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i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有效的村 庄治理是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村庄治理研究的重点是村级公共权力 的产生和运作,按照现代公共决策理论分析,公共权力产生的最佳方式就 是民主选举。选举制度作为现代民主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能使公 民直接参与公共权力的分配,从而使公共权力获得最大的合法性;民主选 举可以推举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担任领导人;通过参与民主选举能够培养 公民的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构了一个以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自我服务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为基本内 容、体现大众民主平等的村民自治模式,这种模式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的发展,为村庄治理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贿选”问题,它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 定。因此,对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等进行深入分 析与研究,关系着村庄治理的出路,关系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本文综合各方观点,对“治理” 、 “村庄治理” 、 “贿选” 、村委会“贿选” 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对目前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 析,对 “贿选”给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 会风气、农村优秀人才选拔等五个方面的危害进行了评价;从相关法律法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ii 规不到位、贿选者的各种需求、选民的不成熟、选举工作指导部门的失职、 传统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贿选”问题产生的原 因; 在对我国目前处理“贿选”问题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 指出治理“贿 选”的不足和面临种种困境,同时分析了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列举了部 分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佐证前文的相关观点;最后, 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选举程序、推进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特别 是要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管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和知识等几个方面提出对治理村委会换届选举“贿选” 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贿选问题,研究分析,治理对策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iii the reserch of bribery at the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 abstract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a major historic task,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in rural villages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armony. the study of village governance focus on public power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according to modern public policy-mak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democratic elections is the best way to have public power. the electoral system as an important modern democratic states political system,it will enable citizens participate directly in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power, make public power legitimacy; democratic elections make talents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can be elected as the leader;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democratic elections, foster a sense of civic awareness,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political capacit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c law on village committees constructed an autonomy model manifestating equality and democracy of the villagers which basis on self-management,self-education, self-service and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this mode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iv democracy , offer the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 for village governa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bribery, which endang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illage self-governmen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 therefor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ment on the causes ,hazards and governance of bribery and corruption during direct election of village committee, afeect deeply the village governanc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analysis the views such as governance, village governance, bribery, the bribery of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 give an evaluation of the hazards the bribery bringing on the democracy-building in rural areas,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social trends and selecting talented people in rural areas,; analysis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from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not in the place, the various needs of the briberyers ,the immature voters, the election guiding departments duty to the work,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ment our country in dealing with the bribery ,pointing out the inadequacy of the management of bribery and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now, at the same time give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light of governance; listed on some representative cases and give a brief analysis to support the relevant point of view;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advice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electoral process, promoting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v democracy in the overall four-building, especially to strengthen the village collective assets and financial account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civic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increase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the villagers, such as the democratic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election of village to governance the problem of bribery 。 key words: 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bribery problem,research and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钟冬发 日期:2009 年 4 月 27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钟冬发 指导教师签名:谢岳 日期:2009 年 4 月 27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范畴。 实行村民自治 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村民自治是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为基本内容,其中又以“民主选举”为前提和基础。没有 民主选举,就没有基层政权建设的加强与完善,就没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以村委会民主选举为前提的村民自治模式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为村庄 治理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但在目前的村级民主选举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 “贿 选”问题,它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 “村民委员会换届 选举(俗称“村官选举”)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 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直观的表现。然而,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制度 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农村村委会选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的就是贿选村官现 象。” 1对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关系 着村庄治理的出路,关系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第二节 治理理论 英语中的治理一词(governance)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 纵,长期以来,“治理”主要用于国家或者政府事务相关的政治、行政活动中,与统治 (government) 一词交叉使用。近 30 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治理”概念 也超越了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进入现代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公共事务活动中。联 1 许春华: “贿选村官”中的新动向j, 廉政瞭望 ,2006 年第 1 期,第 42 页。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2 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方 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一致行动的持续过程。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森瑙(j.n.rosenau)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 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 它们 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库伊曼(j.kooiman)和范弗利埃特(m.van vliet)指出:“治理的概念是,它所要创造的结构或秩序不能由外部强加;它之发挥 作用, 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 1 中国学者蒋永 穆等将“治理”定义为“通过对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运用,通过对社会的领导、协调和控 制,以达到有效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目标。” 2治理理论作为一种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的 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方法,是在对政府、市民社会与市场的反思及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 中产生的,它寻求的是一种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达到“善治”的社会体制,它强调 管理对象的参与。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治理”逐渐开始进入我国乡村社会研究领域,特别是被 应用到村民自治研究中,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村庄治理(ruralgovernance)就是指村庄内部的各利益主体通过选举过程、决 策过程、 监督过程, 通过对自治权力的充分运用, 以达到有效提供乡村公共物品的目的。 村庄治理是各权力主体在村庄内部交互作用的过程, 村民自治提升了村庄治理的民主化 程度,为各种权力主体参与村庄事务提供了便利而广阔的渠道,但这种参与需要有序化 制度性的参与,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为有序化制度性的参与提供了可能。 第三节 研究综述 实践带动理论,村庄治理的研究已经处于我国当前社会科学理论界的前沿阵地,其 中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为最显著,成果丰多,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和政治宣 传论文。众多学者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活动的现状、参与具体选举活动的影响因素、 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心态和行为倾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 并形成 1 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引论(eb/ol) ,http/,20071011。 2 蒋永穆,纪志耿: 村庄治理中农户“消极参与”的经济学分析 (j)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1 期,第 117 页。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3 了众多研究成果。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问题,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 一,像孟庆余、董礼胜、官晓锋、董江爱等学者在中国乡村发现 、 中国农村观察 、 中国民政 、 乡村中国观察周刊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支农网等杂志和网络上发表 了大量有关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成因、贿选的危害以及治理的研究文章,为他人研究我 国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村民直接选举与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政治改革与发展,成了近 10 多年来 国外学者持续关注的学术焦点, 由他们撰写的学术论文很多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 上面。国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选举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村民选举的政 治效应问题,村民选举与公民权利意识或民主文化的关系等等。 目前,依据治理理论对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实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村委 会选举中出现大量的贿选事件等等研究还不足,必须加快研究的进程。 第四节 研究意义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它是人民权利表达和实现的最权威、 最正式的制度形式。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实践形式,是村民自治的前 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村民自治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状况的标尺。 村民自治是我国历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民主实践。 我国九亿多农民, 聚村而居, 以村为单位选举产生本村的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自治,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其涉及到的广度和深度,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 程中处于基础和前提的地位,对我国的依法治国和民主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贿选 使行贿人私欲膨胀, 受贿人意志扭曲, 更重要的是侵害了其他候选人和选民的合法权利, 违背了选举的公正性,使村委会选举成“富人的选举”、“财富的较量”,使农村出现 “富人政治”的局面。严重地挫伤了选民参选的积极性,使村民对选举的民主性和真实 性产生怀疑,引起上访以及派性对立,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破坏了农村基层组织的 合法性基础。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群众、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 焦点,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要么由于放得松而乱、贿选成风影响到选举的合法性;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4 要么由于抓得紧而死、导致选举工作无法开展。因此,对于贿选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 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并加以解决。所以,本文希望对村庄治理 下的贿选现象作出些突破研究, 能够为新时期下的村庄治理工作提供些许借鉴。 第五节 文章结构 本文第一章在综合各方意见对“治理” 、 “村庄治理” 、村委会“贿选”等概念作出 合理界定的基础上,对目前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 “贿 选”给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风气、农村优秀人才选 拔等五个方面的危害进行了评价;第二章从相关法律法规不到位、贿选者的各种需求、 选民的不成熟、选举工作指导部门的失职、传统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 论述了“贿选”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在对我国目前处理“贿选”问题现状进行介绍 的基础上, 指出治理“贿选”问题面临种种困难, 同时分析了困难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列举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佐证前文的相关观点;第五 章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和知 识、完善选举程序、推进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帐户管理 等几个方面提出对治理村委会换届选举“贿选”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5 第二章 我国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 第一节 我国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 一、 “贿选”的界定 何谓“贿选” ,顾名思义,是选举中的贿赂行为,即竞选者在选举中通过一定的物 质利益或其他方式对参加选举的代表和选民进行贿买,以使自己在竞选中胜出。贿选的 主体是将要或正在参与竞选的人,贿选的对象是享有投票表决权的选举代表或选民。贿 选的方式主要是给予代表或者选民一定的利益,如金钱、财产、可期待的利益回报或精 神、感情上的享受等。学者刘建光对贿选做出如下解释: “用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等收 买、贿赂手段,使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选举工作人员违背自己的意 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中进行舞弊活动等不法行为。 ” 1有的学者参照国内外相关法律 将贿选界定为,在选举过程中,当事人以给予或承诺给予钱、物、职位、地位等方式来 收买选举人、候选人、选举工作人员,以达到使自己或者自己所支持的人当选的目的。 “贿选”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时期,在古希腊的 乡村选举中,已经有候选人宴请选民的习惯,在阿里斯托芬的骑士中就曾有候选人 如何向选民行贿的记载。但它成为一个持续且较普遍的政治现象,则是随着资本主义民 主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贿选主要是近代以来随着民主活动的普及,而 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 对于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 ,有学者认为,从违法行为构成要素界定“贿选”, 它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 委会选举活动。村民的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对村委会候选人的提名权、对正式 1 刘建光:当前中国贿选现象的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01 年第 6 期,第 165 页。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6 候选人的选举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民的被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村委会候选 人的被提名权、 当选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 村委会选举活动是指依法选举村委会的活动, 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补选、罢免等选举活动。贿选就是侵犯村民的 民主权利,破坏了村委会选举活动的行为。二是“贿选”的方式,即以物质利益和非物 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 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三是“贿选”的后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所谓“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非法 阻止选民参加登记、投票,或者胁迫、诱使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以及迫使选 民放弃自己的被选举权等;所谓“破坏村委会选举”,是指破坏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 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贿选。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 “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 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主观部门举 报, 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 以威胁、 贿赂、 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 其当选无效。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民政部印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 员会组织法条文释义的解释, “贿选”是指“以获取选票为目的,用财物或其他利 益贿赂选民、选举人或选举工作人员,使其违反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中进 行舞弊,并对正常的选举工作产生影响的活动。 ” 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司长詹成付认为: “贿选,主要是指用钱、物买通选举人来选举自己或跟自己同派系的人,破坏了选举的 公正性,对村民自治危害甚大。 ” 1本文所论述的“贿选”专指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贿 选” ,即村委会民主选举中的“贿选” 。 1 詹成付:村委会选举如何防止贿选j,载共产党员2002 年第 2 期第 17 页。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7 三、我国村委会选举中 “贿选”的主要类型 从我国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实施贿选行为的目的来分析, “贿选”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选举过程中,候选人或与其相关联者通过贿赂的手段要求选民不投票给某 人、或者要求其他候选人退出选举,从而达到自己或自己支持的人当选的目的,即“贿 不选” 。 如:2002 年 12 月至 2003 年 3 月,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北门乡龙潭村在举 行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 林宣福与某鞋厂业主廖某同时被村民推举为村委会副主任候 选人。为使村委会副主任一职实现等额选举,2003 年 3 月 5 日,林宣福与另两位村委 会委员候选人到竞争对手廖某家劝其退出竞争, 并愿意在经济上给予补偿。 3 月 7 日晚, 林宣福的亲戚告诉他,廖某同意退出选举,但要求补偿前期选举所开支的两万元。林即 让妻子取出 1 万元由那名亲戚当晚 10 时交给了廖某(后来又给了 1 万元) ,廖某收钱后 于 3 月 10 日 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宣读了自愿退出竞选的书面报告,3 月 11 日林在等额 选举的情况下,当选为该村村委会副主任。1 二是在选举过程中候选人或与其相关联者通过采用贿赂的手段, 对选民的选举倾向 和意志进行影响和干扰,为自己或者自己支持的人拉选票进而实现当选的目的。由于全 国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情况不一样,该类贿选的表现形式也各种各样。1、赠送金钱。 赠送金钱进行贿选在村委会选举中也非常普遍。金钱数额多的达数千元少的仅 1 元。报 载,2003 年 4 月 17 日,山西省河津市老窑头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候选人史明泽、 王玉峰为了能够当选村主任,大肆用钱攀比收买选票,最后王玉峰承诺给每一个村民发 送 1800 元, 史明泽承诺发放 2000 元, 最终王玉峰以 190 多万元的代价成功当选村主任, 其他当选的村委会委员也都发放了数额不等的钱财, 创下了我国村委会选举中贿选金额 的记录。2003 年 12 月,河北省涉县上巷村进行村官换届选举。村委会主任竞选人王急 义对村民许诺:只要投其一票就可得到 5000 元。结果,王急义拉票 1200 张,出钱 600 万元顺利当选。2、馈赠实物。这是在目前农村选举中最为常见的。这些物品大到羽绒 被、电饭锅,小到肥皂、毛巾、洗衣粉。这些物品多为生活中的常用品。贿选者有的直 接把物品送到村民家中,有的要求村民到指定地点去领,还有的贿选者发给村民票证要 求村民自己到指定地方换取物品。如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某村李某想竞选村委会主任,在 投票前到各家游说,并送上一张自己油坊的 5 公斤花生油票,村民可以凭油票到他的油 1 杜景瑛:上饶市信州区查处一起村委会副主任贿选案(eb/ol), 新华网江西频道,2003 年 8 月 26 日。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8 坊领 5 公斤花生油。3、请客吃饭。为防止落一个贿选的罪名,很多候选人采用了请客 吃饭的手段进行拉票。据报道,温州市沙城镇的酒楼在当地村委会选举期间时常爆满, 十几桌的“贿选宴” 热闹非凡。为了吸引选民参加,有的还附带进行“摸彩”抽奖。 这种吃饭又叫“拜票” ,遇到有实力的候选人, “拜票”一摆就是几十桌、上百桌,到时 候拿上选票时写上候选人的名字就行。4、游说承诺。就是由别人带领或亲自登门做工 作,宣传自己,笼络感情甚至搞空头许诺。一些候选人为赢得选民的支持常常做出利益 承诺,如能够当选就给选“我” 的村民每人多少钱或其他实质利益。5、关系运作。有 的利用本宗族亲戚关系操纵选举,有的不但联络本村的亲朋好友,而且利用其它村镇的 同学,朋友,亲属等做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不正当活动,干扰选举。6、指定代笔。 贿选人利用有的选民不会写名字,填选票的机会,要求指定自己人代笔,这些代笔人收 到好处后,违背选民意志,本来选张三,却填了李四,偷梁换柱,瞒天过海,进行违法 违纪活动。7、跟踪干扰。贿选人在选举前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遍布每个选区,甚至跟 随流动票箱,用手机、固定电话等遥控指挥,名义上是为了监督,实际上是为了给投票 者施加影响达到拉票目的,干扰选举。8、暗箱操作。贿选人通过选举工作人员在流动 票箱的发、收选票过程中,借有的村民投票后即离开现场或请人代写的机会,中途擅自 撕开票箱改写或更换选票,计票时随意计票,随意决定选票是否有效。 第二节 “贿选”的危害评价 “贿选”现象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冲击 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 那么村民自治 又给农村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构筑了以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框架,开辟了一条在 党的领导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途径, 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 程。” 1 村民自治中的一些制度与规范,已经在社会上起了示范作用,如村务公开制 1 多吉才让:依法全面推进村民自治(n),载人民日报1999 年 7 月 20 日第 9 版。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9 度的成功尝试,引发和促进了政务公开、党务公开、警务公开的施行。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新时期,政治文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中最先进的一 种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在治理国家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村民自治 的民主实践,标志着我们在建设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我国制定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 ,目的是为了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但是由于 目前农村选举中大量贿选情况的出现,直接侵害了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极大的打 击了农民的民主热情,削弱了选民的民主意识,禁锢了选民的民主思想,弱化了村庄治 理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严重的冲击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 贿选的实质是权钱交易,以金钱购买权力,这种“权力的购买”不仅搅乱了村民自 治的正确方向,而且削弱了本已十分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一方面,通过贿选手段当选 的村干部缺乏为村民服务的意识,服务意识差,私心严重,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办,对自 己无关的事就不管不问,一旦上台考虑的往往不是村民利益,而是个人利益,想的是如 何以权谋私、 中饱私囊、 “收回投资”, 而不是把村里的工作搞好, 怎样发展农村经济, 带领广大村民致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他们上台后往往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肆无忌惮 地吞占集体财产;另一方面,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的村委干部,有的素质低,政策观念 差,他们不了解党的基本政策,不按政策办事,比如有的人自己就曾违反过计划生育政 策,带头顶着不缴提留等。有的缺乏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对发展该村 经济思路不清, 方向不明, 无所作为。 还有的好人主义严重, 对违法乱纪现象不敢斗争。 这些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三、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贿选现象的出现,从以下四方面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农村社会财富占有的不 公平性。贿选的直接结果之一是新当选的村干部要侵吞集体资产,集体资产被部分人侵 吞,普通村民只能旁观,这必然加剧了农村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平性。事实上,近几年 来农村社会中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开始成为农村社会中 新的不稳定因素,如有的村民铤而走险,使用爆炸、恐吓等各种极端手段发泄自己的不 满,有的不断进行上访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二是农村中干群关系紧张。由于贿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10 选的对象是广大村民,村民看得清清楚楚,体会得真真切切,“拿钱买官,做官捞钱” 在村民看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村民对贿选行为十分厌恶,那些以贿选方式参选者 一旦当选,就必然遭到广大村民的激烈反对,这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任其发展,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将会进一步加深,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三 是竞选者之间的矛盾加深甚至激化。在竞选的过程中,由于竞选双方充分调动各种资源 进行 “胜者王败者寇” 的争夺, 导致新班子组建以后难以团结协作, 在工作中互相推委, 任小纠纷发展成大矛盾,甚至产生家族仇恨和派别对立,从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和长 治久安。此外,贿选行为也直接冲击和破坏了社会风气。 四、对农村优秀人才选拔的限制 民主选举、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 颖而出。但由于贿选现象的存在,村民在选举时不能公正地按照德才标准,选举自己心 目中的干部,而是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左右,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淡忘集 体利益,或者是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外在压力违心地投出自己的选票,致使一些思想好、 能力强、作风正的农村优秀人才由于家族势力小或经济能力弱而很难当选。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11 第三章 村委会“贿选”现象的成因 贿选现象在我国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出现, 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的真实性得 到极大的提高,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开始真正用自己的选票来参与 基层政治生活,选票的“含金量”大大提高说明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实质性 进展;另一方面也凸现了我国现阶段村庄治理在组织制度保障方面的不足,尤其是村民 自治过程民主选举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程序、指导监督、教育引导等还不到位,给企 图通过贿选谋得职位者以可乘之机,影响了选举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不利于村庄治 理的有效推进。 第一节 不健全的法律规范 一、关于选举工作规定的不足 作为村民自治基本法律依据的村委会组织法中,有关换届选举的条款很少,且 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基层迫切需要的具体而明确的规定都没有列入, 致使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在具体的执行 过程中, 往往需要选举领导小组进行解释, 但选举领导小组做出的解释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缺乏权威性,因为选举领导小组指示基层的临时机构;二是缺乏科学性,因为相关 人员由于缺乏法律和选举的一般知识,往往产生解释不符合规范或不准确的情况,有时 相关人员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还会加入个人的感情因素。此外,由于法律所规定的选举 程序可操作性不强, 给了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 不同的选举程序会导致不同的选举结果。 二、关于贿选的界定及其处罚规定的不足 我国目前虽在刑法、选举法和村委会组织法中涉及了关于贿选等破坏 选举行为的规定,但规定相当简单,如对贿选概念的界定、贿选行为的具体认定、相关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12 涉及人员的处罚原则和具体处分规定等,都比较笼统,也没有具体明确的司法解释。法 纪不完全,不仅造成了贿选行为认定的难度和争议,而且即使发现也无法可依,不能进 行及时而适当的处罚。对于出现的贿选现象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相关部门往往采 取了不告不究的态度,即使有关部门受理申诉,也无法进行严肃的处理。 第二节 有“追求”的贿选者 从贿选者的角度分析,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追求“村官”背后的经济利益 目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前人们都不愿意当的“村 官”逐渐成了“肥差”,这和“村官”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分不开的。虽然不能说所 有的村官竞选者都是看中了经济利益,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许多人竞选村干部在很大程 度上是出于获得经济利益的考虑,当选后的干部不仅有工资和补贴,还能够用公款“吃 喝”,更为吸引人的是“隐性”收入。在目前农村村委会权力较大而相应的权力监督和 制约机制却不健全的情况下,“村官”们在管理宅基地的分配、户口迁移、土地承租及 出让、集体资产的处置、集体经营项目的承包、工程招标等方面,都会获得很大的非法 利益。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贿选行为,其动机大多数都是对当选后丰厚的非法利益的追 求。这种贿选预期利益越大,动机就越强烈,选举竞争就会越激烈,贿选的投入也就越 高,即贿选每张选票的“价格”会越高。这种情况在经济比较发达,或者集体经济油水 比较多的地方尤其突出,一些地方由于搞开发区,不少被征地的村集体都拥有为数可观 的财产,集体经济的巨大利润成为许多村委会主任竞选、甚至村民小组长竞选激烈的重 要原因。如,山西河津老窑头村的候选人们为了一个小小的村官之所以愿意拿出数百万 的资金进行贿选,其中一个原因是该村拥有两个村办煤矿,每年的巨额利润成为众人关 注的焦点。而河北涉县的王急义为了能够取得村主任的“宝座”甘愿出 600 多万元的天 价来收买选民,甚至放言“就是判我三年徒刑,我也干”,这不是王急义有着一颗迫切 要求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心,而是他看准了村办企业每年几百万的 盈利。相反地,如果可预期的利益相对低下,那么贿选的成本就相对较低。不可否认,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13 贿选成功后当选人将会加倍地将自己的贿选投入快速收回来, 如果没有回收的可能或没 有值得回收的利益,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贿选。 二、对政治资源的强烈追求 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崛起的富人阶层对政治资源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首先,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指物质方面的财富以及个人能力,使得他们 有过问政治的条件;其次,他们在参与市场活动时逐步认识到,掌握政治资源对他们参 与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好处。选举本身即是一种政治资源的再分配过程,占有政治资源即 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获得,也就意味着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因此,维护自己现有的经济资 源或者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资源,催生了权力追求上的“贿选”行为。在部分经济发达 的农村地区, 一些从事经济活动的富人阶层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村委会以及乡镇等上 级部门批办各种手续、签字、盖章、批准土地的使用等等。他们发现,如果自己掌握了 村委会的权力,对于自己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于是,他们开始将目 光转向了控制村委会权力,达到为自己所用的目的,部分人甚至用上了贿选的手段,积 极寻求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试图实现自己从“经济人”向“政治人”的角色转化,用 “政治人”的角色背景来增强自己“经济人”的角色。 三、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 有国外学者认为, 中国的村庄是具有比较强的地方自治性和很强的防御能力的联合 体。在这个联合体内部,农户之间存在着高频率的社会互动,农户活动受到道德习俗和 网络文化的制约。所以,他的一切活动不仅着眼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且更加注重维持 在村庄内部的地位、 声望和荣誉。 杜赞奇在考察二十世纪上半叶华北农村的权力基础时, 就曾使用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个概念,认为在传统文化网络中,出任乡村领袖的乡 村精英是出于社会地位、威望、荣誉并向大众负责的考虑。贺雪峰在其乡村笔记中也提 到,能人治村的一大特点就是他期望在已有经济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当村干部来获得声 誉,他期待经济现实变为社会声望。或者说能人当村干部,具有强烈的声望取向。 贿选者大多带有一种对声望和荣誉的强烈欲望,没有官职即想方设法去获取,而有 了官职的人又会想往更高的地位上爬。 但是各种原因必然导致一些人的愿望无法通过正 常的途径得到满足。于是,其中一部分人便采取了包括贿选在内的不择手段的方式,以 上海交大 mpa 学位论文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 14 达到自己的目的。普遍存在“官本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成为错误的荣誉观,官 员的供需矛盾,使得竞争激烈,不仅导致了进入权力阶层的成本增加,而且使得一部分 人为了降低成本而寻找各种歪门邪道,贿选现象就不可避免。1这些现象都能在竞争激 烈的村委会选举中得到佐证。 第三节 选民因素 选民是选举的主体,其参与程度决定着选举的成败,为什么大部分村民在明知贿选 是不对的却又参与其中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偏低的素质 首先,众多村民的民主意识普遍不高,这是换届选举中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虽然,当前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农村改革前相比,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由于当前我 国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也不富裕,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的民主 意识和参政热情的现状与村民自治对村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当多的农民缺乏 对民主的正确理解,对为什么要直选村民委员会,以及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内涵,都 缺乏全面的理解。众多的村民缺乏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习惯,没有意识到民主参 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势必影响他们实际参政和 议政的能力,不能通过有效的参 与来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决定和执行施加影响。一些村民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所表现的 冷漠、无所谓的态度,追求安分守己、息事宁人的境界,这是贿选现象得到默认、容忍、 甚至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村民当家作主的意愿和能力不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 进程,特别是城乡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向城市转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