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摘摘 要要 制造工业的强大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然而我国虽然有“世界工厂”之 称,但我国制造工业大而不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在我 国制造工业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给予有力的支持。世界各工业强国都曾有对制造工业 进行政策扶持的经验,其中主要的就是财税支持政策,可以为我国促进制造工业企 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经验和借鉴。对企业而言,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征收的一种额外 支出,一方面,提高了企业投入要素的成本,提高了其产出品的价格;另一方面, 税收激励如 r on the other hand, tax incentives as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of r moreover, the government revenue income can be used on social education, social infrastructure, social insurance and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to bring much convenience for enterprises operating and product activities, reduc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costs, enhance it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s introducing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ing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resources”, “enterprises capability”, and “enterprises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the beginn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elements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s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enterprise firstly. the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the paper measure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analyses the impacts of taxation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above, the paper estimates a game analysis on enterprises ri ja b ij=) 。1为企业j 的r&d投入溢出效应对企业i成本降低效应系数,来表示企业r&d效果的溢出程 度。 考虑到r&d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其成本假设为 2 1 2 i x,代表企业r&d的 效率,的值越大,表明为了获得一定单位的产品成本缩小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投入。 政府对企业每单位r&d投入的财政补贴率为s, (0 ,所以两企业产出决策之间的差距与他们各自r&d投入额的 差距是正相关的,即如果 ab xx,那么0 ab qq,这表明如果企业要在市场中扩 大销售量,需要增加其r&d投入额; 产出的差距与企业r&d投入的溢出效应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即在企业r&d 投入既定情况下,溢出系数越大,两企业间产出差距越小,这说明在溢出效应足 够大时,两企业均能吸收到对手企业的r&d的成果,企业产出决策从而趋于相同, 而生产成本亦趋于相同,从而导致r&d投入大的企业利润较低。 2 ()()(1) (1) abab qqxx tbt = ,即如果 ab xx,那么() ab qq与t成正相关关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8 系;如果 ab xx,那么企业的利润差距是与补贴率s成 正相关关系。且与两企业总的r&d投入成正相关关系。因此,财政补贴会刺激企业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9 的r&d投资,而具体的财政补贴率则要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即企业利润和政府补贴 投入之差最大化来制定。 两企业利润差值与比值均与r&d溢出系数无关, 说明尽管r&d存在其外部性, 但税收政策可以弥补企业研发投入的外部性对其造成的竞争力损失,为市场提供公 平的竞争环境,有效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0 5 提升我国制造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建议提升我国制造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建议 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各国政府都为制造工业企业的发展提 供了不可或缺的财税政策支持,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措施。例如, 日本政府在几十年前便采取了多样化的财税政策,如财政拨款支持、税收减免、进 出口关税优惠以及引进外资的产业导向等,对制造企业从事高技术开发、产品创新 以及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给予一贯的支持。美国为了支持新一代汽车的开发,政府 每年给予2.5 亿美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帮助汽车行业实施“两毫米工程”,从而迅速 提高了汽车制造水平,在与日本汽车的竞争中也赢得了先机、占据了上风。由政府 运用财税政策推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工业企业竞争力,现在已成为 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本部分就将从我国和发达工业国家支持制造工业企业的 财税政策对比出发,分析我国财税政策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政策建 议和实施措施。 5.1 我国现行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现行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及发达国家的经验 5.1.1 我国现行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我国现行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 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是我国财政税收部门一向所遵循的原则和方向,自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 部陆续制定了有关的税收政策。在这些税收政策中,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税收 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减免政策、退税政策、费用扣除政策、投资抵免政策以及加 速折旧政策等,现归纳如表5-1所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1 表 5-1 我国目前主要的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税收优惠措施 优惠政策 主要内容 税 收 减 免 政策 小规模计算机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软件按 6%征收增值税;直接用于科学研究、 科学实验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关税;四技收入免征营业税;高新开 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减按 15%的税率 征收企业所得税;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 减按 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科研单位实行经费自主年度起,免征房产税和车船 使用税 3 年;科技人员获得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以上单位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奖, 免征个人所得税; 国务院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退税政策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 3% 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以在境内取得的交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作为资本投 资于西部地区开办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或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经营期不少 于 5 年的,按 8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门已交纳的所得税。 费 用 扣 除 政策 社会力量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研究开发经费可以全额在当年度 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业与其他单位组成的联合开发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交纳 的技术开发费可列入管理费在税前扣除;企业可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 的 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 按税法规定在 5 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 2.5% 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 生额在税前扣除; 投 资 抵 免 政策 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 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 一年新增加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加 速 折 旧 政策 中试设备的折旧年限可加速折旧 30%-50%; 企业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可一次或 分次摊入管理费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政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的折旧 年限最短可为 3 年。 资料来源:由国家有关政策文件整理得到 5.1.2 我国现行鼓励企业创新与投资的税收政策分析我国现行鼓励企业创新与投资的税收政策分析 我国目前的科技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优惠方式以直接优惠 为主(如表5-1所示) 。现行的科技税收政策存在以下问题: 1)优惠措施以所得税优惠为主 在流转税为主要税收收入的情况下,所得税优惠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有限。而现行 生产型增值税制规定企业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进项税款不能抵扣,限制企业 技术改造和创新的积极性,如改革成收入型或消费型增值税,将会极大地鼓励企业 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2 济增长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2)税收优惠手段单一 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应用较少,而研究表明直接优惠的操作成本比简介优 惠要高。目前仍然主要依靠直接拨款形式的财政支出政策来鼓励创新,并将财政拨 款主要投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到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拨款不但数量有限,而且 主要投在了极少数重点大型国有企业,长此以往,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前就是技术 创新活动始终是政府主导型的,不能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3)优惠环节不合理 我国对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技术成果的应用领域, 而对企业的技术开 发过程缺乏足够的优惠措施,而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问题和风险主要发生在研究开 发的过程中,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完善。 4)偏重于区域性优惠 对特定区域内外的同一性质的企业区别对待,不利于科技产业的发展。税收优惠 主要是地区优惠,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内资企业可以在头两年免税,并在以后 年度适用15%的税率。这种以国家划定的地区优惠一方面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外 的同一产业的企业的平等竞争,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非高新技术的企业受到税收优 惠的刺激,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幌子,进入产业区后改变业务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5.1.3 工业发达国家鼓励创新与投资的税收政策经验工业发达国家鼓励创新与投资的税收政策经验 虽然各国由于科技发展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成都的不同, 政府在激励工业特别是 高新技术制造业所采取的税收扶持方式有所差异,但大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 国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时需要借鉴相关经验,以使政策更完善、效果更好、操作成 本更低。 1)税收优惠方式多样并以间接优惠为主 各国实行了多种多样的、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科技税收优惠措施,其多样性不仅体 现在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实行不同的优惠方式,而且体现在根据同一政策目标的不同 阶段实施各异的优惠方式。主要优惠方式有:税收减免,如许多国家在投资者经营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3 的前几年免征税,对r&d投资给予税收减免等;提取准备金制度;加速折旧,这是 各国普遍运用的税前优惠的做法,也是主要的间接优惠方式;纳税扣除;税收抵免; 税率优惠;延迟支付。 2)通过法律法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法制性强税收优惠是政府政策目标的风向标,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优惠政策,表明 一个国家政府实行相应政策的严肃性,也增强了本身的刚性,有利于实现政策目标。 如韩国在技术开发促进法中确立“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并颁布外资引进法 、 税收减免控制法 ,全面系统地介绍国家的税收优惠条款。 3)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必要的政策微调相结合 如韩国形成了较系统的优惠体系。1993年,韩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制定了“科 技立国”、“技术主导”的发展方针,科技税收优惠逐步完善。韩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 策对推动其科技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如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各国 都制定了稳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又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优惠力度:在 企业创业初期注重于扶持鼓励,在企业的成长期侧重于对企业收益的优惠。 4)区域性与产业化的有效结合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注重两者的结合,不同的是前者采用的产业化 优惠较多,而后者实施的区域性优惠较多,这取决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于发展地 区经济的需要,各国普遍注重实行区域性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甚至(如美国)对 在特定地区经营并雇佣当地居民的企业,都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相对而言,根据 本国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本国特定产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是更为普遍的做 法。 5)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致 实行税收优惠是政府利用税收调控经济的重要方式, 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的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必须体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对政策重点实施 税收优惠,以利于本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制定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时,更 应该与本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相协调,同时鼓励性的税收优惠应与限 制投资的政策相一致,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地域政策的投资给予相应的优惠,以体现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4 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具体目标。 5.2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5.2.1 运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运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 r&d 投入投入 科技投入尤其是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受财 力限制外,高新技术投入高、风险大、预期收益率低是科技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此外,缺乏风险投资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1)运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实行以下优惠措施。实行“科技开 发准备金”制度。允许相关企业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准备金,用于技术开发、技 术培训、技术革新和引进研究设施等。对企业的r&d费用准予当年税前列支,对比 上年新增的r&d费用给予一定的税额扣除。允许科技亏损企业结转,可规定一定期 限的向前结转和向后结转。尽快出台新购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扣除的范围和办 法;适当提高工业企业除房屋建筑物外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率、适当缩短工业企 业全部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2)运用税收优惠鼓励科技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介入科技开发主要取决于成本、风险、预期收益率,同样可运用r&d 费用税前扣除等优惠方式降低成本,提高风险资本的收益,鼓励风险投资的介入。 其次,国家或可允许企业在完成相应的税收收入的前提下,提取一定比例的增长额 创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用于企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 3)规范税收优惠对象 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呈现出较多地所有制和地区导向等特征, 而且优惠的名 目较多,优惠政策不够透明。这种所有制优惠和地区优惠不仅影响企业的公平竞争、 阻碍全国市场一体化进程,而且造成大量税收流失。我国目前应取消这种所有制优 惠和地区优惠,取而代之的是对整个产业的税收优惠,不问地区,不问出身,只要 是符合税法规定的产业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而且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应该与税法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5 一样公开透明,如对出口技术装备给予长期优惠贷款和长期贴息贷款。清理税收优 惠的同时,还应加强征管,公平税负,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同时防止税收流失。 5.2.2 运用财政政策加强我国制造企业竞争力运用财政政策加强我国制造企业竞争力 1)设立国家制造业振兴基金 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资金不足和企业筹资成本太高,先 进制造业中关键技术和设计等自主知识产品缺乏,在国内外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 术产品为数不多。为支持制造业研发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支持制造业中 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建议设立制造业振兴基金。该基金由国家财政资助, 将主要用于重要技术研究开发补助,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补助,参与官、产、学合作 开发项目补助,对国家重点技术领域和重大研究开发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高精 尖产品生产环节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2)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国产技术装备的采购比重 如对重点工程项目采购的装备,如果国内制造部分按投资计其比重超过一定比 例,项目业主贷款时由国家财政予以贴息贷款。 5.2.3 相关配套措施相关配套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 税收的征收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办事。法治是建立市场新税收体制的 核心。要实现依法治税,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原则的前提。从完善税收 法律体系的角度看,我国应按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一部更加完善的税收基本法。这 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税收法律等级和层次,增强税收的法律效力,对健全税收法治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尽快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税制改革中所出台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应进一步到位,正式立法,以提高我国所得 税制的规范化程度、统一税法、公平税负。 2)信息提供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6 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关注并了解税收激励政策。开办公共政策研讨班、增加接听电 话咨询的人员、与企业联合会进行合作、以及更充分地利用网上资源等,都有助于 增加r&d税收激励政策地透明度与可用性。 政府还应该考虑企业申请税收优惠时的 成本,这些成本负担对于小企业来说确实是非常沉重的。 3)加强税收征管 税收激励可能引发企业逃税或避税的问题, 如一些企业将非优惠对象造假列入优 惠对象范围等,这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税收优 惠政策被滥用而终止了r&d税收减免。有些国家采用了反分割规定,以防止公司为 了获得针对小企业的额外优惠税率或其他优惠而人为将企业实体分为若干部分。一 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对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有强制规定。其他国家对将增加的r&d 支出从正常年度支出中分离,再延时申报的做法,采取了特殊的规定与条例。总的 来说,各国都有防止企业利用不正当的手段骗取r&d的税收优惠而以逃避税的措 施。 这要求我国税收征管部门首先要提高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程度, 加强税收征管的计 算机网络建设,这是强化税收征管、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其次,要改进税收征管 模式,尤其是企业得所税的征管模式。在当前,要着力抓好“以纳税人自行申报为基 础,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重点稽查为主体”为模式的征管改革工作,在优化征管要 素上下功夫,确立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相互激励的严密征管机构,提高征管的专 业化程度,提高整个征管工作的效率。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7 结结 束束 语语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科技的世纪,技术创新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在经济 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的的关键所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最终主要体现在生产 率上,表现在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上,而这些生产率上的差别 是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差别的根本原因。因此,生产率相关的效率方法也就成了 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更为理论性和较为严谨的研究方法,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效率分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分别与企业的产出和成本进行对应。本文主要 有以下一些成果和结论: (1)本文结合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三类要素: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了我 国制造工业企业拥有的各类要素条件和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认为我国制造工业企 业拥有的自然资源条件等低级要素比较丰富,但高级人力资源、高端科学技术等高 级要素匮乏是制约我国制造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本文从效率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认为企业技术效率主要由企业人均 资本量决定,而税收分别通过刺激投资的税收政策以及税收的劳动替代效应和规模 效应等几个方面,对企业人均资本量产生正面效应,从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对于企业的配置效率,因为税收改变了企业投入要素的价格比,导致了企业配置非 效率的产生。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配置非效率,政府应给予企业不同的激励或补贴 政策,减少其资金或劳动力的短缺问题,提高企业配置效率,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3)本文从企业r&d博弈出发,分析了存在r&d投资的税收优惠情况下,企 业的投资决策和产出决策。以及在两企业博弈模型中,企业均衡产出和均衡利润与 所得税税率和r&d补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当企业r&d投入比对手大时,其 产出和利润与税率和补贴率正相关。 企业的产出差距与r&d的溢出系数成成负相关 关系,这说明在溢出效应足够大时,两企业均能吸收到对手企业的r&d的成果;但 利润之间的差距却与r&d溢出系数无关, 说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较好弥补企业r&d 投入的溢出效应对其造成的竞争力损失。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8 在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本文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研究问题方法和内容上 的狭隘和需要研究问题的博大精深,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仍摆在那里等待着 人们去进一步挖掘和探讨,通过学习过的那些文献,我认为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 及税收对制造工业企业竞争力影响还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有: (1)本文的研究全部都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缺乏数据的支持,这是本文最大的 不足之一。在以后的研究中要从我国制造工业的数据和具体的税收政策方面进行实 证分析,使得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和可参考性。 (2)本文仅从生产前沿面和企业生产点在税收作用下的理论变化方面分析问 题,难免带有主观性。效率的评价方法可以用dea方法来做,可能更具科学性和实 践意义,dea方法是处理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生产模型的线性规划方法,它有不需 要以参数形式规定前沿生产函数等优点,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3)关于企业r&d投入的博弈分析,本文仅研究了企业之间信息公开的完全 信息一种情况,而现实经济中往往都是不对称信息占多数,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可以分多种情况分别考虑,而企业的目标函数也可能不同,本文研究中,企业的目 标为利润最大化,而现实经济中,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其决策目标往往是不同,可 能是利润最大,也可能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等待,这些情况也应该得到重视和研究。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9 致致 谢谢 本文从立意、开题到写作完成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导师刘华教授悉心的教导和耐 心的督促,论文的每一个字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在学术研究中,他是一个有着 严谨而求实的治学态度的学者,他不允许在研究中、文章有丝毫的马虎和问题存在; 他思维活跃,经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察觉到可以研究的问题,给我们以启发和进行 研究的思路。在生活中,他要求我们待人以诚,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在学习上勤 奋刻苦,他向来都以身作则,使我们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提高。两年来,导师在学习 上、生活上给予的关心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致以深深的谢 意和崇高的敬意! 有一个好的集体是我学习的动力之一,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师兄刘锦源、同学王 胜、丁光宗都在学习和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每个人都会有思维的死角,而大家的 力量就是可以使思维覆盖每个角落,可以说论文的完成是集体力量的结果,在与他 们一起学习生活的两年里,我受益匪浅,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感谢! 还有在论文开题时给予指导意见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的细心阅读和无私的指导!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祝小兵.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制约分析.经济问题探 索,2004(06):911 2 辛欣.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基本取向.科学与管理,2003(04):1315 3 崔颖.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税收政策.税务研究,2003(07):2326 4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第一版.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年.65122 5 赵彦云,张明倩.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2005(05):3338 6 donghwan kim, bruce w. marion. domestic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global market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us f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7(12): 335 354 7 moreno. l. the determinants of spanish industrial exports to the european union. applied economics,1997,29(05):723732 8 shafiq dhanani,philippe scholts, thailands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2002(04). /doc/5266 9 takahiro fukunish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sub-saharan african.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cs(ide),2004(3):125 10 a.lans bovenberg. the effect of capital income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rade flow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05):10451064 11 james mirrlees. an exploration in the theory of optimum income tax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1, 38(2):175208 12 nick johnston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the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1 choice of instrument.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program, 1999(4): 214229 13 michael kohlhaas. energy tax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special provisions for business in germanys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2003(5): 98124 14 reto schleiniger. consumption tax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a keynesian world. 2000.05.07. /paper/zuriewwpx/042.htm 15 r. glenn hubbard. tax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tax policy forum, 2002(9): 136148 16 乔治.泰奇. 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第一版.苏骏,柏杰译.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2年.36127 17 安沃.沙赫. 促进投资与创新的财政激励.第一版.匡小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0年.133 18 金碚. 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方法与实证研究.第一版.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1997年.175 19 朱春奎.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生产力研究,2003(06):2225 20 夏杰长. 税制改革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涉外税务,2003(12):1922 21 高培勇、夏杰长、马蔡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问题与改革思 路.载于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 22 atkinson, stiglitz. the design of tax structure: direct versus indirect taxa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76(6):5575 23 claude daspremont, alexis jacquemin.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5): 1133 1137 24 dong-sung cho, dong-jae kim,dong kee rhee. latecomer strategies: evidence from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japan and korea. organization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2 science,1998(04):589505 25 farrell, m.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57,120(3), 253290 26 jati k. sengupta.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a rebust minimax approach.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88(6): 153161 27 michael e.porter, class van der linde.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04):97118 28 richard w.lindholm, some value-added tax impa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s, the journal of finanace, 1968(04):659665 29 r. glenn hubbard. tax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tax policy forum, 2002(9): 136148 30 tai-hsin huang. a study on the productivities of it capital and computer labo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5(6): 241257 31 蔡昉,王德文,王美艳. 工业企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 管理世界,2003(02):58 64 32 陈讯,余杰. 公共支出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财经研究,2005(12):5 17 33 黄凤羽. 政府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模型分析. 商业时代,2005(3):5354 34 李光金,阎洪测算投入_产出型技术效率的dea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2002(1):2632 35 柳剑平,郑绪涛,喻美辞. 税收补贴与r&d溢出效应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2005(12):8190 36 刘华,余布凡,黄辅国. 促进高新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广东财经职业学 院学报,2003(10):58 37 刘华,余布凡,叶桂生. 税收对烟草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税务研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3 究,2005(04):7173 38 刘应峰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综述浙江统计,2004(9):1618 39 鲁文龙,陈宏民r_d合作与政府最优政策博弈分析中国管理科 学,2003(2):6062 40 王波,张群环境约束下不同生产效率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2002(1):18 41 马栓友. 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生石灰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样本
- 2025年度办公大楼物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运维合同
- 2025版人才派遣与挂靠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吊车外租合同规范
- 2025年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下的智慧旅游创新模式与案例分析报告
- 新能源行业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新路径报告2025
- 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与推广项目申请报告2025
- 生物墨水细胞培养-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 能源行业清洁煤替代方案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小区电力配套施工组织方案
- 书法爱好者交流会活动方案
- 外科学-心脏疾病课件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英语一单词
- 派出所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总结
-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
- 2024(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