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谜方案范文.doc_第1页
元宵节灯谜方案范文.doc_第2页
元宵节灯谜方案范文.doc_第3页
元宵节灯谜方案范文.doc_第4页
元宵节灯谜方案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宵节灯谜方案范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元宵节灯谜方案仅供参考和借鉴欢迎浏览更多内容请关注聘才网 一、XX年元宵节活动时间:XX年(正月十一)(正月十五) 二、XX年元宵节活动主题:红红火火新世纪、热热闹闹吃元宵 三、活动方案: 活动一:过年七天乐元宵也快乐 正常商品88折后满100元棉鞋、棉服类5折、特价、削价品满200元化妆品95折满100元(超市商品不打折满88元(参与会员卡积分)送4.50元汤圆1包满200元送2包限单张小票多买多送以此类推限量1000名 (黄白金、名烟酒、手机不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二:庆团圆吃元宵开门见礼送红包 活动期间对每天进店前100名顾客分发红包红包内有“元宵券”一张顾客凭红包内元宵小票+满10元以上的购物小票到服务台领取元宵 活动三:正月十五元宵灯谜会有奖灯谜猜猜猜 正月十一正月十五期间在各楼层均开辟悬挂灯谜来新世纪的顾客无论是否购物均可参与猜谜凡猜中即有奖品一份猜中谜底的顾客请到总服务台按编号对证领取奖品 游戏规则及兑奖办法: 1.必须由本人将谜底贴于谜面之上 2.按编号对证确认后方可领取 3.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学生证、驾驶证等)登记后方可领取每证限领3份 卖场内外装饰计划: 1.元宵节灯谜会印刷灯谜条800010000张 2.跨路彩虹拱门1个(红红火火新世纪、热热闹闹吃元宵) 3.灯谜会的布置:灯谜10000条 4.电视台、气象局广告 5.手机短信(全县用户) 6.彩色宣传单10000份 7.吊挂写真看板:一楼东、圆门、南门共3块 8.超市布置元宵节的氛围 9.超市布置“元宵美食街” 10.条幅:正月十五元宵灯谜会有奖灯谜猜猜猜庆团圆吃元宵开门见礼送红包过年七天乐元宵也快乐热热闹闹吃元宵红红火火新世纪我陪爸爸妈妈逛新世纪有奖征文大赛(正月初六始正月二十止) 11.活动看板:大看板2块小看板12块一拉宝10块 12.一楼玻璃门贴红装饰 延伸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十分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要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姣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夜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 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逸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节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告示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猜谜和制谜是一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文艺活动灯谜的特点也是熔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炉所以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不单在中国境内盛行远至美国的唐人街或近在东南亚各地每逢新年、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灯谜的由来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至今最少已逾1500年所以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谜语: 1无头无尾一亩田(猜一字) 2傻瓜(猜一字) 3出一半有何不可(猜一字) 4边打边谈(猜一字) 5休要丢人现眼(猜一字) 6书香门第(猜一字) 7镜中人(猜一字) 8元旦(猜一字) 9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猜一字) 10观不见有鸟飞来(猜一字) 11十日谈(猜一字) 12没有钱(猜一字) 13打断念头(猜一字) 14再见(猜一字) 15手无寸铁(猜一字) 16日落香残洗却凡心一点(猜一字) 17火尽炉冷平添意马心猿(猜一字) 18人无信不立(猜一字) 19飞砂走石(猜一字) 20叁口重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字) 21真心相伴(猜一字) 22付出爱心(猜一字) 23学子远去又见归来(猜一字) 24部位相反(猜一字) 25阎罗王(猜一字) 26太阳王(猜一字) 27四退八进一(猜一字) 28孔子登山(猜一字) 谜底: 1鱼2保3仙4订5相6闽7入8明9坐10夥11也 12鹳13询14钦15心16扮17控18秃19驴20言21少22块23目 24慎25受26声27觉28陪 谜语: 1、圆圆浆果色泽艳草龙珠儿味道甜(打一水果) 2、宝岛盛产越王头甜汁美味好好喝(打一水果) 3、胖胖小伞林中开等着姑娘把它摘(打一蔬菜) 4、白里透红浑身毛果肉丰富皮儿薄(打一水果) 5、身材纤细披绿袍切碎包饺味儿好(打一蔬菜) 6、圆圆个头呈青色轻轻一咬皱眉头(打一水果) 7、高高个头不算丑一身上下宝贝有顶上穗儿当笤帚剩余谷粒可酿酒(打一植物) 8、红红灯笼高高挂欢欢喜喜迎新年(打一节日) 9、十蒸九晒肉儿厚酸甜适度好入口(打一食物) 10、蜻蜓最爱头上留停歇片刻立马走(打一植物) 11、身披绿袍有柔毛头上开有小黄包(打一蔬菜) 12、朱红果儿挂树腰透明天浆甜度高(打一水果) 13、小小丸子白又白里面黑泥流出来(打一节日食品) 14、青青藤儿上篱笆红白喇叭美如画(打一花卉) 15、小小球儿浑身刺医药当作泻药吃(打一植物) 16、粉色绒球讨人爱人若一碰它不开(打一花卉) 17、青青草儿水上漂风儿一吹随着摇(打一植物) 谜底: 1、葡萄(别称“草龙珠”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色泽随品种而异粒大、皮厚、汁少、优质营养价值很高) 2、椰子(宝岛为海南岛盛产美味怡人的椰子又称“越王头”果实很大垂挂于枝间果实外有粗皮棕色皮内壳很坚硬圆而微长肤内裹有像乳汁一样的浆饮来清凉可口芳香溢人) 3、蘑菇(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叫作采蘑菇的小姑娘而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蘑菇多半为矮小偏胖的形状菌盖的形状似一把撑开的小伞) 4、水蜜桃(成熟的水蜜桃略呈球形表面裹着一层细小的绒毛青里泛白白里透红皮很薄果肉丰富宜于生食入口滑润不留渣子) 5、芹菜(芹菜叶洗净剁碎与肉馅按11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