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与各利 益相关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将成为决定企业活力与长期发 展的重要因素。 弗里曼、克拉克森、琼斯、科林斯、卡罗尔、布莱尔、米切尔为代表的一批 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 管理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利益 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 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股东是 企业直接资源的提供者, 但是除此之外, 大量的利益相关者也对企业投入了资源, 包括金钱、时间和精力。作为资源的提供者,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其他利 益相关者的利益,即股东不再是唯一的剩余价值索取者,企业资源须在众多利益 相关者之间均衡分配。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在学术界、商 界和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 国内学术界也开始出现了关于利益相关者理 论研究的成果。大卫威勒和玛丽亚西兰琶的研究表明,那些考虑到利益相关 者广泛利益的企业表现得更负有责任,企业能够成功地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 值,提高企业活力;并预言,21世纪关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比排斥利益相关者的 企业做得更好。 本文以股份制企业为研究对象, 从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选取几个与企业 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利益关系的相关者,比如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政 府,从协调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问题,着重研究了股 东与经营者之间、股东与债权人特别是银行之间、股东与员工之间、企业与政府 之间的利益冲突,揭示了这些冲突的种种表现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 了相应的协调办法。总的来说,化解冲突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从企业外部通过立 法的完善来获取法律保护,比如当企业小股东的利益遭受到大股东的侵害时,小 股东保护自己利益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寻求法律援助,这时,我国立法的完善对企 业小股东的意义就特别重大。再比如,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 权益为公司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并在制度设计中贯彻了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理念, 然而若要使公司法真正发挥效用,其中的保护制度应该加以完善。二是在企业内 部通过机制设计和所有权安排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样的安排在于让利益相关 者共同参与企业治理,进而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最终实现 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达到促使他们长期稳定合作的目的。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ii 在阐明了企业各种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办法的基础上, 文章在 结论部分分析了这些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即: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不一致,企业有限资源的分配不能使所有的相关者满意,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利益 相关者都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把这些原因放到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是由于 利益相关者力量和发言权力大小相差悬殊, 使得处于弱势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无 法得到保障,这归根到底是由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不合理造成的。问 题的解决需要转变企业的治理模式,突破原有的“股东至上主义”的逻辑,把利 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引入到其中来, 创建一个有效协调相关者利益的机制利益 相关者共同治理。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目的在于通过方方面面力量 的博弈达到一种利益的均衡,不仅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得到相应的满足, 而且也使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实力。 文章最后主要从如何安排企业控制权和剩余 索取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协调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协调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among corporat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eated,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their relationship will play a great role on the corporations future. freeman, clarkson, blair, mitchell etc. put forward th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theory. a perfect theory frame has been formed by their hard wok, and they made rich achieveme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theory thinks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s depends on their stakeholders. what corporations pursued are not merely interests of a certain stakeholder but the whole interests of all subjects. the stockholder is a provider of direct resources, but in addition, a large number of stakeholders have provided resources to the corporation, including money, time and energy. as the provider of resources, the corporation must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stakeholders. that is to say, the stockholder is no longer the only person who asks for surplus value, the resource must be assigned proportionally among all the stakeholders. the concept of stakeholders value has mad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a, business circles and the public. the domestic academia began to presen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takeholders too. david wheeler and maria sillanpaa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ose corporations who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take more responsibilities. they can succeed in creating commercial and social value. they predicted those corporations who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would do better than the others. this paper takes corpora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hoosing several extremely important stakeholders such as stockholder, operator, creditor, staff, and government. from the view of coordination,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nterests conflicts between stockholder and operator, stockholder and the staff, stockholder and creditor especially the bank, corpor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announces all sorts of conflict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ordin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ways to dissolve those conflicts. firstly, stakeholders can obtain the legal protection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corporation. for example, when the interests of the minority stockholder are suffered to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big shareholder,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iv its own interests is to seek law aid. at this moment,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s means a lot to the minority stockholder. secondly, the corporation itself can solve the problem fundamentally through designing mechanism and ownership. such an arrangement can let stakeholders take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it can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conflicts among the stakeholders. so the goal of impelling them to be cooperative in a long-term can be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interests conflicts among the main stakeholders and the ways of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causing conflicts. that is, with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 of all the stakeholders, the corporations limite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cannot make all of them satisfied. whats more, not all the stakeholders really care abou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rporation. from the inside of the corpora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power of stakeholders differs greatly. those who are in a weak position cannot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it is caused by the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s of the rights of control.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the corpor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 should be changed. the logic of the highest doctrine of the shareholder should be broken through. by using th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theory,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coordinating the stakeholders interests conflicts can be established. that is, all stakeholders take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pluralism of the subject of the corpor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 can achieve one equilibrium of interests through playing chess. it not only can satisfy all the stakeholders interests requirement, but also make the corporation obtain a long-term development. at last, from the viewpoint of how to arrange the corporations rights of control,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rporation; stakeholder; interests conflict; coordination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11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从股东一词套用而来的,是指那些与企业有 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个人,他们受益或受损于公司的运营,其利益与公司的存 在密切相关1。1963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定义了利益相关者:利 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它们是包括股东在 内的受企业影响又能影响企业的企业参与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 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之间 关系的发展将成为决定企业活力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1股东 1股东 作为投资人的股东,是物质资本的拥有者,他们为企业提供资金,对于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几乎都离不开资金这一资源。股东与企业 及其经营者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出资与授权并运用资本的关系, 这是一种财务关 系。 2经营者 2经营者 本文所说的经营者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指企业的总经理层。经营 者受股东委托,在授权范围之内行使职权,经营企业,使资本保值增值,并把企 业作为领取报酬、额外奖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经营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 们享有公司治理的主要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控制权”和“资产使用的剩余索取 权” 。可见,经营者是企业的核心和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3员工 3员工 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另一类所有者, 在现代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重要。他们不仅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而且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 性因素。职工持股计划等新的企业制度形式,使得员工在与企业实现人力资本合 作的同时又实现了资本的合作,从而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得到强化。 4债权人 4债权人 债权人是公司借入资本即债权的所有者,包括企业的贷款银行、公司债券购 买者和商业活动中的赊销者。在我国,银行通常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并且也往 往是企业资金的最大供应者。当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进入公司,债权人 就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作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要承担本息到期无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2 法收回或不能全部收回的风险, 所以债权人和股东一样, 对公司拥有财务监督权, 并在非常情况下(如在破产清算时)拥有控制权。 5政府 5政府 政府也是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者,两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因为 国家的政府机构具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对企业的管理是国家对整个国民 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按照国民经济的客观要求,有效地运用 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企业实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同时,政 府的许多社会目标都要通过企业才能实现,例如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支 柱,全国财政收入的90%要靠税收来完成,同时又是国家在公共工程投资的重要 基础。另外,既然企业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就要与政府分享 企业收益,依法纳税;而且,企业的行为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政 府处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需要对企业施加一定的限制和管制。总之,企业 必须按照政府的政策与法律行事,同时也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6客户 6客户 客户是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公司的利润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客户的选择。因此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将客户作为利益相关者,切 实体现客户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7供应商 7供应商 供应商是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生产资料的供给者, 他们的投资是由公司的产量 或规模决定的,因而与公司休戚相关。供应商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程度,取决于交 易规模、合同期限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三个因素。一般说来,交易规模越大,交易 合同期限越长,供应商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供应商就越是与公司休戚相关。 8社区居民 8社区居民 公司对其所在社区的居民也有重大影响:一是公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 会,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公司的生产经营直接影响当地的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 康产生影响。 公司如果不把社区居民作为利益相关者考虑, 就非常容易引发矛盾, 出现各种摩擦,从而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阻碍,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 除以上叙述的几种利益相关者之外,竞争者为企业提供了竞争,将直接影响 本企业产品的价格和销路,因此,应将其视为企业的一个利益相关者;另外,企 业与自然环境、非人类物种等之间的关系也应纳入其中。 12 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分类的文献综述 12 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分类的文献综述 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起 点。1963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是这样一些团体,没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1。这个定义对于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依据是某一 群体对于企业的生存是否具有重要影响。这种界定方法使人们认识到,企业存在 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安索夫(ansoff, 1965) 是最早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 “要 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 必须综合平衡企业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 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 1。 克拉克森(clarkson,1994)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于公司过去、现 在及其未来的活动享有或者主张所有权、权力或者利益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他 提出的两种分类方法是利用“多维细分法”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的代表性 结果12: (1)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种类,可以将利益相关者 分为自愿利益相关者(voluntary stakeholders) 和非自愿利益相关者 ( involuntary stakeholders):前者是指在企业中主动进行物质资本或人力资 本投资的个人或群体,他们自愿承担企业经营活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后者是指 由于企业活动而被动地承担了风险的个人或群体。 (2)根据相关者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 的利益相关者( primary stakeholders) 和次要的利益相关(secondary stakeholders):前者是指这样一些个人和群体,倘若没有他们连续参与,公司 就不可能持续生存,包括股东、投资者、雇员、顾客、供应商等;后者是指这样 一些个人和群体:他们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运作或者受到企业运作的间接影响,但 他们并不与企业交易,对企业的生存也没有根本性的作用,比如媒体和众多的特 定利益集团。 1998年,威勒将社会性维度引入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中。他认为,有些利益 相关者是有社会性的,即他们与企业的关系直接通过人的参与而形成,比如投资 者、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地方社区;有些利益相关者却不具有社会性,即他们 并不是通过 “实际存在的具体人” 和企业发生联系的, 比如自然环境、 人类后代、 非人物种等(wheeler,1998)。结合克拉克逊提出的紧密性维度,威勒将所有的 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种3: (1) 主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与企业有直接的关系, 并且有人的参加, 如顾客、投资者、雇员、当地社区、供应商、其他商业合伙人等。 (2)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性活动与企业形成间接联系, 如居民团体、相关企业、众多的利益集团等。 (3)主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直接的影响,但不与具体的 人发生联系,如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 (4)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间接的影响,也不包括与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4 人的联系,如非人类物种等。 上述从多个维度来细分利益相关者的思路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的利益相 关者的认识。然而这些分类方法普遍都停留在学院式的研究中,缺乏可操作性, 从而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运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米切尔和 伍德(mitchellwood,1997)详细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归 纳了27 种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并提出了一种评分法(score-based approach) 以界定利益相关者。他们从三个属性上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 分,然后根据分值的高低来确定某一个体或者群体是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 哪一类型的利益相关者4。这三个属性是: (1)合法性(legitimacy),即某一群体是否被赋有法律上的、道义上的或 者特定的对于企业的索取权; (2)权力性(power),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 应的手段; (3) 紧急性(urgency), 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米切尔评分法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可操作性, 极大地推动了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利益相关者分类的最常用的方法。 西方学者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分类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就是:企业决 不是只为股东而生存的,诸多相关者受企业决策的影响,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同时,对这些利益相关者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等量齐观”,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理”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贾生华、 陈宏辉,2002)。 国内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并且迅速认 识到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杨瑞龙、周业安, 2001) 5。万建华、李心合分别从企业利益相关者合作性和威胁性两个维度对利 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细分出四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支持型的利益相关者、边 缘型的利益相关者、不支持型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混合型的利益相关者(万建华, 1998;李心合,2001) 6 7。应该说这种分类方法是直接脱胎于西方学者20世纪 90年代的研究成果,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企业的利益相 关者通常被划分为两个层级: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 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政府、供应 商和顾客等;而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就被划入第二级,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 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在社区、市场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万建华等, 1998)7。 著名公司治理专家李维安教授认为, 公司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 间接利益相关者。前者是指那些对公司投入了专用性资产,而这些专用性资产由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在企业中处于风险状态的自然人或法人所有,没有他们的参与,公司就不能作为 一个经营主体存在下去,如股东、经营者、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间 接利益相关者虽然不与企业直接发生关系,但客观上影响公司或受公司影响,公 司必须对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社区、政府、社会集团、新闻媒体等8。 陈宏辉、贾生华借鉴“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研究我国企业利益 相关者的分类问题。 数据来源于对国内 22 家企业 67 位员工的实地访谈资料和在 全国 9 个省市完成的 423 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股东、管理人 员和员工是我国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分销商和政 府是企业中的蛰伏利益相关者,而特殊利益团体和社区则是企业的边缘利益相关 者9。 企业利益相关者难以界定是学术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批评意见之一,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都过于宽泛, 将太多的个人和团体都纳 入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中,使企业在处理关系时陷入茫无头绪之中。但是,现 有研究成果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的科学分类给本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本文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界定为对企业的成存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并相 互之间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人和团体,他们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 政府、供应商、顾客、社区居民、竞争者、自然环境、非人类物种等。根据利益 相关者对企业影响的重要程度,结合研究的需要,本文把股东、经营者、员工、 债权人、政府归为企业最重要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并作重点研究。 13 利益相关者管理产生的背景及文献综述 13 利益相关者管理产生的背景及文献综述 在公司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的价值导向是面对股东的,学界、商界 和公众普遍流行的看法是,企业是围绕股东的利益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组织, 企业董事的权力只有在为了实现和维护股东的利益才能使用。但是,20世纪50 年代末期以后,全球的企业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 任问题、企业伦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界爆 发的一系列丑闻,导致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迅速下降。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企业给 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在1997年美国商务周刊的民意测验中,接受调查的95%的美国成年人反 对赚取利润是公司的唯一作用。公司既要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又要对各利益相 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公众希望企业在做出决策时不仅要经济高效,而且应合乎道 德要求。在经济和道德这两项社会要求之间,企业必须找到权衡的途径:高效的 经济表现和良好的道德标准。若企业忽视社会的道德要求,将会面临着失去一个 组织所需要的可靠且促使其成功的道德标准。另外,环境保护已成为发展中国家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6 和发达工业国家首当其冲的问题。各种国际协定,环境保护条例要求企业的管理 者把生态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决策中去。而且,公众要求绿色环保产品的呼声越 来越高。mori公司在1995年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23%的英国公众声称避免使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信誉欠佳的产品和服务, 40%的人说他们选择对环境有益的产品。 企业开始关注除股东以外的能给企业造成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利 益相关者管理及其理论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并开始被西 方企业接受。弗里曼、多纳德逊、克拉克森、琼斯、科林斯、卡罗尔、布莱尔、 米切尔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们的共 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现代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发展应归功于弗里曼 1984 年的著作 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一书10。 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 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 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虽然股东是企业直接资源的提供者, 但是除此之外, 大量的利益相关者也对企业投入了资源, 包括金钱、 时间和精力。 作为资源的提供者,他们有权利要求对其资源管理的人做出解释和说明。即股东 不再是唯一的剩余价值索取者, 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 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1。 大卫威勒和玛丽亚西兰琶的研究表明,那些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广泛利益 的企业表现得更负有责任,企业能够成功地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企业 活力;并预言,21 世纪关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比排斥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做得更 好11。 正如克拉克森指出的那样, “传统的衡量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的方法是看它是 否仅仅满足公司的一个利益相关者股东的要求, 并是否为之创造了最多的财 富。这种单一的方法已经被证明只会弄巧成拙。公司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 标就是为其所有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和价值, 并在他们中分配新增的财富 和价值,而不能以牺牲某些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而厚此薄彼” 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在学术界、商界和和社会公众中 的影响迅速扩大。国内学术界也开始出现了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成果,主 要学者有:杨瑞龙和周业安、杨瑞龙、李维安、李心合、万建华、陈宏辉、贾生 华等。总的来看,国内学者中杨瑞龙教授对利益相关者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并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但从整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 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研究都是转述西方学者的理论,至于利用利益相 关者理论来指导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研究尤为欠缺。无论如何,他们的对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介绍及研究,无疑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14 选题理由及写作思路14 选题理由及写作思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联 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将成为决定企业活力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 素。但是,现实地看,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趋加剧,而且更为严重 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企业将会失去他们的支 持,从而丧失已有的竞争力,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弗里曼、多纳德逊、克拉克森、琼斯、科林斯、卡罗尔、布莱尔、米切尔为 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们的共同努力使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大卫威勒和玛丽亚西兰琶的研究表明,那些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广泛利 益的企业表现得更负有责任,企业能够成功地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企 业活力;并预言,21世纪关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比排斥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做得更 好1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在学术界、商界和和社会公众中 的影响迅速扩大。国内学术界也开始出现了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成果,比 如杨瑞龙、周业安指出虽然股东至上主义事实上在支配着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 但从我国企业外部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公司董事会实际运 行模式以及转轨经济的路径依赖程度等维度来看, 我国似乎更应该采取利益相关 者理论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模式5。他们的研究对本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启示:利益 相关者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 这也是对对我国企业一直以来奉 行“股东至上主义”的巨大挑战。但从整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 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研究都是转述西方学者的理论,利用利益相 关者理论来指导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研究比较欠缺,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之 间利益冲突问题的研究更是被忽略了。这就成了我选题的初衷。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为什么要关注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应如 何界定?应该把哪些相关者纳入分析讨论?这些纳入讨论的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各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都有哪些?这些冲突应该采取什么样协调方 式?最后,根据利益冲突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从总体均衡的角度出发,我们能 不能找到利益协调的共同基础, 比如建立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 式?这种治理模式有效吗?如果有效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对策来建立和完善这 种机制? 在全面地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文献, 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了 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之后,文章的研究内容如下: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8 本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的角度出发, 以股份制企业为研究 对象, 从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选取几个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利益关系 的相关者,比如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政府,着重研究了股东与经营者 之间、债权人特别是银行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股东与员工之间的利益 冲突,揭示了这些冲突的种种表现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协 调利益的办法。总的来说,化解冲突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从企业外部通过立法的 完善来获取法律保护, 二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机制设计和所有权安排来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最后,文章的结论部分揭示了这些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即:企业众多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一致,企业有限资源的分配不能使所有的相关者满意,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 如果把这些原因放到企业 内部来看,归根到底是由于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不合理造成的。问题 的解决需要转变企业的治理模式,突破原有的“股东至上主义”的逻辑,把利益 相关者管理理论引入到其中来, 创建一个有效协调相关者利益的机制利益相 关者共同治理, 并使这种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真正与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 合。文章最后主要从如何安排企业控制权和收益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益相关 者共同治理的主要对策。 本文的研究在实践中能够帮助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 突问题,为企业均衡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供有益的方法指导,从而使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创建并保持自己与相关者的利益一体性, 获得长久发展的实 力。当然,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尚待进一步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 2 章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第 2 章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里,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 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受股东委托,在授权范围之内行使职权,经营企业,使资 本保值增值,并把企业作为领取报酬、额外奖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经营者 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享有公司治理的主要控制权, 即 “资产使用控制权” 和 “资 产使用的剩余索取权”。而股东承担着资本风险,他们将公司的股权看作是一种 投资,理所当然地希望经营者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勤奋而有效地工作。 但是,一方面,由于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是“理性人假设”,即假设人是个体理 性的,其行为特点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对于经营者来讲,他 显然就会在契约合同的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 称和经营者所具有的管理上的优势, 股东对经营者的管理活动只能进行有限的监 控。 在这样的情况下, 经营者做出决策时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利益, 使其行为偏离股东目标。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代理问题”,由“代理问题”引起的股东价值的损失 为“代理成本”。 21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21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1道德风险 1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概念源于合同保险, 经济学家用来概括人们的偷懒和搭便车的机 会主义行为。在委托代理关系理论中,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的不 完全,代理人所付出的努力小于他得到的收益。jackson 和 meckling(1976)的研 究表明,经营者往往缺乏来自股东的有力监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尽自 己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股东的目标,从而使经营努力程度下降,管理效率下降。 他们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险,他们不作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卖力,以增加 自己的闲暇时间。jackson 和 meckling 还指出,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越少,他在 日常经营中偷懒或不尽职责的动机就越强烈。 例如, 在美国公众持股的大公司中, 执行总裁所持股份通常只占所有主权资本的 0.14%,如果由于经营者的偷懒行为 使公司价值减少 100 万美元,而带给总裁的损失只有 1400 美元,与此相比,如 果执行公司总裁持有公司 10%的股份,相同情况下,他将会损失 10 万元。因此, 当经营者的偷懒程度一定时,他的成本是随着他所持有的股份的增加而增加的 12。当然,鉴于职位、薪水和其他一些福利待遇的考虑,经营者的偷懒行为也是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 10 有限度的。经营者的这种行为,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 东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 2短期行为 2短期行为 经营者受自身身份和任期限制的影响,其经营行为与股东要求不一致。企业 谋求长久生存和发展,股东们关心的是公司未来长时间内的现金流量。相反,经 营者只关注其任期内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这样,经营者往往会放弃投资大、 建设周期长、长期收益的项目,而选择一些短、平、快的投资项目, 以追求短期 利润最大化,这样做就忽视了公司未来发展后劲和潜力。这个问题的典型例子是 对r &d 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由于r &d 投入后其收益往往很长一段时 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而在短期内,r &d费用减少,可以使得公司账面利润增加。 美国学者dechow 和sloan(1991)研究发现,经理人员越是临近退休或任期快到 时,对r &d 投入就越少,而r &d费用减少削弱了公司在未来的竞争力13。另外, 由于经营者担心被别人接任, 常拒绝未来获利能力强而在短期内看起来无利可图 的项目。因此,由于经营者自身的管理和信息优势,使得相对来说处于公司外部 的股东很难防止和发现经营者的这种短期行为,从而使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 3风险偏好 3风险偏好 经营者接受委托,按照合约的规定替投资者管理资产,投资者应给予经营者 报酬。经营者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管理职位、声誉、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等,这些都是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的。经营者在投资决策时,如果投资于 高风险项目,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财务原则,如果项目盈利,将会获得超额 利润,但是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中的大部分归股东所有,经营者从中获得报酬却是 有限的。与此同时,高风险的项目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会极大地损害 经营者的声誉与目前地位,并影响经营者以后的职业生涯。因此,相对于股东来 讲,经营者对风险具有一定的厌恶度,他们是低风险偏好者。例如:经理人员可 能选择低风险途径,如扩张目前的产品制造线,使用成熟的技术,在已有市场进 一步开拓,而不会去冒险开发完全新型的产品,或不确定性很大的新技术,或开 拓陌生市场。经营者还可能实施多元化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或在设计筹资方案 时,尽量采取内部融资方式,少举债务,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这样做的同 时也会使企业丧失举债经营所带来的好处。尽管这种保守型战略能使公司获利, 但往往致使公司错过扩张机会,不利于股东财富迅速增长。 4滥用权力 4滥用权力 虽然公司法和合约都对经营者的职权作了规定, 但是这种规定不可能具体到 每一个细节,再加上经营者对企业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就为经营者过度使 用权力提供了可能性。 这种情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在职消费” , 比如公款吃喝, 公款旅游,装修豪华的办公室,买高档汽车等;采取行动故意压低股票市价,然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后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流通在市的股票,导致股东财富受损,自己从中渔利。 经营者滥用权力,损害股东的利益,严重的会导致公司破产。例如巴厘银行是一 家有百年历史的巨型老牌跨国银行,但其下属经理人员利用扩张了的权力进行金 融投机,造成巨额损失,迫使巴厘银行不得不宣告破产。 22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 22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