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技术轨道理论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医药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行业,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其 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医药制造产业的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相当数量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 充分代 表了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 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 营绩效影响着医药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状况, 研究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 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局限于运用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二是未考虑 医药制造产业技术驱动型的产业特点;三是未考虑医药制造产业的子行业的特 点, 医药制造产业的三大子行业传统中药、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在产业组织结构、 核心技术、生产工艺等极不相同,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 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技术轨道理论阐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所处的技术轨道阶段和 特征, 从技术轨道的视角对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理论研究,对不同 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技术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 实证研究。本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技术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研究医药制造产业, 有 利于我们把握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律, 同时也为政府政策制定者和 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实证过程中,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选取沪深两市 56 家医药制造业 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 20042008 年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 法对医药制造业所处三条技术轨道下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及诸能力进行全面评 价;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诸因子及经营绩效总得分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技术轨 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及五方面能力; 在此基础上, 运用回归分析法, 对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化学医药制造业的技 术轨道趋于技术极限,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上市 公司的经营绩效多数处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经营绩效的中等水平, 其优势在盈利能 力方面。(2)传统中药制造业的技术轨道已经达到极限,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 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多数处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经营 绩效的下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发展一般。(3)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技术轨道处于 成长时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效随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优势在成长能力方面。 本文最后在讨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总结了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和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同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以及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 向。 关键词: 技术轨道,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技术创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par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relates the national health,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in a rapid development and its growth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national industry, and it has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embody considerable quantity of asset siz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o their current development leve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can represent the whol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a certain degree. furthermor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s of 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influenc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research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t present, there exist thre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s of 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firstly, lots of studies arerestrictedtothetheoriesonindustrydevelopment;secondly,the technology-driven feature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re neglected; thirdly, the sub-industriesfeature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re neglected, there are a lots of differences am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core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in this circumst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llustrate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stage and featur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using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theories, research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s of the 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mpirically study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ies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the research will help us to stud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a new perspective, grasp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rul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licy maker i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is dissertation, we us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we chose 56 pharmaceutical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from 2004 to 2008, and used factor analysis and syntheses analysis to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nd we use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fter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es, there come to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as follows:firstly,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of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ends to the technological extrem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has no effects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s of most listed company are in the middle level in the industry. and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the advantage in the profitability. secondly,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been in the technology extreme,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has no effects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s of most listed company are in the low level. thirdly,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in the growing stage,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re exists the polarity phenomenon i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the advantage in the growth abil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major findings, the dissertation concluded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ies and potential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presented. k k k keywordseywordseywordseywords:technological trajectory,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y,business performa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本人保证 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 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 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医药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行业,涉及国民健康、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年来医药制造产业持续以较高速 度发展,被称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根据全球知名的医药调研公司 ims health 对医药市场的统计,2007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己经达到 6020 亿美元,在 过去的 8 年中,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在 7%-13%之间,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 速度。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制造产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医药制造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2008 年,医药工业产值 年均递增 16.1%,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 业之一。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产量连创新高,2007 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6182.3 亿元,医药制造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 重要行业之一,并在世界医药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在规模、 产值和产量增长的背后存在企业数量多而经营绩 效差、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推动医药产业发 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医药制造产业都以仿制为主,其生产规模的持续提升主要得 益于中国医药市场的不断壮大和生产资本的大量投入, 在利润水平上无法与国际 制药强国相提并论。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医药产业发展规律的使然,也是中国特 有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技术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医药制造产业 的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相当数量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 充分代表了我国医药 制造产业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 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着 医药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因此,对于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探究以 及如何促进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成为摆在产业经济学者和政府政策制定 者、企业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我国医药 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严重不足。 本文从技术轨道的全新角度对我国医药 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并对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 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从而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对策建议, 促进我国医药制造 产业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技术轨道理论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轨道阶段与特征进行分析和 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 理论分析。 (2)对医药制造业三条技术轨道下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全面、客观、准确 地做出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 (3)构建模型,对医药制造业所处三条技术轨道下技术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 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4)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尝试提出促进我国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 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医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和前景决定了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具 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理论意义 以往关于医药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多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成长理论、 产 业竞争理论研究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而本文创新性地运用技术轨道理论对医 药制造业进行研究,使我们全面了解医药制造业技术轨道的阶段和特征。并研究 了医药制造业不同技术轨道下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从技术轨道的角度对我国医 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 本文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 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技术轨道理论。 (2)现实意义 本文对医药制造业技术轨道阶段和特征的分析和判断, 同时对医药制造业不 同技术轨道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全面评价, 为公司所有者了解公司的技术发展 前景和经营状况提供依据, 使公司所有者能够从医药制造业的技术生命周期角度 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根据技术轨道发展规律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提高公 司的经营绩效,同时本文也为投资者分析医药上市公司业绩、理性投资提供了方 法和依据。 1.3 研究思路、结构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结构 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绩效评价和技术轨道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其次运用技术 轨道理论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轨道的阶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 并对不同技 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理论分析, 选取沪深两市56家医药 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医药制 造业所处三条技术轨道下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 系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综合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列出本文的 研究思路、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的绩效评价理论及方法和技术 轨道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章:理论分析。首先对技术轨道的发展和跃迁机理以及技术轨道与经营 绩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对我国医药制 造业技术轨道的阶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判断, 并对医药制造业不同技术轨道下上 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本章建立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实证分析。 首先研究了我国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 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得分, 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 并构建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 营绩效的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得出的实证结果做出解释。 第五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就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前 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加快发展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技术轨道下医药制造上 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研究。 实证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具体的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 (l)描述性统计分析。 截取处于不同技术轨道下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同一时点 的横断面财务数据,将不同技术轨道下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分析多变量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成分提取, 通过数学上的降维方法,寻找综合因子,从而抓住主要矛盾,以利于问题的分析 和处理;对由因子分析法得出的诸因子得分和经营绩效总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更全面的对样本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3)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通过变量之间密切相关性分析,建立被解释变 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解释变量的变化特征对被解释变 量进行分析和估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绩效评价理论文献综述 2.1.1 国外绩效评价理论演进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最早是在美国开始的, 相继出现了很多被广 泛认可的评价方法, 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加分卡、 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等。 本文借鉴张涛(2002)1关于绩效评价研究的划分方法, 把国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发展史划分为四个时期:成本绩效评价时期(19 世纪初20 世纪初)、财务绩效 评价时期(20 世纪初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增加值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20 世纪 90 年代)和综合绩效评价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l)成本绩效评价时期 从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初,这一阶段为成本绩效评价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出现了早期的成本管理思想与简单的成本计算,这是在自然经济的束缚下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成本思想的核心是盈利,仅仅追求利益为主的目 的,所以这一阶段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成本。随着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 产生,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简单的成本业绩 评价己越来越不能满足工厂的管理需要, 成本业绩评价的核心思想逐渐转变为如 何提高生产效率,以便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利润。于是开始在原有成本计算的基 础上逐渐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和业绩评价。19 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的加剧, 这种较为复杂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也已经不 能满足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利润的目的。1911 年,美国会计 工作者哈瑞设计出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 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分析转变为主动地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 能够对成本进行管理 和控制,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人的潜能被大大地挖掘了出来,成本 控制的状况即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该时期评价企业经营业 绩的主要指标2。这也是企业业绩评价的雏形。 (2)财务绩效评价时期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稳定发展,已经由自由竞争时 代转变为垄断竞争时代,巨大的市场空间导致了规模经济的形成,企业开始进行 多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亚历山大沃尔 在他的论著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评价企业信用能 力指数,选取了7个财务比率指标给定不同的权重,用实际比率同给定的标准比 率相对比,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他提出的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方法,为企 业绩效评价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1903年,杜邦公司为该时期的新型企业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织结构提供了绩效评价原型, 杜邦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设计了多个重要的经营和预 算指标并发明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杜邦系统图” ,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投资 报酬率指标,用来评价综合性企业的多种经营、市场组织以及投资选择的问题, 为企业整体及其各部门的经营业绩提供了评价依据。至此,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 业业绩评价指标形成了。 20世纪初,随着规模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巨额的投资使企业越来越关注投资 回报情况,同时,企业的经营产品类型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经营 和分权化管理对业绩评价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会。20世纪60年代,运用 得比较广泛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是销售利润率。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许多 控股公司的重点目标是税负最小化, 母公司一般只注重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并且出 于成本效益及管理的方便考虑,借助“利润中心”实施对子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到了60年代,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是预算、剩余收益和税前利润 等,并把它们作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依据。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之后, 由于法律对会计准则的严格要求, 从而导致企业外部的会计准则和各种规范越来 越多,由于这些财务数据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相对于 企业内部的统计数据而言,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同时也带来了编制对外财务报告 的制度成本越来越高。20世纪70年代,麦尔尼斯(melnnes)发表了跨国公司财务 控制系统实证调查 ,他通过对30家美国跨国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强调 了最常用的业绩评价指标投资报酬率的重要性。泊森(persen)与莱西格(lezzig)采 用的评价业绩的财务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率(eps)、现金流量和内部 报酬率(irr)等,代表该时期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已成为业绩评价的重要要素。 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企业业绩评 价体系。美国的许多公司逐渐意识到过分关注短期财务业绩的弊端,开始把重心 转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上。因此,这是一个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 务指标为补充的业绩评价时期。 (3)经济增加值时期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特别是信 息技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跨国企业间竞争日 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更多地体现在影响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因素上,资本市场的 发展使得股东越来越关注于企业未来价值的创造能力, 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业绩 评价指标难以达到这一要求。1986年,阿尔弗洛德.拉拍波特在创造股东价值 一书中,提出了从股东价值角度评价企业业绩的方法。该书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 基于股东价值角度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1991年,美国咨询公司斯特恩 斯图尔特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其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在 计算eva的过程中,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一 系列调整,这种调整使eva比会计利润更能体现企业的经济现实3。企业eva持 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增长, 从而实现股东财富 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进行调整时,特别需要考虑公司的战略、组织结构、业务 组合和会计政策,以便更加准备而全面的对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 (4)综合绩效评价时期 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 经济的一体化,新经济时期已经来临,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幻 莫测,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长 期的战略计划和长远的奋斗目标。20世纪80年代末,基于战略管理业绩评价的研 究成为热点。1992年,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构建并推出了一套综合财务指标和 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即“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 ,包括财务、顾 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并在以后的论文中给出了 可操作性的实施步骤,使平衡计分卡成为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1996 年,卡普兰和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把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体 系的基石 ,该文通过引入四个新的管理程序,把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行动联系 起来,以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4。这四个程序分别是说明远景、沟通与联系、业 务规划、反馈与学习。卡普兰等研究的战略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 标进行有机地结合, 在考虑了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 较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由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生产经 营过程层面和学习与增长层面的评价指标所组成, 实现了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综 合、全面的评价,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1.2 国内绩效评价理论发展综述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工作起步很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委 等部门对我国工业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三次的重大调整和变革。 第一次 变革是1993年,在会计制度改革的同时,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 ,通则 规定了八项评价指标5,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 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用率、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从偿债能 力、 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三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 综合地评价。 企 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政 府及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 但该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仍然带有计划 经济体制的痕迹,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 要,如在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中仍侧重政府部门管理的需要,这在反映盈利能力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销售利税率等指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另外,没有充分体现投资者要求以及企业 综合经济效益提高的要求。 第二次变革是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指 标增加到10个6,包括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 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资本 收益率、社会积累率等10项指标组成。在10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是企业财务 通则己作了规定的,即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 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1项指标作了修改,即将销售利税率改成销售利 润率。另外,有4个指标是新增加的指标,即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该套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 社会贡献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但没有反映企业财务业绩发展趋势的评价指 标,也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次变革是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新工业企 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联合提出了改进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该 指标体系包括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采用了“比率分析、 功效记分、总分评定”的办法,从企业规模实力、投入产出效率、营运能力、 盈 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六个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1999年6月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 人事部、 国家计委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 国 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 ,重新规范了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该指标体系重点对 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4项内容进行 评价,较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 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这四项内容的评价是由基本指标、修正 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3个层次,8项基本计量指标,16项修正计量指标和8项非计 量评议指标(见表2.1),共计32项指标构成。它是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评议性指标去 修正财务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企业获取长期财务成果的能力。因此该套业绩评 价指标体系仍旧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 尽管如此该体系对于在探索 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推动我国企业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2年2月,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原中央企业工委、劳 动保障部、 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 (财统 20025 号)7,如表2.1所示。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不仅对第二层次的修正指标进行了一定 的增减,而且还对评议指标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提高了对企业偿债能力和发展 创新能力的评价。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2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 指标,指标权重也进行了修正8。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吸取了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华:一是吸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层层分解的思想; 二 是吸取了平衡计分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的思想, 体现了全面综合管理的 理念。 表2.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表 评价指标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 评价 内容 权数 100 指标 权数 100 指标 权数 100 指标 权数 100 财 务 效 益状况 38 净资产收 益率 总资产报 酬率 25 13 资本保值增值 率 主营业务利润 率 盈余现金保障 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 率 12 8 8 10 经营者基本 素质 产品市场占 有率 基础管理水 平 发展创新能 力 经营发展战 略 在岗员工素 质 技术装备更 新 综合社会贡 献 18 16 13 14 12 10 10 8 资 产 营 运状况 18 总资产周 转率 流动资产 周转率 9 9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 率 不良资产比率 5 5 8 偿债能 力状况 20 资产负债 率 已获利息 倍数 12 8 现金流动负载 比率 速动比率 10 10 发展能 力状况 24 销售增长 率 资本积累 率 12 12 技术投入比率 三年资本积累 平均增长率 三年销售平均 增长率 7 9 8 80%20% 在国内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研究中享有较高声誉的评估机构是中国诚信 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其自1996年以来,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每年对上市公司 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方法为综合指数法,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开披 露的有关资料,选取相应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 额增长率、 负债比率、 流动比率及全部资本化率共六个指标。 在这种评价方法下, 各上市公司的最后得分是在各单项指标考核评分的基础上, 乘以每项指标的权重 (各指标权重分别为:55%、9%、13%、7%、7%、9%),然后相加得到总评分9。 另外, 上海证券报和上市公司杂志的有关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方案在 国内证券界也是有相当影响力的。 上海证券报由新华通讯社主办,是新中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一张以提供权威证券专业资讯为主的全国性财经类日报, 是中国证监会指定披 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和中国保监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报纸。 上海证券报的评 价方案是根据上市公司当年的赢利水平、发展速度和财务状况三方面6个指标, 再按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确定其权重, 各项指标的得分与权重之乘积即为上市公 司的总得分10。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就进行 了“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其评价方案采用了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 总资产和市值4个指标。评价的过程首先是计算沪市全部上市公司各单项得分, 即分别按各指标大小顺序进行单项排名, 前50名的单项名次即为这些上市公司该 项指标的得分;其次是计算综合得分,4项指标的单项得分加和即为综合得分; 然后按照综合得分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名,对于综合得分相同的上市公司, 再 按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小顺序排名;最后剔除净利润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后,取前50 名为“沪市50强上市公司” 。 另外, 由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与北京海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的“中国企业标准”资信评级体系和由证券之星网站与复旦大学金融期货研究所 共同开发的“证星若山风向标”上市公司财务评测系统在业界也拥有较高知名 度11。 该测评系统评判、 吸收了国际通用的沃尔评分系统以及国内有关业绩指标 评价体系文献、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色将财务质量评价体系划分为盈利能力、 现 金流量质量、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与成长能力五大类,构成上市公司财 务质量测评系统的指标体系。财务指标的计算考虑三大基本财务报表和审计意 见、 或有事项、 期后事项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各个财务指标权重的确定, 以 ahp(层 次分析法)计算所得的数值为基础,经过统计资料的不断验证、调整而成。通过 该测评系统,用户不仅可以简便地得到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直接对上市公司进行 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结论,以优化投资决策。 证星若山风向标测评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与优点是采用行业平均作为评 价基准,测算出各个上市公司相对于行业平均的实际综合得分,使依此排列出的 上市公司行业排名榜更可靠、更相关、更有参考价值。但是该指标体系选用财务 指标过多,从最初的52个财务到后来的22个财务指标,试图涵盖全部财务信息使 得分析系统过于复杂,大而全,敏感性反而不高。另一方面,现金流量指标作为 一个指标类引入到评价体系似乎与传统财务指标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而且现 金流量指标在不同行业指标值本来就不一样, 从而其对综合评价排序的贡献不够 准确。最后该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全部采用ahp法确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12。 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经营绩效评价积极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上市 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方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王雷和胡维华(2000)13提出采用资产报酬率、 销售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上市公司盈利指标、社会贡献考核指标等 5 个一级和 11 个二级财务指标,利用 层次分析法,建立上市公司多因素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李桂范和李有俊(2001)14从有效考核评价与合理监控企业国有资产的微观 经营效果角度,构建了资本金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 且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资本金利用率指标的优劣。 王君波、杨义群(2003)15等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对电子通讯板块中的 30 支股票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聚类分析法可以辅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 策。但是该实证研究仅仅选取单个财务指标,不利于对企业的综合评价。 余林云(2004)16选取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资本公积 金、总资产回报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 8 个财务指标湖南省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聚类分析,并且根据贝叶斯判别法对原 分类结果进行判别,发现原分类的正确率较高。 韩兆洲, 谢杰铭(2004)17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参考公司价值理论设计了我 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价模型, 并且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为 基础,结合定性分析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到 关于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分析结论。 薛云帆、 刘威等(2006)18运用实证方法分别探究会计收益指标体系、 经济收 益指标体系、现金流量指标体系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内在关系。经过分析发现, 包 含经济附加值和市场附加值的以经济收益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与上市公司的业绩 相关性最大。 王若龙 (2008) 19对 2005 至 2007 年度沪深两市所有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年报 财务数据的每股财务数据、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 共 18 个财务指标进行全面解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业类上市公司 2005 一 2007 年度三年平均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各上市公司的绩效分数并与上 下游公司得分进行比较, 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做出客观评价并提出 政策建议。 2.2 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2.2.1 单一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在方法上比较简单,普遍被学术界及企业界运用。学者 专家常使用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托宾 q 值、eva、投资报酬率、销售报 酬率及净利率等等。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净资产收 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突出反映了投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利 益保证程度越高。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 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 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托宾 q 值(tobinsq)即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之比。许多学 者在衡量公司经营绩效时,其指标选择都是采用会计利润的观点,例如利润率、 普通股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然而由于计算会计报酬率的数据多 为历史及过去的财务报表数据,这种资料无法反映现在和未来的公司现值,所以 使用会计报酬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会有所偏差。morck,shleifer 和 vishny(1988)20认为 tobinsq 值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 所以是衡量公司未 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良好指标。 mcfarland(1988)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测试会计报 酬率和 tobinsq 值,发现 tobinsq 值与会计报酬率有较高的相关性。根据 linalenberg 和 ross(1981)的计算方式,tobinsq 值可以定义为: tobinsq=公司市场价值/有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他们认为 tobinsq 值考虑了公司的所有权、商誉与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价 值,因此是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恰当指标。但是在中国的股市不成熟的条件下, 难以得到公司的市场价值、重置成本的准确数据,因此,tobinsq 值并不适合 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 目前美国企业在经营绩效衡量中还使用了 eva(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的方法。根据 eva 的创建者美国纽约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 eva 是指企业税后营业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eva 就是企 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 (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 成本之间的差额。 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 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 的收益。实际上 eva 是对企业“经济”利润的评价,表示的是净营运利润与投 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之间的比较, 是反映前 者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存在很多缺点: 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组织并非仅只 追求一种目标,而是多重目标,因此单一指标无法充分表达绩效的全貌。此外单 一指标的运用易流于主观,而造成确切性的不足。 2.2.2 多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风能发电技术开发与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枇杷果树出租协议书
- 水电协议跟谁签合同
- 永旺供应商合同协议
- 消防合伙协议书范本
- 楼房内部转让合同范本
- 路面维修合同范本模板
- 服装加工赔偿合同范本
- 洗车会员卡合同范本
- 申报职称诚信保证书范本
- 食品安全论文
- 人工智能在飞行员模拟训练中的应用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东交通大学
- (正式版)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
- 2024-2030年中国轻钢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
- 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建设方案
- 高中与大学知识衔接
- GB/T 41247-2023电子商务直播售货质量管理规范
- GilAir-Plus高低流量空气采样泵操作规程和维护程序
- 培训2.0材料mncrm pcmtpm财务部分
- SB/T 11016-2013足部保健按摩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