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 页 共 33 页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急剧增加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在城镇养老体系 中的支撑力下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城镇养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外 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及对养老环境的要求提升 专业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城镇 养老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尚不发达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并存的问题 有效利用现有 资源合理预估养老机构的需求和发展的功能结构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 北京市养老机构数量和功能的研究通过对现状的描述分析了目前影响北京市养老 机构数量和功能的因素为完善机构养老的建设提出了参考的依据和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并回顾了以往的文献阐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我国城镇养老机构做 了一个概述并进行了定义第三部分介绍了北京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第四五部分 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析了影响养老机构数量和功能发展的因素最后一部分指出了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养老机构 数量 功能 影响因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2 页 共 33 页 abstract traditionally the aged is mainly supported by household in china.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n one hand household structure deeply changed and the function of elders home supporting gets weakened on the other hand elders supporting social agency has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high cost insufficient fac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workers. 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 community elders care are more and more needed and it makes sense that perfecting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which is home focused and is guaranteed by government supporting society participation and market 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aged care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basing on beijing aged population survey and “r”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for the aged care investment it analyses the demands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for home-based the aged care further it finds out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home-based the aged care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related foreign experience the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for home-based the aged care. this paper includes six parts. part i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defines some basic conceptions reviews ago documents and tells research methods. part ii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thesis analysis. part iii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it deeply analyses the demands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for home-based the aged care further it finds out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its development. part iv introduces foreign experience and its help for china. part v suggestions. part vi conclusion. key words: institutional care of the elderly quantity function effect factor ii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 研究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 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 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4 页 共 33 页 1引言 1.1选题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急剧增加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在城镇养老体系 中的支撑力下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城镇养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外 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及对养老环境的要求提升 专业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城镇 养老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尚不发达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并存的问题 有效利用现有 资源合理预估养老机构的需求和发展的功能结构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选取养 老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背景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目前关于老龄化国际的公认标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 会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的 10%以上那么该社会 就可称为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于 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 2008 年底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 1.6 亿约占 总人口的 12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 1805 万约占老年人口的总数 11.29 1 老龄 人口现在以每年 3%以上的速度递增 远远高于总人口千分之六点六的自然增长速度 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现在已经达到1806万 并且更是以每年5%的速度迅速递增2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人体的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需要赡养和照料的老人 数量将持续增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都将面临严峻的老人的赡养 和照料的问题 背景二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问题迅猛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使我国的老龄问题变得尤为严峻 养老保障涉及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从经济保障方面来看我国的社会 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基本的养 老社会保障制度尚待建立健全对城乡高龄老人无保障老人的养老津贴发放制度也 在探索建设中目前老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基本需求问题还未得到根 本的解决 从养老服务保障的角度看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就建立符 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社区照顾为依托 1摘自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在第五届全国养老院院长论坛上的发言 2阎青春. 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政策建议 中国养 老产业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5 页 共 33 页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还在探索中 背景三机构养老数量不足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一员的机构养老虽然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的 位置但其数量和质量远远未能达到需求一般说来养老机构的供养对象应主要面 向失能老年人和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他们提供长期照料和专业化护理截至到 2007 年底我国共有国家集体个人开办的养老机构 4 万多家共 250 多万张床 位收养近 190 万人按照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 张测算全国老年 人共需养老床位 800 万张床位缺口达 550 万张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 31 测算全国有 2830 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养老护理员 1000 万人 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 22 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 万多人供需 矛盾十分突出3 随着我国家庭小型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凸显4-2-1 结构的家庭已成为主体少子 老龄化使得空巢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目前城市空巢家庭比率已达 49.7%农村空巢 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 38.9%空巢家庭就表明老年人身边没人照顾他们的养老服务 需要社会帮助和支持另外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失能老 年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城市老年人的失能率已占到城镇老年人总数的 14.6 农村则超过了 20城乡合计失能老年人口已达到 2880 多万人这些失能老人 理应成为机构照顾的主要对象如果再把 1800 多万 80 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计算在内 由此使得需要入住专业化养老机构接受长期照顾和护理的老年人日益增多 加快养老 机构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于论文选取北京的养老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出于以下两个考虑发展壮 大养老机构主要目的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 北京作为在国内进入老龄化时间 比较早同时老龄化速度比较快的地区对它进行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前瞻性其据第 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北京市 6 5 岁以上人口占 8 . 4 % 年龄结构综合指标已达到国际上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并且其老龄人口的比重仅次于上海占全国老龄人口比重的第 二位 4 另外对于养老机构这样一个还具有明显福利性质的机构发展来讲政府的 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北京作为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具备政府 支持的优势 3摘自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在第五届全国养老院院长论坛上的发言 4张 纯 曹广忠.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人口, 2 0 0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6 页 共 33 页 1.2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从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国内对养老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领域 根据研究侧重内容的不同又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养老机构数量需求研究傅桦2000通过对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及老年社 会福利设施的定量调查 发现北京老年人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老年社会设施的增长速 度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并推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养老服务设施明 显不足唐钧王婴1999通过对老人自理程度与入住养老院的关系研究得出目 前我国目前床位的缺口量在 200-300 万张的结论 关于这部分研究学者多是从人口学的角度出发对未来老龄人口进行分析预 测从而得出所需的养老机构数量这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较为科学通过引入人 口的数量结构的变量从而对需求数量做出预测但这种分析方式也有其不足之 处机构养老作为养老的一种方式与之并存的还有庞大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所 以对于养老机构需求数量的预测不只取决于老年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还需考虑其他养 老方式发展的影响 二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动因研究 邓颖 李宁秀2003 通过分析认为性别 年龄婚否收入心理等因素是构成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动因彭嘉琳秦祝 齐2006通过对北京市老年人关于院舍照顾需求的实证调查发现老年人随着其 年龄的逐渐递增生活自理能力呈现反比例倾向年龄越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越 低越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于潇2001利用成本-收益的方法通过对比居家养 老和机构养老得出机构养老成本更稳定的结论 三是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研究何丽陈孝曙2002通过对比北京郊 区两所不同档次但入住率都较高的敬老院得出医疗卫生是影响敬老院入住率的主 要因素吕新萍2004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了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需求提出引 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工作手法发展中国养老机构的建议 对于入住动因和服务需求的研究学者多是从社会学以及医疗卫生角度进行研 究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此类研究普遍使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 式其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样本选取的代表性还需进行进一步的考证 四是对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研究如学者刘岚陈功郑晓瑛2007通过对我 国老年性福利机构的发展情况和功能定位的研究指出应出台相关养老机构性质功 能分类标准加大医疗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并主张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7 页 共 33 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相较国内的研究而言国外的研究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多偏重社会福利政策领域 的探讨这部分研究目前最主要的观点是社会福利市场化以美国的哈耶克弗 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主张自由市场机制反对国家过度干预强调慈善组织 对福利的功能从此西方福利社会掀起了一股私营化和市场化的浪潮其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是福利多元化理论该理论强调加强市场机制在养老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主 张把国家提供的部分福利项目交由市场提供 从而由单一的政府提供福利转变为由政 府家庭非营利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等共同提供福利产品并通过政府购买税 收优惠和其他补贴形式与私营机构合作使福利提供方多元化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服 务的效率 国内外研究重点的不同可能与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我国是社会主 义国家采取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政府在国家资源调配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另外 我国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市场化程度还有待加强政府在福利提供方面目前仍 起到主导作用而发达国家在经历二战之后出于抚平战争带来的动荡的政治原因和 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福利国家的口号加大福利覆盖的范围但随着石油危机和 经济滞胀的出现西方福利国家的政府普遍对于提供全面福利感到力不从心希望找 到合理的方式控制社会福利的总支出从而出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思潮 故关于社会福利领域方面的问题多集中在关于政策的探讨方面 总体来说我国关于养老机构的研究多是从微观角度西方发达国家多是从政策 等宏观角度研究本文试图将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从宏观政策扶持和微观需求的角度 出发通过查阅大量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相关报导等方式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 的发展规模和功能结构进行研究找出其发展数量和结构上的合理性与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建议 1.3相关理论 1.3.1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和原则 所谓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是在政府的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 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5 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这是指导养老事业的最高准则 其中包含的具体含义是 社会福利始终要站好福利的根基要发挥社会保障保障最底层人们的利益做到 福利事业的公益性满足处于被救助者的需求社会福利社会化是随着经济水平提 升之后 社会福利也有相应的提升 社会化的目的是广覆盖 满足越来越多人的需求 5多吉才让. 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8 页 共 33 页 另外社会福利社会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把握好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比例和度 1.3.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早期的研究并未只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而是对整个人类的需求进行分析 如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今天仍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归纳为五 个层次老年人也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2安 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 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即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 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 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 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马斯洛需求理 论的基本观点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 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 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 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3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 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 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 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 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对于老年人而言同样具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老年人生理机能减弱入住养老 机构的老年人首先有最基本的生活看护需求吃饭穿暖其次有病痛治疗的需求缓 解身体不适这两点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然后有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的 要求希望他们有爱心有温情能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这点是感情上的需求最后 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尽管身体普遍差但他不希望被社会当作包袱希望对他人对社 会仍然有所作用这点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文即从这五个方面出发分析入 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于服务的诉求 基于该理论对于养老机构而言要研究措施减少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因素 改进养老机构服务增强养老机构的市场吸引力对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当前和 未来需求因素的分析研究阻碍和推动养老机构发展的因素预测本市养老床位的真 实需求从而建造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9 页 共 33 页 1.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实地调查深入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对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政 府机构的相关管理者以及住院老人行访谈获取直观的印象和一手材料 二是文献调查查阅市民政局有关档案与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并通过多种径广泛 搜集国内外有关养老机构的文献资料 三是专家咨询 向社会福利与老年问题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专家进行 咨询和求证 2 老龄福利事业及我国城镇养老机构概述 2.1 老龄福利事业概述 老龄福利事业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残疾人福利儿童社会福利 妇女社会福利并列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广义的老龄福利事业是指国家和 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津贴 满足老年人需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政 策狭义的老龄社会福利是指根据老人自身的需求和特点由社会提供给老人的特殊 的物质性的社会服务和帮助在我国老龄福利事业通常是指在政府主导下社会 各方参与对特定环境下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孤寡老人或部分 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顾老人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供养医疗康复娱乐教育等 方面6其发展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水平在老龄化发 展迅猛的今天老龄福利事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老龄福利事业中服务的老年人按照国际惯例是指 60 周岁及以上的人根据自 理程度的不同老年人又可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这三类老人的日常 生活自理能力依次下降具体分类及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 2.1 表 2.1 老年人类别及定义 类别 定义 老年人 the elderly 6 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自理老人 t h e s e l f - c a r e e l d e r l y 介助老人 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6 陈银娥.社会福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p12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0 页 共 33 页 d e v i c e - a i d e d e l d e r l y 介护老人 n u r s i n g - c a r e d e l d e r l y 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整编自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民政部 2001 年颁发 2.2养老机构及其分类 养老机构作为社会福利中老人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主要是为老年人口提 供集中食宿照料的场所以及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和专业化护理的养老场所 它的服务对象是三无老人失能老年人和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目前有其他精 神方面需求的老人也是其服务的对象从国内外来看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养老机 构有着不同的分类模式其基本分类方式有按功能分类和按投资经营主体分类两种 2.2.1按功能分类 根据养老机构功能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根据我国民政部 2001 年颁发的老年人 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八类 表 2 . 2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按功能分类 养老机构类别 定位 接受对象 老年社会福利院 s o c i a l w e l f a r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f o r t h e a g e d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 介助老人介护老人 养老院或者老人院 h o m e s f o r t h e a g e d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 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 老年公寓 h o s t e l s f o r t h e e l d e r l y 公寓式老年住宅 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 护老院 h o m e s f o r t h e d e v i c e a i d e d e l d e r l y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专为接待介助老人 护养院 n u r s i n g h o m e s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专为接待介护老人 敬老院 h o m e s f o r t h e e l d e r l y i n t h e r u r a l a r e a s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在农村乡( 镇) 村设置的供养三无 五保及社会上的老年人 托老所 n u r s e r y f o r t h e e l d e r l y 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分为日托 全托临时托 老年人服务中心 c e n t e r o f s e r v i c e f o r t h e e l d e r l y 社区服务场所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 整编自民政部 2 0 0 1 年颁发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以上八种类型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根据其接收老年人类别和功能的不同又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1 页 共 33 页 大致分为四种类别 第一类是老年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主要接受自理介护介助各类老人为其 提供生活及医疗保健康复服务这类机构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机构多为政府开办政 府集体合办专门接受特定老人 第二类是养老院或老人院接待自理介护介助各类老人为其提供食宿和照 料这类机构的开办方目前有政府企业民营个人等 第三类是护老院养护院接住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介助或介护老人 为其提供生活及医疗保健康复服务这类机构带有慢性病医院的性质 第四类是老年公寓托老所和老年人服务中心面向的对象为所有的老年群体 其中老年公寓收住的主要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为其提供集中居住的场所托老 所和老年服务中心多收住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的高龄和失能老人为其提供短期 食宿托管和看护这类机构以民营为主政府和集体对其进行扶持政府允许其收取 合理的费用并可略有盈余以备机构生存和发展需要 7 本文所研究的北京市养老机构主要是指前三类不包括老年公寓托老所和老年 人服务中心 2.2.2按投资经营主体分类 从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不同来看养老机构可分为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公办民 营养老机构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和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四种类型 公办公营养老机构是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投资并经营的养老机构公办公营养老 机构的日常运营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还有社会捐赠在不同的国家公办公营养 老机构的服务群体有很大不同 有些国家该类养老机构数量众多 能够提供大量床位 向本国所有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有些国家仅有少数该类养老机构 仅能提供少量床位 主要向本国贫困老人提供服务 公办民营型养老机构是公共部门投资私人经营的养老机构在公办民营养老 机构中公共部门又称产权方私人部门又称合作方前者在保证公有资产安全的前 提下通过租赁承包股权转让等形式将养老机构的使用权转让给私人部门私人 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的具体经营事务 产权方和合作方通过正式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 义务如果其中一方违反合同另外一方有权责令其改正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是由私人投资并经营公共部门适时提供帮助的养老机构民 办公助养老机构的投资经营者一般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的私人部 门民办公助养老机构能够获得的帮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政策优惠比如减免企业 所得税营业税的征收二是资金实物帮助和人员支持三是向其购买床位 7刘岚 陈功郑晓瑛. 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策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 0 0 8 年 2 月第 2 8 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2 页 共 33 页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是私人投资经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养老机构民办民 营养老机构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养老机构通常在利润的驱使下建立是营利性的 公共部门及基金会慈善机构等一般不向其提供帮助 根据投资和运营放的不同养老机构四种模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 市场化程度不同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因为是自负盈亏所以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而民办公助公 办民营和公办公营三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在市场化方面依次降低其中公办公营养老 机构几乎完全脱离市场 2 服务对象不同 公办养老机构由于其的福利性和非营利性通常不将富裕老人列为服务对象而 民办公助和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在老人种类上低中高等收入的老人都可入住 3 提供养老服务的层次不同 公办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多为最基本的起居照料而民办养老机 构由于可存在一定的盈利所以提供的服务也是多层次的 4 公平性不同 公办公营养老机构首要的特点就是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公平 保证贫困老人在满足 资格条件的情况下获得入住养老机构的机会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民办民营这三 种类型由于资本固有的逐利性在维护公平性方面依次递减 2.3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多为教会团体开办的救济院慈幼院 解放后的福利机构多在此基础上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的 50 多年里随着国家对社会 福利事业政策的变化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救济主导时期1 9 4 9 年- 1 9 7 8 年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上存在部分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 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人员在这种背景下养老机构为解决这部分人的照看 问题收购投资并经营政府敬老院专门接收作特定的老年群体如三无老人 或农村的五保户 8 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办机构体现为救济性计划 经济时代下的养老机构由于收养对象少服务要求不高无论在机构数量还是服务质 量上都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步 第二阶段福利转型时期1978 年-1999 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和服务理念不能满足 8陈银娥.社会福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p12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3 页 共 33 页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鉴于此民政部于 1984 年在漳州召开全国民政社会福利工作会 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我国社会福利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服务对象由过去单 纯为传统的 三无五保户 提供福利服务转变为向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 残疾人 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服务二是要实现保障形态的转变即由仅提供基本生 存保障的救济型转变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 全方位服务的福利型 这次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福利工作理念 老人福利事业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国 家集体为老年福利机构主要的兴办主体私营经济为补充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截至 2000 年底全国城乡各种福利事业单位 4.0 万个床位 113 万张收养 85.4 万人 9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2000 年-现在 伴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国家统包统管社会福利事业滞后于人民需求 的矛盾2000 年民政部开始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社会福利 社会化的策略在这段事情民营经济被允许进入养老机构市场进行投资和经营民 营养老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纵观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 政府角色的变化政府角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集投资管理监督于一身逐步转变 为规划引导监督的角色二是养老机构兴办主体的多元化从过去的国家独家兴 办到现在的政府私营投资运营并存三是机构接收对象的多样化由过去的只 接收特定老年人群并需经过特定的资格审查 到现在接受各类需求者 在这种变化中 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度理应把握好 3 北京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的老年福利机构发展轨迹与我国福利机构发展阶段基本吻合 在经历了救 济型福利转型阶段之后北京的养老机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养老服务业飞 速发展的近 2 0年里北京的各类福利院养老院老年护理院的蓬勃发展承担了 社会上大量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形成一个以大量的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系 统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的比较完备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和养老服务的不足北 京市多方推行社会化在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上大力推行市场化和投资主体多元 化按照产业化思路和市场规律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 益并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种渠道投资方式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养 9 台恩普.中国的老年服务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4 页 共 33 页 老服务业的格局 3.1 北京养老机构数量现状 在养老机构建立初期由于经济水平较低的限制和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以及专 门接受需要特殊帮助如三无五保人员的机构定位其机构规模和数量都是比 较小的改革开发以后随着经济的转轨以及老龄化日益严重和老龄少子共同作用的 背景下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数量在不断增加迫使政府增加对机构建设的投 入从 2 0 0 0 年开始北京市不断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和建设 截至 2 0 0 1年北京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供给 3 2 9所其中政府办养老机构 2 6 6 所社会办的养老机构 6 3 所提供各类床位 2 1 2 6 8 张平均入住率为 4 6 . 1 % 1 0 截止到 2 0 0 2年底北京市共有各类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养 老设施 3 1 4 多所床位 2 5 5 9 9 张其中向社会开放的养老机构的已近 1 0 0 所 截至 2 0 0 5 年底北京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 3 1 3 所其中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 8 5 所总床位 3 0 2 6 7 张据统计2 0 0 0 年到 2 0 0 5 年间全市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增加 了 4 7 3 1 张床位年均增长率达到 1 3 截至 2 0 0 6 年底北京市共有各类床位 3 0 3 6 0 张左右其中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 拥有床位 1 2 1 4 4张占全市总数的 4 0入住老人总人数 1 7 6 0 0人入住率为 5 8 % 左右 截至 2 0 0 9 年 1 1 月 北京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 5 5 8 0 9 张 比 2 0 0 1 年增加了 3 4 5 4 1 张床位数增长了 6 0 % 左右 在分布地区上北京市现有的的 3 3 6 家养老机构基本分布在市区城区近郊区 和远郊区县的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分别为 0 . 2 9 张1 . 4 张3 张其中城区是 指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近郊区是指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三个区域床位 数差别较大城区养老机构规模小拥有的床位少远郊区县相对较多但北京城区 老人密集 而偏远区县特别是交通不便 整体环境欠佳 养老设施闲置率偏高的现象 故北京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不仅数量不足其分布结构还不够合理 3.2 北京养老机构功能现状 2 0 0 0年以前北京养老机构的接受对象主要是 三无五保老人其功 能主要是为他们提供食宿的场所基本没有除基本生活照料以外的其他服务同时 由于当时医疗服务人员的缺乏也不可能提供其他的老年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的服务种类的需 求不断增多原有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北 10北京养老机构功能少入住率不及一半 中国新闻网 2001 年 10 月 26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5 页 共 33 页 京市加大了对养老机构功能的规范和建设 目前北京基本具备了前面提到的四类功能的养老机构即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 院或老人院护老院和老年公寓托老所其中为自理老人提供生活服务的老年社会 福利院和养老院数量居多老年公寓处于发展的阶段而为老人提供医疗医护服务 的护老院数量较少 从投资主体不同而进行的分类上来看北京现在具有各级政府民营个人 企业多种途径建立的养老机构如政府建立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 会福利院均为规模较大的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 政府投资兴建的较高档次的老年福利机构北京市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 椿树街道办事 处兴办的老年福利机构椿树敬老院属于民办非盈利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北京市嘉德老 年公寓个人出资兴建的北京市星光老人康复服务福利中心由吉隆通国际投资北 京有限公司兴建北京市康梦圆老年公寓等 4 影响北京养老机构发展数量和功能的因素 养老机构数量和功能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因素二是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老年人人口数量自理能力家庭照 料情况以及需求意愿等它直接决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数量和种类间接因素主要是 指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养老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是决定养老机构发展 供给的重要方面有利的政策和环境是促使养老机构规模发展壮大的直接因素 本章试图通过对影响北京养老机构发展数量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分析 发现目前 北京市在养老机构数量发展上的供需影响因素及供需数量情况 4.1 直接因素 4.1.1老年人口数量 老年人口数量是决定养老机构发展规模的首要因素由于养老机构的供养对象 主要面向失能老年人和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老年人口的数量尤其是高龄老人数 量的多少是影响机构养老需求量的首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的年龄在 4 5至 5 9岁为老年前期或初老期6 0岁至 8 9岁为老年 期9 0岁以上为长寿期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 逐步衰退身体抵抗力逐步下降活动能力和协同功能降低或丧失更容易患病由 于老年人生理与病理方面的特殊性老年人患病更易同时患多种疾病并产生并发症 据统计老年人平均同时患有 4 到 6 种甚至更多疾病且由于机能衰退老年人患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6 页 共 33 页 后往往不易恢复或恢复缓慢甚至留下后遗症需要采取康复措施随着老年人口数 量的增多需照顾的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 前文提到我国自 2000 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且从 2009 年开始我国第一个 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相继步入老龄我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今后几年每 年将要有 800 万人进入老年人行列 预计到 2010 年 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 1.74 亿 2015 年达到 2 亿2026 年达到 3 亿2037 年达到 4 亿2051 年更是达到 4.37 亿的 峰值将占到届时总人口 1 6 亿的 3 1 % 以上 1 1 北京从上世纪 9 0 年代起进入老龄化社会其老龄化趋势呈现数量大发展快的 特点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 0 0 0 年北京市人口大约 1 3 5 6 . 9 万人其中 6 5 岁以上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8 . 4 % 总人数接近 1 1 4 万与同期全国老龄化程度 相比高了 1 . 4 4 个百分点比北京市 1 9 9 0 年 6 5 岁以上年龄人口的总数增加了近 4 0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比 1 9 9 0 年高了 2 . 1 个百分点见表 3 . 3 2 0 0 6 年北京市老龄人口已占北京市总人口的 1 3 . 6 6 % 其老龄化水平占居全国老 龄化第四 1 2 2 0 0 9 年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 2 5 4 万根据预测到 2 0 2 0 年北京市老年 人口数量将达到 3 5 0 万到 2 0 5 0 年这一数据将达到 6 5 0 万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 总数的 2 0到 2 0 5 0 年这一数据将突破 3 0 1 3 表 4 . 1 北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年份 项目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城镇人口万人 205.8 425.8 597.0 794.5 1052.2 各年龄组人口比 % 0-14 岁 15-64 岁 65 岁以上 3 0 . 1 4 1 . 5 2 2 . 4 2 0 . 2 1 3 . 6 66.6 54.4 72.0 73.5 78 3.3 4.1 5.6 6.3 8.4 家庭户规模人/户 3.7 3.2 2.9 总人口万人 276.8 759.7 923.1 1081.9 1356.9 除此之外北京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 1990 年和 2000 年的第四次 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 1989 年的 75.6 岁提高到 2000 的 76.1 岁其中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 78.0 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 74.3 岁各自分别提高了 0.6 岁和 0.5 岁 根据北京市老龄工作机构自 2006 年起连续三年的调查统计 北京市 80 岁以上老 人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80 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从 06 年的 25.8 万人发展到 11摘自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在第五届全国养老院院长论坛上的发言 12摘自 2006 年全国老龄办发布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 年全国老龄办发布 13赵菊玲.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 2 5 4 万 老龄化速度快. 新华网,2009 年 7 月 25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数量与功能研究 第 17 页 共 33 页 2008 年的 29.4 万人两年间高龄老人的数量增长了 3.6 万人高龄化程度提高了 0.2 个百分点见图 4 . 1 图 4.1 2006-2008 年北京市分年龄段老年人口数万人 另外 把北京市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前面提到的北京市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进行对 比06 到 08 年北京 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25.8 万27.6 万和 29.4 万年均 增长 2 万人左右而到了2009年北京市的床位数量55809 张与 2006 年底的 30360 张 比3 年总共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