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姓名:李雁 导师姓名:熊广星 学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年 级:2005 级 研究方向:教育测量与评价 中文摘要 农业是一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支撑国民经济 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大意义。农业职业教育是 以培养为农业服务的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 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解析出广西农业职业教 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本文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从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广西经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需要、广西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广西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四方面论述了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必要 性。 第三部分首先简要描述了广西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叙述了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 历史概况,并从农业职业院校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两方面分析了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 展的现状。 第四部分从农业职业院校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两方面分析了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业职业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农业职业院校农业 类专业招生难; (2)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3)农业职业院校科研水平 比较低。文章从农民的观念、农业职业院校的收费水平、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和人才培养 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农业技术推广教育体系中的体制问题不利于农业技术培训的开展; (2)激励机制和评价机 制的不健全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工作效率不高; (3)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课程设置不合 理; (4)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加大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难度。文章从经济体制、农业职 业教育机构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认识、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原 因。 第五部分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美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 主要有: (1)通过立法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2)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 发展; (3)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市场实现互动; (4)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日本农业职业 教育发展的经验主要有: (1)制定法规,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2)政府在财政上大 力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3)日本的基础教育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ii 政府对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实行各种优惠政策; (5)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 践教学。 第六部分针对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并借鉴美国和日本农业职业教育 的发展经验,从农业职业院校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两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职业教 育发展的对策。促进广西农业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1)加快农业产业化的 发展,提高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的市场需求;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职 业教育的认识; (3)国家加大投入,促使农业职业院校收费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 (4)各个学校要加大对农业类专业贫困生的扶持力度; (5)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 置; (6)强化实践教学; (7)国家对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创业上给与支 持; (8)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9)加强师资建设,增加经费投入,促进农业职业院校 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1)推进体制改革,建 立派出形式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2)加强思想教育与引进激励机制和健全的 评价机制并举,改革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管理; (3)改革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课程设置; (4)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5)因地制宜对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技术 培训。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对策 iii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 development in guangxi postgraduate: liyan supervisor: xiongguangxing major field of study: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grade: 2005 orientatio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abstract as the primary conditions of all material production industry and non- material production industry to exist and develop, agriculture acts as the essential guarantee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verall economy development to achieve stable agricultural growth.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 that aims to cultivate the technical talents serving agriculture, whose development is the effective path to fulfill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veloping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thesis; furtherm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education mode are set forth.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which illustrates the studying purpose and its meaning, the related rationales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s.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needs of its modernize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e needs o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three main industries in guangxi economy; the needs of guangxi ec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ee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third chapter firstly briefs the current economy development in guangxi; the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its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tated; the last point focuses on analyzing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xi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 both of which are also applied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ollowing chapter four.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 are: 1). enrollment difficulty in these schools; 2). the graduate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are hard to find a satisfactory iv job; 3). a low- level research. the causes of former problems are analyzed from farmers viewpoint,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 charging, the demand structure of labor market and talents fostering mode. while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o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que include: 1). the systema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read of agricultural technique are unbeneficial to unfold the skills training; 2). unsound stimulative mechanism and unsound evaluating mechanism result in the low working efficiency during the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ique generalization;3).the curriculum on agricultural technique is unreasonably set; 4). the farmers comparatively- low cultural proficiency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skills training. the productive reasons are discussed from economy system, the re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o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ultivation, the history,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chapter five illustrates the developing experience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merica (which contain: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legislation; supporting it by increasing governmental inputs;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development and market; 4)various flexible teaching approaches)and in japan (which include: promot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development by law- making; the high quality of rural residents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japa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overnment implementing a variety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on the graduates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 stressing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ories and practice, especiall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spectively. chapter six,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xi and the causes, and referring to the developing experiences of the usa and japan in the respect,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xi in term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 measur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on agriculture mainly include: 1). speeding up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guangxi so as to increase the market demand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2). reinforcing propaganda to enhance rural residents realization o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3). increasing appropri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country to reduce the tuitions charged b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e farmers income level; 4).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to those poor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5).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majors in market- oriented way; 6).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7). aiding those graduate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by the country if they want to undertake an enterprise; 8). enhancing vocational guiding to the students; 9). increasing expenditures on teachers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 measures aimed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echnical training in the aspect of agriculture mainly include: 1). v advancing system reform by setting up township- leve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ies in dispatch form; 2).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ntroducing sou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und evaluating mechanism to reform management in the respect; 3). resett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courses; 4). taking certain measures to enhance farmers qualities; 5). carrying out the technical training according to local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raining o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que countermeasures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李雁 日期: 2008 年 4 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李雁 日期: 熊广星 导 师签名: 熊广星 日期: 2008 年 4 月 1 一、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004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 出: “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 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农业作为从事最基本生产资料生 产的特殊产业部门,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先决意义。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 的基础,它是一切社会非农产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 济发展的全局;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能否实现稳定发展,能否为 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局面的维持;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 国家自立的基础,国家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农业发 展水平比较低,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于进口,必将受制于人。当前,我国的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产业结 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价格差距依然较大,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由于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农民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增收的效率不是 很好,种植农作物有时反而会造成农民的亏损,因此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荒田现象。在 这样的背景下,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自然资源有限的约束,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 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 和人力的投入来实现农业产出的增加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产品需求 持续较快增长的阶段,2006 年与 1996 年相比,我国城乡居民除粮食外,大多数农产品的 人均消费量都明显增加,其中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 23%,肉类的消费量增加了 32%,蛋类 的消费量增加了 40%,奶类的消费量增加了 414%,水产品的消费量增加了 57%,1这种 对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 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只有 48%,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只有 30%,分别比发达国家低 30 个和 40 个百分点左右。因此, 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 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区) ,现有农业人口 3985 万,耕地 4407.9 千倾,人均耕地面积 仅为 1.31 亩,农业生产依然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 ,农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农 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改变广西农业发展的模式已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 科技兴农是促进广西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技兴农,教育先行,只有通过人才的培养, 才能够实现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现成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农业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农业技术 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职业教育体 系,它的教育对象既包括普通学生,也包括普通农民。因此,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好 坏直接关系到科技兴农战略在广西的顺利实施。 (二)基本概念界定 1.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人类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大规模自觉应用现代机器和现代科技 的结果,广泛采用以机械化工技术群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成果、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 手段武装农业,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农业经济系统。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市场 化程度日趋成熟,在这一时期,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给,而在于为市场提供商品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工业装备普遍采用; (3)先进科技的广泛使用; (4)产业体系日 臻完善;为了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脱 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普遍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 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产业 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 服务的格局; (5)生态环境受到重视。3 2.农业产业化: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 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 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 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 代化经营方式。4 3.职业教育: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争议较大,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对职 业教育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从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来看,有些国家称为职业教 育,也有些国家称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70 年代以来一直用技术职业教育, 国际劳工组织的提法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 80 年代中期以来开始 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1999 年,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 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 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职业教育的概念总共流行着以下几种观点: 教育学辞典上对职 业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职业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 和技能的教育” ; 5华东师范大学钱景舫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是“为想要成为技术应用型技 能人才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亦为全民族增强职业技术意识,掌握基本的技术活动知识, 技能而提供的教育服务;6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刘春生教授,将现代职业教育定义为:“在普 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广大劳动者,所进行的专业知识、 3 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 纪律、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这种教育就是职业教育。 ”7 借鉴前面一些学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传授学生技术技 能的教育,也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 4.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指在农村进行的教育活动。就地域而言,包括县镇教育和乡村 教育;就结构而言,农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其中农村义务教 育是主要组成部分。8 5.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是相对于城市职业教育而言 的,是针对农村的经济、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等区域特点而提出来的,农村职业教育的服 务对象应该是与农村发展相关的人,既包括农业的职业教育,也包括工业和其他产业的职 业教育,是一种既为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服务,又为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服务的教育。 9 6.农业教育:农业教育是农业的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是一个产业性概念。从横向层次 看,农业教育由普通农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成人农业教育组成。从纵向层次看,农业 教育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初等农业教育组成.10 7.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它是泛指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 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广大劳动者所进行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农业专业技能的职前 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劳动者,从而促进就业或提高农业 职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从横向上看,农业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从 纵向上看,农业职业教育分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和初等农业职业教育。 (三)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的沃尔什于 1935 年在人力资本观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和 60 年代初期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有舒尔茨、丹尼 森和贝克尔等人。这里主要介绍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 的源泉; (2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3) 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 素。11 舒尔茨在 20 世纪 60 年代还写了一本非常具有深远意义的书改造传统农业 ,把教 育和农业经济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舒尔茨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本 投资不足造成的.因此,舒尔茨主张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以 便提高农民利用农业技术的能力;舒尔茨还认为: “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 4 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的差别相当重要,而农民的能力的差别 最重要。 ”他还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政府通过投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加 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并鼓励创新。 12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理论 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经济对教 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到 什么样的水平,教育才能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如果抛开经济发展水平盲目的发展教育,那就必然违背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社会要求教育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 增强,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以保证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而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与 熟练劳动力; (2)经济决定着教育的权力、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 (3)经济决定着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育部门培养多少劳动力,以及培养多少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 多少复杂劳动力,都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要受制于经济实力; (4)经济决定着教育发 展的体系与结构。13 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功能,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 (2) 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科学生产和再生 产,以及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 (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 要条件。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经济增强发生作用; (2)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 对社会生产力增强发生作用; (3)教育通过陶冶劳动者的思想和道德,提高劳动者的精神 文明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14 (四)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关于农业职业教育的研究在学术界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学者都 纷纷就农业职业教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通过查阅资料,目前在学术界专门以农业 职业教育为中心的著作研究相对来讲并不是很多,许多专著都是把农业职业教育放到农村 教育,农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中来研究。而在论文方面直接以农业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 的情况就相对较多了,下面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从专著和论文两个角度来就目前农业职 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予以简评。 就著作来看,赵家骥主编的三环论构建农村新教育体系 (1994 年 1 月)对农村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研究;马戎、龙山合编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2000 年 8 月) ,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以及我国农村职业 教育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钱民辉主编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 (1999 年 6 月)对农村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彭干梓主编的农村职业技术 5 教育概论 (1993 年 5 月) ,此书也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徐长发主编的 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 (2006 年 6 月) ,这本书从历史,文化,招生,就业,学生培 养,教学方式,学校运行机制与改革,政府的职能与有效作为等角度分析了乡村职业教育 的问题。訚金童、刘立浩、邹津和梁文明合编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007 年 7 月)一书中就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划、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学 分制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刘桂林的中国近代职业教 育思想研究 (1997 年 10 月)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我国乡村职业教育的思想进行了论述。 除了上述专著以外,还有许多学者以论文的形式对农业职业教育展开了研究,通过对 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类,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安徽,胡启涛,束志高等在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文中认为 构建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统筹兼顾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特定能力) 、 职业的宽泛性(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的共同性(核心技能)等特点,强调学科间的相互交 叉与渗透,在专业能力基础上复合相关知识和技能,即在注重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才 的教育。15 胡雨生在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研究一文中就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了分析。16石鑫炯、金允昌、沈秀芬在构建农业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文中对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具体 分析。17 2 .关于农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研究 杜宗绪,高嗣慧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一文中认为,在农业 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他们认为目前农业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存在以下一些 问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学设计不尽合理,缺乏体现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的教材、教学大纲不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同时 他们还认为应该按照存在的问题,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 18蒋锦标在 论 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一文中阐述了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实践教学体 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他认为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整体性、学生 主体性原则和生产规律和教学规律并重原则。19郑华在农业职业学校教育方法之探索 一文中对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自己对农业职业学校教育 方法的观点,他认为在农业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要注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专业 思想意识,同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在教学手段 方面要注意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 3.关于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研究 覃国森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广西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广西农业职业院校的“产、教、研”教育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在文中作 者提出了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模式和机制,分别为校内实践基地模式和机制、校外实习基地 6 模式和机制、科研与推广项目模式和机制、定单式培养模式和机制、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 和机制。21蔡克芹在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探讨一文中从培养目标,模块式课程结 构,教学周期等方面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了研究。22孙晓荣在对农业高等职 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一文中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23 4.关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问题研究 郭兵在湖北省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一文中对湖北农业技术培训中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24绿色证书试点县县长赴法考察团报告法国农业职业教育与 技术培训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法国在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郭 兵还在国外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及启示对国外农业技术培训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 介绍。25 综上所述, 根据所掌握的文献和资料,笔者发现当前关于农业职业教育的研究大多都是 把农业职业院校教育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研究的主体,而把农业职业院校教育和农业技术培 训结合其来作为整体的研究的情况较少;研究农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办学问题的比较 多,研究全国性的农业职业教育问题较多,而具体涉及到某一个地方的农业职业教育研究 较少,特别是关于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研究比较少。 (五)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了解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成因,意在找到解决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案和途径,为发展广西农 村经济解除人力资源上的制约,促进广西“三农”问题的解决。 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的具体分析,借鉴国外农业职业教 育的发展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促进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 借鉴参考意义。 3.研究方法 本文分农业职业院校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两方面对农业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对农 业职业院校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直属的八所农业职业院校(广西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桂林农业学校、梧州农业学校、玉林农业学校、 钦州农业学校、百色农业学校和河池民族农业学校) ,对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研究主要针 对广西农业厅主办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一些关于农业职业教育的研究资料,了解了目前国内关于农业职业教 育的研究现状,找到了一些研究的兴奋点;此外通过查阅一些历史书籍和政府文献了解了 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并且找到了一些论证数据。 7 (2)调查法 为了深入了解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科 教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桂林市农业局科教站,桂林市农业技 术推广站的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当前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以 及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笔者还深入到广西区内的一些农村,和 一些农民进行了交谈,并且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关于农民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进 行了调查,了解了他们对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的一些看法。此外通过和桂林农业学校一些 学生的交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3)比较分析法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在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教 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六)可能创新之处 关于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的对策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 展,促进市场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是解决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的有效途径。 8 二、 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与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 基础,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客观需要,从而促使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 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首先科学是潜在的社会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可以通 过与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转化为生产技术,转化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生产力、现实生 产力;其次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1因此, 本部分将从经济和科技两个角度出发分四个方面来分析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将完全以农民世代 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称为 “传统农业” 。 传统农业是与现代农业相对应的, 传 统农业生产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因而把产量最大化作为其主要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 加大劳动的投入,农业机械的使用比较少;农业生产实行以农户经营为主的方式,生产规 模较小。而现代农业却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强调规模 化经营,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由于农产品的附加值比 较高,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农民的收入也比较高。当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 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产品的质量和 品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那么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加入 w t o 以后,农业生产不仅要面对国 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且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而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是非 常发达的,不仅产量高,而且品种齐全,质量非常好。目前广西农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实 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建立在土地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以户 为基础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农业生产主要 还是依靠人力的投入增加来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的使用范围有限, 2006 年平均每百户拥有大中型铁木农具价值为 1229.42 元,而运输机械只有 590.52 元,工 业机械也仅有 117.86 元。因此,为了加速广西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 加,适应农业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科技的广泛使用,并且对农业生产实行现代化的管理,这就 要求农民有较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使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并且要有先进的管理 经验和浓厚的市场意识,这些都需要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职业教育通过学历教育和培训 的方式,主要以农业技术为授课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农民农业技 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做 1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1103. 9 贡献。 (二)广西经济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的衣食 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 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农业;农业也为工 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 工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器材,工业反哺农业;第一产业 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工业的劳动 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