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及市场需求的多变性,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 业之间的竞争己经逐步演变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零售业只有不断提 升供应链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指通过有效地整合与优化配置供应链资源, 充分 发挥供应链的聚集互补作用, 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做出快速、 有效反应, 提供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表现为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响应 能力和盈利能力。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发挥依托于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本文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 通过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合 作伙伴选择机制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盈利能力和响应能力; 供应链能否协调运行并 发挥整体优势决定于供应链的管理协调机制; 通过建立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机制可 以提高供应链的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决定了供应 链响应顾客的速度;供应链文化是保证供应链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无形约束。 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着手, 企业要转 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水平,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 信用体制的建立,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零售商;供应链;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策略 ii abstrac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retailers is more and more fierce as the shortening of the products lifecycle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market demands. therefor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has evolved in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supply chains. only if the retailers improve the competency of their supply chains can they survive and develop themselves. the competency of the retailers dominant supply chain mean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he service and products which the customers demand, which can be reflected by their managing ability, creative ability, responding ability and profitable ability. then, the retailers can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and optimize the supply chain resources to fully display its mass and compensation function and respond to the market demand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the display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tailers dominant supply chain depen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s competency, which is stated from five aspects in this paper. the retailers can improve their supply chains profitable and responding ability by developing reasonable supply chain partners choosing system. whether the supply chain can well run and bring its integration advantages into play is decided by the managing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of the supply chain. besides, the supply chains creative and manag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creating 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supply chains responding rate is determined by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upply chains culture is the intangible bound to guarantee its profitable and creative ability.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competency of the retailers supply chain from two aspects. the enterprise should transit their thought to improve the mis and stres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guide to form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accordingly establish the policies and rules to provide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key words: retailer;supply chain;supply chains competenc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广东商学院广东商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广东商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1 第第 1 章章 前言前言 1.1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的背景和价值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1.1.1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的背景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零售商与供应商对商品流通渠道控制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不少零售商 已经取代供货商,成为相当部分行业供应链的主导者。从世界供应链发展的趋势来看,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越接近消费者的企业,尤其是力量相对强大的零售企业,越容易 获得对供应链的控制权,成为行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而且这种由零售商主导的供应 链,对各节点企业的效率提高都有好处。 20 世纪 90 年代,零售业集中和国际化扩张的趋势不断增长,出现了许多影响力 巨大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皇家阿 霍德和英国的特易购等。在国外零售商不断进驻中国的同时,中国本土的零售商也在 不断成长,如上海联华、国美电器等已逐步成长为业界的领头羊。在竞争激烈的买方 市场条件下,零售商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程度远非制造商可及。零售业集中趋势的增 强和零售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张,更是加剧了这种影响,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商和 制造商之间的力量对比,使零售商在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战中占据主动。建立由零售 商主导的供应链是大势所趋,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如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已经建立 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供应链,并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 不断提高,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 大增加。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兴起和企业的实践发展,市场竞争逐步由单个企业之 间的竞争发展到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时代中,谁 的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更强,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谁就能发展壮大。在供应链竞争时 代,企业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还要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在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逐步建立与市场竞争进入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双重背景 下,零售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对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竞争力的 研究。 1.1.2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的应用价值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逐步放开,特别是 2004 年 12 月 11 日全面开放后,国外零售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2 巨头纷纷加快了在中国的扩张步伐,我国零售业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零售业关注的焦点。 国外零售巨头的涌入,给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国内零售业的竞争 演变成一场国际化竞争。 1.从现实角度来看从现实角度来看 我国零售市场份额巨大, 加入 wto 后,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数量快速增长, 仅 2005 年,商务部共批准设立 1027 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是 2004 年以前商务部批准的外商 投资商业企业总数的 3.27 倍,开设店铺 1660 个,营业面积 468.34 万平方米。2005 年 批准设立零售 (含批零兼营) 企业 187 个, 是 2004 年批准的零售企业的 6 倍多。 到 2005 年底共批准 1341 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 这还不包括地方商务部门批准的外商投资商业 企业。外资零售企业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规模也逐渐增大,到 2005 年底,沃尔玛在我 国大陆的店铺已达 56 家,2005 年新开 13 家店,增长 30.2%;家乐福店铺已达 70 家, 2005 年新开店铺 15 家;百安居店铺已达 48 家,2005 年通过收购欧倍德和开新店,共 新增店铺 27 家,增长 56.3%;易初莲花店铺已达 71 家,2005 年新开店 30 家,增长 73.2%; 麦德龙店铺已达 28 家, 2005 年新开 5 家。 零售百强企业销售总额中, 外资 2001 年占 4.6%,2005 年占 30.2%1。面对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中国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 的竞争压力,而且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中国零售企业在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水平、 品牌形象建设、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我国零 售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建设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得竞 争优势。因此,研究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对我国零售企业增强竞争实力, 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理论角度看从理论角度看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竞争力的研究逐步成为 管理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现有的供应链竞争力研究大都集中在通用的供应链中,很 少有针对具体门类的供应链竞争力的研究,对于零售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来说,研究零 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在现实和理论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对象论文的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和逻辑归纳相结合、理论分 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国内外比较分析研究等方法。具体途径是: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3 1、选择样本企业实地考察。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样本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分析 国内零售企业供应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外资企业的差距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 用程度。 2、定性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供应链竞争力构建与管理所涉及的范围较广, 因此笔者在研究中将采取建立定性分析模型, 对供应链竞争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归纳, 定性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部分包括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 获取有力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使得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 具有一定可行性。 4、本文将以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实践和经验来完成论文的写作。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4 第第 2 章章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回顾企业竞争力理论回顾 国外关于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结构学派、能力学派与资源学派。 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形成了经典的结 构行为效果模式,认为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 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间,波特教授发表了其著名的 竞争三部曲: 竞争战略 (1980) 、 竞争优势 (1985) 、 国家竞争优势 (1990) 。他 在著作中提出了不同产业环境下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以及企业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 略,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国家的竞争优势决定及其对产(企)业 竞争力的支持作用,并构建了著名的菱形模型(又称“钻石模型”)为企业竞争力分析 提供了实践方法。波特教授认为,有五种力量驱动企业竞争,即供方侃价能力、需方 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企业若想 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围绕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 略来组织资源和进行生产2。他把产(企)业竞争分为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 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等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 驱动力是不同的。在进行产(企)业竞争力分析时,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 (1985) 和国家竞争优势 (1990)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产业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 法。价值链分析法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创造价值,通过对各个环节 价值增值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环节本身的价值和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而 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3。 产业链分析法是产业竞 争力的一种分析工具,每个产业都可以与其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和相关支持产业形成 一种产业链,如某一产业可以与其原材料产业、设备投入产业、产品(服务)需求产 业、技术支撑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劳动力供应行业组成这种关系,如果产业链每一 节点上的产业在某方面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那么我们所研究的产业链也就具有一定 的竞争优势。波特教授的菱形模型在分析企业竞争力方面被广泛运用,它从企业所处 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来分析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相关因素并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以及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和不足。菱形模型的六要素包括市场条件、需求条件、相 关和支持产业(产业链) 、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政府、机会4,除了“企业的组织结 构与战略”这一要素属于企业内部条件(竞争力研究的微观基础)外,其他五个要素都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5 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决定条件。各个要素从不同 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相互促进。可以说菱形模型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 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框架,它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决定因素的分析,不足之处 是没有提供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竞争力不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哈默(gary hamel)、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斯多克(george stalk)、伊万斯(philip evans)等人从 企业内部出发,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特有能力,我们称这种特有能力 为“核心竞争力”或“核心能力”。哈默和普拉哈拉德 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 的公司核心能力一文把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 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并集中阐述了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 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源泉。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把这种核心能力描述为企业在生产经 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别的产品、知识、技能和技术优势。与此同时,斯多克和伊 万斯提出了“整体能力观”理论,他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来源于企业经营中某 方面个别的单个的优势,而是来源于企业内部所有成员的集体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企 业运行中的相互合作和对各种个别优势的有效整合。也就是说,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 为代表的“核心能力观”强调企业内部个别的关键优势,而斯多克和伊万斯代表的“整体 能力观”则强调企业的整体优势,但他们都认为企业的短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提供 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和性能的差异性,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靠企业的 成本优势和时间优势,而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以及成本优势和时间优势都是通过企业 内部的这种特有能力来实现的。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竞争力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资源 学派的出现克服了结构学派和能力学派单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片面性 分析的缺陷,它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竞争力来源于 企业的资源差异,这些资源既包括外部资源又包括内部资源,即资源差异战略差 异竞争力差异不同绩效。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研究了竞争力的资源基 础理论。1984 年,沃纳菲尔特在美国战略管理杂志上撰文( 公司资源学说 )指 出公司内部资源同外部环境相比对公司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 内部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其他各种优势资源的积累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他的 观点对 20 世纪 90 年代后的战略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理论分析框架为:首 先明确哪些资源对企业最有价值,然后确定促进这些资源获得最高收益所适宜的市场 环境和条件,最后通过投资、积累和提升资源质量等方式对企业资源进行最有效的整 合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彼得瑞夫(peteraf)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对资源理论进行了 动态分析,他认为竞争战略是随着资源差异的变化而改变的,他在竞争优势的里程 c.k. prahalad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5).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6 碑:一个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 中列出了四种类型的竞争战略,这四种战略能够导致 竞争优势的产生。首先是资源异质性竞争战略,即组织通过长期保持其内部所特有的 差异性优势来获得长期的超额利润;其次是事前控制战略,其核心是提前在市场上以 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优势资源,从而在组织运营中保持竞争优势;第三是不完全流动 战略,由于组织内部的资源优势是其所特有的,具有排他性,这种资源的不完全流动 性也是企业获得并维持其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最后是事后控制战略,它通过发展组 织资源和战略的不完全模仿能力和不完全替代能力来保持其长期竞争优势。巴尼也 (barney)从企业内部资源的确认和划分出发,指出企业内部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而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的 是那些“战略性资源”,即稀缺的、有价值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完全替代的资源。 上述三大流派对竞争力的研究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即假设产(企)业处在一个 相对稳定而非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对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内产(企)业内部拥有的资 源与条件进行分析来寻找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很少去考虑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变革的突飞猛进,许多学者认为产(企)业所处 的环境由过去的相对稳定演化为充满不确定性,产(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和发展 战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展开对竞 争力的研究,而这种动态研究既要包括外部环境的动态研究又要包括内部条件的动态 研究。艾特金森(altkinsin)80 年代后期提出的柔性组织概念,提斯(d.j.teece)1997 年提出的动态能力观点以及布朗(brown s.l)与艾森哈特(eisenhardt k.m)1998 年提出的 边缘竞争战略,都从动态角度对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进行竞争力研究时, 把影响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看成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研 究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这种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从而判断出在不同时点或时段 内产(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内开始了竞争力的研究。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在不 同方面和层次上进行了探讨。李建明(1998)认为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 技能和知识的组合,主要由洞察遇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组成。蒋学伟(2002)从竞 争优势的外在条件、内在基础、作用机制、内生动力等方面对竞争优势进行了探讨。 陈秋云(2003)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竞争优势的来源与演进。鲁开垠、汪大海 等(2001)认为形成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和价值观。马浩 (2004)提出了竞争力综合分析的 select 框架和 arts 框架。王新 安(2005)提出在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情况下,产业聚集、企业间竞争和态势对企业 竞争优势的影响,认为产业组织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企业竞争优势要从企业和 a. peteraf .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margare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4, no. 3 (mar., 1993) , 179-191. 马浩.竞争优势解剖与集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7 产业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史东明(2002)提出竞争力是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各部分 能力不仅扮演的角色不同,而且呈现出不同的能力层次和纬度。 2.2 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回顾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回顾 供应链的概念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但其真正发展却是 90 年代后期。供应 链译自英文的“supply chain”, 供应链管理则译自英文“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有人考虑到供应链的内涵,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将其意译为“供需链”,但从当 前的发展趋势看,国内的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供应链”的说法。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管理科学,存在很多不同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思想 起源于国外,国外学者对此有很多论述。 美国供应链专家 robert b.handfield 和 emest l.niches 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定 义如下: 供应链包括了产品从原材料阶段一直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与产品的流动 和转化,以及伴随的信息流动有关的所有活动。信息在供应链上可以向下流动,也可 以向上流动。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而对这些活动进行集成(整合),从而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一定义强调了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到达最终用户这一过程 中,与物流和信息流有关的所有活动,并将供应链定义落脚到活动集合上,并强调了 供应链关系的重要性。 fred a.kughn 从制造商的角度给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 制造商和它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最终顾客也就是供应链的节点协同工作,向市场 提供顾客期望和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顾客愿意支付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的费用。供应链是一个多企业组成的集团,就像一个扩展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一样 起作用,以充分利用人员、流程、技术和绩效评价标准等共享资源,实现协同运作, 从而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向市场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概念突出了供 应链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顾客 的需求,并强调顾客愿意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支付费用。 lee 与 billington(1995)把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由各种功能实体组成的网络, 其职能在于获取原材料,把原材料加工成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通过分销系统把产品 送到顾客手中 。 美国产品和库存控制协会(2003)定义供应链为:供应链是通过买卖双方企业链 robert b. handfield, ernest l. nichols.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intice hall, 1998. fred a. kuglin. custom-center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link by link guid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ompany, 1998. lee,h.l. and billington, c., the evolution of supply-chain-management models and practices at hewlett-packard, interfaces 25(5)1995,42-63.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8 接,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终端消费的全过程。供应链包括一个企业内外部使得产品增值 和提供顾客服务的所有功能 。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也多有论述。马士华等人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 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 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 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 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 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 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张成海(2002)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5一书中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供 应链管理是企业为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对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中 (不论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 运作进行同步化、 集成化管理, 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 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 我国 2001 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中,涉及将产品或 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定义 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 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3 供应链竞争力研究综述供应链竞争力研究综述 道格拉斯k麦克贝斯和尼尔弗格森(1999)在其开发供应商伙伴关系供应 链一体化方案 6一书导论中指出: 开发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目的是要保证最可能的商 业利益,以团队合作优于竞争为原则。他们认为供应链将来自企业、供应商、客户等 各方面资源动员起来并加以提升,整合为一个整体来完成任务。马士华等(2000)在 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写道: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 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某一特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7。 刘斌(2001)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 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客户价值8。这些研究在表明供应链管 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同时逐步引出了对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注。 陆菊春、韩国文(2002)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供应链竞争力更能反映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的整体实力。影响供应链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客户导向,供 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9 应链敏捷性、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供应链密切度等多个方面9。 王勇,孙良云(2002)提出供应链竞争力是指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整合其 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通过对顾客多变的需求做 出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更有效的反应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10。在影响供应链竞 争力因素方面指出: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系统的功能取决于构成系统 的要素质量及其结构关系、系统和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供应链的竞争力取决于 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 邵晓峰,季建华,黄培清(2000)给供应链竞争力下的定义为:供应链竞争力是 指企业联合其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在市场竞争中对顾客多变的需求做出比其竞争 对手更快速、更有效的反应的能力11。 彭建仿(2003)在供应链竞争力提升战略初探一文中指出:21 世纪的市场竞 争将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整体 竞争力更强,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供应链竞争时代,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 的竞争力,还要积极构建供应链,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作者在文中论述 了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如果说供应链的稳定最终取决于供应链具 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则为这种稳定提供了保证。具体说来,供 应链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的需要; 二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三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12。 王迎军(1999)提出供应链竞争力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顾客满意的观点。企业需通 过整个供应链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其赢利目的。顾客选择哪种产品完全取决 于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顾客能否有更大的收益,这种收益随着质量、服务、承诺水 平的提高及价格的下降而增加13。 付秋芳,马士华等14(2004)将供应链竞争力定义为:供应链竞争力是指某一供 应链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的一种外在市场力量,是与竞争对手抗争、赢得市场份额、 获取利润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能力,它是供应链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实力、能力、 素质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上所体现的力量。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因比较而存在。 供应链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上,它们共同作用构成了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供应链竞争力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 , 它可以应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度。因为供应链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市场力量的 直接结果或表现便是供应链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或超额利润,所以,可以使用供应链 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两个指标来衡量供应链竞争力大小。 2.4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发展及竞争力研究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发展及竞争力研究 供应链的概念最先是针对大型制造企业提出来的,而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供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10 应链也一直以制造业者为主导。这样,零售商在供应链中只处于从属角色,处在依附 于制造业企业的地位。零售商所销售的商品,由制造商设计,再经过批发商的中间转 手,而消费者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只是制造商产品流向市场 的通道,根本就无法遵从自己的商业理念。 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转变买方市场,使得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有了巨大变化。 以往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零售企业直接面向市场,能对消费者的需求及时 做出反应,逐渐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动权。20 世纪 80 年代,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 和矛盾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在美国,由于零售业形成了完备的信 息网络,拥有了信息上的优势,整个流通产业的供应链主导权完成了从制造商到零售 商的转移。这个时候,在决定顾客需要什么方面,零售业处于比制造商更为优越的位 置。零售商处于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环,他可以通过市场销售的反馈,最先了解到消费 者的真实想法。 在 21 世纪,供应链中的零售企业依靠知识与创新能力取得主导地位,零售业供应 链的运行将不再遵循从制造商到消费者的顺序,而是由零售商带领着供应链上的其他 企业一起,从消费者的愿望、需求、生活方式出发,并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把节约 下来的钱转移给消费者,达到多个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 零售业对大小制造商、其它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意义。由于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地位 直接影响其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行为以及整个供应链所获利益的分配 ,越来越多的零售 商采取构筑一条以自己为领导者的供应链的策略,管理研究重点也向构建供应链的竞 争力倾斜。 孙衍林(2006)在中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供应链 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应用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传统观念的阻力, 因此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我国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与渠道成员建立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相互信任和一体化运作能够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提高自 身所在供应链的竞争力。陈智勤(2005)从风险控制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 他指出我国零售企业在运用、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同时,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 施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只有有效地控制了风险,才能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功能,实 现整个零售业供应链增值的目标。杨浩指出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企业的信息资源可以 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而信息共享依赖于供应链企业间相互合作、多方共赢的战略联 盟的建立。 晋雪莲.论我国零售业管理j.企业研究.2004(5) 杨浩、诸葛建华.零售业主导型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6(8) ,原文“当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相互 合作、多方共赢的战略联盟时,发掘和有利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信息资源才成为可能。”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11 在实际操作中,世界上的知名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都通过建立以自身 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并获得了巨大收益。零售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实施零 售商供应商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变推动式供应链为拉动式供应链,在降低库存提高 效益的同时,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12 第第 3 章章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的构建 3.1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一般概念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一般概念 3.1.1 供应链的分类供应链的分类 在过去几十年中,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分类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六个方面: 1.生命周期角度生命周期角度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 发展、 直至灭亡的过程, 供应链同样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与产品生命周期相类似,供应链的生命周期指从供应链的组建到解体的全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15,即组建(establishment) 、运行(operation)和解体(disincorporation) 。 ? 供应链的组建。在组建阶段,由于各成员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供应链的 集成化程度和资源共享程度都较低,主要依靠契约的方式相互制约和控制。这 一阶段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分销商。 ? 供应链的运行。随着业务往来不断增加,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相互信任度不断 加强。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运用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推进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改进。 ? 供应链的解体。当协调组织解散,或者供应链使命完成时,供应链也就走完了 其生命历程,清算解体。 2.产品角度产品角度 美国的 fisher16教授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需求稳定程度即可预测程度等将产品分 为两大类: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和创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功 能型产品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对供应链成员来说重要的是利用供应链上的信息协调它 们之间的活动以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效率。这类供应链称为效率 型供应链。对于创新型产品而言,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供应链成员来说要不 断的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响应速度。这类供应链称为响应型供应链。 3.营销渠道划分角度营销渠道划分角度 hammond 等人17认为, 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营销渠道设计不同的供应链, 以达到“精 确响应”(accurate response)的目的。企业要想及时、准确的满足现代顾客的需求, 必须有效地缩短提前期,针对不同的营销渠道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分销商,构建不同 的供应链。 4.运作模式角度运作模式角度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13 从供应链的发展过程看,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有两种,即: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 供应链18。推动式供应链以生产推动为驱动方式,依据库存而生产;拉动式供应链以 需求拉动为驱动方式,依据订单生产,实现柔性制造及敏捷响应。 5.顾客群划分角度顾客群划分角度 fuller 等人19根据市场细分理论,把供应链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供应 链服务于不同的市场。他们认为不同的顾客群对产品档次、服务水平等都有不同的要 求,企业应量体裁衣,提供与顾客的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 6.组织角度组织角度 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主体组成的,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盟主型供应链和 非盟主型供应链。非盟主型供应链主要由一个供应链企业组成的协调组织来组织管理 供应链的活动。盟主型供应链主要由核心企业来组织管理协调供应链的活动,该企业 在供应链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其他成员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盟主型供应 链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以原材料供应商为盟主的供应链、以制造商为盟主的供应链、以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为盟主的供应链、以零售商为盟主的供应链。本文主要是以零售商 为盟主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3.1.2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概念与特点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概念与特点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具有最终选择权,企业产品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必 须要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零售商是供应链中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环节,能够及时 的获知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响应能力。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 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供应链。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是指以终端零售商为核心企业,由零售商、生产商、供应商、 消费者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其功能在于通过零售商的协调组织实现供应链协同运作, 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向市场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主 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复杂性。首先零售业所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往往由多个、 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因此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 构模式复杂的多。再者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本身是一个复杂开放 的系统,系统内存在类型众多的对象,各个对象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 系。因此,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2.动态性。动态性。 零售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 随着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 供应链也会动态的变化,各个节点企业也会存在进进出出,供应链各个企业实体之间 的关系也会动态的发生变化。为保持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是在竞 争中合作,在竞争中重组,吸收新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剔除失去竞争力的企业,许多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研究 14 不确定性因素在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内广泛存在。 3.需求多变性。需求多变性。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 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运作 的驱动力。零售商所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变的。因此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需求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4.交叉性交叉性 。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可以是另一个供 应链的成员,众多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这点在零售商主导 型供应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