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合作绩效对电子行业供应链总体绩效影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4 -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 研究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 研究 摘 要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了经营环境、 竞争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 变,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逐渐向供应链的竞争转变,电子制造业由于 其行业和产品的特征,对供应链管理的依赖尤为强烈,供应链绩效评 估的重要性大大上升。从电子企业的真实案例中发现,传统指标财务 绩效和运作绩效已不足以全面反应供应链绩效的高低, 本文将合作绩 效引入供应链绩效评估模型,目标是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电子制 造业供应链合作绩效的作用因素; (2)将合作绩效引入电子制造业供 应链总体绩效模型; (3)合作绩效如何对供应链绩效的财务指标和运 作指标产生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多家电子制造企业的访谈调研, 本文得出 了影响电子行业供应链合作绩效的九个关键要素, 并通过聚类分析抽 象为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 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和供应链合作文化三 个维度。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包含合作绩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模型。 根据初步建立的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在电子行业大规模发放。通 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修改完善了模型假设和模型关系,并通过统计分 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理论和实践数据为基础,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 (1)总结出影响供应链合作绩效的九项关键因素,并由此建立 了包含合作绩效的供应链总体绩效评估模型。 (2)合作绩效对供应链运作绩效和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 - 5 - (3)设计了比较完整有效的电子制造业供应链总体绩效调查问 卷和评估体系。 关键词:电子制造业,供应链绩效,合作绩效,结构方程,实证研究 - 6 - the introduction of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its influences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 electronic industry abstract the worldwide economic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competition and management. there is a gradual shift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to the one between supply chains. electronic industry relies even more heavily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ue to the remarkable features of its products. the measurement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 this field is of major importance. a real case of one electronic company indicates that the noted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indexes are far from adequate in measuring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hence ,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model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problems: (1)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in electronic industry; (2) how those factors play a role in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3)introduce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to supply chain measurement syste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paper research together with the onsite visits and interviews to quite a lot of electronic enterprises, 9 ke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on the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have been extracted and been - 7 - classified to 3 dimensions as collaborative intensity of business,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culture. a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del including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has be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ose dimensions and factors. what comes on next is to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then and to send it to electronic enterprises on a large scale. through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the original model has been modified and improved. also,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have been used to explain the model and every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ories,empirical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the principl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how the 9 key factors influence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and add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into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del; (2)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upply chain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3)set up a complete questionnaire and measurement system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for electronics industry. key words : electronic industry,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empirical research - 2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晓倩: 日期: 年 月 日 - 3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 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晓倩 指导教师签名:任建标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1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环境不确定性、客户聚焦和信息技术(chen)三大力量使得当今企业的经营环境急剧 变化:技术轻易的被克隆,品牌价值被竞争对手仿效,组织要重新评估它们的价值链,非核 心的业务开始外包等等(christopher) 。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包括供应商不确定性(交付延 迟等) 、制造的不确定性(设备失灵等) 、客户需求不确定性(预测误差、不规律订单等) , 这需要企业有更多的柔性。客户聚焦成为企业生存的法则,包括:制造应当植根于客户多样 化的。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创新的加快是促使公司追求世界级的供应商管理水平的主要因 素(hahn 等) 。 在经营环境剧烈变化的冲击下, 原有的竞争方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 产品生命周期 越来越短、 产品种类越来越多、 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马 士华等)等市场竞争的特点以及全球化协作、垂直一体化的瓦解和对核心活动的关注 (chen) ,共同导致了企业竞争方式的两大转变:从公司之间的竞争到供应链之间竞争的转 变(grossman)和供应链内部从竞争到合作的转变。即当企业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方式不再 有效的时候,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就开始了(lambert 和 cooper) 。公司发现自己的产品无论 是质量、 成本还是对客户的快速响应都无法独善其身, 仅仅本公司做得好并不能保证一定会 获得竞争优势、 市场份额或销售利润, 只有大家 (供应链全体成员) 都提高了才能共同获益。 为增强竞争优势, 许多主流大公司开发了管理价值链的战略方法, 如用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 战略联盟替代了垂直集成(tan) 。即供应链对内合作,对外竞争逐渐成为共识,供应链也成 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合作和长期导向成为主流,供应商和制造商尔虞我诈的历史结束了。在 未来,供应链作为整体的竞争将取代个体公司之间的竞争(christopher) 。 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方式的转变引发了管理模式的转变。19 世纪 80 年代,供应链只 是制造商利用合同压榨供应商以获取更低成本的一个工具。 但很快供应链上的企业发现, 全 球化竞争和客户挑剔的需求使得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变得必要, 结成伙伴关系进行良好的合 作将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 于是许多制造商和服务商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以及采购和供应系 统的升级诞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新思想,并逐步演化为运作、原材料(供应)和物流管理的战 略方法(tan) 。供应链管理(scm)就成为增进组织效益和更好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战略 要素(gunasekaran) 。总的来说,企业的核心从职能、流程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变,而供应 链管理从对供应商的管理向供应商发展转变, 从对财务、 运作的关注到对双方合作要素和战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2 - 略层面的持续关注转变。 1.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综合运用供应链绩效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对供应链绩效评估理论和 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大胆的创新。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 引入影响供应链总体绩效的合作要素,从而补充和完善了供应链绩效的衡量框架与指 标, 使之能够更好的反映供应链的现状和趋势, 从崭新的角度来系统认识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因素,并评估三个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丰富和完善了供应链绩效评估理论体系。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是: 合作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核心, 本研究可促使更多的企业关注供应链的合作, 并 了解如何评估供应链合作的绩效,从而改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对于电子制造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和绩效的衡量更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对供应链绩效评估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是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的变化, 迫切要求对 已有的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 已有的只注重财务绩效和运作绩效的评估方法已经不 再适应供应链管理现状,必须将合作绩效引入到绩效评估体系中。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下 问题进行了研究: (1)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影响要素有哪些,如何构建一个绩效评估模型才能够合理有效 地反映合作绩效以及这些要素对总体绩效的影响。 (2)设计调查问卷,能够有效地反映评估模型内部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的量化模 型中的各种关系。 (3)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初步的应用。 1.2.2 研究方法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单变量研究基础之上加以拓展, 不仅研究了因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 和自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于两者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改变了供 应链合作与供应链总体绩效轻实证重理论的研究模式。以前的研究主要是文献和案例研究, 本文则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电子制造企业进行大量采证,并以 amos 进行数据的统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3 - 计分析,能够更好更准确的反映电子制造业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实际情况。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 供应链绩效评估的提出 供应链管理己经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件, 其绩效的衡量在设定目标, 评估绩效和 行动路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到了战略层、技术层和运作层的计划与控制。供应链 绩效评估如此重要是因为: ? 当面临一个价值成为比成本更首要驱动力的市场的时候, 许多公司开始寻求与竞争 对手差异化的服务质量、柔性、客户定制、创新和快速响应; ? 通过与战略挂钩的绩效衡量, 可以促进战略的实施 (绩效衡量不仅提供战略是否实 施的信息,而且鼓励与战略一致的行为) ; ? 全面质量管理(tqm) ,精益生产(lp) ,世界级制造(wcm) ,持续改进(ci) , demnig 的 pdca 环,统计过程控制,所有这些工具或技术都依赖于绩效衡量; ? 虽然有许多公司近来已注意到供应链的潜力, 但却无法确知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供 应链的绩效。 绩效衡量将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以助经理人监控绩效、 显示进展、 激发动机和沟通以及 诊断问题(rolstnadas,waggoner 等) 。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中,绩效衡量能够促进供应链成 员之间的彼此理解和整合,也洞察出战略的效益和潜在的成功机会。 1.3.2 合作绩效评估的提出 合作绩效提出的一个原因是供应链合作和伙伴关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tompkins 等 人发现, 80%的北美地区执行官认为供应商合作关系不应该包含在为提高组织效益所做的努 力中,87%的亚太经理人和 92%的南美经理人也持相同看法,即组织改进仅与该组织内部事 务有关。 另一份哈佛商学院所做的研究表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关键原因在于没 有对无形的收益如供应商关系等给予足够的重视(macbeeh 和 ferguson) ,近几年这些公司 才认识到伙伴关系、信息和计划的优势(maloni 和 benlon) 。这些与通常看法大相径庭的研 究结果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合作绩效衡量的必要性。 而要评估合作绩效, 首先得明确影响 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我们看到, 供应链绩效的评估方法层出不穷, 与企业绩效的评估一样也经历了从单因素 (财务指标)到多因素评估的过程。比较有代表的是各类财务指标和运作指标的综合,如成 本、质量、柔性等等。但这种绩效衡量并不足以全面描述系统的绩效(beamon) 。在调研中 作者发现, 若对供应链绩效的衡量仅局限于财务和运作指标, 则某些问题无法得到衡量和解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4 - 决,就会出现“我们衡量了所有可见的指标,但无一有用” ,或者有成千上万的指标可以采 纳但不知道哪些是最关键的状况(neely) 。具体案例我们可以在下一节中看到。 1.3.3 电子制造业对合作绩效评估的需求 以下是促使本文研究命题产生的真实案例: a,b 均为电子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a 公司是 b 公司的供应商,在过去一年中,a 公 司按照合约的要求(质量、交货期等)向 b 公司供货,从未出现任何差错,这让 b 公司非 常满意。在年终的评估中,b 公司比较了 a-b 供应链和其他同行业的供应链,事实证明, a-b 供应链的总体利润是业内最高的, 总体市场份额也是最大的, 双方的流程衔接也非常通 畅,无论是供应、生产还是交付效率都不错,b 公司的客户也很满意。然而 a 公司却提出 了解除合作关系,这让 b 公司大惑不解,并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双方经过深入的交换 意见之后,b 公司终于了解 a 公司不愿续约的原因: ? 虽然供应链总体利润是业内最高的, a 公司认为自己所获与所付出不成比例, 大部 分利润为 b 公司获得,而 b 公司没有意识到并对此作出解释; ? 尽管供应链上的生产过程非常顺畅,没有遇到大问题,但 a 公司认为 b 公司保留 了自己的技术秘密,而且始终没有表示出帮助 a 公司提升技术水平,共同长期发 展的意愿,这与 a 公司力求成为行业内最先进的供应商的长期发展方向不符合; ? a 公司还认为 b 公司缺乏明确的战略,对于 a-b 供应链也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并不打算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的文化也出现了不兼容的情况; ? 最关键的是,双方高层合作后,解除合约居然是第一次面对面沟通,以往的沟通仅 限于工程师之间,出现误解没有及时得到沟通和解决,所以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在上述案例中,a 公司和 b 公司对双方合作的绩效评估很显然不一致。b 公司是传统 供应链绩效评估的实践者, 从财务角度和运作角度的衡量出发, a-b 供应链是近乎完美的范 例,但与 b 公司的评估结果相差甚大,甚至导致合作关系的终止,这最终引出了本文合作 绩效评估的研究方向, 合作绩效评估是从供应链合作现状和未来伙伴关系维系的角度来评估 供应链绩效, 它并非要取代财务绩效和运作绩效, 而是与他们构成供应链总体绩效评估的三 大支柱,如图 1 所示。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5 - 图 1:供应链绩效衡量框架 figure 1: the framework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另外电子制造业有自身明显的产业和产品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零部 件品种型号繁多、装配复杂、对管理的要求较高; (2)对采购零件的质量要求很高,质量控 制的过程和手段先进; (3)产品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高; (4)设备昂贵, 批量生产,生产能力必须得到保证,对物料供应稳定的需求高; (4)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 较高,信息沟通的作用不容小视; (5)产品竞争激烈,升级换代迅速,客户对产品交货期的 要求越来越高,研发投入大且意义重大; (6)认证严格,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大。基于以上几 个典型特征, 供应商合作关系对电子制造业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其它行业, 使得其合作绩效 的研究在该行业显得更为紧迫和意义重大。 供应链绩效衡量 财务 绩效 运作 绩效 合作绩效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6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 2.1.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念 供应链一般认为起源于 forrester(1961)的工作,或分销和物流的总成本方法(heckert 和 miner; lewis) 。 供应链管理则由咨询顾问在上世纪 80 年代引入 (oliver 和 webber, 1992) 并在随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学术界第一次真正从理论角度来定义供应链管理大约在 1990 年,并将其与管理物料流动和相关信息流的传统方法区分开来。 对于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lin f. r.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 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christopher 认为,供应链是一 个组织网络, 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 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 或服务产生价值增值。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陈国权 (1999) 认为, 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 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 就是供应链。蓝伯雄(2000)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 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马士华(2005)认为,供应链是围绕 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 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 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根据全球供应链论坛(gscf)的定义,供应链是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系列 产品、服务、信息等为用户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增值关键过程的集成。供应链委员会(scc) 则认为, 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 供应链包含了在生产和最终产品交付中的每个努 力。 handfield 和 nichols 定义供应链表现为产品从原材料到终端用户的流动和转移的所有活 动以及与之联系的信息流; 并据此定义供应链管理为上述活动的集成并通过改进供应链合作 伙伴关系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通过分析上述供应链的定义可以看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 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 (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 工、制造、分销等; (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 网络、链条、网链,这四者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则包含了更多的集成和关系因素。 例如有的学者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一连串 商务实体(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集成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得、转换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7 - 这些原材料为特定的最终产品、 交付这些产品给零售商, 包括了前向的物流和后向的信息流 (beamon,1998) 。还有学者将供应链管理描述为联结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整个制造和供 应流程的要素链,包含若干组织边界(scott 和 westbrook;new 和 payne) 。不过,从技术 上来看,价值链太复杂以至于难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分享收益达到所有商务实体的完全集成 (tan) 。 这引出了另一个狭义的供应链管理定义: 组织不同职能区域的集成以增强产品从直 接战略性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流动(houlihan) ,该领域关注的焦点在于制造商如何利用直 接供应商的产能和技术达到改进效率和提升竞争优势, 特别是产品设计阶段供应商的早期参 与过程。harland 将供应链管理描述为管理以下商务活动和关系:组织内部、直接供应商、 供应链中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供应商以及客户、整个供应链。 国内研究方面,陈国权(1999)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 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 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 、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 、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 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 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 即“6r”, 并使总成 本最小。马士华(2005)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 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上述定义虽然侧重不同,但基本都强调了供应链管理是在集成、系统、最优思想的指导 下,通过对链条中各种“流”的管理,以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实现整个链条的收益最 大化的一种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这与经典的管理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容易看出, 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定义比较注重有形的物流和强调职能的配合, 此后的 定义则明确提出了信息流和流程这两个重要因素,从后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也可证实这一 点,这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与组织的虚拟化和流程再造有很大关系。 2.1.2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因为涉及学科较广,如采购与供应、物流与运输、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组 织理论、管理信息系统、不确定性理论、系统工程以及战略管理等都占有一席之地(chen 等) ,因而内容也纷繁芜杂。 马士华等认为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供应(supply) 、生产计划 (schedule plan) 、物流(logistics) 、需求(demand) ,并将其分为职能领域(如产品、生产、库存) 和辅助领域(如客户服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 chen 等提出的理论框架几乎涵盖了供应链管理的所有要点,如图 2 所示。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8 - 图 2: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框架 figure 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来源: chen. j, a. paulr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42, no.1, 2004c p131-163) farley 指出供应链管理的焦点在于(制造商)如何利用其供应商的流程、技术和产能以 增强竞争优势。当然,制造、物流和原材料管理职能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lee 和 billington) 。因此,当所有战略性组织在价值链中集成并表现为一个高度联合的实体时,绩 效在整个系统中得到了显著的增强(tan) 。当前的研究拓展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还包含了 在有效率的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运输者(carter 和 ferrin) ,不过应当指出,运输服务从 广义上来讲也是价值链的增值环节,这正是目前物流的发展方向。 供应商发展也是现今供应链管理中比较流行的词汇, 意指在长期的协作过程中买方为供 应商提升技术、质量、交付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培养其持续的改进(krause,ellram,tan) 。 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通过浪费的减少和内外资源(技术、能力)的更好利用(即增加效率) 来实现协同供应链的无缝连结,而绩效的评估则从公司之间转向供应链之间(anderson, katz,bioru,lummus 等) 。 croom 等将供应链管理的文献按涉及领域进行了分类,如表 1 所示: 环境不 确定性 客户 聚焦 信息 技术 供应网 络协作 战略性 采购 物流 集成 供应链管理 - 沟通 - 供应基地精选 - 长期关系 - 供应商选择 - 供应商认证 - 供应商参与 - 跨职能团队 - 信任和承诺 供应商 绩效 制造商 绩效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9 - 表 1:供应链管理文献的主要涉及领域 table 1: the main involved field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 类别类别 主要涉及领域主要涉及领域 战略管理 供应链控制、核心能力聚焦、自制或采购、战略联盟、 世界级制造、 战略性供应商选择、战略性采购、产能开发 伙伴关系 战略性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参与、供应商发展、供应商评估、并购与 合资、战略联盟、信任与承诺、伙伴关系绩效、关系营销 物流管理 物质流与信息流的集成、物流延迟、能力计划编制、预测信息管理、 分销渠道管理、物流的计划和控制 最佳实践 jit、mrp 和 mrpii、持续改进、递增的供应商关系、学习网络杠杆、 快速响应、流程映射、基于效率导向的供应链 市场营销 关系营销、网上供应链、客户服务管理、售后服务 组织行为 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关系、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学习、 知识转移 (来源:croom,simon,pietro romano,mihalis giannakis.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wynstra 和 pieriek, 2006; hahn 等, 1990; hogarth-seott, 1999;ireland 和 buree,2006 对等地位 文化包容性 供应链合作文化 信任与坦诚 fine, 1998; 王凤彬, 2004; trent 和 monczka, 1994; fawcett, 1995; gunasekaran 等, 2004; noori,2004;newman 和 rhee,1990;zollo 等,2002;chen 和 paulraj,2006;chen 等, 2004;barratt 和 green,2001;carter 等, 2000; christopher, 2000; ford, 1990; lambert 和 knemeyer,2004;duffy 和 fearne,2004 4.1.2 合作绩效评估指标及假设 4.1.2.1 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 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是指供应链上企业之间通过业务往来以维系供应链合作及其它方 面的沟通。hall 和 andriani 通过研究发现,伙伴关系常常因为质量、交付过程等业务问题 而使得双方走向合作的反面。 如果供应链双方有紧密的业务合作以及双方相互依赖, 即供应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26 - 链具有较大的强度,合作关系便不会轻易解除,且比较容易自动恢复到最佳水平,此时的供 应链具有自愈功能; 如果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不够, 任何外来干扰或者内在的不满就可能导 致此合作关系的崩溃。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技术协作 (1)技术协作 技术协作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共享技术解决方案与创新能力。 供应链上的伙伴常常在关 键点上依据可获得的信息和技术解决方案(know-how)来作出决定,但更好的决策可能来自 成员间信息和技术诀窍的共享(stadtler) ,通过不为人知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得供应链双方 形成一种内聚和共识,并由此获得双赢。与以前只关注价格而言,制造商现在更为关心的是 供应商在提供技术改良、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的协作(gunasekaran) ,特别是从长期来 看, 与供应商的技术协作比压榨供应商更能创造新的赢利机会。 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创新能力 也很重要,对于双方而言,创新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pvaitt) ,是学习经验和为合作伙 伴之间的隐性知识打造共同基础的一种方法 (howells) 。 创新能力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提供了 稳定的要素,这能保证合作伙伴双方都能保持目前的竞争优势,并将优势长时间维持。有趣 的是,供应商和客户对创新的关注同样强烈,因为这些公司的命运已经彼此依赖(hall 和 andriani) 。因此,良好的技术协作能够增进供应链的合作强度和绩效。 (2)利益分配 (2)利益分配 制造商与供应商事实上是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并共享收益。 收益的分配是否符合双 方对供应链所做的贡献, 是影响当前合作绩效的重要问题, 并关系到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能 够保持稳定。 在 bruce 的研究中发现合作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产品合作开发失败的六大因素 之一。供应链的收益分配也遵循以下规则: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时,公平的分配合作收益还 有助于保持和增强伙伴关系,增进相互信任和信息共享与沟通,从而改进供应链绩效,形成 良性循环。另外,收益的分配一定要与所承担的风险同等,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 上的,不能厚此薄彼。总的来说,收益贡献对等是对合作绩效的奖励,收益风险对等则是对 合作关系维系的保证。 (3)业务依赖 (3)业务依赖 业务依赖表示供应链双方在彼此业务活动中所占的地位。 很明显, 业务依赖性很强的双 方形成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最稳定, 最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破坏; 只有一方 a 严重依赖另一 方 b,这样形成的供应链强度要弱一些,b 比较容易受到干扰而单方面解除合作关系;而当 双方在彼此业务中的地位都是可有可无时,供应链合作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破裂, 此时的合作绩效也肯定最差。 (4)合作层次 (4)合作层次 合作层次衡量以下几个方面:供应链双方只在一个流程合作还是所有重要流程全面合 作;只在单个部门合作还是所有重要部门都建立合作;是否有明确的合作战略。这些都反映 了供应链双方的合作层次问题,一般来说,合作层次越高,供应链合作绩效越好,双方关系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27 - 也越坚固;另外高层次的合作还有利于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以及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1: 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对合作绩效有直接正效应。 假设 1: 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对合作绩效有直接正效应。 但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也可能通过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或供应链合作文化对合作绩效 产生间接效用,这可作为模型检验的备择假设,以备后面验证。 4.1.2.2 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 christopher 认为供应链的核心是关系管理:上游和下游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管理,这种 关系可以表现为链、网络、垂直、水平等(otto 和 kotzab) 。在本文中,关系管理主要包括 两个指标: (1)供应商管理 (1)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是指:供应商的早期参与、供应商数量限制和供应商发展。供应商的早 期参与往往给制造商带来诸如在产品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好处,同样的,早期参与的供 应商也由此获得了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优势,因为研究表明,供应商能够为 30%的质量问题和 80%的产品提前期问题承担责任 (naumann 和 reck) 。 供应商的参与范围可以从给出小的设计 建议到负责全程开发、设计和工程装配(wynstar 和 pierick) 。供应商数量限制即只与少量 重要的供应商保持紧密合作, 其他的则以常规处理。 从大规模挑选供应商转变为寻求少量的 具备高资质的稳定供应商,这是走向更高层次合作的重要一步(chen 和 pualraj) 。虽然有 学者认为限制供应商数量可能会给制造商带来风险(williamson) ,但与少数稳定的供应商 培育强大的信任、 可靠性和协作, 以及获得双赢的激励, 能让供应链伙伴坚持长期合作关系, 同时减少供应商还可以获得减少管理成本、 降低库存成本、 稳定产量和获得数量折扣等方面 的好处。 在一个成熟的供应链中, 必不可少的是制造商与供应商双方互为持续关注。 供应商对于 制造商的成本、质量、时间和响应性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越 来越受到关注(chen 和 pualraj) 。 (2)竞争环境应对 (2)竞争环境应对 当前的竞争环境日新月异,充满着不确定性。加速的技术变革,变动的行业格局,变化 的政府政策、各类人际关系、社会资本和企业网络等等,都会对供应链的总体绩效产生重大 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二个假设: 假设 2: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对合作绩效有直接正效应。 假设 2: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对合作绩效有直接正效应。 但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也可能通过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或供应链合作文化对合作绩效 产生间接效用,这可作为模型检验的备择假设,以备后面验证。 4.1.2.3 供应链合作文化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28 - 供应链合作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1)对等地位 (1)对等地位 对等地位即 lambert 和 knemeyer 所说的两个组织的地位均等(指相似的规模、产业地 位和品牌形象) 。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麦当劳(mcdonalds)与可口可乐(coke)联合,共 同应对肯德基(kentucky) 、必胜客(pizza hut)和百事可乐(pepsi)的结盟,而他们彼 此的地位是相称的。duffy 和 fearne 所建立的力量依赖关系特征也强调了对等性的重要影 响。一般来说,制造商喜欢与自己匹配(即所谓门当户对)的供应商合作,他们相信这样能 取得较好的合作绩效,而“高攀”或“下嫁”的合作通常无法长久维持,除非处于劣势的一 方成长很快,短时间内就可达到相称地位。简而言之,双方地位的对等能够促进长期合作, 保持战略协作,提升供应链绩效。 (2)文化包容性 (2)文化包容性 作为伙伴关系的重要衡量,双方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farley 认为所有价值链成 员的文化是否兼容是供应链成功的先决条件, 也是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hall) 。 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有能够保持一致 (至少是不相冲突) 的管理作风 和价值理念, 是否对彼此的能力和风格有清晰的认知, 以及在原则问题上是否具有共同的把 握尺度。具有包容性的合作文化,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员工之间的互相认同程度,从而 提高供应链绩效。 (3)信任与坦诚 (3)信任与坦诚 相互信任表明双方有共同进退的决心。moorman 等(1992)指出信任是依赖于对其抱 有信心的伙伴的意愿。信任意味着相信对方对目标和管理活动的决策(chen 等) ,对稳定长 期的合作关系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handfield 和 bechtel) 。 坦诚即合作伙伴之间高度的信息 共享,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共享采购、产品设计等重要信息,共同改进产品质量、客户响应 时间和成本管理,然后将这部分价值回馈给客户(chen 等) ,从而提高成员的财务和运作绩 效(maloni 和 benton) 。从长期来看,信任与坦诚能够通过减少搜寻、订约、监督和控制成 本来减少交易成本(dyer) ,有利于供应链的长期稳定,同时信任与坦诚传递出对共同信仰 的支持,和相信供应伙伴有能力和意愿履行管理过程中的承诺(chen 等) 。 信任与坦诚无法避免问题的产生,但一旦产生问题,双方会以坦诚的态度告知对方问 题的发生情况和对此的态度, 而对方的信任则表示相信问题发生方以负责的态度解决问题并 告知进展。很显然,这有利于供应链双方关系的融洽和问题的解决,对提高供应链绩效的作 用不容忽视。 由此,第三个假设表述为: 假设 3:供应链合作文化对合作绩效有直接正效应。 假设 3:供应链合作文化对合作绩效有直接正效应。 但供应链合作文化也可能通过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或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对合作绩效 间接作用,这可作为模型检验的备择假设。 电子业合作绩效的引入及其对供应链财务运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29 - 此外,考虑到三大维度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4: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和供应链合作文化两两相关。 假设 4: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和供应链合作文化两两相关。 即: 假设 4-1: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的和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显著相关。 假设 4-2: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和供应链合作文化显著相关。 假设 4-3: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和供应链合作文化显著相关。 假设 4-1: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的和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显著相关。 假设 4-2:供应链业务合作强度和供应链合作文化显著相关。 假设 4-3: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和供应链合作文化显著相关。 4.2 总体绩效的评估 本研究的供应链总体绩效的评估指标主要参考了 chen 和 gunasekaran 的调查问卷,遵 循以下基本原则(maskell) :与制造战略直接联系、主要采用非财务指标、使用简单方便并 能得到快速反馈。 本文的供应链总体绩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一级指标: (1)财务绩效 (1)财务绩效 评估一个公司或供应链,财务是其最终目标(chen) 。本研究中财务指标用销售额、利 润的增长速度和成本的降低速度等三个二级指标来衡量。 (2)运作绩效 (2)运作绩效 运作绩效在当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衡量指标很多, 但主要是讨论运作的效 率和效益。供应链要运作高效,除了本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配 合。本文采用供应的柔性、供应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等三个二级指标来衡量运作绩效。 (3)合作绩效 (3)合作绩效 合作绩效反映的是伙伴双方彼此对合作现状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长期合作的意愿。 唯有 合作得好,才能保持供应链长期良好的运作,同时有助于供应链财务绩效的改进。因此合作 绩效一方面直接影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入团考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期考试题及答案
- 发型设计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硅酸铝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氯化镁(药用辅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地球的故事考试题及答案
- 德育课堂考试题及答案
-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演讲稿3
- 2024年泰安技师学院招聘真题
- 大二刑诉法考试题及答案
- 家具配件厂产品召回记录实施细则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螺杆泵的原理讲解
- 广东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护士输液PDA扫码流程课件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点梳理背默清单
- 市政工程交通导改与管理方案
- 科学拓展保温瓶课件
- 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