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i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 摘 要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 研究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优 化政策,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发现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是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切实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岛地区凭借海 洋资源优势和港口岸线条件,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 量提升,但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 本论文以舟山市为例, 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存在问 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公共政策分析程序,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公 共政策分析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指出政府在中间应该如何做,体现哪些 职能,提出符合舟山实际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同时通过对舟山 市的政策剖析来对海岛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制定和修正提供借鉴。 文章结构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意义、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概述了该文中涉及的产业结构、产业演变 的概念及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等相关理论;第三章是对舟山市产业结构和产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ii 业结构优化政策的分析,在该文中主要对舟山市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及特 点、舟山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分析,并对产业结构 优化政策进行评价,重点通过对多个城市的比较方法分析找出舟山市产业 结构优化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第四、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针对 舟山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swot 优劣势分析,提出结构优化调整 的目标与方向,相应的发展战略、解决问题的政策。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实地考察, 分析舟山市产业方面数据, 找 出舟山市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 的发展战略以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舟山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政策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iii the policies of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island area take zhoushan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he important task of accelera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ing model is to researc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olicy which adjust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udy the rule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discover the conflicts and problem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 put forward the new measures for re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depending on the ocean resource superiority and coast condition, the economy in zhoushan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upgrad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flicts and problems in structure. taking zhoushan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isted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ccording to public policy analysis procedure, public management thesis,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sis, public economy thesis,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government for its behavior and fun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iv measures and approache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oushan. this thesis ha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one is instruction about the study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is concept and theory abou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which is involved in this thesi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policy in zhousha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re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 of zhou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then evaluate the policy. at last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existed problem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cities. chapter four and five are the keystone. in these two chapte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aims, directions, measures and strategy of re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ousha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mentioned in previous chapters. the key point of this thesis is by studying on the spot and analyzing the related data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zhou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re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key words:zhou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policy advice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周金荣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保 密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周金荣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近几年,我国海岛地区凭借出众的海洋资源和港口优势,以水产品加工和临港工业 为突破口,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和大提高。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较为严重 的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面对着资源要素制约、环境承载压 力、技术瓶颈和结构矛盾。在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中,只有纵览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和 新机遇,正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全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发展、培育,才能为海岛的经 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凸显新的优势、开拓新的资源、拓展新的空间,为此,加强 和深化海岛地区新的发展路径研究, 明确转型期的城市发展定位,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其一,世界经济呈现减速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处于重要关口,所面临的挑战比 以前亚洲金融危机来的更为严重。目前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使美国 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导致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其二,人民 币升值加快。人民币兑美元已突破7元大关,2007年全年升值幅度超过10%。企业不敢接 长单,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其三,2008年初,涨价风潮仍历历在目,石油涨价引发 原材料的全面价格上涨,油价连连上涨并创出历史新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考验,石油涨价造成钢材、农副产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全面涨价。虽然目前世界因经 受金融危机各种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从长期看资源类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已不可逆 转。其四,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国内企业在国际经贸领域中 经常遇到的难题。 (二)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将面对更多的矛盾与困境 一是生产成本上涨的新压力。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显现,环境的补偿成本明显提高。另外,随着构建和谐社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2 会的深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根本要求,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面临老龄化 的压力,国内劳动力的低成本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了生产成本的 大幅提高。二是节能减排艰巨任务的新压力。国家把节能降耗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这无疑将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 生产要素制约的新压力。土地方面,经济快速发展与狭小自然空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制 约招商引资和工业投资进程。资金方面。2008 年上半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央行实施稳 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收缩流动性,调控力度之大、之频繁,多年来罕 见。之后,虽然目前货币政策有所放开,但银行还是外松内紧,并集中放贷于政府投资 项目。 (三)海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和考验 一是海岛地区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逐渐弱化。近年来,以水产加工业为主体 的优势传统工业,渔业资源逐渐衰退,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优势已不复存在,传统优势 产业地位大不如前,支撑作用正在逐渐弱化,金融危机以后矛盾愈加显现。二是海岛地 区要素制约问题尤其突出。水、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支撑仍较缺乏,可用岸线日益 减少,工业发展空间将直面临界点。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有限。海岛地区对科技人才 的吸引力相当弱,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落后成为新一轮发展的“软瓶颈” ,面临着市场竞 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的窘境。 总之,海岛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要素配置比较薄弱、科技人才 支撑有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空间布局亟需整合,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依靠资源大量 利用和投资拉动。 可以说, 如果不对这种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不对高投入、 高消耗、低产出的产业结构优化改造,不对小而散的空间布局集聚整合,不对转型期的 城市发展有明确和清晰的定位。尤其是,当前国际国内区域间经济愈加激烈的竞争,产 业、资金、要素、人才更加频繁转移和流动,科技、体制、观念创新所带来的挑战,海 岛地区的经济下步发展将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资源要素制约、环境保护压力、技术创新 瓶颈和结构转型难题等深层次矛盾。 二、研究的意义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海岛地区陆域面积小、而海洋优势明显,优势和劣势并存,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3 结合实际,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美好 社会,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和政策,做好这方面的研究是具有极其深远的 意义的。第一从海岛的资源禀赋来看,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希望所在、潜力 所在和实力所在。 第二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来看, 海洋是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的摇篮。 只有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和 活力。第三从海岛发展的现状看,正处于面临爬坡过坎的艰巨任务。能不能攻坚克难、 迎接海洋经济时代、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总而言之,加 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研究是必要而迫切的。 本文以舟山为例对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开展研究, 通过对舟山这一典型特例 的研究将海岛地区基于共性特点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研究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 具有一 定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学家阿费希尔最早在其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提 出三次产业概念,他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之后产生很 多分类方法,我国所采用的为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克拉克大分类法”。对“克拉克大分 类法”的中文的流行译法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源自日文对 其的翻译,成为后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研究的比较普遍的分析工具;英国经济学家威 廉配第是最早注意到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英国经济学家,他揭示了产业结构演变和经 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配第未能看到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人均国民收 入水平的内在联系;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采用了劳动力这一指针揭示了产业结构 演进的基本趋势;西蒙库兹涅兹则进一步提出基准点价值,被成为人均收入影响论,并 引入各产业所创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比例的又一指标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 究;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将开放型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揭 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这些研究揭示了产业结构与现代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密切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4 相关并存在内在的发展规律。 二、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专家学者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展开了关于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 但此时研 究的范围侧重于从国家的层面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研究, 至于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则较少 涉及,即使有也存在诸如经济实践的时间局限、研究方法理论的局限等一系列的局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产业结构的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范围、方法 来讲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从研究的内容看,有关于产业组织结构的研究,区域研究,单一 产业的结构研究等;从产业结构的研究范围来看,既有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也有 区域的产业结构研究,而区域的范围大到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产业发 展的研究或根据自然、资源等进行划分的区域如关于县域产业结构等等;从研究的方法 来看既有传统的研究方法、也有新的探索和进展。 而把海岛地区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的政策研究方面本文还是首创。同时 以舟山市为例开展研究,舟山作为一个优势突出、发展迅猛的新兴港口城市,始终未开 展全面系统的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对相关政策也从未做过综合的分析和评价, 目前舟山市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是极为迫切的任务。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是以舟山市为例,对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开展研究,选择舟 山为例主要是基于三点理由:一是舟山地处中国沿海中部,是典型的海岛城市,具备了 区位和港口优势,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同时,还有众多有待开发 的像风力资源、滩涂资源、天然气资源等海洋资源能源,这样汇聚多种资源和优势于一 身的海岛地区并不多,所以说舟山在海岛地区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产业典型性,也就是说 只要研究透舟山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就能较为全面地对海岛地区的相关政策研究提供借 鉴。二是舟山人均 gdp 已超过 5000 美元,属于国内海岛地区中的经济社会先行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5 对后发的海岛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较强的经验启发。 三是作者本人长期在舟 山工作,对舟山的经济发展比较了解,能够收集到较为丰富的素材。 本文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是对产业结构、产业演变的概念及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等相 关理论进行综述,为全文作好理论铺垫。其次根据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对舟山市 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政策进行分析, 在该文中主要对舟山市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及 特点、舟山市产业结构及政策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分析,并对产业结构优化 政策进行评价, 重点通过对多个城市的比较方法分析找出舟山市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中存 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图表 1- 1 政策制定程序 最后,针对舟山市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swot 优劣势分析,充分 发挥舟山的比较优势,提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与方向,提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六 大战略,围绕“港”做文章,分别从产业、财税、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切合实 际的公共政策,提供三项保障措施建议。根据舟山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制定对海岛地区 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6 图表 1- 2 原有政策诊断过程 二、研究方法 论文将采用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理论, 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相结 合,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方法、横向拉开档次的综合评价方法、定性分析法等 方法分析研究舟山市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中所存在问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修订的主 要途径, 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研究时不单纯关注某一方面, 通过综合的研究对象横向、 纵向的比较分析以及静态、动态的比较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文献资料法:针对所选题目,有选择地对有关产业经济、产业结构、产业结 构优化调整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本文的完成提供可靠的理论保证和研究基础。 (二)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同类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将客观事物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三)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 状况及最新的信息数据, 对分析对象的性质、 特点、 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四)访谈研究:为了深入实际,大量掌握有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现状、主 要问题、原因、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我开展了广泛的访谈研究,我在文献研 究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各层级各方面的相关人员 20 余人 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记录和文本转录,访谈过程中还就舟山今 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建议与受访者进行了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7 第二章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涵义 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这一术语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才出现,日本经 济学家在讨论经济发展战略时, 用产业结构这一词来表述产业间关系。 60 年代有人应用 产业结构来解释产业内部关系和产业的地区分布规律等。后来,随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 进展,产业结构的研究领域及其内涵逐步明确起来,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生 产力布局理论被区分开来,产业结构理论专指研究产业间关系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专 指研究产业内部企业间关系的理论, 生产力布局理论专指研究产业地区分布及其规律的 理论。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产业结构定义,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 观点,一种是“产业发展形态理论”的观点,另一种是“产业关联理论”的观点 。“产 业发展形态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是指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经济资源之间的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运动关系。“产业关联理论”认为: 产业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状况、比例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产业 结构首先包括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状况,表明产业种类和数量;其次包括产业之间 的比率,表明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大小;再是包括产 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表明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状态与方 式。各产业的构成状况与比例关系,是产业结构的数量规定;而各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则是产业结构的质量规定 。本文采用“产业关联理论”对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按照不同角度和目的可以有多种划分,常见的有两大部类(生产消费数据 的部门和生产数据的部门)结构,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结构等。 其中,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 。三次产业分类法又称为“克拉克三 分类法”,它是 1940 年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继承了澳大利亚经济学 方甲.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5 来华英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研究-以日照市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4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78.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8 家费希尔的观点,在其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运用这一产业分类法对经济发 展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使三次产业分类法得以广泛传播。克拉 克将区域的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其中,产 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次产业,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次产 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次产业 。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根据英国的经济学家克拉克、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产业 结构演进规律的研究分析,从三次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 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在第一产业内部, 产业结构从技术水准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较高的集约型农业, 再向生物、 环境、 生化、生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型农业向畜牧型农业,野 外型农业向工厂型农业方向发展。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朝着轻纺工业基 础型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情况来看,产业结构沿着劳 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包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演进。 从市场导向角 度来看,产业结构朝着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市场全球化方向演进。第三 产业内部, 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 识产业的方向演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产业有小到大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 的上升运动是有规律进行的。总的趋势是:沿着“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 高附加值加工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一步一步不断发展。 在我国的海岛地 区发展历程来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由低到高不断上升的规律,以舟山为例从一直以来 以渔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水产加工业和纺织业逐渐兴起并成为舟山的主导产业,进入 了轻工业时代;90 年代初期以机械、交通为代表的基础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市经济中占 有一席之地;进入二十一世纪,船舶工业快速崛起,重工业超过轻工业,舟山至此进入 了重工业时代,同时高附加值加工工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也开始出现和发展。 周震虹,王晓国,堪立平.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杨公仆,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4.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9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标准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 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 指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 科学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 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 根据优化准则的选取不同,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和产业结构 高级化标准。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现象不能仅在一个时间点来 观察分析,而应从一个时间序列上进行分析,最能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是产业间协调 发展,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及结构效益三个方面 。 (二)战略产业的选择:在对战略产业的选择上,除了要遵循把工业化的普遍规律 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根本原则外, 在选择标准上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和该地区的具体情况。 (三)第一、二、三次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在非均衡经济增长条件下,在确定战略 产业和有效配置资源之后,还必须从总的方面考察一、二、三产业的状态,它们是否保 持均衡协调的发展,形成同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一、二、三次产业的合理结构。 (四)产业结构合理化机制和动力: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来看,主要有部门、 行业之间(供求关系)不断调整协调趋于平衡和平衡不断被打破过程, 而这种调整的有效 动力和机制是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和政府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手段来综 合完成。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主要源自发明家和企业家,发明家的主要作用在于为 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技术条件, 而企业家则直接利用发明来促成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全过 程。 钱纳里.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0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主要是指在产业技术等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不 断提高产业结构素质(要素质量、要素结合效益、产业间联系方式),为经济快速增长, 协调发展和创出更新的附加价值创造必要条件。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 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 又可称其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即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个产业的规模并非同时扩大,一些产业相对增长较快,一些产业相对增长较慢,甚至 个别产业出现收缩,它要求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其标 志是代表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不断增大, 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 续上升能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 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二是产业结构中 由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初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 型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三是产业结构中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步 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的高度 化提供了基础,而高度化则推进了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合理 化首先着眼于经济发展的近期利益,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则更多地关注结构成长的未来, 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全过程中,应把合理化和高度化 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高度化带动产 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第四节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公共政策理论 大量事实证明,政府对于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权力可能促进或妨碍经济 的发展。符合经济规律的政府行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违背经济规律的政府行为则会 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总而言之,政府总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力量。公共政策 的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种非市场性质的经济调控手段,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1 具。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出现,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分工体系正在 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国经济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各国(无论 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迫切需要以公共政策为基本工具,审时度势,充 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持或争取本国产业在经济 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制定和推行公共政策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 运用多种理论制定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是体现政府经济职能 主要途径。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同样如此。 一、政府干预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提出国家的三大任务分别是:提高分工程度、增 加资本数量、改善资本用途,由此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 完全的自由,无需政府进行干预,进而对政府的义务作了三点限制:保护社会,使之不 受侵犯;保护社会上每一个人,使之不受其他人侵犯;建设并维护公共事业以及设施。 将上述归纳起来便是一幅“看不见的手”支配社会的景象,而政府则成为一个“守夜人” 。斯密学说征服了欧洲 100 年,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经济大萧条的爆发,人们 逐渐意识到斯密学说的局限性,凯恩斯主义挺身而出扭转局势,要求政府干预经济,这 为西方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 。 凯恩斯主义“干预”的概念主要体现了政府(或有关机构)干涉的意志。其主要原因 是市场自身并不会以有效的方式或最低可能的成本生产其特定产品和服务。 效率和低成 本生产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标志,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要完成高效率的资源分配和社会 财富的最大化,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和完全竞争的环境来作为保障,但事实上,这样的完 全竞争环境是不存在的。 因此, 政府或有关组织干预行为的出现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中监管是政府控制经济的一个特点。 当市场自身不能保持竞争环境的所有要求时,就被称为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 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然而, 市场机制并非万应灵丹, 它也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能修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还能协调社 会成员的利益。 斯蒂楠利茨: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中国物质出版杜 1998 年版,第 3 页。 金润圭: 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顾建光: 现代公共管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2 针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而言, 市场自身不能抑制经济周期性波动和避免不完全 信息,也无法提供水、电、交通等公共产品,如果缺乏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推进产 业结构优化调整将变的漫长和坎坷,同时也将造成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二、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经典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和比较生产费用理论” ,各地区在不同 产业的生产费用,决定着各地区都应优先发展本国在生产费用上拥有优势的产业:在多 项产业部门都拥有优势时优先发展优势最大的产业;在多项产业部门都处于劣势时,优 先发展劣势最小的产业,即优先发展相对优势产业。这样,各地区都能通过交换获得比 较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后发优势理论 比如像日本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后起国家,仅仅按照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势 必使所获得的比较利益远低于先发国家,并使其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德国经济学家李斯 特认为,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有可能经过国家产业政策的保护与培育,发展起新的 优势产业; 后起国家只有以这种优势产业参与国际分工, 才能打破旧有的国际分工格局, 以先进的生产结构占据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后起国家由于可 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的多;在同样的资 金、资源、技术成本的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便宜的优势;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与扶 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与先进国家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 术领域一争高低。 (三)规模经济理论 由于生产费用中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构成受市场开辟的过程性等因素的影响, 产 业发展客观上存在着生产费用最低的最优经济规模;在达到最优规模以前,单位生产费 用处于递减过程,继续扩大规模是有利的。政府应当利用产业政策首先保证工厂规模达 到最优,才能保证产业迅速成长和获得竞争力,为了本地区的长远利益,政府应当通过 产业扶持政策负担这些产业的振兴费用,尤其是在运输交通设备等最优规模很高的产 业。 (四)技术开发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3 技术开发理论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它的基本内容是,技术是一种难以按一 般市场原则进行交易的知识财富。技术本身常常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技术的开发与应 用具有学习过程和规模经济的特征。 所以技术的开发过程或开发结果经常存在着社会收 益率大于企业收益率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会削弱企业技术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在 技术开发过程中,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干预是保证技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4 第三章 舟山市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公共政策评价 第一节 舟山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演变历程 一、舟山市经济发展概况 近几年,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自 2004 年以来,连续四年 gdp 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在长三角城市中也位居前列。经济 总量在短时间内连续跃上三个台阶。2004 年 gdp 突破 200 亿元(231.27 亿元) ,2006 年 gdp 突破 300 亿元(335.2 亿元) ,2007 年 gdp 突破 400 亿元(408.52 亿元) 。 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依次为 44.94 亿元、178.76 亿元、184.82 亿元,三次产业均实现较快增长。一产:渔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全国率先作出了深化 渔业结构调整、推进渔民转产转业的重大举措。2007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9.92 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 89.70 亿元、农业总产值 6.52 亿元。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07 年为 123.83 万吨。二产: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总产值自 1999 年突破百亿大关以来,2003 年-2007 年依次突破 200、300、400、500 和 600 亿元, 2007 年达到了 642.5 亿元,2008 年更是突破了 800 亿元大关。三产:港口资源有效开 发,航运业迅速壮大。一批港口大项目在舟山落户建设。初步建成了我国东部沿海重要 的能源、矿石等战略物资和大宗物资储运基地。2007 年,全市有港口经营企业 253 家, 生产性泊位 410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19 个。1999 年开始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 口之列,2007 年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 1.28 亿吨。海运运力快速增长,海运大市地 位基本确立。2007 年,海运运力达到 250.25 万载重吨,海运货运量达到 6986 万吨。 海洋经济特色鲜明。2007 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突破 800 亿元,达到 815 亿元,近 五年海洋经济总产出年均增长19.2%; 海洋经济增加值262亿元, 近五年年均增长18.9%。 临港工业、港口物流、航运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产业大幅提升,成为全市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人均 gdp 快速上升。1978 年人均仅为 265 美元(447 元) ,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5 1996 年达到 1024 美元;近五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7.1%, 加上近几年受人民币汇率上升和户籍总人口下降双重作用, 人均 gdp 节节攀升, 继 2003 年过 2000 美元之后, 2005 年跃过 3000 美元 (3532 美元) , 2006 年又超过 4000 美元 (4352 美元) ,2007 年则跨越了 5000 美元(5539 美元) ,从全省排位后列上升到第四位,仅次 于杭州、宁波、绍兴。 二、舟山市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 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看,服务业比重总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 地提高,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二、一、三” ,再到“二、三、一”,最终达到 “三、二、一”的过程。 而舟山市从 1978-1991 年产业结构几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第二产业所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 26.31%上升到 31.44%。1992 年,三次产 业占 gdp 比重基本等同。从 1993 年起,舟山市产业结构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格局, 但这是建立在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基础上。直到 1999 年后,尤其“十五”时期, 舟山市第二产业才得以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然为“三、二、一”格局。具体产业结 构变化如下图表所示。 图表 3- 1 1978-2007 年舟山市三次产业发展演变(单位:%) 数据来源: 2008 年舟山市统计年鉴 2007年,按户籍人口计算,舟山市人均gdp突破40000元,达到42118元,比上年增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海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16 长17.0,换算为美元,达到5539美元。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将会出现两种趋势,可能继续保持稳定上升甚至加速 增长的趋势,也可能徘徊不前,出现振荡。如应对得当,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人均 gdp8000美元以上,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 从人均 gdp 看,根据 h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按 1982 年的美元汇率计算,人均 收入水平 728-1456美元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收入水平1456-2912美元进入工业化 中期阶段(重化工阶段);人均收入水平 2912-5460 美元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按照这个 指标,再综合考虑到汇率的变化,舟山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由于人均 gdp 对于汇率变动 和换算方法比较敏感, 所以依据总量标准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依据不够充分, 经过引入 经济结构指针与生活质量指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基本可以判断目前舟山经济发展处于 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加快过渡的时期,其中二产目前正处于资本-劳动力密集型向 资本-知识密集型转型过程。 图表 3- 2 判断舟山市发展阶段的指标分析 工业化阶段 发达经济 发展指标 舟山市指标 初期 中期 后期 高级阶段 人均 gdp 5539 美元 万元产值能耗 0.2324 吨标准煤 人均电力消耗量 948.9 度 非农业的产值比重 87.5% 非农业人口比重 36.4% 城市化率 60% 恩格尔系数 35.0% 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 52% 注:除人均 gdp 为 2007 年数据,其它指标为 2006 年数据。数据来源: 2008 年舟山市统计年鉴 三、舟山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舟山市二产发展起步较晚、总量较小,虽然三次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介质粉销售合同范本
- 车辆合伙购买协议合同
- 矿山石子购销合同范本
- 测试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酒店无卡会员协议合同
- 长期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网络销售合同协议范本
- 采购面粉购销合同范本
- 转让出售冲床合同范本
- 湖北集体劳动合同协议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小学1-6年级英语知识点归纳汇总
- 原始凭证粘贴单(模板)
- 地铁风险评估报告
- 经济学原理(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甘肃省水利工程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公示牌、永久责任碑(牌)
- O型圈推荐沟槽设计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癫痫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