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i i 摘 要 公司创业是与已建公司紧密联系的创业决策、过程及其结果,它是建立在识别市 场机会和资源新组合基础之上,以创新和战略变革为核心的组织特征和组织行为。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已建公司的创业现象开始受到国际管理学界的关注,美国和日本的 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公司创业可以起到挽留优秀人才, 激发企业活力等 功效。9 0 年代以来,我国以深圳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勇于创新,在公司创业方 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公司创业已 经成为战略管理、创业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公司创业机制是指企业合作系统中形成的推进内部创业的各因素、 各环节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所采用的制度等,具有系统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公司创业机制是提高和 保持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建立公司创业机制是既有企业保持长久生命活力的 根本措施。既有企业应该建立完整有效的公司创业机制,以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 化,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 关于公司创业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对于什么是公司创业、公司创业的内部 机制问题有不尽相同的观点。虽然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文献,但是 对于公司创业机制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 本文在公司创业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公司创业管理机制的现状,对组织 环境的各因素和我国的公司创业管理机制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 总结分析出我国现有 公司创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出一个能够促进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并通过 相关案例加以佐证,从而更好的推动公司创业的步伐,进行有效的公司创业活动。文 章通过对理论研究和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新的公司创业机制模型, 为现有企业 建立公司创业机制提供借鉴,推动公司创业的实施。 关键词:公司创业 机制 公司创业机制 构建机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i i i abstract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s a system of policies, procedure as well as outcomes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stablished corporate. it is based on identify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since 1980,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has caused attention from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professions. man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of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conducte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ved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tain talents and facilitate enterprise dynamics. since 1990, huawei has achieved outcome during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it resulted in some issues to be solved too.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became the core research area of strategy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s defin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and aspects of promoting inter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used in the collaborative work systems of enterprise. and it is possessed of systemat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soul of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enterprise 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of maintaining long- term vitality to set up a mechanism for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established corporate should set up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o cope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ness for ever.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this area which lead to various options about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lthough a lot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in this area,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ter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is made on the actuality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in china .som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in 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and mechanism for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s done to search the problems in th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construct a effectiv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which is benefit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 her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cases- analysis ,a new mechanism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s set up .it aims at promoting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set a good example to other enterprises. key words: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mechanis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mechanism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页, 共 5 1 页 1 引言 1 . 1 研究背景 1 . 1 . 1 理论发展的启示 2 0 世纪8 0 年代末以来, 已建公司和成熟大企业的创业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和企业 界的关注,之后创业的研究层面逐步从起步企业(s t a r t - u p )扩展至已建公司。 关于公司创业,目前国际上尚未出现比较统一的权威观点,如沙玛( s h a r m a ) 与克 里斯曼(c h r i s m a n )认为,这种创业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与现有 组织具有密切相关性” 。迈克. 希特( m i c h a e l h i t t ) 、德纳. 艾兰德( d u a n e i r e l a n d ) 、 罗伯特. 赫斯基森( r o b e r t h o s k i s s o n ) 认为,公司创业是“现有组织中的个人或团队 创造出新的风险机构或开发创新的过程” 。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是公司创业研究中的重点, 如何改善公司创业的内部环 境、创建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如何注入创业精神推动公司创业?作为由企业和员工 共同实施的一种新型创业模式,公司创业在本质上要优于自行创业。因为,相对于自 行创业,公司创业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资源利用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创 业成功几率较高, 同时员工充满变革活力与创新思维的创业行为往往可以对组织结构 臃肿,拘泥于传统工作方式的大企业带来强烈的意识形态冲击,从而通过局部变革带 动企业整体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扶持员工进行公司创业,只要把握得当,更可以从 中获益。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话 题,相对而言,国内关于公司创业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很多已建企业已经推行了 公司创业实践活动,因此公司创业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且具有迫切性,企业需要 创业理论支持创业实践。 1 . 1 . 2 公司实践的启示 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公司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成为决定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对于面对增长压力和创业精神消退的已建公司来说,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无数成功 企业的经验都说明,保持公司的创业精神对于公司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 如,依靠公司内部刺激创业的机制,3 m 公司“大公司内部有小公司”,一直保持着创 新活力和竞争优势;松下公司2 0 0 0 年底决定启动创业基金p s u f ,设想利用公司创业机 制将公司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发掘出来,由这些人引发的旋风式的头脑风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2 页, 共 5 1 页 彻底扭转松下“沉滞呆重”的组织氛围;法国电信e d f 利用公司创业弱化等级森严的 “大企业病”,代之以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和鼓励创新的氛围;英国电信b t 实施公司 创业提高风险投资收益,增加股东的回报;类似推行公司创业的还有通用电气、杜邦 (d u p o n t )、i b m 、德州仪器(t e x a s i n s t r u m e n t s )、施乐(x e r o x )、a t covinhombay 等(2002) 公司创业 组织年轻化、战略复兴、重新定义事 业领域公司冒险和革新活动的总和。 stevenson ( 2 ) 通 过 更 新 ( r e n e w a l ) 公司通过改变关键构想来实 现组织转型,例如战略更新( s t r a t e g i c r e n e w a l ) 。 damanpour(1991) 公司创业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产生、发展 和应用新的思想和行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6 页, 共 5 1 页 jonesbutler(1992) 内部公司创业 内部公司创业是指发生在公司内部 的创业行为 stevenson ( 2 ) 通过资质战略转型,及通过资源 新组和创造新财富。 covin miller(1999) 公司创业 公司创业包括: 持续开发新产品/ 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7 页, 共 5 1 页 场、组织年轻化、战略更新、重新定义事 业领域。 antonicichisrich(2001) 内创业 在已建公司内开展的活动,包括: 新 业务开拓,以及其他的革新活动,诸如开 发新产品、 新服务、 新技术、 新管理技能、 新战略和新竟争方式。 kuratko 等(2005) 内创业 组织的授权和资源承诺下, 为了在组 织内部实行产品、 流程和组织创新行为而 体现的创业性努力。 资料来源:根据张映红公司创业理论的演化背景及其理论综述 、刘汝翠公司创业研究及其他相关文 献资料整理。 从上述公司创业定义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在近年的研究中,学者们 愈来愈主张公司创业活动不仅包括组织内新业务创造活动,而且也包括各种创新活 动。 2 . 公司创业的定义界定 在研究中,公司创业概念仍然没有一致的界定。g u t h 和g i n s b e r g ( 1 9 9 0 ) 以及 h i t t ( 1 9 9 9 ) 等都将公司创业视为在一个既有企业内通过内部创新、合资、并购或战略 更新而获取新业务的驱动者, s h a r m a 和c h r i s m a n ( 1 9 9 9 ) 将公司创业界定为组织内个体 或群体与现存组织联合创造新组织、进行更新或创新的过程。 早期的公司创业概念强调“创造新业务”,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公司创业内 涵进一步拓宽。s t o p f o r d 和b a d e n f u l l e r ( 1 9 9 4 ) 强调公司创业包括三种类型:一是 在现存组织内创造新业务;二是与现存组织转型和更新相关的活动;三是企业改变其 行业竞争规则的活动。d e s s 等( 2 0 0 3 ) 也强调公司创业有四种形式:一是持续新生,指 产品的不断新生、不断进入新市场;二是组织更新,指组织在过程和管理上的不断创 新;三是战略更新,指企业在竞争中如何更新与变革;四是领域再界定,指新产品市 场定位的创造 。 在众多研究文献中,研究者们也经常将公司创业与内创业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 如,z a h r a 等( 1 9 9 9 ) 就用公司创业和内创业来共同代表企业层面上的创业。a n t o n c i c 和h i s r i c h ( 2 0 0 1 ) 在对内创业概念界定时,也指出内部创业活动、公司创业和内部公 司创业也经常被用来描述内创业现象。c h a n g ( 2 0 0 1 ) 则明确指出内创业和公司创业的 界定是相似的。另外,文献中都将s t e v e n s o n 和j a r i l l o ( 1 9 9 0 ) 的界定“组织内个体不 管其控制资源的情况而寻求机会的过程”作为内创业和公司创业的早期代表性界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8 页, 共 5 1 页 在本文中将公司创业概念等同于内创业概念进行研究,基于 c o v i n和 s l e v i n (1 9 8 6 )、g u t h 和 g i n s b e r g ( 1 9 9 0 ) 、z a h r a和 c o v i n ( 1 9 9 5 ) 、张映红(2 0 0 5 )对 公司创业的观点,将公司创业定义为: “公司创业就是与已建公司紧密联系的创业决策、过程及其结果,它是建立在识 别市场机会和资源新组合基础之上,以创新和战略变革为核心的组织特征和组织行 为。己经存在的组织中的创业活动。 创业型公司就是在公司的创业决策、 经营管理哲学和经营实践中表现出创业风格 的公司,即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持续创新、具有冒险精神、先动或积极地发起变革、积 极参与竞争、具有柔性、敏捷等组织特征的公司。” 1 2 . 1 . 2 有关公司创业活动过程的研究 公司创业是一个多维过程, 公司的创业过程起始于组织特征和个体特征的和谐一 致,共同作用于环境中的突发事件,形成公司创业行为的决策,在制定详细的商业计 划后,公司再评定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然后做出实施创业的决策。 因为创业是一种在既有企业组织内部所推动的非正规活动, 需要有领导人的强力 支持,以及组织与管理上的诸多配合,方有成功的机会。综合一些成功推动公司创业 的企业经验,实施公司创业有以下几个需要把握的步骤原则(表2 . 2 )。 表2 . 2 公司创业过程 1 引自张映红. 公司创业战略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环境的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 50 页 原则 原因 要清楚陈述公司未来的远 景与目标,使公司创业者从 事创新活动时有一个遵循 的方向,并能与公司的经营 策略相结合 推动公司创业的企业首先在政策上要能够支持与鼓励 创新行为,并向员工明确传达下述政策:“ 只要是符合 企业的发展策略,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由员 工主动发起的创新活动将被容许,并且可获得资源上 的支持” 。3m公司更明确设定,员工可运用百分之十 五的工作时间与资源,来自由从事创新有关的活动, 且不必事先获得主管的同意。这类积极支持公司创业 的公司认为,追求创新成功要重于执行制度规章,因 此主管多半能够挺身支持创新,并愿意承担失败的风 险。 发掘企业内部具有创业潜 力的人才,并加以鼓励支持 公司创业家追求的不只是金钱的报酬, 还包括成就感、 地位、实现理想的机会、拥有自主性、以及自由使用 资源的权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9 页, 共 5 1 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2 0 0 7 )、吕贵兴.基于公司 创业的机会感知(2 0 0 6 )、唐素萍.公司创业变革过程模型及其效能验证(2 0 0 7 )、姜彦福,沈正宁,叶瑛.公司 创业理论:回顾、评述及展望、孙喆晶.公司创业活动的内部环境研究(2 0 0 8 )等资料整理。 创业过程分为机会的识别、 开发和结果三个阶段, 下面就创业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1 . 机会识别过程 具有动机的个体在获取初始创意(i d e a )之时,机会识别过程就开始了。回顾已 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创意有不同来源。v e s p e r ( 1 9 8 9 ) 区分了创意的两种来源:一种是 意外发现的, 一种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发现的。 他观察到大多数的创意是碰运气发现的。 多数创意是从职业中产生的,但也可能是从业余爱好、社交或步行观察中发现的。有 发掘企业内部具有创业潜力 的人才,并加以鼓励支持 一般公司创业家大都具有远视力,是一个行动导向 的人,有献身的精神,能为追求成功,而不计眼前 的牺牲代价。但创业行为也不能只凭一股热诚,创 业家必须要有创意,并能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建立公司创业团队、寻找组 织内保护人 公司创业家除了具有创意以外,也必须是一位好的 领导人,能够在组织内部吸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共同组成创业团队。同时新事业开创过程中,还需 要一位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支持者做为保护人,协助 获得所需资源,并排除创业过程中的企业内部阻力, 使创业团队能够安然度过最艰辛的创业初始期。 赋予创业团队行动自由,但 同时要求成果责任 企业对于公司创业团队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应给予 很大程度的行动与决策自主,在一定额度范围内, 创业团队可拥有自由支配资源的权力。但同时也要 设定查核点( milestone) 对成果负以责任,在未实现 成果以前,创业团队必须放弃分享其它部门为企业 的所创造的利益。 采用红利分配与内部资本的 双重奖励制度,来激励公司 创业行为,并能容忍犯错 一般员工对于企业奖惩的认知是,冒险创新成功的 报酬太低,而失败时的惩罚太重,因此宁愿保守应 对。但激励制度对于企业创新活动有至为关键的影 响,所以重视公司创业的企业大都能够容忍创新时 的犯错,对于创业成功的奖励,除给予升迁选择外, 还设计分享成果红利,以及给予可供自由支配的内 部资本作为额外的奖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0 页, 共 5 1 页 些学者关注于创意的特定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研究把社会关系网络视为创意 的一种来源( b i r l e y , 1 9 8 5 ; a l d r i c h 和z i m m e r , 1 9 8 6 ; c h r i s t e n s e n 和p e t e r s o n , 1 9 9 0 , h i l l s ,l u m p k i n 和s i n g h ,1 9 9 7 ) 。研究发现创业家一贯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获 得创意,并收集信息以识别创业机会( d e k o n i n g ,1 9 9 9 ) 。t e a c h 等人( 1 9 8 9 ) 揭示了与 机会识别过程相关的8 个要素: ( 1 ) 正式计划; ( 2 ) 正式评价; ( 3 ) 市场与技术驱动; ( 4 ) 细致调查;( 5 ) 意外发现;( 6 ) 先前职业;( 7 ) 创新与改进;( 8 ) 信息调查。他们确定了 四种不同的机会识别模式,这四种独特的模式反映了四种不同的组织文化。第一种模 式印证了机会鉴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即创业者需要做一些“功课”,例如从图 书馆、商家或其他地方寻找与机会相关的知识;第二种模式是根据正式计划和评价过 程按部就班地对机会进行鉴定;第三种模式是自主开发产品,自我鉴定机会;第四种 模式是把机会鉴定看作是一个随机过程,没有正式的计划或评价。有资料表明不同的 模式在产品进入市场、破坏市场均衡和加倍销售的时机选择上有所不同,但不会导致 利润差别。 s i n g h 、h i l l s 和l u m p k i n ( 1 9 9 9 ) 认为“创意”是通向机会的垫脚石。一个创建企 业的想法并不等同于一个机会。当潜在的顾客需要产品时,一定存在支持将新想法转 变成机会的其他因素。也有学者构造了机会的培育过程。 l o n g 和m c m u l l a n ( 1 9 8 4 ) 最早构造机会鉴定过程。他们认为社会、文化和个性因 素影响机会的鉴定。接着,创业家需要对机会进行不断的评价和提炼,然后决定是否 继续下一步。目的是要把创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即预期的问题都被克服并且潜在 的利润最大化。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的策略,但都可能碰到可获得资源和新创企业 相互牵制的问题。 b h a v e ( 1 9 9 4 ) 在他的企业创建过程模型中把机会识别的过程称为机会阶段。在内 部和外部因素刺激下,最初的想法被“过滤”或“提炼”成机会用他的话说,就 是商业概念。在这一阶段,创业家将整合知识、经验、技能和其他市场所需的资源。 利用社会认知的方法,d e k o n i n g ( 1 9 9 9 ) 改进了b h a v e 提出的模型,主要是尝试更 细致地描述这一过程。她认为,机会从根本上是形成的,而不是发现或鉴定出来的。 机会形成是一个演进和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两方面的认知行为构成:信息收集和 概念创造。具体包括四种相关行为:信息浏览、讨论与思考、信息搜寻以及资源评估。 通过这些行为,初始想法被培育和评价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机会。 尽管这一过程还有其他表述,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初始想法被提炼成或形成可 行的商业机会。由文献可知,在经营过程中,创业家试图根据他对市场需求的认知程 度整合资源。 2 . 机会开发过程 根据w e b e r 的观点,要创业,你首先需要一个能够成功或有能力开发可盈利机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1 页, 共 5 1 页 的现代企业或组织;光具有富有创意的个性是不够的( w e b e r ,1 9 9 0 ) 。创业机会直到 个体勾勒出创意开发的蓝图才算存在。 创业过程总是表现为一个机会识别、 机会评价、 决定开始,并以资源获取结束的连续过程( b y g r a v e ,1 9 9 4 ) 。d e k o n i n g ( 1 9 9 9 ) 发现机 会识别过程和必要资源的评估是相互交叠的。实际上,机会识别就是把一个一般的泛 泛而谈的创意打造成一个较具体的商业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创业家开发 必要的资源并引进自己控制的资源。机会识别和必要资源的评估也是互相补充的。创 业家逐渐有机会开发的意向。这表明开发决定并不总是一个正式的或有意识的行为。 h e r r o n 和s a p i e n z a ( 1 9 9 2 ) 就正式决定进行了一个较具体的目的- 手段分析 (m e a n s - e n d a n a l y s i s )。在他们的分析中,做出的决定可能有三种结果:“好的”、“平平的” 和“差的”。“好的”结果就是成功创立了企业,其他结果就意味着重新开始机会搜 寻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寻求机会的意向在企 业创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b h a v e ,1 9 9 4 ) 。在发现创意和构建资源平台之间的任何时 候,这种意向都可能是决定性的。有些创业家可能在仅有一个基本的创意时就有开创 企业的意向。有些则详尽地描述创意,并且在机会培育和资源获取不再有障碍的时候 才完全有开创企业的意向。 3 . 创业结果 在描述创业过程时,有必要把创业结果纳入其中,原因有二:第一,可感知的结 果是创业家激励的要素。它可以是外在的,如增加的收入;或者是内在的,如为自己 工作的愿望。 期望的报酬将激励创业家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机会的识别和开发 中去。第二,结果是进一步创业的投入。从机会定位和追求中获得的经验促成了创业 者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创造、整合新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未来创业机会的培育。 根据v e n k a t a r a m a n ( 1 9 9 7 ) ,创业关注于个人财富的发现和挖掘。创业家寻求个人 财富以补偿他们的努力, 然而这一过程可能创造出额外财富。 在满足个人欲望的同时, 创业家也通过创造财富、新市场和新工作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结果有不同类型,例如结果有财务和非财务之分,有好坏之分,有长期和短期之 分等等。多数创业文献侧重于创业的经济效益,即关注于利润,或者考虑财务和就业 来分析企业成长。关于创业的非经济收入的研究甚少,有代表性的是g i m e n o 、f o l t a 、 c o o p e r 和w o o ( 1 9 9 7 ) 的著作,他们构造了一个测度创业家持续运作的边界的模型。除 了经济效益, 模型还把精神收益( 个人满足和创业享受) 作为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预警 器。顺着这一研究线路,未来需要对创业的非财务收益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 z a h r a 和d e s s ( 2 0 0 1 ) 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创业过程对人力和智力资本的影响。有些 研究把失败视为不利的结果。例如,s i n g h ( 2 0 0 1 ) 认为可盈利的创业机会开发失败并 不一定是错误前提(机会实际上不存在)或过于乐观而导致的,而更有可能是机会被 错误地行使造成的。s i n g h 认为“失败”与机会关联很小,而是由于贪欲、愚昧、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2 页, 共 5 1 页 潮流或设想或执行不当引起的。 从机会识别过程分析中得出四点结论:第一,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第二,机 会不是以备用的形式发现的,而是创业家培育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创业家通过感 知市场需求来整合可获得资源。 第三, 尽管机会评价被认为是机会发现过程的一部分, 但是对评价标准的关注并不多。第四,有学者检验了环境和特定的网络活动在机会培 育和评价中起到的作用。网络活动是创意的来源,并在创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从机会开发过程分析中得出:从机会发现到机会开发这一过渡时期,创业 家变得越来越热衷于机会追求并且开始使用可控制的资源。 开发机会的决定并不总是 正式的或有意识的,而是在过渡阶段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做出。在过渡之后,机会就转 换成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它是创业家应对在机会发现过程感知到的市场需求的一种方 法。三个因素可能影响开发过程:( 1 ) 创业家个人特质,如知识、经验和态度;( 2 ) 资源的获取途径;( 3 ) 感知的机会价值。最后,从机会开发过程分析中可知结果有不 同的类型和层次。结果可能因创业家和环境而增值。如果机会给顾客和创业家创造了 价值,它就达到期望的结果。这些结果对创业家的满意程度将决定创业过程是继续、 放弃还是从头再来。此外,创业有不同类型的退出策略,特别是不同类型的“获利” 策略。 2 . 1 . 3 公司创业与创新 l u m p k i n 创新 是创业活动的核心,是创业活动的基础和源泉,要使创业活动获得成功不可能离开创 新。 2 . 2 公司创业机制的相关研究 2 . 2 . 1 公司创业机制的基本内涵 1 机制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的: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 程和功能。多用于自然科学, m e c h a n i s m 指机械和机能的互相作用、过程、功能等等。 社会科学也常使用,可以理解为机构和制度。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 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 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 其在辞海中的几个解释分别是:用机器制造的;机器的总体构造和工作 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各器官间的相互关系;某个复杂的工作系统或某些 自然现象的演变规律。在 m e r r i a m - w e b s t e r 词典中,其一个主要的解释是“涉及或导 致某些行动,反应和其它自然现象的一系列相关的基本活动或过程”。 “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 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等。 后来,生物学、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它们的“机制”就是生物( 包括人) 的功 能,也了解它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 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 从机制的演绎看出,机制一词用于机器,还是生物学、医学,均包含两个特质: 一是其组织部件和结合方式,二是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即必然规律性。 所以不管对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而言,对机制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即构造、运行及功能。构造涉及到各个对象的组成,该组成决定了运行的情况和 功能的本质。如石头放在阳光下不发生光合作用而树叶可以发生,根本原因是其构造 不同。而运行指因为构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体现的一种特有的秩序。任何机制必然 导致某种功能,没有无谓的机制。 在社会科学中, “机制”即指一定机构或组织的机能, 以及这个机构或组织与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4 页, 共 5 1 页 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经济学中, “机制”范畴的使用一方面表明把社会经济活动当作一个生命机体 看待; 一方面表明经济研究由抽象的经济关系拓展到经济机体及其机构、机能问题研 究。人们后来将机制一词引入经济学的研究, 用经济机制一词来表示一定经济机体内 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 在实际研究中,还会涉及到竞争机制、扩散机制、调节机制、决策机制等,但它 们都可以蕴含在以上三个机制之中。 综上所述,对“机制”一词的定义应该包含着四个要素: 1 、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 2 、外部因素的作用方式; 3 、外部因素对事物变化的影响; 4 、事物变化的表现形态。 我们在研究机制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几个方面。尤其应该重视对事 物变化内在规律的研究。同时要充分考虑外部施加的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 果。 2 公司创业机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1 )公司创业机制的内涵 根据公司创业和机制的内涵,我们可以概括出: 公司创业机制是指企业合作系统 中形成的推进公司创业的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采用的制度等,具有 系统性和功能性的特点。也就是企业为了促进公司创业而确立并执行的一种制度安 排。这种机制实际上属于企业的一种基于公司创业活动的内部管理机制。如果公司创 业活动能够持续发生,并因此不断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则可以有效推动并实现企业的 持续成长。不过,与独立创业主要依赖于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不同,公司创业的发生和 发展必须依赖特定的组织机制。公司创业活动的发生是公司创业精神的结果,而公司 创业精神的形成需依赖于特定的组织机制。我们将形成公司创业精神的组织机制,称 为公司创业机制。 公司创业活动在公司创业机制的支持下不断地推动企业成长: 企业通过不断地完 善公司创业机制,加强对公司创业的支持和管理;公司创业活动本身,以及公司创业 机制建立和完善又会促进企业的管理变革: 而这种变革又会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创业精 神和创造力,进而深化公司创业精神。如此,循环往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新创竞争 优势,推动企业持续成长。 公司创业机制是提高和保持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建立公司创业机制对既 有企业保持长久生命活力的根本措施。既有企业应该建立完整有效的公司创业机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5 页, 共 5 1 页 以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 (2 ) 公司创业机制的构成要素 公司创业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公司创业,并促使公司创业的成功实施。公 司创业机制主要由公司创业的操作和实施主体、公司创业的制度规定、以及公司创业 的作用方式构成。 公司创业的操作和实施主体是指进行和指导公司创业的机构及参与 创业的员工;公司创业的制度规定就是指企业对公司创业的有关问题的制度性规定; 而公司创业的作用方式是指操作和实施主体按照一个什么程序和流程进行公司创业。 这三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共同推进公司创业的进行。 在本文中,公司创业机制等同于公司内创业机制,对于公司外部创业的并购、合 资、合作则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内。本文中的公司创业机制研究主要是公司的内部创业 机制。 2 . 2 . 2 公司创业机制评价 1 公司创业机制的评价 斯格尔汉默( 1 9 8 2 ) 指出了可能出现于同一个企业的五种宽泛的企业内部创业类 型: 管理型、投机型、模仿型、获得型以及潜伏型。管理型即传统的研发经营方式。 革新活动在特定的研发部门组织进行。而且,所有研发开销和活动都限于经营管理计 划之内。投机型创业是指在内外环境中审视并采用革新的发展。模仿型是指模仿并把 外界的革新发展作为己用。获得型创业是指获得或合并创新企业。潜伏型创业( 或称 新企业管理方式) 是指在已有企业中创建半独立单元,目的如下: ( l ) 观测外界和内部 的革新发展; ( 2 ) 审查和评估新的企业机遇; ( 3 ) 创造并培育新的企业发展。 在这种形式 中创造了一种清晰的创业传导氛围。在这种方式中,内部企业管理( 在企业内部开展 革新活动) 和外界企业管理( 有独立的企业家对外的投资) 都有可能发生。其他的作者 通常把这种方式叫做新风险投资部门( n v d ) ( 博尔格曼及塞尔斯, 1 9 8 6 ; 法斯特, 1 9 7 8 ) 。 伯金萧( 1 9 9 7 ) 提出企业内部创业的两种模式: 集中型创业和分散型创业。集中型 创业( 是公司风险投资的同义词) 活动在不同的单元里是孤立的, 因为他们较之常规的 经营管理要求不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风险投资部,它授权为公司鉴定并培育新的 商业机遇,其最大的特点是半自动,小型式结构,跨越功能区域的联合以及相对容易 的获利性。 分散型创业( 是内创业的同义词) 是指所有经理在其中都必须或多或少同时 展示经营和创业行为的方式。所以每个人都扮演着潜在的双面角色,即管理正在进行 的活动鉴定并寻求新的机遇。 高度尊重创业的组织文化被看作是这种方式中驱动公司 创业的关键性因素。 法斯特( 1 9 7 8 ) 研究了新风险投资部门( n v d s ) ,认为新风险投资部门有三个任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6 页, 共 5 1 页 即,调查新商业机遇的可能性、为新风险投资开发新的商业计划以及对这些风险投资 的早期商业化进行管理。n v d 是促进新商业发展的有效结构,对 n v d 的继续使用表现 出对企业战略和 n v d 政治地位的依赖。 2 . 公司创业机制的功能 公司创业机制本身没有什么特殊功能, 但公司创业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给企业带 来益处。这种机制有利于把企业中的消极因素转为积极因素,同时为企业注入新的活 力,也有利于员工内部创业。通过了解公司创业机制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出 公司创业机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 )公司创业机制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中外许多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 企业的 生命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企业的创业机制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内部有了一个完善的公司创业机制, 就能源源不断地出人才、出产品、出效益。像美 国的微软公司、通用电器, 日本的松下、索尼、丰田公司, 我国的海尔集团、联想集团 等, 都是利用其强大的内部创新机制不断发展壮大, 做大做强, 使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生 命力。那些靠临时引进一些产品、只会仿制不会创造、依靠他人的技术力量发展的企 业, 尽管有时候可能兴旺于一时, 但是这种短期效益是不会长久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许 多企业倒闭, 可以说这些倒闭的企业都没有很好的公司创业机制。 所以, 企业家应该把 建立和完善自己内部的创业机制看作是企业的生命线。 (2 ) 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培养出创新人才。优秀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 失不仅仅是技术、经验、客户及其他市场资源的流失,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员工的去 向。尤其是那些有着广泛人脉关系的优秀员工,一旦离开现有企业后,不是转投竞争 对手,就是自己在行业内创业。无论前者后者,都将会对原企业形成威胁。此外,企 业培养一个优秀员工,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工作实践锻炼,而如果 这样的员工在具备了创业经营能力之后离开,对企业来说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员工内 部创业机制不仅可以满足优秀员工创业当“老板”的心理需求,更可以将员工的创业 经营才能导入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轨道, 是帮助企业解决如何挽留优秀人才这个问 题的一个好方法。 (3 )有利于变革企业内部关系,增强企业活力。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管理制 度的完善,企业运营越来越朝向僵化官僚体制过渡,从而形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 碍。 公司创业机制的建立能够为企业具有创业精神的员工提供自由发挥创业才能的空 间和平台。这种举措打破了企业组织内部已经形成的成熟化状态,为制度创新带来了 新突破口。 (4 )有利于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在集中精力于主业经营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 市场机遇,寻求和把握新的发展契机,利用公司已有的资源、组织和人才优势进行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7 页, 共 5 1 页 司创业活动。公司创业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新的事业和冒险,为企业带来新的业 务,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企业收益。 2 . 2 . 3 公司创业的内在机制模型 1 企业内部创业机制模型 美国学者科斯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 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价 格机制替代物。以价格机制所构成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交易都需要一定的费用,由于在 技术转让过程中,双方拥有的信息强烈不对称,交易成本很高; 并且,技术初创人员 对技术在企业中转变为商品起决定作用。因此,技术创新呈现非线性过程,创新产生 的过程包含大量的随机因素,在此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变量。企业内部创业的特 征是企业内部自发自主工作、独立管理。r o b e r t s 对企业内部创业进行了补充,认为 企业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他还采用一个模型( 如图) 将企业内部创业机制与企业内部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进行了对比。企业内部创业是一种行为活动,它对于公司而言是全 新的,比原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内部创业目的是提高销售量、效 益、生产力和进程的质量。 图 2 . 2 r o b e r t s 的企业内部创业机制模型 资料来源:孙继平. 企业内部创业研究。 2 . 泰蒙斯创业管理模型 泰蒙斯(1 9 9 9 )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创业管理模型。他认为成功的创业行动,必须 要能将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三者做出最适当的搭配,并且也要能随着事业发展而做 出动态的调整。创业行动的逻辑是:先由机会所激活,在取得必要的资源与组成创业 团队之后,创业计划才顺利开展。 创业部门 研发团队 无股权合作 股权投资 临界点 内嵌团队 商业部门 无股权合作 时间 股权投资 发展新产品 放弃投资 创业投资 收购和整合 内部创业和自主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司创业的内部机制研究 第 1 8 页, 共 5 1 页 在创业管理模型中,创业前期机会的发掘与选择最为关键,创业初期行动的重点 在于团队的组成,当创业家们将新事业顺利激活后,才会增加对资源的需求。良好的 创业行动必须要有所侧重,并能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及时进行资源的动态调 整,使创业行动保持平衡。在公司内部创业过程中,由于机会的模糊、市场的不确定 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