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模式分析.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模式分析.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模式分析.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模式分析.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模式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模式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 式。在国家经济环境与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将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发起、实施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案 例分析法以及数学建模法研究课题。文章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入手,逐层 渐进地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和行业分布,结合价值链这个企业构建竞 争优势的基础,深入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外动因、主体和对象、模式,综 合考察和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正在或准备实施 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操作的建议和问题的预览。 关键字:跨国并购,动机,模式,趋势分析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s u s t a i n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y , c r o s s b o r d e r m e r g e r sa n da c q u i s i t i o n s h a sb e c o m eam a i na p p r o a c hf o rc h i n e s e c o m p a n i e s w h e n i n v e s t i n g a b r o a d t h i s p a p e rr e g a r d s c h i n e s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l a u n c h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o v e r s e a sm & aa sas y s t e m a t i c p r o j e c ti nt h ec o n t e x to ft r e m e n d o u sc h a n g e si nb o t hn a t i o n a la n dg l o b a l e c o n o m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b ya d o p t i n g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 , 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 , c a s es t u d ya n d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i n gs t u d ya s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i ts t a r t s w i t hv a l u ec h a i nt h e o r y , t h eb a s i s w h i c hc o n s t i t u t e s c o m p e t k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sf o rc o m p a n y , a n d f u r t h e ra n a l y z e st h em o t i v e sa n dm o d e s i t a l s or e v i e w s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f o r e c a s t st r e n do f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 t h u s p r o v i d e sa d v i c e sa n dp r e v i e w s t oc h i n e s ee n t e r p r i s e st h a ta r e e m b a r k i n go na c q u i r i n gf o r e i g nc o m p a n i e sa b r o a d k e y w o r d s :c r o s s - b o r d e rm e r g e r sa n da c q u i s i t i o n s ,m o t i v e s ,m o d e s ,t r e n d a n a l y s i s i i 第一章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概述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如果以并购活动的活跃程度为标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可以被划分为两个 阶段。早期阶段( 2 0 世纪8 0 年代至1 9 9 6 年) 在最初的十多年中,跨国并购活 动主要集中在少数有实力的固有企业,这些企业出于自身发展及国家战略决策的 需要在早期的跨国并购活动中扮演着主角;这时期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数量 少、规模小,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等地区,所涉 及的行业主要为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而且进行的跨国并购的 企业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但这个时期进行的跨国并购活动的企业主 要是窗口公司或者比较有新思维的公司,行业和产品多集中于目标货架受到欢迎 的机电和纺织等产品。活跃阶段( 1 9 9 7 年至今) 这段时间并购的主要特点是规 模逐步扩大,速度迅速增加,目标地区也扩展到欧洲地区;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l 跨国并购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f d i ,f o r e i g n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 的一种,其中 包括两个方面:跨国并购( c r o s s b o r d e rm e r g e ra n da c q u i s i t i o n ,c r o s s b o r d e r m & a ) 和新建投资( g r e e n f i e l di n v e s t m e n t ) 。企业可以利用两种方式在东道国进 行f d i ,即建立新的投资设施或收购与合并当地现有企业2 ,在这种方式中企业 可以任选其一。当地企业可以是私有的,也可以是国有的;涉及外国投资者的私 有化被算作跨国并购,这种并购需要改变被合并或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在跨国 合并中,企业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从当地企业转移到外国公司,前者称为后者的 子公司( 见图1 1 ) 。 廖运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国经济出版杜,2 0 0 6 2 除了这两种进入方式之外,还可以在文献中发现“置换投资”的概念。这是指介于新建投资和并购之间 一种混合形式,是一种类似于新建投资项目的收购在这种“置换投资”中,外国投资者收购企业后,替 换掉几乎全部厂房,设备、劳动力和生产线( m e y e r a n de s l r j n ,1 9 9 8 ) 。这一概念特别适用于转型国家中的 收购 霉姆窨敏米匝毒苦【i匝 舟,gol口100一群埋章静虽f匠毒苦 求齄爿错阿斗v瞄莲。黪张幂林 口o o h -相嚣摹l|”田震鼋ov黼砥疑*毽f 【b卜霰罂呵审噬釜园球姆导 9 0 0 v $ 釜 寮。口日泉ivj雉埋旧对爿h吼 粼如甾)|uniq爱jpui口8专lilv 号f1曙翻哑粼霞擎皑撼垛 ooonv$整美g一*夺v_妻桀眯罾f婶郴哑粼霰擎 韬备f铺甍困斌窳辎挚犊米医 一苫oo辎整回采巾憾 噬卜o瞳龇鞲禽擎$釜hq 80nv醛整孚导旧窜岂晕龌dv霞掣晤暇一譬一900一)呵甜醛扭$甾一幕 茸一七联秘裂匦乎:采棹似冀一嚣爿一 g粼罩塾基oo一曙审鞋如$嫠磊 剖u始喏哑取鸯掣霉喏蟠饿哑哥 | 【g o g ioni捌攫面对一oz皿嚣霞掣嵌剞#饿哑乎一coon)石oguo吕oiu,i譬;状婶赫i幅链爱鞍蠼哑燃冥ju卜 口oonv:稼啪懈卷戋l 疑嶷:盯窜职中科键妾圩桀訇 $ 廿v m 暴 收购者或购买者所在的国家是“母国”,而目标企业或被收购企业所在的国 家是“东道国”。在合并中,新企业的总部可以同时设在两个国家,也可以设在 其中一个国家。收购可以是少数股权收购,多数股权收购或全额收购。收购的股 权少于l o 则构成证券投资,因而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新建投资作为传统的国际投资方式一直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比较大的比 重。而近年来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国际自己投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跨国并购也越 来越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显著特点。统计表明,跨国并购交易额占f d i 的比重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很大差异,发达国家之一比率较高,从1 9 8 7 年 的6 2 升至1 9 9 9 年的近1 0 0 ;而发展中国家的之一比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额占f d i 的比重处于很大的波动状态,具体的表现是跨 国并购的交易额在不断地增长,而占我国直接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不断扩大( 见 表1 1 ) 。 表1 11 9 9 2 - - - 2 0 0 4 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占我国f d i 的比重表 ,:,& ”j 、 一,# 一, , ,。q。n。:蝌t 、, 烈甓0 4 一,+ 嗨 1 年份一1 9 8 8 1 9 9 6 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 02 0 0 12 0 0 2 i 2 0 0 3 :? :2 0 0 4 硌 , :。,一+ 。 。i 氛j ;舷。娃。平掺- :渗戎茗,;采露,j 硒t 0 盼:癌:。、鼢彩塞籀巍赫茹蠢 对外投资1 9 8 7 2 5 6 32 6 3 41 7 7 59 1 66 8 8 42 5 1 81 8 0 0 1 8 0 5 ( 1 ) 跨国并购 。( 2 ) 。, ( 2 ) “1 ) ( ) r,+: , 。一4 “? ,o 魁魁j 一? 鼍 2 6 0 7 9 9 1 2 7 6 1 0 14 7 04 5 21 0 4 71 6 4 7 t i 2 5 。 ,i 、 :|i 。“, , ,。+ t、咖”o t4 。沁 | ,。0 q j 瘟 1 3 13 1 24 8 45 7 5 1 3 6 6 3 6 79 1 56 2 3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u n c t a d ,w o r l di n v e s t m e n tr e p o r t , 根据1 9 8 8 年至2 0 0 4 年各年资料整理而得。 表1 1 反映了近1 5 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体情况和在对外直接投资中 的比重。也就是说,在整个的f d i 中跨国并购还不能说已经占有优势。因为在 1 9 9 2 1 9 9 7 年间,跨国并购占f d i 的比重约为1 7 。但是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跨国 并购发展较快,总体呈上升趋势( 见图1 2 ) 。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企 业跨国并购迅速增长,1 9 8 8 - - 1 9 9 7 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数量有限,年度并 购额没有超过六亿美元。而1 9 9 7 年以后,有多次并购高潮出现。比较有代表性 的案例主要有各大国有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跨国国门,收购以自然资源为 主,还有联想集团收购i b m 的p c 业务等。 e j 亘固 2 0 1 5 0 0 1 0 0 0 5 0 0 0 : 八i 氇 。,、。一,= _ := :_ _ ,= 互一。i 舅。纛 1 9 8 8 t 9 9 0 1 9 9 2 1 9 9 41 9 9 61 9 9 82 0 0 02 0 0 2 2 0 0 4 资料来源:u n c t a d ,w o r l di n v e s t m e n tr e p o r t , 根据1 9 8 8 年至2 0 0 4 年各年资料整理而得 图1 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增长趋势图 然而,看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增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 在整个世界上仍然无足轻重。2 0 0 5 年,世界外向直接投资总量是7 7 9 0 亿美元, 而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达到1 3 3 0 亿美元,即全球的1 7 左右3 。而 表1 2 按外向直接投资总量排列的2 0 0 5 中国在这些经济体中也并非名列前茅,与 发展中经济? ! 警型期:;:篓1 5 强 其他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见表1 2 ) 。从 ( 单位:1 0 亿美元) ”。 荔。骖菇誓一经济体。意袅j 2 0 0 5 篾。表1 2 中可以看到,我国外形直接投资总 , 1 中国香港 4 7 0 、量只占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 茹j 龟;英竺黧塞凳岛_ f ,1 2 3 5 。一 3 3 ,也就是说占世界的o 5 6 。面对这31 2 0 俄罗斯联邦 。“4 :4 7,新加坡,m种情况,就要深入分析国有企业所处的特 5 中国台湾省9 7 殊环境,看到我国企业所面对的情况和自 学:”宝霎 。 7 2 。 身发展与别国的不同。 7中国46 。8 ,二 马来西亚 1 。4 4 。 9 南非 3 9 魁i 联受乏,菇“礞露;i 瑟鬟器蛹滋 l l 开曼群岛 3 4 缀垮。蠹,意。墨西静,| 。,。蟊,簿霜 1 3阿根廷2 3 笺1 4 :、嚣一,智科7 笺雾i 2 玉,擎 1 5 印度尼西弧 1 4 目* ” 图表来源:u n c t a d , w o r l di n v e s t m e n tr e p o r t2 0 0 6 。 ,u n c t a d ,w o r l di n v e s t m e n tr e p o r t2 0 0 6 。 4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在这样的分析中,国家、行业、企业是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层面,本 部分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选择目标企业所在区位分析并购方中国企业所处 行业的分析;二、并购方中国企业所处行业的分析。然后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总体 分析。 ( 一) 区位分析 主要是指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时被并购的外国目标公司的地区分布,或者称 之为区域分布,也就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资金的区位流向分布。从笔者对2 0 0 1 年6 月到2 0 0 7 年4 月之间我国企业重大跨国并购事件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企 业跨国并购的区位分布图概况如图1 3 、1 4 所示: 图1 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分布图( 按笔数) 数据来源及说明:由于研究资料有限,本人无法找到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分布和 产业的官方数据,所以通过网站、书籍、报刊和杂志对2 0 0 1 年6 月以后的跨国并购案例进 行了整理并作了统计分析,具体说明如下: ( i ) 统计中包含了6 9 个发生在2 0 0 1 年6 月到2 0 0 7 年4 月之间的成功并购案例,即附录 一中国企业部分跨国并购事件简表2 0 0 1 6 2 0 0 7 4 中列出的成功案例。 ( 2 ) 区位分布统计中,东道国按照目标企业所在国来确定;并购企业所属行业按照证监会 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确定。 ( 3 ) 并购模式按照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定义划分。 ( 4 ) 关于并购金额。一些并购案例所涉及的金额无法获取,因此在进行金额统计时便将其 排除在外。最后,所有并购案例的金额均根据并购2 0 0 7 年4 月的汇率换算成美元进行统计。 图1 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分布图( 按金额) 数据来源:同图1 3 从图1 3 可以看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在所统计 的6 9 起比较有影响的跨国并购事件中,近一半的跨国并购发生在亚洲国家,并 在金额上也达到了1 6 5 6 3 5 0 万美元( 表1 3 ) ,是我国外资流向中的5 3 7 。其次 是欧洲,在所统计的跨国并购事件中无论次数和金额都占2 5 ,例如2 0 0 1 年海 尔集团7 0 0 万美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广东t c l 集团下属的 t c l 国际控股有限公司8 2 0 万欧元收购德国施耐德电气公司。再次就是北美洲, 尤其是美国,所统计的并购事件中与欧洲一样达到2 5 ,金额比重虽然在6 , 但是也有1 8 6 8 8 8 7 万美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属联想集团收购i b m 的p c 业 务。最后是拉丁美洲于大洋洲,虽然在这两个洲发生的我国跨国并购事件不多, 但是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影响上都是很大的,如2 0 0 3 年中海油并购澳洲油气田, 共花费3 8 4 亿美元,而这份合同的价值大约在3 0 0 亿澳元,还有2 0 0 5 年中石油 中石化联手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合计1 4 2 亿美元。 表1 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分布金额 特4 啦 、“一铆 。 啦j ? 转 - 7 ;。一 雌t # 一 j 帮日p j“? ? t 4 戳 淑骤囊:黟迥纛二杰嚣型轰凛蒡剿:么i 蜷趔。二纛,墨他,。纛;。枣魏掰豁”m 孰n 一嘲k 椒r :,一,珏嘶x ,、辩缸廿i * 鳓叭u 柏,僦黝钟舭”;k 弛4 | 僦 金额 7 8 1 0 7 34 9 84 0 8 81 8 6 8 8 8 7 1 6 5 6 3 53 0 8 2 9 1 1 7 数据来源:同图1 3 ( 二) 行业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大都首先在自己所从属的行业开始。因为从自己熟悉的行 业做起,可以利用已经积累的经验,发挥优势;然后才能扩大自己发展的可能。, 6 进行更大范围的投资。因此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应当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入 手,研究我国各个行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情况。 2 0 0 5 年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方面,不同行业的冷热不一,所占比例 最高的是家电制造业的4 5 5 ,和医药及生物产品制造业的4 3 8 。跨国并购在 “软件业”所占的比例偏低,只有9 1 4 ,而广告业和旅馆业等行业不论从并购 数量还是并购金额上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小。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的各行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状况有很大不同。这 是由我国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决定的。以下,本文将以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 业分类指引对我国企业的行业划分为标准,着重对采掘业、制造业、服务业和 信息技术业进行分析。 表1 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业金额 , 一一?,; j一、,w g # i ;。( 百万美元) 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 制造业二,采掘迎。,。势i 夔篇 金额 2 5 62 3 1 3 3 2 5 0 59 9 7 3 7 41 5 9 6 6 43 0 7 8 4 0 4 数据来源:同图1 3 图1 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业分布( 按金额) 数据来源:同图1 3 1 、采掘业 2 0 0 5 年全球采矿业与石油开发业并购额预计约8 5 5 8 亿美元,居各行业榜首 5 。在我国情况也是如此,2 0 0 2 年在我国企业成功完成的对外收购交易中,9 0 以上均发生在自然资源行业。由附录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采掘业并购事件数 4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拭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5 资料来源;联台国贸易发展会议( u n c d t ) 世羿投资报告及k p m g 财务公司 7 量占2 7 左右,从金额比例上也过半( 图1 4 ) ,达到了1 5 9 6 6 4 0 万美元( 表1 4 ) 。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通过 对海外公司并购获取资源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型企业获得原料的重要方式。这种并 购主要发生在以下行业: ( 1 ) 石油一我国石油相对短缺,而石油的需求量随着经济发展无疑会继续 增加,因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给。 此外,由于该类型企业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还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的责 任,因此此类行业的跨国并购还会继续增加。 ( 2 ) 林木一由于长时问的过渡开采,我国的林业资源已经处在短缺状态, 即使有资源可供利用,其成本也会较高,且过度开采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 家战略。因此,通过并购获得国外林木。 ( 3 ) 采矿一我国不少矿种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一些矿种如铁矿需要大量 进口。然而,以铁矿为例,把持全球近80 铁矿石资源的三大巨头组成了“价 格联盟”,他们利用自己卖方市场的绝对优势制定高价,以得到更高的利润。要 打破这种价格垄断,跨国并购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2 、制造业 可以将制造业分成传统制造业和新必制造业两大类,其中,传统制造业包括 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j n - r 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 制品制造业等;而新兴制造业则包括信息制造业和生物产品制造业、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技 术成熟度、生产标准化、产业集中度以及规模经济与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且拥有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世界知名企业,因此开展并购的可能性最大。我国 制造业企业通过跨国收购,成本优势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由于业务量 大增,也将形成巨大的采购优势。此外,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因为长期以o e m 模式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获得的品牌 效应。 正是看到了这些潜在优势,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在所有跨国并购中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2 0 0 4 年年底联想以1 2 。5 亿美元收购i b m 全球p c 业务尤 8 为引人关注。此外,t c l 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上海汽车工业( 集团) 总 公司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等等案例都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收购活动还 会愈演愈烈。 3 、信息技术业 在联想收购i b m 、京东方并购h y d i s 的t f t - - l c d 等事件的影响下,信息 技术业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涉及的第三大行业。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中国 经历了长达2 0 多年的技术落后条件下资源粗放型消耗性的高速增长,造成经济 发展的种种困难。而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的主要瓶颈。克服这一瓶颈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跨国并购,通过并购获取国外先 进企业的核心技术成为中国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特别是2 0 0 4 年盛大收购韩国 a e t o z s o f t 公司开始到2 0 0 7 年的中华网软件收购欧洲软件公司r e s p o n d 以及海辉 软件收购美国e n v i s a g es o l u t i o n s ,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跨国并购中较有代表性的 案例。 4 、社会服务业 近十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 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并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使服务业在整 个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与之对应的是,跨国并购中服务业企业所占 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 9 9 t 年全球第三产业跨国并购交易额总计3 5 3 亿美元,占 总额的4 1 ,1 9 9 9 年交易额达3 4 0 0 亿美元,占总额的6 0 左右,远远超过了第 一、二产业。2 0 0 5 年该数字更是预计达到了1 9 3 1 8 亿美元6 。 由于我国服务业中的很多行业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 并不明显,所发生的跨国并购规模都比较小。但应当看到,我国一些处在金融、 通讯、i t 、建筑、贸易、餐饮、远洋运输等行业的企业已在不少国家进行了成功 的收购。这些并购大都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著名的有浙江万向收购美国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 a i ,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信公司等。我国服务业企业进 行跨国并购,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 竞争能力。随着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高,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的数 量将呈上升趋势。 6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 n c d t ) c 世界投资报告及k p m g 财务公司 9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跨国并由主要两个特点:首先,区位分布与行业特点结 合的非常紧密,集中于每一区位的跨国并购都有各自的行业特点。具体来说,在 自然资源丰富的大洋洲、中亚、南亚和加拿大集中了所有的石油行业跨国并购事 件;而在经济技术发达的欧洲和美国,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 技术产业;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几乎包括了所有社会服务业( 见表1 5 ,图1 5 ) 。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在现阶段以提高技术和社会服务为主的 并购目的。 表1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亚洲的金额 箩。r 百万夔元,:东南亚“7 香港7 髻“i 舞苯磐萼1 韩国“= 、誓中亚? 霉:5 碧蠖鋈 金额3 3 1 2 4 4 0 0 22 5 2 3 71 0 3 1 45 6 9 41 6 5 6 3 5 数据来源:同图i 3 图1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额在亚洲地区分布图 数据来源:同图1 3 其次,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额分布相对集中,有5 4 流向了亚洲市场。首 先是以获取自然资源为目的的并购主要发生在中亚和南亚,例如中还有,中石化 收购里海项目油田股权,重视是由收购赫斯印尼控股公司5 0 权益,中石油的全 资子公司中油国际1 0 0 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等。其次是以获取先进技术为 目的的并购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技术发达的国家。例如盛大收购韩 国a c t o zs o i l 公司,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等。而且从收集到的有影响的案 例中,没有看到跨国并购的产业梯度特点,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在亚洲地区的并 购活动没有把边际产业的转移作为目的,相反,我们关注的是目标国家的先进技 术和市场。 l o 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中,要对企业自身情况、行业情况、目标市场情 况等进行充分分析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篇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 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指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中对行业、国家或区域的选 择,认清并购目标,迈出跨国并购的第一步。 第二章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动因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就 是指这种活动对企业产生的有利影响分析,这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原动力和出 发点。具体看来,由于企业性质、规模、市场环境等差异,不同的跨国并购是不 同动因推动、动态平衡的结果。本章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这些区别背后的共性, 以寻求更大范围地推广、运用。本章将从内部动因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外部 动因全球制度变迁,分析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动因,以及由于企业的竞争优 势所处的环节不同,采取的并购战略,面对风险的不同反应的不同行为,为构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然后,将进一步结合我国企 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运用本部分的理论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下文将先对 关于跨国并购动因已有的研究进行概述,然后从内部和外部动因两方面入手对本 课题进行分析。 一、跨国并购理论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 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着手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并相 继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予以解释。 1 垄断优势理论 1 9 6 0 年美国学者海默( s t e p h e nh y m e r )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 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海默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部 门构成,发现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 业主要集中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美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动因是为了 充分利用自己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以谋取高额利润。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即产 生、成熟、下降的一个必然步骤。假定世界上有三类国家,一是新产品的发明国, 通常为发达国家;二是发达程度略低的国家,通常为较发达国家;三是落后国家, 通常为发展中国家。新产品随其产生、成熟到下降将在这三类国家间进行转移。 3 内部化经营理论 2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整性和交易成本上升,企业通过内部市 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因此,建立企业内部市 场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司内市场,就能克服外部市场和市场不完整所造 成的风险和损失。 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7 0 年代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 专家、里丁大学国际投资和国际企业教授邓宁( j o h n h d u n n i n g ) 提出的,曾经 是揭示对外投资的一般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 投资必须同时具有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种优 势决定了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的能力。 5 规模经济理论 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时,其产品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出的增加出现递减、 不变或递增现象。如果产出增加,平均成本下降,即称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在市 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并购可以迅速扩大经济规模,取得厂商规模经济或范围规 模经济7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获得价格控制权垄断地位、提高竞争能力等由规 模经济带来的利益。规模经济理论对于解释横向并购很有说服力。 6 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1 9 3 7 年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开创了交易费 用学说。该理论认为,当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大,且大于并购后企业的管理成 本时,并购就会发生。公司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表明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因为“即 使合同上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加以详细规定,由于违约的可能性而使得合同仍然 存在严重的风险跏。交易费用理论对于解释纵向并购很有说服力。 7 协同效应理论 主要有两个理论支持:一是财务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衰退的行业往 往聚集了大量资金,但投资机会少。而成长的行业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投资,并购 因此产生。二是管理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有管理资源优势的企业并购管理效率 低的企业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会提高双方的效率。 8 其他理论 7 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产品时比生产单一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如大学同时进行教学和科研。 o l i v e re w i l l i a m s o n 。m a r k e t sa n dh i e r a r c h i e s :a n a l y s i sa n da n t i - t r u s ti m p l i c a t i o n s ,n e wy o r kf r e ep r e s s ,1 9 7 5 1 3 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还有效率理论、自大假说、价值低估理论、增长需要理 论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说明了并购产生的原因。 综合而言,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经济学界还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对 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采取了并购的视角,即在研究过程中,把并购 的动因加以国际化解释。这样的研究方法并不能解释出企业要进行跨国投资的动 因。也有学者从跨国投资的动因直接入手,把跨国投资的动因分为资源导向、市 场导向和分散风险9 。但这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企业不选择新建而选择并购。还有 学者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揭示跨国并购的动因m ,其实质就是综合利用了上述 的并购动因理论和跨国投资理论。但由于这两种研究的内容差异很大,想把两个 融合,形成系统的理论难度很大。因此,就企业并购和跨国投资各自作为研究对 象而言,各都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但将企业并购和跨国投资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一 一跨国并购一一来加以研究,这方面就缺乏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已有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并购角度,还是从新建投资 角度,抑或融合两者,都有片面之处,没有形成系统理论。而且,这些理论始终 以美欧各国的跨国公司先行者们为研究对象,例如,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 论、寡占反应理论的研究对象仅是美国企业;内部化理论与生产折衷理论的研究 对象是欧美国家企业。其主要内容是解释海外直接投资行为,揭示其中的规律性。 而对于二战后大批涌现出来的跨国公司后来者们( 例如中国跨国公司) ,却极少研 究。 由于以往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是要揭示跨国公司以跨国新建投资为主的对 外投资行为,对跨国并购解释力很弱;因此,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就 有必要开启一个新的视角。 以下,将围绕着价值链这一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基础,论述中国企业跨国并 购的内在动因。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部动因 ( 一) 价值链理论简述 “价值链”概念是m i c h a e le p o r t e r 于1 9 8 5 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 的。他认为,企业为其用户创造价值的每一项活动都可创造价值,它们相互联系, 9 郭杰,肖善:企业跨固并购问题分析中国三蛱小版社,2 0 0 4 ”王习农:跨国井购中的企业与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 0 0 5 1 4 构成了一个价值链条。企业的竞争就是价值链的竞争,一个企业很难具有并保持 价值链所有环节的优势,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拥有一个或几个价值链 环节的优势,这些环节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 该企业战略环节的优势。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跨国企业本身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是由研发价值链、 生产价值链、营销价值链组成。图2 1 展示了一个价值链的示意图”。 图2 1 价值链 波特将价值链划分为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这些活动是:( 1 ) 创造物品或服 务的过程:( 2 ) 支持这些创造活动所必需的组织机制。主要活动涉及产品创造( 或 服务) 、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实际行动。像研究与开发以及供应商打交道等价值链 中的早期活动被称为上游:而像销售和处理分销渠道等价值链中的后期活动被称 为下游活动;辅助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如招聘与筛选程序) 、组织设计 与控制( 如组织形式和记账程序) 以及公司的基本技术。 ( 二) 价值链理论与企业跨国并购动因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各异,但各种动因背后的都存在着共性,那就是通过对 这条价值链的延伸、整合和协调来寻求或保持竞争优势。跨国并购与企业价值链 战略密不可分,这是因为: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跨国并购与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共生共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企业跨国并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 i i 对跨国企业的理解应该超越单个企业的概念,其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群或业务单元体系,由世界范围内众 多的单个企业共同组成,这些企业既分处于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彼此间又保持着协作,在横向和纵向上 进行多方向的优势转移( g h o s h a l b a r r l e t , 1 9 9 0 ;k o g u 1 9 9 0 ;q u i n n ,1 9 9 2 ) ”陈小悦译( 迈克尔波特著) :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 9 9 7 1 5 式之一。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能否利用全球( 或者区域) 经济 一体化的历史机遇,通过跨国并购建造自己的产业( 或企业) 价值链,或者成功 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前途,否则就面临着被 边缘化的危险。 其次,企业跨国并购往往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不仅是一种战术。相对于战术, 战略是指对制定者影响更全面、更深刻、更长远的决策。在跨国并购中,因为双 方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管理难度,交易 成本会比较高。因此企业通常不会简单的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减少交易费用、分 散风险、躲避关税等单一方面的利益而选择跨国并购。跨国并购的成功依赖于跨 国战略和企业整体战略的协调。既然跨国并购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那么利 用分析企业战略的工具价值链理论来研究它,就是一种必然而合理的选择。 ( 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价值链分析 2 0 0 4 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竟有7 件是跨国并购交易。仅仅几年前在国际 舞台上还是默默无闻的中国企业家突然发力,连续几个大的收购行动直指全球公 司巨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有其背景原因的。中国加入w t o 前,中国市场可以 考虑自己的行业利润,自成网络;而加入w t o 之后,国外庞大的资本、先进的 技术、强大的并购能力冲入中国。因此,中国企业要主动寻找和全球合作的机会, 不单单是赚钱的问题,还要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全球价值链中,跟全球资源进行 整合。 以下本文将利用价值链理论,从主要活动研发、物流、制造、营销和辅助 活动方面论述,并通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的研究,具体分析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内在动因,即: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寻找或保持竞争优势。 1 、技术与研发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与作为东道国而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吸引力直接相 关,也同获益于此种研发的能力直接相关。在国外开展研发活动的质量取决于东 道国的本地能力。这也是用于由此而来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要看本地企业和 机构在何种程度上能够通过接触来吸收和学习研发方法的技能最佳做法。研发是 否能随时间的发展而深化,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各种不同的活动扩散,是跨国公司 与本地行为者之间在东道经济体内互动进程的结果,而这一进程又反过来受到东 6 道国的体制框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1 9 7 9 年以来,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在一 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工业技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然而事实证明,仅仅靠“引进 来”,并不能彻底缩小差距,实现赶超的目的。这就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通 过跨国并购直接获取先进技术。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方科技购入韩国 现代显示株式会社( h y d i s ) 的t 下t - l c d (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 业务1 3 。我国 高端显示器的生产技术距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通过并购,京东方第一次掌 握了n m l c d 的核心技术。 通过并购获得研发能力,企业可以获取两项竞争优势: 第一:延伸价值链,取得更高的利润。在价值链中,由于上游( 研发、技术) 、 中游( 组装、制造) 、下游( 销售、服务) 的附加值高低不同,常呈现出u 形 曲线,通常被称为“微笑曲线”。在某些产业,如计算机业、制药业等,研发所创 造的利润更是价值链的其他部分所不能相比的。中国的很多企业正处于价值链的 低端,因此延伸价值链,攫取更多的利润就成了这些企业跨国并购的原动力。 第二:控制核心战略环节。当前跨国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 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占有优势,而将非 战略环节分散到全球最适当的国家。在很多行业,研究和开发( r & d ) 是决定 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环节。因此研发和掌控核心技术,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 键因素。通过并购国外有研发优势的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迅速地控制这个核心。 目前,世界上的研发技术主要集中在少数产业,主要是信息技术硬件、汽车、 制药,以及生物技术产业。中国是少数几个研发总开支超过5 0 亿美元的发展中 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并且,全球研发开支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2 0 0 2 年约达6 7 7 0 亿美元,这一开支高度集中,此种开支最大的头十个国家以美国占 首位,占了世界总额的五分之四以上( 见图2 2 ) ,而我国和韩国也在前十名之列。 我国研发的份额不但上升,与此相似创新产出( 按照核准的专利数目衡量) 也有 增长。 研发国际化中的趋势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研发活动的兴起和快速增 长。这一趋势是在获得先进技术和需要使产品适合主要出口市场的推动下形成 ”型堂堂啦【g 坠曲i d 垒:嫂也中圈并购交易网。 的。这些跨国公司中有些是以发达国家的知识基础作为目标,有些正在其他发展 中经济体建立起研发单位。技术创新的“时效性”成了如今全球竞争的焦点。相 比于通过并购,自主研究开发周期长,而且把握不住市场的最新动态。 o2468 36 。5 6 3 5 5 5 圈4 8 圈4 6 圈4 6 目4 5 l4 5 4 4 4 4 4 3 4 3 4 3 4 3 4 ;& 。7 7 5 5 9 7 5 7 8 图2 22 0 0 2 年若干跨国公司和经济体的研发开支 图表来源:w o r l di n v e s t m e n tr e p o r t2 0 0 6 哆磊蝾毒避雾 妒 一渗 2 、物流的输入与输出 通过跨国并购取得资源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中海 油与中石油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其中,前者通过两次大的跨国收购获 得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股权,并且收购了澳大利亚西北大 陆架天然气项目,获得了数千万吨原油地质储量;后者通过跨国收购戴文能源集 团在印尼的油田和天然气资产,扩充了自己的海外油气探采资产规模。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认为,国企到国外买油、买矿、买森林、买资 源开发产业,是中国跨国并购大规模增多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中国企业通过 并购国外的能源、原材料企业可以得到以下优势: 首先,弥补需求缺口,节约运输成本,绕过贸易壁垒。一方面,随着中国经 济的发展,国内如石油等现有资源已经供小于求。通过对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 业可以迅速弥补这一缺口。另一方面,从成本方面考虑,中国的一些资源开发成 本比较高,比如中国的铜矿、铝矿贫矿多、富矿少,并购国外企业可以利用国外 的资源优势降低原料成本。 其次,控制资源开发业的关键环节。在价值链理论中,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 于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 链。这些特定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知识管理等等,视不同行业而异。 对于石油业、采矿业、林业等行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原材料的供给无疑是关 键的一环。企业控制了这个环节,就可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最后,打开国外市场。在出口贸易中,一些中国企业频频遭遇技术壁垒、反 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通过跨国并购,在海外生产,中国企业可以避开这些保护 措施,打开国外市场。 3 、制造 与产业价值链的其他环节相比,由于劳工成本低廉,我国企业的制造环节占 有成本优势。我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动因之一,正是为了使其竞争优势得到最大程 度的发挥。 这种动因的理论依据正来源于价值链理论:与传统的木桶理论m 要求企业重 点去“补短”,以保证企业“滴水不漏”不同,价值链理论要求企业在价值链上 h 一个企业成功的概率大小是由这个企业的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的,就像木桶的容水多少是由木桶最短的一 块木板决定的一样。 9 寻找优势环节,把其他环节外包出去。这就意味着拆除企业竞争中的“短板”, 打破木桶,加长原有的“长板”,使之成为竞争的利器。通过收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