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6).ppt_第1页
标准成本法(6).ppt_第2页
标准成本法(6).ppt_第3页
标准成本法(6).ppt_第4页
标准成本法(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第一篇总论,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第五篇成本会计专题,第二篇成本核算,第四篇成本报表与分析,1.导论2.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环境,3.生产成本核算原理4.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程序和方法5.成本计算基本方法6.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7.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8.标准成本法9.责任成本制度,10.成本报表11.成本分析,12.其他行业成本计算13.作业成本法14.物流成本15.质量成本会计16.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第八章标准成本法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第八章标准成本法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一)标准成本的概念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一般认为,标准成本法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一)加强成本控制(二)分清部门责任(三)提供决策依据(四)简化成本核算,三、标准成本的种类采用标准成本法,必须首先明确成本标准。按制定标准的水平高低,将标准成本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按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时间,将标准成本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当期标准成本。,(一)按标准制定水平的高低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1.理想标准成本。它是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2.正常标准成本,称可达到标准成本。它是以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处于正常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二)按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时间分类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当期标准成本。1.基本标准成本。它是以某一年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应用。2.当期标准成本。它是以当期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标准。这种标准被人们认为从成本控制角度看,比基本标准更为可行。,实际工作中进行成本控制,为使标准成本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通常以当期标准和正常标准结合形成的当期正常标准为依据制定标准成本。,四、标准成本的制定谁来制定标准成本?由财会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具体的生产经营部门等共同研究制定,尽量吸收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计算的一般公式:,标准单位成本,=,标准单耗(用量标准),标准单价(价格标准),分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成本。,(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P190),=,材料的价格标准,单位产品用量标准,1.单位产品用量标准。它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标准用料的数量,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数量、加工中必要的损耗和允许产生废品所消耗的数量。,2.材料单价标准。包括购价和运杂费等。,(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P190),=,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工资率标准,它是计时工资制度下的标准成本计算公式。,2.小时工资率标准。它是一定期间预计工资总额与标准总工时的比率。,1.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它是效率指标,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工作时间,包括加工产品所用工时、必要的辅助工时和允许产生废品所耗用工时。,小时工资率标准,=,一定期间预计支付生产人员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标准总工时=预算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代表本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是预算总工时,是产能标准工时、该期间有效生产工人工时。,在计件工资制下。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就是计件工资单价。,(P190),(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P190),=,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标准,标准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一定期间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该期间标准总工时(或机器工时),其中:,1.,分配率标准,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P191),=,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标准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率,=,一定期间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该期间标准总工时(或机器工时),其中:,2.,采用完全成本法,要制定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制定这一标准成本。,P191例8-1某企业计划期的产能标准工时为3000小时,直接人工工资总额为18000元,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5000元。假定该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的直接人工的定额工时为75小时;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为20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25元。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计算如下:,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是不利差异、超支差异,用“+”号表示,亦称逆差。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是有利差异、节约差异,用“”号表示,亦称顺差。,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计算成本差异,揭示各种成本差异的形成原因和经济责任,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控制不利差异和对有利差异形成的因素及时总结推广,以巩固成本控制的成果。,一、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的通用模式采用差额计算法(连环代替法的简化形式)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耗标准单价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其中:数量差异=(,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标准单价,),标准单价,价格差异=,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标准单耗,),式中:(1)没有考虑产量的变动的影响,实际投产量,=,本期完工量,+,期末在产品量(约当量),期初在产品量(约当量),在成本一次投入时,用在产品实际数量;在成本陆续投入时,用在产品约当产量。,(2),单耗:材料单耗、单位产品工时,单价: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率,(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用上列公式,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标准总成本=标准数量标准单价实际总成本=实际数量实际单价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其中: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投产量下的实际数量和标准数量。,西方标准成本制度的差异计算与分析,通常是先计算价格差异,后计算数量差异;我国却是先计算数量差异(2)(3),后计算价格差异(1)(2)。顺序不同,实质一样。,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耗标准单价=标准数量标准单价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实际数量标准单价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一)两差异分析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消耗量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输入法)=实际购入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输出法)=实际消耗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一般应由采购部门负责。材料用量差异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如由于购进的材料质量不合要求而导致的差异,则应由采购部门负责。,P192例8-2某企业本期生产领用A种材料520千克,生产甲产品200件,每件的标准用量2.5千克,A材料每千克标准价格5元。材料用量差异=(5202002.5)5=(2002.62002.5)5=+100(元)(不利)P193例8-3某企业购进B材料1000千克,每千克实际价格为5.8元,标准价格为5.6元。材料价格差异=1000(5.85.5)=+200(元)(不利差异),(二)三差异分析某些加工企业如纺织、化学、钢铁、橡胶制品等生产企业中,是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几种材料按一定比例一起投入生产使用。由于不同原材料的单价不同,如果实际配料结构与标准配料结构发生差异,对直接材料成本会产生影响,就会有直接材料的结构差异或组合差异。材料数量差异需进一步分成材料结构差异和产出差异。须先计算标准结构的平均单价和实际结构的平均单价。,=,实际耗用材料总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材料标准总成本,直接材料总差异,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之和,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标准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材料实际耗用总量,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产出差异=,材料标准耗用总量,材料实际耗用总量,结构差异=,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材料实际耗用总量,价格差异=,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按标准单价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按实际用量计算的标准混合成本,P194例8-4某公司生产的甲产品有A、B、C三种材料混合组成,每千克混合材料的比例及其标准成本的资料如表8-2所示。根据标准,每10kg混合材料应产出甲产品5kg。该企业本期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4800kg,所耗用混合材料的实际成本(假设本期材料实际购入量全部投入生产)如表8-3所示。要求:根据资料进行直接材料的两差异和三差异分析。,标准结构的单位产品平均标准单价=3.2105=6.41.总差异。总差异=32845(48006.4)=2125(元)(超支),实际产量应耗混合材料的标准数量,=,480050%,=460010/5=9600(kg),标准产出率=5kg/10kg=50%,2.两差异分析。(1)材料价格差异:A:3300(3.8-4)=-660(元)B:4850(3.5-3.2)=+1455(元)C:1850(1.8-2)=-370(元)价格差异合计=-660+1455-370=425(元)(超支)(2)材料用量差异:A:(3300-480020.3)4=+1680(元)B:(4850-480020.5)3.2=+160(元)C:(1850-480020.2)2=-140(元)价格差异合计=1680+160-140=+1700(元)(超支)总差异=425+1700=2125,3.三差异分析。,=,实际耗用材料总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材料标准总成本,直接材料总差异,=32845(48006.4)=2125(元)(超支),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之和,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标准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0.34+0.53.2+0.221,=3.2(元),=,33004+48503.2+1850210000,=3.242(元),=,33003.8+48503.5+18501.810000,=3.2845(元),材料实际耗用总量,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产出差异=,材料标准耗用总量,材料实际耗用总量,结构差异=,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材料实际耗用总量,价格差异=,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1000048002)3.2=+1280,=10000(3.2423.2)=32420100003.2=+420(超支),=10000(3.28453.242)=425(超支),总差异=1280+420+425=2125(超支),三、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直接人工差异,是实际产量的实际直接人工与标准直接人工之间的差额。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位产品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总成本差异=实际直接人工总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总成本其中:实际投产量=完工产品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直接人工差异分析的方式有两差异分析、三差异分析。(一)两差异分析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工资率差异=,工资率差异应由安排工人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人工效率差异应根据具体原因来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二)三差异分析将人工效率差异分解为人工结构差异和人工产出差异。其产生是由于在企业中一种产品往往要由不同等级的工人来完成,而不同工资等级的小时工资率是不同的。在一定量的总工时中,不同等级的工人完成工时所占比重的变化,也会发生成本差异。,=,实际直接人工总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直接人工标准总成本,直接人工总差异,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之和,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实际工时,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产出差异=,标准工时,实际工时,结构差异=,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工资率差异=,=,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按实际工时计算的标准混合成本,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工资率,P196-198例8-7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的每个工时的人工混合成本的比例及其标准成本资料如表8-4所示。本期甲产品实际产量为4800千克。所耗用的混合人工的实际成本如表8-5所示。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人工差异额。,1.计算直接人工总差异。,实际耗用的人工总成本,差异总额=,按实际产量计算的人工标准成本,=17046(3.24800)=+1686(元),每工时可生产甲产品2.5kg,则甲产品每千克的混合成本为:8/2.5=3.2(元/千克),2.两差异分析。(1)计算各等级人工工资率差异:6级:600(10.25-10)=+150(元)5级:1080(7.95-8)=-54(元)3级:440(5.25-5)=+110(元)工资率差异合计=150-54+110=+206(元)(超支)(2)计算各等级人工的效率差异:实际产量标准工时=4800/2.5=1920(小时)6级:(600-19200.3)10=+240(元)5级:(1080-19200.5)8=+960(元)3级:(440-19200.2)5=+280(元)效率差异合计=240+960+280=+1480(元)(超支)总差异=206+1480=+1686,3.三差异分析。,=,实际直接人工总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直接人工标准总成本,直接人工总差异,=17046(3.24800)=+1686(元),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之和,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100.3+80.5+50.21,=8(元),=,60010+10808+44052120,7.943396(元),=,60010.25+10807.95+4405.252120,8.040566(元),实际工时,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产出差异=,标准工时,实际工时,结构差异=,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工资率差异=,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工资率,=(21204800/250%)8=(21201920)8=+1600,=2120(7.9433968)=1684021208=120(节约),=2120(8.0405667.943396)206,总差异=1600120+206=1686(超支),四、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费用率=标准工时标准费用率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位产品工时实际费用率=实际工时实际费用率总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其中:实际投产量=完工产品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其中: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费用率开支差异=实际工时(实际费用率标准费用率),P198例:某企业本月份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如表8-6所示。,该月份正常工作量应完成10000机器小时,应完成产量5000件(每件产品需用2机器小时)。本月月初在产品10件,完工产品4595件,月末在产品20件,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实际耗用9000机器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7400元,其中:间接人工14000元,润滑剂8000元,动力费48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本月投产量=4595+(2010)50%=4600(件),标准总成本:460023=27600,实际总成本:4600=27400,90004600,274009000,总差异:2740027600=-200,其中:效率差异=4600(2)3=600开支差异=4600(3)=+400,90004600,90004600,274009000,460023,90003,五、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实际产量下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标准发生额之间的差额。两种方法:两差异法(两分法)和三差异法(三分法)。两差异法(两分法),将总差异分为预算差异和产量(产能)差异。三差异法(三分法)将总差异分为开支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1.两差异法,(1),预算差异(价差),=,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2),产量差异(产能差异、量差),=,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预算总产量,实际总产量,),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3),总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发生额,实际产量标准发生额,=(1)+(2),=实际预算+预算标准,价差,量差,P200例8-8某企业本月份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50000元,生产C产品,每件标准工时4小时,月生产能力为2500件,预计应完成机器工时10000小时;本月月初在产品20件,完工产品2405件,月末在产品10件,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实际耗用9640机器小时,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49500元,计算与分析有关差异及总差异。本月投产量=2405+(1020)50%=2400(件)1.预算差异=4950050000=50012.产能差异=(25002400)4=+20003.总差异=49500240045=+1500,5000010000,2.三差异法,(1),开支差异(预算差异、价差),=,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2),生产能力利用差异,=(,预算(产能)总工时,实际总工时,),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率,(3),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量差,效率差异,=,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例:沿用前例的资料(1)预算差异=4950050000=500(2)能力差异=(100009640)5=+1800(3)效率差异=2400(4)5=+200总差异=49500240045=500+1800+200=+1500,96402400,2000,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一、标准成本法的账户设置在标准成本法下,要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和成本差异账户。1.按大的成本项目设置差异账户。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账户。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不设置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账户。,2.按具体差异设置成本差异账户。一般按成本差异的名称设置。成本差异账户有:8个或9个账户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开支)差异和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和产能差异或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可只设置一个“成本差异”总账,将前述差异账户作为二级账户。成本差异的记录: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超支差异记入各差异账户的借方,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节约差异记入差异账户的贷方,或用红字记入差异账户的借方,转出差异时,记录相反方向,或者用蓝字或红字记贷方。,二、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可与制造成本计算法结合使用,也可与变动成本法结合使用。与制造成本计算法结合使用的核算程序如图8-1所示。,原材料、应付工资,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成本差异,本年利润,(红、蓝字),(标准成本),(红、蓝字)全部,(2),(1),制造费用(实际),应付账款,制造费用(分配),图8-1核算程序图,三、归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P202-205例8-9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1.本月产销等资料。预计月产量为1000件,每件需5小时。本月实际投产量980件,全部完工,无期初在产品,也无期末在产品。本期销售950件,售价180元。2.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资料如表8-8所示。,3.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25000元,变动制造费用19600元;固定推销费6000元,变动推销费9元/件,行政管理费8000元。4.本月实际发生有关资料。(1)第一批购进材料8000kg,每kg实际价格2.2元;第二批购进材料12000kg,每千克实际价格2.6元,这两批材料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2)本月实际耗用4820小时,每小时实际工资率为6.25元。(3)固定制造费用25480元,变动制造费用20700元;固定销售费用5450元,变动销售费用8170元;行政管理费8380元。,(一)材料购进与领用的账务处理第一批购进价格差异:8000(2.22.5)=2400第二批购进价格差异:12000(2.62.5)=1200领用材料数量差异:(2000098020)2.5=(2000019600)2.5=1000借:原材料20000(80002.5)贷:材料价格差异2400应付账款17600(80002.2)借:原材料30000材料价格差异1200贷:应付账款31200(120002.6)借:生产成本49000(980202.5=196002.5)材料用量差异1000贷:原材料50000(200002.5),(二)直接人工的账务处理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8209805)6=48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820(6.256)=1025借:生产成本29400(98056)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05贷: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80应付工资30125(48206.25)借:应付工资30125贷:有关账户30125,(三)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1.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借:变动制造费用(实际)20700固定制造费用(实际)25480贷:各有关账户461802.变动制造费用的分配。效率差异:(48209805)4=-320耗费差异:4820(20700/48204)=1420借:变动制造费用(分配)19600(9805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20贷: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20变动制造费用(实际)20700,3.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耗费差异:25480100055=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