹”意思很深:第一,说明手很大;第二,写手很有力量;第三,这个人很热情。) 用数字写手大有什么好处?如果说“很大很大”、“非常大”、“大得不得了”、“大得惊人”,这样写好不好?(太空洞、太笼统) 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里?(7、8、9三段)这里写了张迎善的手的很多细部,小的部位。哪些部位?说一说。 现在再来看一看“天下第一奇手”奇在哪里? 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感知为张迎善的这双手建立了一个档案。 主 人 张迎善 身 份 林业工人 手 感 “半截老松木”、“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的肤色 呈木色 纹 络 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 面 鼓皮样厚 手 指 特别肥大粗圆、三节老甘蔗 手的大小 “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指细节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别号 天下第一号大手 手的特点 大、粗糙、硬 手的价值 “创造绿色宝库” 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张迎善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大) 张迎善的手,是一双 手。张迎善的手丑不丑?板书:丑(所见)在你的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作者的眼中,张迎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按照通常的理解,铁是坚硬耐磨的,人的血肉之躯是不好和钢铁相比的。但在这句话中,用“铁铸”与“肉长”比较,用“铁铸”衬托人“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这就极为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 2、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说明这双手是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 绿色宝库美不美?正是张迎善的“一双手”创造出绿色宝库的美。板书:美(所闻)三、精读课文,品悟人物精神 那么,造成张迎善的手外表奇丑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齐读体悟。 张迎善的手外表奇丑,了解到造成他的手奇丑的原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现在,你认为他的手很丑吗? (这双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实际上美。)他的手为什么会丑?创造绿色宝库。绿色宝库为什么能这样美?是以张迎善的手丑为代价换来的。 以张迎善“一双手”外表的丑换取绿色宝库的美,值不值?板书:值(所感)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对张迎善的赞美之情的呢? 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一双手来表现一个人物。四、拓展延伸 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正是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xx年感动中国人物也是这样。请看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和方永刚的颁奖辞。 如果推选张迎善为xx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辞。 五、小结: 独具慧眼的把握角度,选取材料,是我们作文应该非常注意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附送:2019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三月桃花水word教案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3月 11日 主备人:宁军平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层次,并试着质疑。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教学难点:能理清文章层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出示学习目标(3分)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2、 我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3、 我能理清课文层次,并试着质疑。一、 二、 自主学习(13分)(一)、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了三遍,争取读通顺、读流利。(二)、自学生字词。1、注音:绚( )丽 琴弦( ) 应和( )强调“和”的读音纤( )细 播种( ) 掬( )2、我把生字读三遍,圈画出课文中优美词语。3、我发现易错的字有: 4、理解词语:纤细、袅袅、绚丽、掬5、我还有一些词语不太明白: (三)、我又默读了一遍课文,三月桃花水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能找出相关语句: (四)、我把我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并用“金钥匙”里教的方法记下了心得体会。解释:“三月桃花水”就是春水,代表着春天。三、交流协作(8分)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2、讨论理解不大理解的字词。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理清文章层次:第一段:( )到( )自然段第二段:( )到( )自然段第三段:( )到( )自然段四、展示激励(16分)(一)、朗读情况:1、我要把自己最喜欢或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2、我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够喜欢。(二)、各抒己见,理清课文层次,并简单概括段意。归纳出课文的结构特点:()()()(三)、质疑问难: 1、认真默读课文,尝试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集体解决。提示:适当引导,不强调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尽量完整准确地表达。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板书设计:三月桃花水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课题:三月桃花水课时:第二课时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3月 日 主备人:宁军平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语言美,体会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2、在熟读成诵中,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3、在与春潮的对比阅读中,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美,体会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教学难点:在与春潮的对比阅读中,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教学过程:一、 出示学习目标(1分)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语言美,体会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2、在熟读成诵中,我要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3、我在与春潮的对比阅读中,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二、预习检测:(4分)听写词语: 三、自学导学(10分)1、默读课文,我发现作者用了 、 、 、 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三月桃花水,我用曲线把它们划了下来,并加以标注。提示:把一种事物直接说成另一种事物也是一种比喻方法。2、我试着读出文章的美。3、我能找出和下面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对应课文第 段。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对应课文第 段。4、我重点朗读并背诵了7、8、9自然段,体会到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四、交流协作(4分)1、合作读课文,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2、想象画面,读出这种美的感受。适时点拨,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水的赞美之情。五、展示激励(7分)1、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2、熟读成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点:紧扣朗读,体会江南春天的诗情画意,其阴柔之美和春潮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对比。六、深化引领:(8分)1、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2、对比阅读: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七、达标测评(8分) 1想一想,句中的“是”哪个表示“好象”?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2)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 仿写: 2按要求写句子。 (1)抄写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 仿写: 板书设计: 声音:竖琴 春水美丽 三月桃花水 样子:明镜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一节节的语文课,对一篇篇文章的学习感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语言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我在进行三月桃花水一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