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iv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摘 要 妇联是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团体, 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 梁和纽带。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妇联组织形成了她特有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 对中国妇女争取社会平等权利起着无可替代的 作用。她的自身运作机制与发展,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影响 着中国妇女的发展进程。所以,研究妇联组织的变化趋势,就显得犹 为重要。 本文从对妇联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入 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经验分析方法,通过对妇联组织在社会转型 时期的目标选择、定位方向、定位原则等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上海市 妇联近几年在妇联组织功能定位探索中的实际做法, 探讨社会转型时 期妇联组织功能定位的可操作性做法, 为妇联组织更合理地发挥作用 提供参考。 本文的逻辑结构是:首先,说明选题目的。通过阐述社会转型期 各种因素给妇联组织带来的冲击, 目前妇联组织体系和功能定位存在 的问题,来说明撰写此文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梳理概念。阐述妇联 组织的基本内涵、历史发展、基本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组织的关系问 题,明确妇联组织的政治地位,妇联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 是党和政府 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第三,交 代基本状况。描述传统妇联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为对妇联组织 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列举动因。从社会大环境、妇联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v 对象、妇女组织状况等不同角度阐述在社会转型期引发的,影响传统 妇联组织功能发挥的各种因素;第五,指明路径。对存在普遍理解差 异的问题明确观点, 从而分析现阶段妇联组织功能定位的原则和基本 途径; 第六, 剖析案例。 分析上海市妇联组织功能转型的实践性尝试, 指出在研究社会转型期妇联组织功能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为妇 联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思考。最后,总结全文,展望前景。 本文的学术贡献与创新在于: 一是通过理论分析方法阐明了社会 转型期妇联组织的合理功能定位; 二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揭示了现阶 段理论层面的妇联功能设想在实践中的操作缺漏; 三是为进一步合理 规划未来妇联组织功能定位提供了实现策略和可行性展望。 关键词:社会转型,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vi research on how womens federation functions during social reformation abstract lead by the party, womens federation functions as the bridg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women citizens. being an instrumental part of the womens equalization effort, the federation formed its unique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s well as its people basis during its operation in past decades. her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will impact the evolvement of chinese women all the time. in light of above said fact,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how womens federation itself, as an organization, evolves. using 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and taking shanghai womens federation as example,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d the major challenges that womens federation faces during the social reformation course and how it repositions itself and re-selects its target and proposed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as following. firstly, to clarify the purpose to writing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reason by presenting problems that womens federation has with its cur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osition. secondly, to define the womens federation. the author states the mission of womens federation, elaborate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sort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s federati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womens federation i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establishes to connect women citizen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o further liberate chinese females and realize woman equalization. thirdly, to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describes how a traditional womens federation is organized and how it works, which will be the basis for la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federations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fourthly, to identify challenges. the author points out various challenges that emer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of those targeted people and group. womens federation has to tackle with thes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function as normal. fifthly, to propose solutions. the author states clearly her understanding of may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and points out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way that will help to reposition womens federation in the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vii new environment. sixthly, to study real cases. the author takes how shanghai womens federation did as example and analyzes how womens federation can improve to better achieve its mission.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author wraps up the whole dissertation and looks forwards to the future by setting the outlook of womens federation. the academic contribution and innovativeness of this dissertation can be describes as following: firstly, it elaborates how womens federation can reposition itself to better function during the social reformation course. secondly, it discloses the gap between actual oper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functionality of the womens federation. thirdly, it describes the strategies and illustrates the blueprint of a better organized and more functional womens federation. key words: social reformation, womens federation, functional research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ii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周 波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iii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周波 指导教师签名:唐兴霖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1 第一章 绪 论 人民团体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现象,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特殊条件 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妇联作为人民团体的其中一员,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在角色扮演、功能定位上也正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一系列的 变化。因此,如何把握这变化中的度和量,使妇联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就显得十 分重要。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在周恩来同志的倡导下,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于 1949 年 3 月 24 日正式成立的。其章程规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全国各族 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 是 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 在计划体制时代,党实行高度集中的一 元化领导体制,党的政策直接调控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妇联组织作为执政党的 重要社会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发动妇女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组织妇女 投身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起着广大妇女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妇女运动的重要 组织者和领导者、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等重要作用。 但是,当今社会正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一切既有事物都在现代理性的 冲洗下回应着社会的变迁,谋求着自身的发展。当今中国发展的大潮和主题从整 体上就是整个社会要实现从传统的管制型社会向现代的自治型社会的转型。 表现 在形式上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主体归应和社会规范。政府、市场和非政府 组织各自以规范方式发挥各自的职能;二是体制转型。从不健全、不合理的体制 向健全合理的体制转型;三是对现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管是外来文化还是传 统文化,都要通过创造性的转化使其获得本土生命力,从而发展出与时代发展相 适应的良睦文化,任何人都要清楚一点,制度转型不可能只依赖于政治家,文化 关于妇女九大调研的汇报材料,2003,37.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2 改良也不只是文化人的事。社会是全息的,每个人、每个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 逃避和推卸任何整体性的公共责任。 传统的妇联组织作为中国拥有最广泛群众基 础、最完整组织机构、最大影响力和最有权威的妇女组织,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自 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才能适应 变化的形势和需求。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妇联对自身组织体系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反思。第一 次是 1987、1988 年前后在全国妇联机关报刊上展开的讨论,第二次是进入新世 纪以来的理论研讨和调查研究。通过自我反思,妇联组织对自身的组织体系和功 能定位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1、妇联工作效益不高。妇联组织职责定位过于宽泛,工作面广线长,犹如 集党政群于一体的综合部门,角色职责模糊。工作(活动)投入成本高,收益低, 妇联组织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2、妇联角色定位不清。一些报告指出,妇联存在“忽视妇女群体的主体性, 把妇女视为单纯的受教育者、受助者、受益者和工作对象,以致与基层妇女群众 相脱离”的倾向,并指出“妇联干部一年到头忙碌,可外部很少有人了解妇联在 做什么,特别可悲的是相当多的妇女也不知道妇联的工作内容,缺少对妇联的认 同感。 ”妇联是妇女群众的组织,不立足于妇女就失去了妇联存在的意义。 3、妇联工作内容模糊。如果把与妇女有关的问题都纳入妇联的工作范围, 那就势必把妇联工作变成包罗万象的混合体。而多年来,妇联工作经常满足于拾 遗补阙,甘当配角,没有突出的工作重心。 4、妇联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目前的妇联工作比较注重贯彻执行党和政府 决议的一面,面对争取妇联参政议政权利则注重不够;比较强调教育组织妇女的 一面,面对代表妇女说话,保护妇女利益则强调不够。我国妇女在各条战线的方 方面面,凡与妇女有关的事情都由妇联直接去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1995 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从某种意义上说,为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形式多样的新兴妇女组织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多种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 益多样化,带来了妇女群体的社会阶层、群体结构、思想状况、利益需求的多元 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妇联的组织机制、工作内容和思想方法提出了新的要 雷永贤. 双重角色对妇联履行职能的影响j. 妇女研究论丛,2002,6:55-58.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3 求。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妇联组织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才能适应变化的形 势和需求。 第二节 研究综述 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妇联组织的功能研究问题日益突出,综观与本论题 有关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妇联组织与功能的分析,有两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1、妇联组织的特点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妇联的发展主要呈现三方面的 特点:一是组织网络从纵向拓展到横向,工作对象从基层妇女群众拓展到高层次 职业女性、知识女性;二是干部素质从“单一”走向“组合” ,干部队伍从专职 为主走向专兼职结合;三是经济实力从匮乏走向充实,阵地、基地从无到有,从 小到大。妇联组织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妇女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一手抓维 权,一手抓发展”为两条主线,对妇女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 在:动员、组织妇女参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寻求妇女发 展;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 主流;激励女性发扬“四自”精神,提高妇女素质。 也有论文通过地方妇联的个案研究, 认为在社会转型中地方妇联功能发生了 变异,主导功能趋于弱化,基本功能中的维权功能也不断弱化,而服务功能和统 战功能却逐渐强化。 2、妇联组织面临的新挑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妇联组织将面临着三方面 的挑战:一是层级式控制机制的弱化趋势。随着利益地域化分割的大趋势,基层 妇联更多地服从地方政府的利益、 配合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不是仅仅围绕上级 妇联的任务转,下级妇联表现出来的对上级组织的独立性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这 样,妇联系统层级控制模式处于弱化的过程中,同时,由于妇联活动的社会化趋 势,使基层妇联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来自体制外的社会资源,增强自身与上级妇联 对话的实力;二是妇联组织定位的选择。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妇女组织基本是 妇联一家,改革促使利益群体分化、性别分层,由此不少民间妇女组织兴起,这 仪缨. 不同的声音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国妇女组织研讨会j. 妇女研究论丛,1999,3:50-53. 孙美娥. 社会转型期上海妇联功能的转变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0.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4 使妇联组织面临新的选择;三是妇联传统活动方式需要调整。以往妇联的活动、 运作基本上是运动式的层层发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依靠行政强制的运 动式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形势要求。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肖扬曾在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组织变革的若 干思考一文中提出,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妇联组织要强化基本职能、坚持政 治职能、拓展管理职能。笔者认为,妇联组织不同于其他妇女组织,必须具备这 些职能,但是如何将理论切实转化为实践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从目前地方妇联的 实践看,妇联组织在功能转化上似乎更多留于形式上的转化,实质上还渗透着很 多传统的烙印,如何切实地从这个框框里跳出来,形成适合社会转型期的妇联组 织需要我们从体制上、观念上、行动上共同努力。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理论既是一种知识工具,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它能帮助人们通过一定的事实 梳理把复杂的世界条理化和简单化,分清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助于 把重要的和琐碎的事区别开来” 。显然,理论为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与寻找 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而分析方法是构架理论的重要工具,也是解 析事实与经验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当然,任何分析方法都有其特定的 功能,在适用上有一定的限度。问题的关键不在分析方法本身,而在如何选定分 析方法。本文从对妇联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入手,运用 理论创新的优势和经验分析方法,对妇联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目标选择、定位 方向、定位原则等进行研究,探讨社会转型时期妇联组织功能定位,为妇联组织 更合理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全本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关于妇联组织的概念、理论;第三章传 统妇联组织的功能;第四章社会转型对妇联组织的影响;第五章妇联组织功能定 位的目标选择;第六章从上海市妇联看妇联组织功能研究的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5 第二章 关于妇联组织的概念、理论 妇联作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 是中国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因此认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历史 过程及其基本特征,对于全面地认识妇联的地位、作用、职能以及与党和政府的 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关于妇联组织的基本理论 一、妇联组织的基本内涵 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规定 ,妇联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团体, 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 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妇联的基本职能是: 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其主要任务 是: 团结、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全面 提高素质,促进妇女人才成长;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 妇女儿童服务。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协调和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 巩固和扩大各族各界妇女的大团结,加强同港、澳、台及华侨妇女的联谊,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的友好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维护世 界和平。 妇联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 地方各级妇联按照国家行 政区划建立,实行民主集中制,全国和地方各级领导机构,由全国和地方各级妇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 中国妇女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007:427-428.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6 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二、妇联组织的历史发展 任何组织的出现,都有其自身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妇联作为 一个组织,它的产生也必然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有关。 在五四运动反封建斗争中, 各具形式的妇女运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妇女 社会活动家,在力求中国妇女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等方面发挥了较显著的作用, 这为全国民主妇联组织产生奠定了历史性基础。 妇女解放运动,一方面通过妇女个人反传统的自主独立行为传输到社会,引 发社会的反响,推动社会观念层上发生变革,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的力量,发动妇 女每个人都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力求赢得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妇女组织的培 育就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深入的一个重要支点, 也为夺取政权的政党组织提供了支 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农民运动、工人运动与妇女运动在革 命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占全体人们半数的妇女群众的威力,在领导机构内设立了 专门负责妇女工作的部门。随着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来临,党内的妇女组织就 设法与社会上的其他民主性的妇女组织相融合,促成了全国民主妇联的诞生。 全国民主妇联组织与共产党天然的依存关系, 使妇联组织从成立之初发展到 现在,伴随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党的执政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发生了重 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党实行高度集中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党的政策直接调 控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妇联组织作为执政党的重要社会支持系统,其职能定位 主要体现为发动妇女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组织妇女投身政治运动和经济 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利益格局的重新调 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大量涌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当部分妇女 的权益在改革中受损,妇女群体利益的社会表达遇到一定困难的时候,她们迫切 希望通过组织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这一情势下,全国妇联作为中国 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妇女群众团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就在于“代表 和维护妇女的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妇联的这一基本职能在 1988 年第六次全国 妇女代表大会的章程中首次得到明确阐述,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变革,对日 后妇联组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妇女运动史m. 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1.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7 90 年代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公民社会和民间社团的发展,随着 妇女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各种妇女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 现,使妇联工作的对象、任务、范围不断扩大。为适应这一变化,各级妇联在实 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将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细化为团结、教育、代表、服务、联 谊这五项职能。 跨入新世纪后, 妇联组织的职能定位又面临许多新的变数与挑战。 各个阶层、 各个界别和各种类型的妇女组织不断涌现,不同妇女群体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复 杂化;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变革,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的转 变,使妇联组织的功能又面临着调整与适应。 三、妇联组织的基本特征 (一)准政府组织性 由于用西方的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特征无法衡量妇联组织, 这就需要从 中国本土的角度来分析妇联这类组织的特性。实际上,在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 织与政府组织类别基础上,仍存在着一个中间状态的组织形态,那就是准政府组 织,即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 这种组织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 (1) 具有某些公共事务重大决策建议权,参与决策与执行活动; (2)机构编制、人员 经费、上下机构设置和该组织享受的行政级别都与政府性组织相似; (3)这些组 织设置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社会事务,而是在为政府服务的情况下,维护某一方 面组织成员的利益。用这一标准来衡量妇联,就能判断妇联属于准政府性组织。 准政府性组织与政府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强制的公共权力,没有执法权。 (二)群众性 妇联是一个群众性组织,缺乏行政机关所应有的强制力,没有对社会公共事 务拥有直接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组织形式上,尽管它的组织 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节制,由全国妇联一直联系到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 镇级妇联,但在妇女集中的学校、医院等企事业组织却没有对等的基层组织,不 像政府管理覆盖到整个社会;第二,工作内容上,妇联把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具 体利益、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作为特殊的使命,这是妇女群众最关心的 实质性内容; 第三, 工作方式上, 实行妇女代表联系妇女的制度和团体会员制度, 加强与妇女群众的联系。不管怎样,妇联对妇女采取的是非行政化的领导方式, 涂瑞德. 英国志愿部门与政府的合伙关系. ,2001-07-31.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8 通过教育、服务和妇女群众自我教育来实现表达、维护和保障妇女自身利益的目 标。 (三)统战性 妇联不象工会具有阶级性,不象共青团具有先进性,而是具有统战性。 妇 联所涉及的工作对象是妇女,既不受年龄、职业与宗教的限制,也没有农村、城 镇之别,只要是各族各界的爱国主义的妇女都是它所联系的对象。妇联能与各界 妇女联合,把各条战线、各个阶层、各个党派、各个地域妇女团结在它的周围,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四)垄断性 妇联从它成立之日起,在承担较多的行政职能的同时,也充当着全国妇女权 益和要求的代表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是由政治制度自上而下所安排规定的,不是 由女性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 “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党中央交给 妇联的重要任务,也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 妇联垄断性的特征,使它能够从 政治体制中获取应有的权力资源支持,但同时,也时刻面临着能够代表妇女利益 和妇女是否认同这一组织的拷问。 第二节 妇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问题 对于具有五十多年历史又身处中国社会转型变迁之中的妇联组织来说, 她是 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密切的互动,在互动中获取必要的生存 资源,实现有效的产出并以此获得合法性地位。 一、妇联与其他政府非主管部门的关系 妇联在具体的工作中,常常存在着和其他政府非主管部门工作的交叉重叠。 其他政府部门都有自己专门的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的划分只是以自身的工作内容 为依据,没有把性别当作一个专门的指标,妇女只是其目标群体的一部分。而妇 联的目标群体的划分却首先以性别为依据,其工作内容涉及女性的方方面面。这 样一来,妇女成为妇联和其他政府非主管部门的目标群体的交叉重叠部分。妇女 刘静. 试析妇联组织的特征j. 妇女研究论丛,1992,1(1) :59-62. 全国妇联办公厅. 七大以来妇女儿童工作文选g. 1993-1998. 772. 李小江. 关于女人的答问m.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68-69.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9 有了问题,既可以找妇联,也可以找问题的主管部门。然而,这两者的权力效应 却是截然不同的。妇联作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团体不存在真正的行政权力, 而行政权力在我国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当需要用行政的力量去解决一些 问题的时候,妇联往往无能为力,它必须和某一问题的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借助 他们的行政力量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妇联与其他政府非主管部门应该是合 作的关系。 二、妇联与其他社会民间团体的关系 随着市场化改革,社会结构异质化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团体的兴起成为我国 一个突生的社会现象。新兴的社团如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在执行的功能上与妇联 也存在着重叠交叉的地方。因为前者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而妇女和儿 童无疑是弱势群体中的主体部分。 因此, 妇联和这些社会团体存在着合作的关系。 与妇联不同的是,基金会等慈善机构是纯粹的民间社团,官方与民间的区别在资 源获取上的差异可见一斑。 相对独立于政府的民间渠道是这些社团最主要的资源 获取渠道。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些社团必须向社会获取资源。但由于他们不是政 府机关, 既没有向社会强制索取资源的权力, 也没有与社会进行权钱交换的资本, 因此它只能与社会进行自愿的平等交换, 为社会提供令人满意的公共物品来博得 社会的支持。然而,社会资源总量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这样,其他社会团 体的崛起和良好的运作成绩无疑对妇联从社会获取资源形成了有力挑战。所以, 从资源的稀缺性讲,妇联和这些社团是竞争的关系,而从服务于社会来讲,则是 合作和沟通。 三、妇联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社会公众构成了妇联又一重要的网络结点。在这里,社会公众主要是指分散 的个人以及企业和新闻舆论机构。改革前,中国是一个总体性社会。总体性社会 是“强国家弱社会”的模式。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结构分化程度低,国家垄 断着绝大部分的稀缺资源和结构性的活动空间,社团必须从体制内渠道获取资 源,以维持其生存。 妇联也是如此,绝大部分资源甚至完全来自于政府。这种 单向的依赖,一方面导致它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比较松散;另一方面长期稳定的依 赖关系也导致了目标置换,即妇联工作的目标对象本应该是妇女,但由于资源上 对政府的依赖,其工作的目标对象却置换成了政府。这样的状况使得妇联在社会 孙立平,晋军,等. 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10 公众中即使没有以业绩为基础的美誉度,却仍然能够生存下去。然而,改革导致 了政府角色的转换, 社会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与政府并列的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 机会的源泉,妇联必须学会利用社会公众中的资源,而这些则有赖于业绩和公众 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因此,从这个角度,妇联和社会公众则是资源依赖和评判、 监督的关系。 四、妇联与广大妇女的关系 妇联组织是为妇女的解放和发展而有目的地建立起来的。 妇女是妇联工作的 目标群体,是妇联工作直接的体验者、评价者和支持者。妇联的工作首先只有得 到广大妇女的认同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才能树立其权威地位。另外,妇女 也是妇联组织资源的直接提供者。离开了妇女,妇联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 据。因此,妇联和妇女的关系可以表述为:首先妇联是妇女权益的代言人;其次 妇女又是妇联的支持者和评价者,是妇联依靠的对象。 五、妇联与作为妇联团体会员的妇女组织的关系 团体会员制度是妇联本身组织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妇女联合会团体会员 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凡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妇女团体, 各行业自愿组织的为社会、为妇女服务的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宗教团体和其 他群众团体的妇女组织,自愿申请,经妇女联合会批准,可以作为同级妇女联合 会的团体会员。 妇女联合会团体会员工作条例指出,妇女联合会要加强同团 体会员的联系与合作,帮助和支持团体会员展开工作。团体会员要接受同级妇联 对妇女工作的业务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11 第三章 传统妇联组织的功能 任何组织都有其结构,不管是单元的结构,还是由单元组成的整体结构,但 是这种结构的组织形式不同会对它发挥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妇联组织的结构分为两部分: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这种结构呈现出准政府 组织、利益化与人格化运作的特点。由于结构及所体现的这些特点,表现在功能 上,妇联一方面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另 一方面又要保持其组织的基本特性,维护妇女权益,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目标。 第一节 传统妇联组织基本状况 根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妇联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 结合的组织制度。地方各级妇联按照国家行政区划建立,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 妇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地方各级妇女代表大会。 企业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和在 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以女性为主体会员的各类为社会、 为妇女服务的社会团体经 过一定的程序,均可作为妇联的团体会员。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大政府、小社 会”的运行模式,团体会员屈指可数,所以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各级妇联就成为妇 女组织的重要形式。 根据妇联章程产生的妇联组织,其组织架构是个共性鲜明的统一体,即在全 国妇联领导下,依托城乡行政层级,建立市、区(县) 、街道(乡镇)妇联,直 属机关、委办、事业单位妇委会和居委会(村委会)妇代会。各级妇联根据工作 需要设若干业务部门,行使对下一级妇联的工作指导。其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 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在我国,与同属社会群众 团体的工会和共青团相比,妇联是唯一依托政府行政建制设立的组织,即在市、 区、街道和居委会均有妇女组织,从而也是在社会基层扎根最深的。可以认为, 李剑锋. 组织行为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7.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12 这种建制特点,是由妇联服务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与工会会员和共青团员的身 份条件相比,妇联所覆盖的是一个跨年龄、跨职业的性别群体,而非特定的产业 人群或特定年龄段的人群。正因为如此, “有妇女的地方,就有妇女工作,就需 要妇女组织” 。妇联组织生根社会基层,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是其得天独厚的、特有的组织资源优势。以上海为例,多年来,这种传统的组织 架构一直支撑着妇联工作的开展。 注:团体会员包括女职工委员会、联谊会、协会等 图 2-1:传统妇联组织框架图 图 2-1:传统妇联组织框架图 第二节 妇联组织的特征结构 由图 2-1 可见,妇联组织结构分为横向性与纵向性。横向性的组织结构有两 种形式:紧密层的组织结构安排与松散层的组织结构安排。紧密层主要指妇联组 织本身的内部结构,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机制。这种紧密层的组织形式通过机关的 职数与部门调整来加以体现。 松散层主要指妇联组织与其他组织内部妇女组织的 关系,仅是妇联的会员单位,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纵向性的组织结构一般具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组织部. 社会结构变动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特点及对策研究a. 妇女发展与妇女工 作,2005. 164. 市妇联 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大口 妇委会(妇工委) 下属基层妇委会 (妇工委) 组织延伸、指导 组织延伸、指导 组织延伸、指导 工作指导 直属职能部室 团体会员 区(县)妇联 街(镇)妇联 居(村)委妇联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13 有等级性和节制性的特点。 一、横向组织结构的安排 紧密层的横向组织结构安排,主要表现为妇联机关内部机构名称、机构职数 的变化。 第十届上海市妇联机关按照现阶段的工作需要, 共设 9 个部门, 分别为: 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权益部、联络部、妇女发展部、儿童和家庭工作部、 综合管理部、机关党委。 松散层的横向结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有权机关之间的往来。在政府部门 设立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机构设置在妇联) ,在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中设立 的妇女组, 在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中也有妇女组均属此类。 伴随着党政群机关、 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妇委会应运而生, 妇联凭借着具有国家行政机关性质的特 殊身份关系,与这些机构也有正常的有关妇女工作方面的业务往来,不过,依照 机构平级对等的原则,妇联和这些机构没有上下级的命令服从关系。 松散层的横向结构的第二种是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往来。 妇联与各民主党派妇 委会、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及各种妇女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宗教团体和其他 群众团体的妇女组织有着广泛的信息沟通, 产生联系的基础是共同关注的妇女问 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妇女组织在专业市场、乡镇企业、民营及三资企业中 都先后建立。妇联与这些妇女组织的联系是会员式的联合制。按照全国妇联章程 的规定(2003 年) , “凡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以女性为主体会员的各类为社会、 为妇女服务的社会团体,自愿申请,承认本章程,经全国妇女联合会或当地妇女 联合会同意,可作为妇女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妇联与这些组织的往来,带有较 强的特殊性。 因为这一部分的组织成员本身是松散型性的, 没有行政上的约束力。 考虑到妇联特殊的行政性组织,它在中国妇女参政、表达利益诉求等方面享有的 垄断性的地位, 因此, 此类联谊会、 协会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妇联的团体会员, 接受妇联的业务指导,履行向妇联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宣传妇联的决议,执行 有关工作任务的义务。 二、纵向组织结构安排 与横向组织结构相对应,纵向结构的安排更多的表现为外部的等级科层制。 科层这一概念在组织科学中所表达技术含义保留了最初概念的一个核心要素: 科 层是一种协调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信息获得权、决策权和执行已决定的行为时 的控制权被分配给一个中心代理人。在一个简单的科层中,这一原则只适用于一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社会转型中妇联组织功能研究 14 个层次:有一个中心代理人和多个被控制的代理人。在复杂的科层中,这一原则 递推性地适用于不同层次,由此产生一个金字塔结构。 尽管妇联是人民团体, 但由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在中国妇联组织系统内部形成了全国妇联组 织、 省级妇联组织、 地级妇联组织、 县级妇联组织与乡镇级妇联组织等五个层级。 科层制管理要求上下级妇联组织形成行政性的上、下级等级关系,具有命令与服 从的权力特性,体现为节制性的制度安排。另外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 历史上一贯是党的助手,因而妇联组织的行政地位相当于同级政府单位。 至此,妇联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纵横交错、功能健全的组织网络。 制 度生成不管是经历了多少时间,但有一个特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组织内部的需求 与组织外部需求的共同组合, 最终形成妇联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特殊地位于内部 上下级等级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妇联组织的功能 功能是在特定组织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从组织结构中延伸出来对自身结构和 外部系统所起的各种不同作用的总和。这种功能有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支配 力,有的仅仅是一般的指导性影响。但不管如何,组织功能与组织的性质、组织 的任务与组织的影响有天然的联系。 尽管妇联具有参与、教育、代表、服务和联谊的具体职能,但真正使它与结 构相符合的功能大体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行政功能泛化 妇联功能的变化从一届到八届全国妇联章程所规定的功能中略见一斑。 1949 年全国民主妇联的宗旨规定为“全国妇女大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彻 底反对帝国主义、摧毁封建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保密教育知识题库及答案
- 中医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四平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池州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广电汉中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中国联通楚雄自治州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安顺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国家能源桂林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福建道教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儿高热考试题及答案
- 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AI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窗帘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
- 果树认领活动方案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
- 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查房
- 小学python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下浮率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