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i 摘摘 要要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 必须降低自身成本,提高自身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 实施物流系统优化势在必行。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我国已经成长为制造业大国,但针 对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尤其是车间物流管理却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我国开展物流理论研究相对较晚;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发展 使我们忽视了在物流成本等细节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但随着世界企业竞争加剧,这种 粗广式的发展模式将难以维持,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物流设备效率低、物流信息处理混 乱、缺乏物流系统规划等诸多车间物流问题,从一点一滴做出,不断削减物流成本、 总体成本,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我国才能够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 的转变。 本文从改善制造业车间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数据调查、理论分析以及 优化方案等全面论述了车间内部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手段以及能够取得的业绩效 果。通过此文,能够深刻认识到车间内部物流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物流、物流系统规划、车间内部物流、物流设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ii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develops, the competition turns worse day by day, for the sake of the exist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has to lower oneself cost and raise oneself efficiency. consequently more and mor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realize to lower logistics cost and carry out logistics system gradually excellent turn power is necessarily going. reform several liberal 10-years our country already growth i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ig country, but aim at the logistics present condition of manufacturing type business enterprise, particularly is workshop logistics exist many problems of solution. because this aspect, our country study of logistics theories is laeter;on the other hand, the enterprise ground rapid development makes us neglect in the thinking and research of logistics cost. but turn worse along with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is kind of thick-wide type is hard to maintain, we have to make great effort to solve the logistics equipments has a low efficiency, logistic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fusion, lack a many car of logistics system programming etc. logistics problem continuously cut down logistics cost, total cost, then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had a competition ability, our country then can carry out froma big manufacture country to a strong manufacture country. this text is from the improve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orkshop logistics system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set out and passed analytical and excellent etc. for turning a project of data survey, theories to discuss the method, means and can obtain of accomplishment effect of improving of internal workshop logistics system. pass this text, can profoundly know a improving of internal workshop logistics system is excellent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keyword: logistics, logistics system programming and internal logistics, logistics equipments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论文是 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尽我所知, 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 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 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 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 页,共 56 页 1 绪绪 论论 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物流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经过近八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其对经济拉 动的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并且积极致力于现代物流的研究与开发。我国开展物 流研究相对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已初步形成了较系 统的物流理论体系、 物流产业系统。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据统计, 2009 年我国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率为 18%, 比 2008 年同期降低 0.3 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有一定提高。但我们要清醒的 意识到在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平均只有 10%,如何改变我国目前 gdp 的增长依赖高能 耗、高费用的现状,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入 世贸组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我国各企业对物流的重视提高了新的高度,从对物 流的表面认识、理论学习转移到物流的实际研究及实体运作。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 优化物流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新的增长点, 物流系统优化是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尤其 2009 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各有关部 门、地方政府都认识到了物流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到企业实地调研等多种 方式,积极研究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外企采用合资、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使我国制造业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是因为低 廉的劳动力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但我们需要注意到我国的 gdp 能耗是美国的 3 倍、 日本的 6 倍,这种以高消耗推动 gdp 的增长方式,必将导致能源的过度使用,gdp 的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由于粗广式的发展,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特别是车间内部物 流系统作为一个较小的领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及学者、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思 考,因此,导致车间内部物流系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问题。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降低物流成本,这也是我们开展车间内部物流系统研究的价值所在。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相对外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企业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矛盾、问题,如生 产效率低、交货长、库存资金的大量占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而这些问题又都或多 或少的与企业物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通过对车间内部物流系统的改善达 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减少资金占用以及提高质量等目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2 页,共 56 页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开展 车门内部物流优化,是通过从基础、低层的工作做起,消除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对 实现企业降低成本,国家增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 a 企业制造-1 课制造现场出发,通过对制造现场物流的优化、改善,消 除浪费,实现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最低化的案例,来说明车间内部对降低整体成本、提 高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论述物流系统优化在生产现场的重要意义, 并以 a 企业制造-1 课为例, 通过对该部门生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并汇总数据, 运用工业工 程及精益物流理论对数据的分析,找出 a 生产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手 段加工改善、优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现状调查 1 月/项目 第二步: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找出问题点 2 周/项目 第三步:对问题点提出改善、优化方案 2 周/项目 第四步:对几个方案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2 周/项目 第五步:对选定方案进行实践验证 3 月/项目 通过上述步骤,使 a 企业生产现场的物流状况得以改善,充分体现物流优化对 生产积极推进作用。 1.4 研究思路、框架研究思路、框架 本文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对象现行数据的采集,运用工业工程分析方法找出问 题所在,并依据现代物流、工业工程相关理论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目的。 本文共有七部分组成,结构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物流理论、工业工程相关的理论综述。通过对物流、工业工程相关的国内 外理论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为优化方案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针对有关车间内部物流理论分析,找出优化实施的切入点。 第四章通过调查、采集 a 企业 a-1 课相关物流数据,分别从四个方面:物料流 转数据、内部物流设备、物流信息及在制品状况进行了调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3 页,共 56 页 第五章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物流优化的方案设计,主要针对现存的问题点,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优化, 对优化的效果做出评估及优化方案有效推进所需要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结论及后续研究,针对本文案例的优化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 对以后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4 页,共 56 页 2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物流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最初起源于美国,当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为了把 产品顺利销售出去而进行的一系列运输、 仓储、 包装等活动, 使用 “physical distribution (pd) ”这个名词,意为实体配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的含义也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从最初的运输、仓储、包装等具体内容已经演变为将运输、储存、装卸、搬 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供应系统, 使物流效率提高,库存、成本降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范围,争取为客户提供多 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2.1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2.1.1 物流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 储存、 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由于物流对象、目的、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物流在制造企 业通常可分为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工厂内部物流、车间物流等多种形式。 2.1.2 车间物流 车间物流 是指本车间生产所用原材料、消耗品等出库及搬动至车间内相应位置,以及自己 生产的产成品、物流信息在车间内各工序间流动等车间内所有物品的移动、装卸、信 息的处理与传递统称为车间内物流。 2.2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车间内部物流系统管理是对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消耗品)的装卸、 搬运、 移动以及信息等相关活动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强化车间内部物流系统优化管理, 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必要方法、手段,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有 效途径。车间内部物流系统的优化需要解决现有布局规划、物流设备选择、物流信息 韦红革,何俊梅主编,物流管理概论 第 2 版,2009 年,第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数语,2001 年,第 2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5 页,共 56 页 处理、质量管理、搬运技术、在制品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一些先 进的管理理论、技术为支承,目前,这些先进的理念、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车间物流管理车间物流管理 车间内部物流主要负责车间内部从原材料通过加工到产成品的过程中所有物料 的移动相关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传统车间物流,设备相对落后,都以手工或半机械化 为主,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物流信息处理方式落后,物流信息不准确、传 递速度慢、劳动强度。在较小规模的物流系统里,还可以应对当时的需求,但随着生 产的规模的不断扩大,车间内部物流的绝对量也在迅猛增加,如果在采用以往的物流 方式,明显会制约生产的快速进行,这就对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适应扩 大后的生产规模。 车间内部物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1) 物流设备方面:物流设备是物流的主要承载体,应本着快捷、高效、低成 本、自动化的发展主向,设计、使用新的物流设备。现在比较典型的物流设备有:立 体仓库、传送链、机械手等,这些设备共有的特点就是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人只需要发出简单的指导即可使设备完成复杂的操作。 另外,对于物流设备的选定,并不是立体仓库、传送链、机械手这些最先进的设 备对所有物流系统都适合,要跟据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设备。否则,虽然实现了 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但由于成本过高,不能够收回,造成企业经营整体损失。 (2) 物流信息处理方面:车间内部物流信息要求处理速度快、及时。而传统用 手工处理的方式,不但造成了浪费,而且处理速度慢、时效性差,已不能适应现代化 生产的要求。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对信息处理实现自动化。运用计算 机、自动识别、自动输入等现代化设备实现系统数据的自动处理、及时更新,实现物 流信息系统的自动化、高效化、低成本。 (3) 系统规划:传统车间物流分散、独立,缺乏系统规划,这种体制在生产规 模较小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应,但现代车间内部物流系统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分散的处 理方式必然造成整体的浪费。现代化车间内部物流系统必须从整体利益、长远发展的 角度出发,设计、分析、优化整个系统,避免追求某一工序、某一时间的利益。 2.2.2 在制品库存管理在制品库存管理 在制品库存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多工序的存大,在各工序间存储一定数量的未 完成品,以保证在工序间加工能力不平衡、需求波动等情况下,生产仍能够有节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6 页,共 56 页 连续地运行。在制品库存要占用一定的资本和场地,在此意义上在制品库存应该越少 越少。但在制品库存的降低乃至取消,势必会造成生产的中断,从而造成更大损失。 因此,在制品库存追求的是在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库存。如何实 现这一目标,许多学者、企业家、工程师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在这领域成果也较多。 但在实现应用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解决所有在制品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采取 相应的措施,也就是说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在制品库存管理目标。 在制品库存于常规意义上的库存管理有差很大的区别, 在制品库的特点是库存量 小、流动速度快、周转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在实施在制品库的优化管理,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因素要特别注意: (1) 在制品库存信息:在库品因库存量相对较小、信息简单,故无须复杂的管 理系统。由于周转频率非常高,因此管理优化的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快速定位、快速识 别,最大限度减少查找时间。 (2) 在制品管理:在制品的管理,主要存在于码放方式的设计,如何实现至急 优先以及先进先出的原则;另外,要实现快速地搬取。 (3) 占地面积、资金:在制品库存一般都要设置于车间中两工序之间的运输路 径之上,需要占用车间内一定面积,故在保证正常的搬运、运输的前提下实现占地面 积最小化;而对于资金而言,也一定是最小化。 2.2.3 精益物流理论精益物流理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传统物流成本高、适应性较差、周期长 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些问题, 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经典理念,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概念和理论。 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 提高客户满意度。精益物流主要包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价值链中的产品设计、 制造和订货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 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 由顾客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精益物流系统具备如下四方面的特点: (1)拉动式的物流系统; (2)高质量的物流系统:在精益物流系统中,信息的电子化处理保证了信息传 递迅速、准确。并减少环节,消除操作延迟等优点,这使得物流系统具有了准时、准 百度百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7 页,共 56 页 确、高效率、高质量的特性; (3)低成本的物流系统:精益物流系统是通过科学配置企业资源,通过信息处 理的电子化,加快反应速度、准时化生产,达到有效消除设备浪费、操作滞后、人员 冗余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降低物流系统成本; (4)持续完善的物流系统:在精益物流系统中,通过全体员工不断的学习、研 究,不断提高能力水平,以保证整个物流系统持续改进。 通过精益物流理论可以为车间内部物流系统优化从成本、准确性、快速性、适应 性等方面得以改善。 2.2.4 工业工程理论工业工程理论 对车间内部物流系统优化的过程,需要一些方法,在此,我们引入了工业工程理 论作为指导。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 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 工业工程主要包括动作分析、工程分析和时间分析等几个方面。 工程分析:工厂把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检验、搬运、仓储,最后转化为成 品的过程中,所有相关作业的集合,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作业,把这称之为工程。而 对工程实施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其中浪费点及不合理的作业,进而进行优化改善的 手段、方法,称之为工程分析。 动作分析:各种生产活动实际上是人、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检验的活动,而 这些活动又都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所组成,那么这些动作的速度、多少、有效性则 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高低。 动作分析实质上就是对动作进行的分解, 以便发现问题, 并通过各种改善方案消除不合理的因素,使动作更为简化、顺畅,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的一种方法。动作改善有四个原则:排除、组合、重排和简化。 时间分析:车间内的各种生产活动由于各种原因会一般都会伴有时间的浪费,通 过对时间进行测量、 记录, 并对数据分析把浪费的时间甄别出来, 通过优化消除浪费, 提高时间效率, 从而使提高整个生产效率。 调查出各种作业、 工序时间的基础数据后, 可以为车间内部系统规划优化提供很大的帮助,如:生产布局的优化设计;工序间平 衡分析与改善;设备投资安排规划;确定一名操作者负责的设备台数等等。 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进行车间内部物流系统优化,可以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找出 工业工程术语标准(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rminology,ansi z94,1982)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8 页,共 56 页 物流系统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按照现代物流、工业工程的原理进行优化、改善,形 成高效的物流系统。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现有研究的不足 在现有的物流理论中,我国多数学者主要从物流自身的角度出发,针对整个物流 行业或整个企业的物流优化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运用精益生产、工业工 程等相关理论与现代物流相结合优化车间内部物流的研究与实践还不是很深刻, 大部 分还停留在理论方面,缺乏实践检验。车间内部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我 们这个制造业大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工业工程及精益生产的理论出 发,并结合现代物流理论对车间内部物流进行优化设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9 页,共 56 页 3 车间内部物流分析车间内部物流分析 3.1 车间内部物流的特点车间内部物流的特点 (1) 系统性:车间内部物流作为一个小的物流系统始于一端的原材料领用,终于产 成品的出库,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系统。车间内部物流系统化是指对车间内物流进 行全面的设施规划、系统整合、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等一系列过程。车间 内部物流系统化是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等企业其它物流系统化的基础。 (2) 协调性:生产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优化,将车间内制造过程中 的包装、运输、装卸、存储、加工、物流信息等这些在以前要分开管理的物流活动作 为一个总体来分析、协调和管理。 (3) 配合性:车间内部物流与生产工艺流程并不相同,工艺流程重点侧重于产品生 产的各种工序的必要性, 而车间内部物流要配合工件在工艺流程中的各种工序间的有 效流转。因此,物流规划要遵守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特性,服务于工艺流程的需要,有 效配合生产管理统一运转。 (4) 复杂性: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促使生产企业的产品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短周期的发展趋势,导致了企业生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车间内部物流系统 必须具有更高适应性、更高的效率。 (5) 经济性: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因此,物流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 为主要任务,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两项任务之间的关系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 车间内部物流的认识,不应仅停留于“服务于直接生产”的层次之上;而应更深刻的 解决物流系统中的问题,是通过物流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手段。车间物流优 化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6) 动态性: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动态向前的过程,那么物流也应随着生产而准时、 有节奏、均衡地由原材料、半成品、向产成品方向动态地移动。 3.2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的出发点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的出发点 (1) 车间内部物流系统化布局 车间内部物流系统布局的主要包括:车间内部各工序、设备的布置,车间内部原 料材、成品区、半成品区、消耗品区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的布置等。 车间内部物流是以产品的加工工艺路线为基础的,所以车间内部的各工序、设备 的位置确定以后,物料流动的路线也就基本上确定了。通过仔细研究、实施车间内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0 页,共 56 页 物流系统的科学规划可以使物料的移动距离最短、搬运量最小。 对生产的产品、工艺、设备、产量等基础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科学总结,是实施 布局优化的基础。所以在实施布局优化过程中,首先从基础数据的调查、收集开始, 而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详细论证的基础上设计优化方案,最后对选定方案并组织实 施。 (2) 利用现代搬运设备与技术 搬运系统,即搬运技术和装备的设计与规划,不但对生产物流系统的布局和运行 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生产系统的物流效率、复杂程度影响更大。在生产物流 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搬运方式、搬运设备。这些设备应满足搬运 物料的重量、尺寸、形状、性质以及流量。对这些设备既要做到投资少,又要达到设 定的搬运需求。 (3) 物流信息化 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的基础、核心是信息管理。车间内部物流实际上就是加工信息 流动以及物料流动的过程。无论是物料管理、在制品控制、物料搬运、作业管理等物 流活动都离不开物流信息。 在生产物流中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物流信息进行 收集、传递、储存、处理和维护,同时具有预测、辅助管理等功能。随着物流行业的 发展,物流中信息传递、处理的量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就必须不断采取 新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技术的电子化、自动化。如果顽固守旧仍对物流信息采取手工处 理方式,则会造成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信息错误、信息不及时等,从而影响整个物 流系统的效率。 (4) 在制品控制 在制品是由于多工序的存在, 导致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在各工序间总是存在着未能 生产完成的工件,这就是在制品。在制品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避免等待、提高 对需要变化的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但如果在制品量过大,就会导致资产 的大量占用、管理混乱、品质问题不能及时暴露等严重问题。因此在制品控制需要遵 守以下几点: 合理安排在制品存放方式,最大限度节约占地空间,提高车间内部空间利用效 率; 在保证企业能够顺畅、有节奏生产的前提下,使在制品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 平上; 通过不断的改善、优化,使生产节拍更顺畅,以减少在制品数量,达到削减在 制品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因在制品是随着生产活动而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定时确认在制品状况,避免过 多或缺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1 页,共 56 页 4 a 企业(制造企业(制造-1 课)现行物流模式课)现行物流模式 4.1 基本情况介绍基本情况介绍 4.1.1 a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 a 企业始建于 1994 年,为外商独资企业,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多项改革措施及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在华投资设厂,主要生产气缸、三联件、管接 头等气动元件。 经过 15 年的不懈努力, 公司已由初建时的 15 人, 发展为现在的 4000 余人,并且以成为世界最大的气缸生产基地,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15%,已成为 气动行业的龙头企业。而这样一个大企业快速成长的背后,正是由许许多多的工程师 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的创造着奇迹,不但产量大幅上升,而且生产效率也提升了近 5 倍。 a 企业现为日本总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主要业务是生产、制造气动元件。 其主要组织机构如下: a公司 管理 本部 制造 本部 营业部 制造1部制造2部 品质保 证部 制造业 务部 生产技 术部 制造2-1课 制造2-2课 制造2-3课 制造2-4课 制造3-1课 制造1课 制造2课 制造4课 制造5课 制造6课 图 4.1 a 公司主要部门组织结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2 页,共 56 页 从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该公司主要以制造为主, 辅以国内营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利用短短的 15 年时间可以发展到世 界顶级规模,其所具有的发展、创新模式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索。同时,作为 a 公司的一员, 有幸与同事一道完成了许多重大改善, 为公司生产效率提高、 成本降低, 为国家发展进步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a 企业拥有复杂、多样化的产品供应,其生产的零部件已 经达到了约 1050 万件/月,共计 3 万多种规格、型号。如此大规模的产量其生产过程 中各种物资的订购、运输、入库、仓储、出库以及信息的处理,必须配合强大的物流 保证体系。 4.1.2 制造制造-1 课基本情况课基本情况 对于 a 企业这么一个庞大、复杂的物流体系,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我们选取 其中一个部门(假设名称为制造-1 课)作为研究对象。 制造-1 课为 a 企业主力加工部门, 该部门占有 120 米 x 60 米车间一栋, 共有员 工 185 人, 生产 16123 个品种, 其月产量约 260 万。 其生产过程包含了原材料的领用、 工序间物料流动、产成品的出库以及物流信息的处理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通过分析制造-1 课物流现状,调查、收集、整理制造-1 课物流的相关信息, 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精益生产和物流管理优化的相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 优化方案。 4.2 制造制造 a-1 课车间内部物流现状课车间内部物流现状 4.2.1 制造制造-1 课物料流转数据调查课物料流转数据调查 为便于研究, 我们在制造-1 课生产 16123 个品种选取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假设为 c2q020-26*80350) ,对此品番加工过程加工、搬运、准备、测量、调整等 具体作业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数据。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对该工件每加工 100 个所消耗的工时进行调查, 从早晨设备开始准备为起点, 到最终的出库工序的过程中, 各工序详细的人的动作时序表,具体数据如表 4.1。并表 4.1 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得出目前该部门生产工件时间分配的现状,如图 4.2 所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3 页,共 56 页 表 4.1 c2q020-26*80350 加工详细时间分配表 工序作业内容代码工程代码 作业距 离(m) 速度 (m/s) 单个工件 作业时间 总时 (s) 准备-设备担当取加工指示送至切断机设备290 2 45 45 停留-加工指示在切断设备准备加工(等待专人进行领料操作)3- - 120 120 移动-切断机担当拿加工指示至电脑领用素材250 2 25 25 等待-电脑操作等待(设备使用中),无等待此项省3- - - - 操作-素材领用(启动相关系统软件,输入账密,扫票领料)1- - 120 120 移动-返回#2306切断设备250 2 25 25 停留-素材放置在素材区域3- - - 移动-将素材车移动至切断设备旁240 1 95 95 搬运-从素材车上取素材放置在设备上料器上41 1 4 4 准备-调用加工程序,输入长度,进行双人确认1- - 180 180 加工-启动设备,完成首件加工1- - 25 25 测量-测量移动(携工件和图纸,尺检至测量台)215 2 8 8 测量-测量尺寸并记录数值340 2 20 20 测量-从测量台返回切断设备215 2 8 8 调整-调整尺寸,如符合图纸要求此项省1- - 180 180 加工-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20 667 移动-由切断设备移动至电脑准备打印随行票250 2 30 30 等待-电脑操作等待(设备使用中),无等待此项省3- - - - 操作-随行票打印1- - 240 240 移动-返回#2306切断设备250 2 25 25 移动-切断后工件,将切断材搬运至g05切断品放置区并返回2180 1 180 180 停留-切断品放置在切断品区域3- - - 搬运-从#2341至切断品放置区,取切断品后至设备旁410 1 10 10 加工-调用加工程序,one touch 启动,程序完了,取出工件1- - 240 240 测量-携工件和图纸,尺检至测量台,准备测量220 2 10 10 测量-依图纸对工件上需测量尺寸,进行测量仪器的逐一尺寸确认,并记录数据3- - 300 300 测量-携工件和图纸,尺检返回#2341设备220 2 10 10 调整-调整设备的加工刀具补正,使工件符合图纸要求1- - 240 240 加工-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24 1,200 等待-记录相关的加工信息(记录作业日报,倒班记录,随行票记录)3- - 180 180 移动-转移工件至长度测量区220 1 20 20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测量区域3- - - 搬运-从长度测量区转移工件至长度测量工作台43 1 3 3 测量-用卡尺对每本工件进行长度测量1- - 3 300 移动-从长度测量区转移至待铣扁置场210 1 10 10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铣扁区域3- - - 搬运-从待加工置场取工件到铣扁设备410 1 10 10 调整-段取设备,调整设备1- - 290 290 加工-启动设备,完成第一本活的铣扁,并取出工件1- - 6 6 测量-携工件和图纸,尺检至中间测量台,准备测量23 2 2 2 测量-依图纸对工件各个尺寸,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逐一尺寸确认,并记录数据3- - 120 120 测量-携工件和图纸,尺检返回铣扁设备23 2 2 2 调整-调整设备的加工刀具补正,使工件符合图纸要求1- - 120 120 加工-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5 250 移动-转移工件至去毛刺置场235 1 35 35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去毛刺区域3- - - 搬运-从去毛刺置场转移工件至去毛刺作业台42 1 2 2 加工-手动去毛刺作业1- - 4 400 移动-从去毛刺置场转移至待研磨置场24 1 4 4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铣扁区域3- - - 搬运-从待研磨置场取工件到研磨设备42 1 2 2 调整-段取设备,调整设备1- - 60 60 加工-启动设备,完成第一本活的研磨,并取出工件1- - 4 4 调整-调整设备的加工刀具补正,使工件被充分研磨1- - 60 60 加工-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4 400 移动-转移工件至待挤丝置场215 1 15 15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挤丝区域3- - - 搬运-从待挤丝置场取工件到挤丝设备45 1 5 5 调整-段取设备,调整设备1- - 60 60 加工-启动设备,完成第一本活的挤丝,并取出工件1- - 2 2 测量-依图纸,尺检对工件的相关尺寸,进行测量3- - 60 60 加工-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2 200 移动-转移工件至待清洗置场215 1 15 15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清洗区域3- - - 搬运-从待清洗置场取工件到清洗设备,上料(将待清洗工件放到送料器上)42 1 2 2 加工-工件进入清洗机开始量产1- - 1 100 搬运-下料(将清洗后工件放到平车上)4- - 0 20 移动-转移工件至待滚压置场210 1 10 10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滚压区域3- - - 搬运-从待滚压置场取工件到滚压设备41 1 1 1 调整-段取设备,调整设备1- - 60 60 加工-启动设备,完成第一本活的滚压,并取出工件1- - 6 6 调整-调整设备的加工刀具补正,使工件被充分滚压1- - 1 51 加工-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6 600 移动-转移工件至待清洗置场210 1 10 10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清洗区域3- - - 搬运-从待清洗置场取工件到清洗设备,上料(将待清洗工件放到送料器上)42 1 2 2 操作-工件进入清洗设备,设备进入量产阶段1- - 0 0 搬运-下料(将清洗后工件放到平车上)4- - 0 20 操作-吹屑,并倒筐(将清洗后工件吹净后装箱)1- - 1 120 移动-转移工件至待精修,选别置场220 1 20 20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精修区域3- - - 搬运-从待精修,选别置场取工件到精修作业台42 1 2 2 操作-对箱中工件进行精修,选别作业1- - 5 500 数量检查-对工件进行装箱数量确认3- - 1 50 搬运-从精修作业台,转移工件至待出库平板车上42 1 2 2 停留-工件放置在待出库平板车3- - - 移动-携加工指示随行票至电脑210 2 5 5 操作-启动相关系统软件,输入账密,扫票打票1- - 0 60 移动-携出库票返回出库平板车210 2 5 5 操作-把出库票对应插入到出库箱上1- - 5 5 移动-推出库车至三课接收置场2300 1 300 300 移动-人员返回2300 2 150 150 1,427 3,882 8,742 出库 合 计 清洗 滚压 清洗 精修 铣扁 去毛刺 研磨 挤丝 素材领 用 切断 加工 测量 日本工序图 示符号 符号名称 加工 搬运 储存 停留 数量检查 质量检查 表示原料,零件或产 品,由某位置移动到另 一位置的状态。 表示原料,零件或产品 不在加工或检查状态, 而是处于储存或停留状 态。 表示对原料,零件或产 品做数量检验,或对其 加以测定并将其结果与 基准比较,以判定合格 与否的质量检验。 符号表示的内容 表示原料,零件或产 品,依其作用目的发生 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状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4 页,共 56 页 为了便于分析,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汇总,汇总后的结果如图 4.2 所示。 加工, 4,100 , 46% 移动、搬运, 1,064 , 12% 操作, 1,045 , 12% 调整, 1,121 , 13% 数量, 50 , 1% 测量, 838 , 10% 准备, 225 , 3% 等待, 180 , 2% 停留, 120 , 1% 单位:秒 图 4.2 c2q020-26*80350 消耗工时汇总 通过上述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加工 100 个 c2q020-26*80350,加 工时间为 4100 秒占总体的 46%,而加工时间以外的辅助时间占到了 54%,这部分时 间中“移动、搬运” (即物品流转)的时间达仅次于调整占到了总时间的 12%。为了 消减整体的成本,因此,我们也将削减移动、搬运时间作为重点进行研究。 为便于调查工件的流转情况,我首先确认了所有工序的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作 业要求。并对各个工件的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过程中,经过的工序进行了调查,具体 调查结果请参看表 4.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间内部物流优化研究 第 15 页,共 56 页 表 4.2 各品番工序调查 素材 搬运 切断 加工 长度 确认 铣扁 去毛 刺 研磨 挤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血液科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剂量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2030功能性食品原料创新研发与市场推广策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与挑战研究报告
- 2025-2030分布式存储技术演进与Web3生态构建报告
- 2025年眼科先进技术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预防接种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6-203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互联互通国际标准制定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地热能发电行业市场潜力与投资前景报告
- 2025年电动托盘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村干部饮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半年工作总结
- 单招备考科学方案
- 海船船员适任 评估规范(2024)轮机专业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Review of Unit 5
- 掌骨骨折查房课件
- 大学食堂装饰装修方案
- 工资结清证明(模板)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