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腔隙性脑梗塞磁共振诊断.pptx_第1页
(参考课件)腔隙性脑梗塞磁共振诊断.pptx_第2页
(参考课件)腔隙性脑梗塞磁共振诊断.pptx_第3页
(参考课件)腔隙性脑梗塞磁共振诊断.pptx_第4页
(参考课件)腔隙性脑梗塞磁共振诊断.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se:1538983,男,32岁,头痛一周,1,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Infraction,LI),放射科曾祥柱,2,概述,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左右的腔隙。通常55岁,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加,无性别差异。典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腔梗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5%-20%。,3,临床表现,可无症状(SilentLI)纯感觉型:一侧面、唇、口部或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感、热感、刺痛感等轻度感觉障碍。纯运动性软偏瘫及其变异型:一侧面、上下肢无力(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感觉障碍;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中枢性面无力、构音障碍、纳吃、轻度吞咽困难手无力书写笨拙等共济失调表现;感觉运动性卒中: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及轻偏瘫,感觉症状早于运动症状。,4,病理生理学机制起源于willis环、大脑及基底动脉的深穿支的阻塞。机制包括动脉微小粥样硬化(microatheroma)和脂质透明变性(lipohyalinosis)也可是来自动脉或心脏的微小栓子的阻塞。腔梗的大小与梗阻的血管和梗阻的水平有关。显微镜下:腔梗灶边缘胶质增生;供血的小动脉透明样变性。,5,发生部位:壳核:37%丘脑:14%尾状核:10%脑桥:16%内囊后肢:10%较少累及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6,基底节和丘脑的血供分布,7,8,临床诊断依据: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有一侧面、肢体的感觉障碍、轻偏瘫、共济失调等不同症状。脑脊液检查无异常。颅脑或发现缺血性、陈旧缺血性病灶。,9,影像学特征,位置:常见于深部灰质核团:壳核、尾状核、丘脑、内囊、脑桥皮层下白质:常65岁CADASIL:特征性皮层下腔隙性梗塞灶大小:15mm;多数8mm圆形或椭圆形,10,LI模式图:两侧基底节及丘脑多发腔梗;同时可见V-R间隙(黑箭),11,CT:极小的腔梗CT可以不显示可见的腔梗为类圆形、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脑脊液密度)常多发并伴有脑白质脱髓鞘变性急性晚期或亚急性早期腔梗可以强化,12,右侧内囊前肢慢性腔梗;左侧MCA供血区陈旧性梗塞。,13,MRI:T1WI:小的边界清晰的低信号灶;T2WI:较小的高信号灶;FLAIR:急性期为高信号灶;慢性期中心囊变部分信号减低,周围为高信号。DWI:急性期/亚急性期为高信号。增强:急性晚期或亚急性早期可强化。MRA:可正常。,14,右侧丘脑慢性腔梗:FLAIR像中心脑软化灶低信号,周围胶质增生为高信号。,15,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慢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周围胶质增生。,16,DWI:内囊后肢的急性腔梗(高信号),常伴有运动功能受损。,17,FLAIR像多发皮层下及侧脑室旁高信号灶,部分区分急性和慢性腔梗;DWI:高信号灶为急性腔梗。,18,腔梗与血管源性痴呆,19,丘脑内侧核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部位单侧或双侧腔梗可造成痴呆,需特别注意。,20,鉴别诊断,血管间隙(V-R间隙)在扩大的V-R间隙内组织间液集聚所致的正常变异;可发生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前联合周围及脑白质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FLAIR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