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陈 垣 ,中 国 现 代 著 名 史 学 家 、教 育 家 。陈 垣 自 1927 年 起 担 任 天 主 教 辅 仁 大 学 的 校 长 。 1952 年 院 系 调 整 和 院 校 合 并 后 , 辅 仁 大 学 的 部 分 并 入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 陈 垣 又 继 续 担 任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校 长 直 至 1971 年 去 世 为 止 。 本 文 的 研 究 内 容 主 要 集 中 于 陈 垣 担 任 辅 仁 大 学 校 长 期 间 所 从 事 的 高 等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 并 试 图 从 中 归 纳 、 整 理 和 提 炼 出 陈 垣 的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这 不 仅 是 因 为 辅 仁 大 学 作 为 天 主 教 会 在 华 兴 办 的 一 所 著 名 教 会 大 学 , 其 规 模 不 大 , 在 大 陆 的 办 学 时 间 不 长 (1927-1952 年 ) , 但 同 其 他 教 会 大 学 一 起 , 在 办 学 体 制 、 机 构 、 计 划 课 程 、 方 法 、 教 学 实 践 等 诸 多 方 面 , 更 为 直 接 地 引 进 了 西 方 近 代 高 等 教 育 的 模 式 , 从 而 在 教 育 界 乃 至 整 个 社 会 产 生 了 极 为 深 远 的 影 响 , 在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史 上 留 下 了 难 以 磨 灭 的 印 记 。 还 因 为 陈 垣 并 非 是 一 名 天 主 教 徒 而 执 掌 辅 仁 大 学 , 其 学 识 、 品 格 、 先进的开放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 文 的 研 究 内 容 主 要 集 中 于 陈 垣 作 为 辅 仁 大 学 校 长 期 间 的 教 育 管 理 实 践 活 动 , 而 辅 仁 大 学 作 为 一 所 知 名 教 会 大 学 这 一 特 殊 背 景 , 使 笔 者 首 先 要 对 中 国 教 会 大 学 的 产 生 、 发 展 和 消 亡 的 历 程 有 一 个 全 面 而 深 入 的 了 解 。 自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人 民 政 府 接 管 教 会 大 学 以 及 1952 年 院 系 调 整 、院 校 合 并 后 , 中 国 大 陆 的 教 会 大 学 作 为 一 个 历 史 名 词 , 已 经 逐 渐 淡 出 了 人 们 的 记 忆 。 长 久 以 来 , 教 会 大 学 作 为 西 方 帝 国 主 义 和 殖 民 主 义 对 中 国 进 行 文 化 侵 略 , 对 中 国 人 民 进 行 精 神 毒 害 的 桥 头 堡 和 主 要 阵 地 , 受 到 学 者 乃 至 社 会 各 界 人 士 的 口 诛 笔 伐 。 的 确 , 教 会 大 学 由 西 方 传 教 士 创 办 , 教 育 经 费 来 自 外 国 差 会 、 国 外 人 士 的 捐 款 和 中 国 政 府 的 教 案 赔 款 , 以 在 华 传 播 基 督 教 福 音 为 主 要 目 的 , 在 国 外 注 册 , 颁 发 外 国 而 非 中 国 政 府 承 认 的 文 凭 和 学 位 证 书 , 日 常 教 学 和 管 理 活 动 为 外 国 人 把 持 , 中 国 教 职 员 工 地 位 低 下,是不折不扣的“文 化租界”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研 究 教 会 大 学 的 中 国 学 者 , 对 于 教 会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代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历 程 中 所 起 到 的 作 用 和 历 史 地 位 的 看 法 和 观 点 有 了 很 大 转 变 。 立 场 和 态 度 更 加 公 允 、 客 观 。 在 承 认 教 会 大 学 对 中 国 主 权 的 侵 犯 和 进 行 文 化 渗 透 的 同 时 , 人 们 也 注 意 到 , 教 会 大 学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历 程 也 是 一 个 积 极改变自身,力图适应环境的过程。 教 会 大 学 产 生 于 19 世 纪 末 ,起 初 设 立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培 养 教 会 所 需 的 本 土 化 中 高 级 人 才 , 并 吸 引 中 国 社 会 的 上 层 人 士 入 学 以 传 播 基 督 教 。 教 会 大 学 发 展 的 鼎 盛 时 期 在 20 世 纪 初 至 30 年 代 。 其 中 历 经 非 基 督 教 化 、 论陈垣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收 回 教 育 权 、 抗 日 战 争 等 重 大 历 史 事 件 。 其 间 , 教 会 大 学 改 由 向 中 国 政 府 注 册 , 其 教 育 目 的 虽 然 力 图 坚 持 传 播 基 督 教 教 义 , 但 在 历 史 潮 流 的 推 动 下 ,已 经 逐 渐 转 向 为 中 国 社 会 服 务 ,培 养 中 国 社 会 发 展 所 需 要 的 人 才 。 教 会 大 学 为 中 国 教 育 事 业 带 来 了 先 进 的 教 育 思 想 与 实 践 。 究 其 能 够 在 中 国 近 代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历 程 上 占 有 重 要 的 一 席 之 地 的 根 本 原 因 , 在 于 它 部 分 满 足 了 中 国 人 在 那 个 救 亡 图 存 的 特 殊 年 代 里 渴 望 获 取 西 方 先 进 知 识 , 以 期 实 现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的愿望。 20 世 纪 初 期 ,中 国 的 天 主 教 精 神 领 袖 英 敛 之 、马 相 伯 有 感 于 来 自 英 、 美 、 德 等 国 的 新 教 传 教 士 在 中 国 办 起 一 所 所 高 等 学 府 , 中 国 政 府 自 办 的 京 师 大 学 堂 、 北 洋 大 学 堂 也 陆 续 开 办 起 来 , 而 天 主 教 高 等 教 育 在 中 国 , 却 因 传 教 士 办 学 方 针 和 法 国 保 教 权 的 干 扰 而 迟 迟 得 不 到 应 有 的 发 展 。 辅 仁 大 学 就 是 在 这 个 特 殊 的 历 史 时 期 中 建 立 的 。 其 两 位 首 创 者 , 天 主 教 徒 马 相 伯 和 英 敛 之 先 生 , 有 一 腔 爱 国 热 忱 与 报 国 之 心 , 在 他 们 的 不 懈 努 力 下 , 教 宗 首 肯 在 华 设 立 天 主 教 辅 仁 大 学 。 陈 垣 参 与 创 建 了 辅 仁 大 学 , 并 于 1927 年 接 替 了 病 故 的 英 敛 之 担 任 校 长 的 职 务 。其 时 ,国 民 革 命 战 争 如 火 如 荼 , 中 国 人 民 的 民 族 意 识 空 前 高 涨 。 时 代 的 影 响 和 首 创 者 的 风 格 使 辅 仁 大 学 自 创 建 之 日 起 就 带 有 与 其 他 教 会 大 学 明 显 不 同 的 特 色 。 辅 仁 大 学 在 设 立 时 向 中 国 政 府 注 册 ; 虽 然 学 校 的 日 常 管 理 事 务 大 权 仍 操 于 天 主 教 士 担 任 的 校 务 长 之 手 , 但 陈 垣 以 其 深 厚 的 学 术 底 蕴 、 高 尚 的 人 格 与 情 操 、开 放 的 办 学 理 念 、先 进 的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深 深 地 影 响 着 学 校 的 发 展 。 陈 垣 , 作 为 一 名 史 学 家 , 学 术 硕 果 累 累 , 著 作 等 身 , 享 誉 海 内 外 ; 作 为 一 名 教 育 家 , 能 够 不 拘 一 格 延 揽 人 才 , 既 重 视 教 学 , 又 重 视 科 研 活 动 , 使 辅 仁 大 学 不 仅 成 为 国 学 研 究 之 重 镇 , 又 是 传 播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的 先 锋 。 在 陈 垣 的 培 养 与 感 召 下 , 辅 仁 大 学 的 教 师 与 学 生 中 涌 现 出 一 大 批 著 名 的 自 然 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建 国 后 , 在 担 任 新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校 长 期 间 , 陈 垣 又 以 饱 满 的 热 情 投 入 到 新 中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中 来 。 他 拥 护 党 的 领 导 ,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唯 物 史 观 改 造 和发展自己的学术研 究,为北师大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研 究 陈 垣 的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不 仅 是 对 历 史 的 回 顾 , 而 且 对 发 展 现 代 的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有 着 重 要 的 、 积 极 的 意 义 。 陈 垣 的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观 和 学 术 观 、 开 放 的 人 才 选 拔 和 培 养 观 念 、 循 循 善 诱 、 诲 人 不 倦 的 育 人 品 德 , 是 他 教育管理思想中最为 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 键 词 :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辅 仁 大 学 ; 陈 垣 关 键 词 :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辅 仁 大 学 ; 陈 垣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hen yuan was the chinese famous historian and educator. he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 from 1927,and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until his death in 1971 after the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 was merged with the pek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1952. chen yuan had accumulated vast experiences and ideas in hig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as several chinese renowned universities president.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his experi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during the time when he was the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s presiden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church universities were confiscated or closed by the new regime and they were regarded by chinese people and scholars as the tools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colonial invasion and domination of imperial powers. however, in recent twenty years,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church universities in contemrary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were re-recogniz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buding and muturing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eveluated by the chinese mainland researchers. this thesis based its research on these new acadamic conclusions and hope to understand chen yuans hig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deas and thinking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is thesis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chen yuan and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the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 was founded by two chinese catholic leaders: ma xiangbo and ying lianzhi. they were deeply disturbed by poverty, weakness and inorgra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fooling policy of the french catholic priests and societies, they wrote to the pope asking vatican directly supporting and funding a brand-new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 this new church university was registered in china instead of in foreign countries likes other church universities. and in 1928, chen yuan, a non-catholic, was appointed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论陈垣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chen yuans higher educational ideas. though chen yuan was the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s president,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s were controled by the catholic priests and fathers. chen yuan used his acadamic influences and personality to give the university a strong character and make it a exellent platform for the young students to pursue their studies and be the backbones of the chinas lib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fer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en yuan put all his enengy and wisdom into educating and making of the future-teachers. he pointed out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to a nation and its people; encouraged young people inte normal schools and colleges. the third part inquires into the influences of chen yuans higher educational ideas to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chen yuan; chinese catholic university; the hig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deas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2006 年 6 月 1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2006 年 6 月 10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陈垣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2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 导言 陈 垣 先 生 是 海 内 外 知 名 学 者 、教 育 家 。陈 先 生 一 生 的 主 要 活 动 是 与 教 育 事 业 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 陈 垣 曾 长 期 担 任 北 京 天 主 教 辅 仁 大 学 校 长 ; 1952 年 院 系 调 整 和 院 校 合 并 后 , 又 继 续 任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校 长 直 至 去 世 为 止 。 本 文 的 研 究 内 容 主 要 集 中 于 陈 垣 担 任 辅 仁 大 学 校 长 期 间 所 从 事 的 高 等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 并 对 其 担 任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校 长 期 间 的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有 所 涉 及 , 试 图 从 中 归 纳 、 整理和提炼出陈垣的高 等教育管理思想。 本 文 综 合 了 前 辈 学 者 们 对 教 会 大 学 和 陈 垣 的 研 究 成 果 。 教 会 大 学 长 期 以 来 被 视 为 西 方 帝 国 主 义 和 殖 民 主 义 对 华 进 行 文 化 侵 略 的 桥 头 堡 , 因 此 对 教 会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史 上 的 地 位 难 以 做 出 客 观 公 允 的 评 价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学 者 对 中 国 教 会 大 学 的 研 究 态 度 日 趋 全 面 和 客 观 ,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论 文 和 专 著 , 在 承 认 教 会 教 育 对 我 国 进 行 文 化 侵 略 和 侵 犯 我 国 教 育 主 权 的 史 实 的 基 础 上 , 也 肯 定 了 教 会 教 育 对 我 国 教 育 近 代 化 的 巨 大 推 动 作 用 , 如 余 子 侠 教 授 的 晚 清 社 会 转 型 的 教 育 需 求 与 教 会 教 育 的 转 变 、章 开 沅 先 生 主 编 的 中 西 文 化 与 教 会 大 学 等 ,均 体 现 了 这 种 新 的 思 维 。 本 研 究 课 题 要 解 决 的 一 个 重 要 问 题 , 就 是 对 教 会 大 学 的 历 史 地 位 , 能 够 做 出 一 个 公 允 的 论 述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 研 究 陈 垣 的 高 等 教 育 思 想 。 另 外 , 陈 垣 一 般 是 作 为 历 史 学 家 、 文 献 学 家 、 考 据 学 家 等 被 众 多 学 者 研 究 的 。 而 本 文 特 将 陈 垣 作 为 一 名 教 育 实 践 家 来 研 究 。 他 没 有 专 著 论 述 自 己 的 高 等 教 育 办 学 和 管 理 理 念 , 因 此 笔 者 将 研 究 的 重 点 放 在 他 的 高 等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中 , 采 用 历 史 分 析 法 和 文 献 研 究 法 , 抓 住 人 才 培 养 、 科 学 研 究 和 社 会 服 务 等 现 代 大 学 的 核 心 职 能 来 论 述 陈 垣 的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1.1 早年人生道路 陈 垣 , 字 援 庵 ,1880 年 11 月 12 日 生 , 广 东 省 新 会 县 人 。 中 国 现 代 享 誉 海 内外的史学大师,著名教育实践家。 陈 垣 早 入 私 塾 ,接 受 传 统 的 经 学 教 育 ,以 准 备 参 加 科 举 考 试 。但 他 思 想 自 由 , 不 爱 读 经 书 做 八 股 文 章 , 因 此 博 览 史 书 和 诸 子 书 , 打 下 了 深 厚 的 国 学 功 底 。 陈 垣 曾 数 次 参 加 过 科 举 考 试 , 中 过 秀 才 , 但 因 为 文 章 “ 思 想 奇 特 ,不 合 当 时 口 味 , ”乡 试 屡 不 中 ,他 便 毅 然 从 远 离 社 会 现 实 、呆 板 僵 硬 、 毫 无 实 用 价 值 的 “ 科 举 正 途 ” 中 走 了 出 来 , 投 身 到 清 末 民 初 轰 轰 烈 烈 的 强国济民、救亡图存的社会活动中去。 其 后 他 就 读 过 医 学 院 ,希 望 能 学 到 西 方 医 学 知 识 ,悬 壶 济 世 ,拯 救 国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人 ;也 做 过 革 命 报 人 ,宣 传 革 命 思 想 ;当 过 民 国 初 年 的 众 议 员 和 北 洋 政 府 的 教 育 次 长 。 但 是 , 他 一 生 的 主 要 活 动 总 是 与 教 育 事 业 紧 密 相 联 的 。他 自 十 八 岁 开 始 做 私 塾 先 生 ,直 至 1971 年 去 世 ,陆 续 做 过 幼 儿 园 和 小 学 、 中 学 教 师 和 校 长 、 大 学 教 授 、 校 长 , 创 办 过 医 学 院 、 工 读 学 校 和 全 日 制 中 学 , 从 事 教 育 工 作 七 十 余 年 ,他 把 自 己 的 一 生 都 献 给 了 中 国 的 教 育 事 业 。 在 长 期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 陈 垣 以 其 严 谨 的 教 学 态 度 、 扎 实 的 教 学 功 底 和 渊 博 精 深 的 学 识 影 响 了 一 代 又 一 代 人 , 被 称 为 教 育 界 的 一 代 宗 师 。 陈 垣 的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主 要 集 中 于 高 等 教 育 领 域 。 他 自 1927 年 起 担 任 北 京 天 主 教 辅 仁 大 学 的 副 校 长 、 校 长 。1952 年 院 系 调 整 和 院 校 合 并 后 , 辅 仁 大 学 的 部 分 并 入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 陈 垣 又 继 续 担 任 新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校 长 直 至 1971 年去世为止。 本 文 的 研 究 内 容 主 要 集 中 于 陈 垣 担 任 辅 仁 大 学 校 长 期 间 所 从 事 的 高 等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 并 试 图 从 中 归 纳 、 整 理 和 提 炼 出 陈 垣 的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这 不 仅 是 因 为 辅 仁 大 学 作 为 天 主 教 会 在 华 兴 办 的 一 所 著 名 教 会 大 学 , 相 对 于 同 时 代 的 其 他 著 名 中 国 大 学 而 言 , 其 规 模 不 大 , 在 大 陆 的 办 学 时 间 不 长 (1927-1952 年 ) , 但 同 其 他 教 会 大 学 一 起 , 在 办 学 体 制 、 机 构 设 置 、 计 划 课 程 、 教 学 方 法 、 教 学 实 践 、 科 学 研 究 等 诸 多 方 面 , 更 为 直 接 地 引 进 了 西 方 近 现 代 高 等 教 育 的 模 式 , 对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界 乃 至 整 个 社 会 产 生 了 极 为 深 远 的 影 响 , 在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史 上 留 下 了 难 以 磨 灭 的 印 记 ; 还 因 为 陈 垣 并 非 是 一 名 天 主 教 徒 而 执 掌 辅 仁 大 学 , 其 渊 博 的 学 问 、 卓 越 的 研 究 成 果 、 高 尚 的 品 格 、 先 进 的 教 育 管 理 理 念 、 开 放 的 育 人 思 想 在 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2 执掌辅仁大学 1.2.1 辅仁大学之缘起 辅 仁 大 学 是 一 所 由 罗 马 教 廷 在 中 国 直 接 创 办 的 天 主 教 教 会 大 学 。 20 世 纪 上 半 叶 , 天 主 教 大 学 遍 及 全 世 界 , 但 是 由 罗 马 教 廷 直 接 设 立 的 大 学 只 有 十 几 所,亚洲仅有辅仁大 学一所。 基 督 教 教 会 在 中 国 兴 办 教 育 起 于 第 一 次 鸦 片 战 争 后 , 可 是 教 会 在 中 国 大 规 模 兴 办 高 等 教 育 却 于 19 世 纪 末 。 起 初 设 立 教 会 学 院 或 大 学 的 目 的 , 是 为 了 培 养 教 会 所 需 、 为 教 会 服 务 的 本 土 化 中 高 级 人 才 , 并 以 西 方 先 进 的 思 想 和 科 学 技 术 吸 引 中 国 社 会 的 中 上 层 人 士 入 学 , 以 影 响 、 改 造 中 国 社 会 和 传 播 基 督 教 。 教 会 大 学 把 基 督 教 神 学 教 义 作 为 学 生 的 必 修 课 , 以 西 方 大 学 的 课 程 设 置 为 蓝 本 , 采 用 外 国 教 材 , 多 以 外 语 授 课 、 发 表 论 文 和 出 版 刊 物 , 向 外 国 政 府 ( 尤 其 是 教 会 所 在 国 政 府 ) 注 册 , 中 国 政 府 无 论陈垣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4 权 干 涉 其 教 育 活 动 ;颁 发 外 国 政 府 而 非 中 国 政 府 认 可 的 文 凭 和 学 位 证 书 ; 办 学 经 费 来 自 国 外 或 中 国 政 府 的 教 案 赔 款 ; 学 校 的 教 学 和 行 政 等 权 力 为 外 国 教 士 或 外 籍 人 士 所 把 持 , 是 典 型 的 半 封 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 的 产 物 , 被 时 人 称 为 “文化租界” 。 教 会 大 学 发 展 的 鼎 盛 时 期 在 20 世 纪 初 至 30 年 代 ,其 中 历 经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 大 学 非 基 督 教 化 、 收 回 教 育 权 、 抗 日 战 争 等 重 大 历 史 事 件 。 其 间 , 因 一 战 后 帝 国 主 义 势 力 的 衰 落 和 中 国 人 民 民 族 主 义 热 情 的 高 涨 , 为 了 避 开 中 国 民 众 的 斗 争 锋 芒 , 获 得 在 中 国 土 地 上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 许 多 教 会 大 学 开 始 逐 渐 明 智 地 着 手 于 自 己 角 色 变 化 将 办 学 目 标 由 以 传 播 福 音 为 主 转 到 教 育 为 本 。自 20 年 代 后 半 期 开 始 ,各 教 会 大 学 先 后 向 中 国 政 府 注 册 立 案 ,并 对 学 校 的 培 养 目 标 、教 学 内 容 、管 理 系 统 等 进 行 全 面 调 整 。 如 取 消 宗 教 必 修 课 , 增 加 国 学 、 国 史 等 内 容 , 开 设 适 应 中 国 社 会 需 要 的 专 业 和 课 程 ; 以 中 国 人 为 校 长 , 增 加 校 董 事 会 中 的 中 国 人 人 数 ; 培 养 学 生 的 爱 国 情 感 等 。 可 以 说 , 教 会 大 学 由 此 迅 速 走 上 了 本 土 化 、 世 俗 化 和 知 识 化 的道路。 教 会 大 学 为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带 来 了 分 级 教 学 、班 级 授 课 制 、新 的 学 科 课 程 设 置 、 女 子 高 等 教 育 、 西 方 医 学 教 育 、 农 学 教 育 、 大 学 研 究 所 体 制 等 西 方 先 进 的 教 育 思 想 与 实 践 。 究 其 能 够 在 中 国 近 代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历 程 上 占 有 重 要 的 一 席 之 地 的 根 本 原 因 , 在 于 它 抓 住 了 中 国 “ 陈 梦 乍 醒 后 一 片 空 白 的 机 缘 ” 不 失 时 机 地 充 当 了 西 学 的 载 体 , 部 分 满 足 了 中 国 人 民 在 那 个 救 亡 图 存 的 特 殊 年 代 里 渴 望 获 取 西 方 先 进 知 识 和 思 想 , 以 期 实 现 民 族 独 立 、国家富强的愿望。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期 , 来 自 英 、 美 、 德 等 国 的 新 教 传 教 士 在 中 国 办 起 一 所 所 高 等 学 府 , 中 国 政 府 自 办 的 京 师 大 学 堂 、 北 洋 大 学 堂 也 陆 续 开 办 起 来 , 而 天 主 教 高 等 教 育 在 中 国 却 因 传 教 士 办 学 方 针 和 法 国 保 教 权 的 干 扰 而 迟 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 自 19 世 纪 中 叶 以 来 , 中 国 天 主 教 会 并 不 是 由 罗 马 教 廷 直 接 管 理 , 而 是 授 予 法 国 天 主 教 会 保 教 权 , 由 其 代 管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 把 持 中 国 天 主 教 会 的 法 国 天 主 教 修 会 成 为 法 帝 国 主 义 的 殖 民 工 具 , 因 此 没 有 像 新 教 教 士 那 样 意 识 到 在 华 创 办 高 等 教 育 以 培 养 高 级 知 识 分 子 的 重 要 性 , 而 是 长 期 奉 行 向 中 国 社 会 下 层 和 贫 穷 无 识 之 民 传 教 的 愚 民 政 策 , 而 天 主 教 传 教 士 干 脆 就 不 愿 意 兴 办 或 参 与 中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活 动 。如 在 19 世 纪 末 ,新 教 传 教 士 已 经 把 高 等 教 育 作 为 发 展 在 华 教 会 教 育 的 重 点 。1882 年 ,至 少 有 一 所 新 教 教 会 学 校 已 具 有 高 等 教 育 性 质 ,1894 年 ,发 展 到 4 所 ,20 世 纪 初 ,已 增 加 到 10 余 所 。而 天 主 教 各 修 会 的 传 教 士 仍 旧 把 初 等 教 育 作 为 办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学 重 点 , 到 20 世 纪 初 叶 , 在 华 天 主 教 学 校 总 数 远 远 超 过 新 教 学 校 。 如 1914 年 , 天 主 教 学 校 共 有 8034 所 , 学 生 总 数 达 132850 名 , 新 教 学 校 共 有 4100 所 , 学 生 总 数 约 113000 名 。 两 者 在 学 生 总 数 上 相 差 不 大 , 而 新 教 学 校 只 及 天 主 教 学 校 的 一 半 。 但 是 , 此 时 的 天 主 教 大 学 仅 有 上 海 震 旦 学 院 一 所 ,而 且 还 是 由 中 国 天 主 教 耆 宿 马 相 伯 于 1903 年 发 起 创 办 的 。 1912 年 , 中 国 的 爱 国 天 主 教 精 神 领 袖 英 敛 之 、 马 相 伯 先 生 有 感 于 天 主 教 高 等 教 育 在 中 国 发 展 的 严 重 滞 后 , 中 国 本 土 天 主 教 高 级 人 才 的 严 重 短 缺 , 以 及 严 重 影 响 到 中 国 社 会 对 西 方 先 进 思 想 和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的 学 习 吸 收 , 因 而 越 过 由 法 国 人 控 制 的 中 国 天 主 教 会 , 直 接 上 书 罗 马 教 宗 庇 护 十 世( saint pius x) ,要 求 罗 马 教 廷 派 人 在 北 京 创 办 大 学 ,教 廷 也 颇 为 心 动 。 兴 学 之 事 , 历 经 教 宗 庇 护 十 世 逝 世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等 波 折 , 在 英 敛 之 和 马 相 伯 先 生 等 人 的 不 懈 努 力 下 ,教 宗 于 1921 年 首 肯 在 华 设 立 天 主 教 大 学 , 并 委 托 美 国 本 笃 会 提 供 办 学 经 费 和 其 他 支 持 。 1924 年 , 美 国 本 笃 会 圣 文 森 特 学 院 院 长 斯 泰 莱 被 教 廷 任 命 为 大 学 监 督 , 奥 图 尔 神 甫 为 大 学 校 长 ,负责大学筹备事宜。 1925 年 , 大 学 正 式 招 生 前 , 英 敛 之 等 人 决 定 先 办 两 年 期 的 预 备 科 。 英 敛 之 先 生 命 名 为 “ 辅 仁 社 ” , 全 称 “ 公 教 大 学 附 属 辅 仁 社 ” 。 英 敛 之 被 斯 泰 莱 聘请为北京公教大学辅 仁社社长。 1.2.2 掌教辅仁大学 1926 年 1 月 10 日, 辅 仁 大 学 的 奠 基 人 之 一 英 敛 之 先 生 因 患 肝 癌 逝 世 。 英 敛 之 临 终 前 将 校 务 托 付 给 陈 垣 。1 月 28 日 ,陈 垣 正 式 接 任 辅 仁 社 社 长 ; 9 月 1 日 ,学 校 监 督 斯 泰 莱 遵 照 英 敛 之 的 遗 愿 ,聘 请 陈 垣 出 任 公 教 大 学 副 校 长 , 继 续 筹 备 大 学 事 务 。 一 年 后 辅 仁 社 在 北 洋 政 府 教 育 部 注 册 立 案 , 批 准 试 办大学。 1928 年 , 辅 仁 大 学 有 本 科 四 个 系 , 即 中 国 文 学 系 ( 系 主 任 由 陈 垣 兼 任 ) 、英 国 文 学 系( 系 主 任 由 斯 泰 莱 兼 任 ) 、历 史 系( 系 主 任 张 星 烺 ) 、哲 学 系 ( 系 主 任 由 奥 图 尔 兼 任 ) , 共 七 个 班 ; 预 科 三 个 系 ( 无 哲 学 系 ) , 共 三 个 班 。 9 月 17 日 第 二 学 年 开 学 时 有 注 册 本 科 、 预 科 学 生 共 计 195 人 。 后 来 辅 仁 大 学 的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改 文 科 为 文 学 院 , 增 设 理 学 院 、 教 育 学 院 等 , 附 设初高中, 1938 年增设女院,开始招收女生。 随 着 20 世 纪 20 年 代 以 来 全 国 规 模 的“ 非 基 督 教 运 动 ”和“ 收 回 教 育 权 运 动 ”的 兴 起 ,中 国 各 教 会 大 学 在 1927 年 前 后 开 始 适 应 天 主 教“ 中 国 化 运 动 ” 和 基 督 教 “ 本 色 化 运 动 ” 的 趋 势 , 并 遵 照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教 育 部 颁 布 的 私 立 大 学 及 专 门 学 校 立 案 条 例 等 法 规 , 把 中 国 人 推 上 学 校 管 论陈垣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6 理 的 第 一 线 , 担 任 学 校 的 董 事 长 和 校 长 职 务 。 1929 年 辅 仁 大 学 董 事 会 改 组 时 , 陈垣被董事会聘请为校 长。 陈 垣 与 英 敛 之 、马 相 伯 先 生 相 知 甚 早 ,也 参 与 创 建 了 辅 仁 大 学 。接 任 校 长 职 务 时 ,国 民 革 命 战 争 正 如 火 如 荼 ,中 国 人 民 的 民 族 意 识 空 前 高 涨 。 时 代 的 影 响 和 首 创 者 的 风 格 使 辅 仁 大 学 自 创 建 之 日 起 就 带 有 与 其 他 教 会 大 学 明 显 不 同 的 特 色 。 英 敛 之 、 马 相 伯 等 人 发 起 创 建 天 主 教 辅 仁 大 学 的 意 图 是 明 显 针 对 当 时 外 国 天 主 教 势 力 的 蒙 昧 主 义 、 殖 民 主 义 和 法 国 保 教 权 , 具 有 “ 教 育 救 国 ” 的 思 想 特 点 , 闪 耀 着 爱 国 、 爱 教 的 可 贵 精 神 。 这 一 办 学 精神后来被校长陈垣一直坚持。 辅 仁 大 学 尽 管 是 一 所 天 主 教 大 学 ,但 奠 基 者 英 敛 之 和 校 长 陈 垣 一 直 奉 行 信 教 自 由 的 办 学 思 想 , 学 校 招 收 教 内 外 学 生 , 不 问 学 生 宗 教 信 仰 , 或 是 否 为 天 主 教 徒 陈 垣 本 人 就 不 是 天 主 教 徒 , 在 校 期 间 也 不 强 迫 学 生 信 教 。 陈 垣 并 非 天 主 教 徒 , 而 能 够 成 为 天 主 教 辅 仁 大 学 校 长 , 除 了 他 的 深 厚 学 识 和 高 尚 品 德 学 识 、 品 格 、 先 进 的 开 放 的 教 育 管 理 理 念 外 , 还 和 英 敛 之 、 马 相 伯 先 生 宗 教 信 仰 自 由 的 思 想 , 以 及 他 们 想 把 新 成 立 的 大 学 办 成 有 学 术 开 明 的 大 学 , 而 不 是 办 成 只 进 行 传 教 的 大 学 的 办 学 宗 旨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1.1 在新北京师范大学的岁月 1948 年 冬 天 ,北 平 和 平 解 放 ,辅 仁 大 学 的 前 途 面 临 选 择 ,陈 垣 的 高 等 教 育 生 涯 也 掀 开 了 新 的 一 页 。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辅 仁 大 学 党 支 部 的 领 导 下 , 同 年 2 月 成 立 了 辅 仁 大 学 教 员 会 、职 员 会 和 职 工 会 。3 月 ,废 除 了 历 年 被 外 国 天 主 教 神 甫 把 持 并 握 有 学 校 实 际 操 控 权 的 “ 校 务 长 ” 一 职 , 另 行 成 立 临 时 校 政 会 议 ,由 教 员 会 代 表 、学 生 代 表 、职 员 会 代 表 、职 工 会 代 表 、 校 方 代 表 等 共 17 人 组 成 ,临 时 管 理 学 校 事 务 。临 时 校 政 会 议 决 定 ,学 校 今 后 的 教 育 方 针 应 符 合 新 民 主 主 义 的 指 导 思 想 , 并 于 3 月 7 日 开 学 后 取 消 了 公 教 学 、 公 教 史 、 教 宗 通 牒 、 伦 理 学 等 四 门 宗 教 课 程 , 增 设 了 新 民 主 主 义 论 、 辩 证 唯 物 论 、 社 会 发 展 史 等 为 各 院 系 的 必 修 课 。6 月 ,为 了 加 强 集 体 领 导 ,便 于 推 进 及 改 进 校 务 ,遵 照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教 育 部 法 令 , 辅 仁 大 学 成 立 了 校 务 委 员 会 , 其 下 设 常 务 委 员 会 , 由 校 长 及 教 授 、 教 会 、 讲 师 、 学 生 代 表 组 成 , 陈 垣 任 主 席 。 在 校 务 委 员 会 成 立 后 ,同年 9 月,相继成立 系务委员会,作为各系决策及执行机构。 1950 年 7 月 ,以 学 校 教 师 聘 用 和 课 程 设 置 等 问 题 为 导 火 索 ,引 发 校 方 和 教 会 关 于 教 育 权 和 学 校 控 制 权 的 激 烈 冲 突 , 而 教 会 驻 校 代 表 、 校 务 长 芮 歌 尼 就 学 校 人 事 问 题 发 表 意 见 , 强 调 辅 仁 大 学 由 教 会 出 资 兴 办 , 教 会 对 学 校 的 人 事 聘 任 有 否 决 权 ; 芮 歌 尼 更 进 而 于 7 月 2 日 和 14 日 先 后 致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函 陈 垣 , 表 示 经 费 问 题 必 须 满 足 以 下 四 个 条 件 才 拨 付 , 即 : 一 个 新 的 董 事 会 将 由 教 会 选 任 ; 教 会 经 过 代 表 对 人 事 聘 任 有 否 决 权 ; 附 属 中 学 经 费 自 给 自 足 ; 圣 言 会 所 在 地 仍 由 教 会 保 留 , 不 准 任 何 人 侵 扰 , 并 将 补 助 费 自 每 年 16 万 美 元 减 至 144000 美 元 ; 且 于 7 月 15 日 复 提 出 要 求 解 聘 五 位 教 授 作 为 补 助 本 年 经 费 的 条 件 。此 后 又 于 8 月 起 停 发 经 费 。 双 方 相 持 不 下 。 为 彻 底 解 决 辅 仁 大 学 的 问 题 ,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教 育 部 提 请 政 务 院 核 准 , 将 辅 仁 大 学 接 收 自 办 。 当 时 因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 反 对 帝 国 主 义 、 收 回 教 育 主 权 的 浪 潮 正 在 兴 起 , 陈 垣 坚 决 站 在 共 产 党 一 边 , 支 持 国 家 拨 经 费 接 管 辅 仁 大 学 ,与 合 作 了 几 十 年 的 教 会 分 道 扬 镳 。9 月 25 日 , 教 育 部 长 马 叙 伦 发 表 与 辅 仁 大 学 教 会 驻 校 代 表 芮 歌 尼 书 面 谈 话 ,支持 陈 垣 校 长 。10 月 ,政 务 院 专 门 讨 论 辅 仁 大 学 问 题 ,决 定 由 教 育 部 正 式 接 管 ,1950 年 10 月 12 日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正 式 接 管 辅 仁 大 学 ,中 央 政 府 主 席 毛 泽 东 亲 自 签 署 聘 书 , 任 命 陈 垣 继 续 担 任 校 长 , 张 重 一 任 秘 书 长 , 赵 光 贤 任教务长。 辅 仁 大 学 被 接 管 后 ,经 济 上 来 源 于 人 民 政 府 ,完 全 摆 脱 了 对 天 主 教 会 在 经 费 和 人 才 上 的 依 赖 。接 管 后 ,辅 仁 大 学 有 的 院 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 A new start:Developing ideas ③ 教学设计 外研版(2024年)英语七年级 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五年级下册-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 非协议书控制
- 车辆转押协议书是否合法
- 巴塞尔协议书风险
- 资料保障协议书
- 遗产继承协议书怎么写
- 备用金征信协议书
- 付房费协议书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公众认知与接受度研究报告001
-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重大危险源安全培训
-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
- 广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含答案及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锻造工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妇科手术麻醉出科
- 公司人员来访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MCU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机会报告
- 2025年植物保护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