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导师:钟海青 博士,教授 研究生:陈珍群(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是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自 1999 年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广 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体制等方面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广西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其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 度总体上落后于城市地区。至今,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科学构建仍 然是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瓶颈” 。因此,本文通过现场访谈 和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广西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做了较全面的调查,针 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广西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述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概念、 意义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 索:对相关概念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梳理界定;从当 代终身教育理念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农问题”整体解决发展的需 要,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方面来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介绍了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情况 及取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是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研究发现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个人承担费用的比例过高;校本培训不甚 理想,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师培训规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 教师的工学矛盾突出;缺乏相应的继续教育资源和条件;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缺位等。 第三部分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包括:高度重视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改进校本培训的 力度;培训应讲究实效性、针对性及地方性;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 加强市、县教师进修机构的建设。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 ii 本研究成果能为广西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培训机构和各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从而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并进一步推动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师继续教育; 调查研究; 对策分析 iii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questions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 guangxi name:chen zhenqun major: educational economy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eds of four areas including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iv lifelong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eds of the overall resolve of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s basic education; to introduc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ploration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china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regarding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guangxi.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status in quo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guangxi.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funds, teachers personal commitment to the proportion of high cost; the not ideal school-based training,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training plans for teachers; unreasonable time arrangement of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of study and work of teachers;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condi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n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uangxi .it contain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teacher training plans to improve school-based training; stressing the aims, practical results of the training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training time arrangement and the conflict of work and study;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 both city and count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has conducte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ontinu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guangxi. it hopes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new development ideas and ways for educ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guangxi,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the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o further improv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guangxi. key words: guangxi;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eachers;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1 序序 言言 一、问题的提出 自 2005 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 的焦点,并且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 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的经济社会要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在前 头。而农村教育的发展又首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教育要素之一的教师是教育事 业的第一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 教师的差距。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农村教育事业 不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有着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队伍 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则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国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在 1990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座谈 会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4 年以教材培训为重点;19841996 年以学历补偿为重点;1996 年以后在职教师培训工 作的重点转入了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11985 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中小学师资工 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在此期间,为补偿 学历、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2 年 2 月,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 面 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跨世纪园丁工程”出台。为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 自 1992 年始,全国实施中学教师“三沟通”培训,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中学教师 分期分批开展全员培训。1996 年,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强调: “九五期间对已 经取得合格学历的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 建立终身完善的继续教育体 系。 ”1999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 并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展开。 在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先后通过了关于全面开 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意见 、 关于建立广西教师教育基地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来加速 继续教育的进展。目前广西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已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步入了制 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但是, 由于广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时间还不长, 教师 的继续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也面临着 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教师的 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落后于城市地区。虽然“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 西部项目在广西的实施和广西“东、巴、凤大会战” 等地方性扶贫支教项目的实施使 很多教师受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地推动了广西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广西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广西农 1 2000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 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38) 2 钟海青. 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2006(11) 2 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城市及经济较发达的其它省区的农村地区的差距, 同时我们也 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改变广 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要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 教师的素质,并使教师继续教育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深入探讨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适合广西农村地 区中小学教师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工作,便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水平”3,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教师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 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制约广西基础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瓶颈” 。加快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步伐,探索适合广西农 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 质,是促进广西基础教育近一步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力图通过对广西农村地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借鉴他人的成 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探索一条符合广西农村中小学实际、满足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并达到 理想的培训效果的道路, 以期能为广西农村地区及类似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 展与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理论上来说,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过 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分析,可以丰富教师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从实践上看,本研究结合广西农村实际,以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为研 究的基点,希望通过对广西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找到当前广西农村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 剖析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 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弊端, 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农村地区实情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 的道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师素质,推动广西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献综述 1979 年,中国派出代表赴墨西哥城参加世界第一次继续教育工程大会后,开始正 式把“继续教育”一词引入中国。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在 1990 年 10 月召 开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座谈会上。1999 年 9 月,教育部相继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规定 、 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并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我国中小学教师 3 刘捷. 专业化:挑战 21 世纪的教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继续教育由此全面展开。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探索及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 下三个方面: 从宏观角度来介绍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 有关此方面内容的文章大多从教师继续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必要性、迫切性、 培训观念、培训模式构成因素等方面论述。如王冬凌的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论 研究 、焦瑶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更新培训观 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 、时伟所著的当代教师继续教育 论 、姚宏昌的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等。 关注农村教育的同时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有关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问题的研究逐年增多。南京师范大 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所,并于 1990 年 2 月出版了农 村教育学一书。这方面的研究摘要有:1991 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传燧主编 的 中国农村教育学 ;李少元的农村教育论 ;马戎、龙山主编的中国农村教育 发展的区域差异(社会学人类学论丛)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3 年 9 月) ;2000 年 8 月,马戎和龙山编写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韩嘉玲(2003)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 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姜冒力(2004)的硕士论文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 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王世军(2005)的博士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研究中分析当 前农村地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唐松林(2005)的博士论文我国当代农村教师队伍 建设研究 。以上著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也有一定的篇幅论 及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2006 年 4 月,廖其发编写了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一书,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化的原则。 研究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情况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通常立足于本地,与具体的地区相结合,涉及到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内容,并试图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议。 如刘全利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潘晓东泉州市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黄艳惠的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视野下:云 南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理论探讨 、桑国元的边远贫困山区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研究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山区的教育人类学透视 、范卫国的沾化县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王一涛的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 y 县的个案研究 、王德兴和封立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 究基于淄博市的专题调研 。田慧生在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中提 出应不惜成本,加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农村教师个人的发 展角度来看,该书无疑提供了一些可行之路。 对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钟海青的 广西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 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困惑与对策及著作西 4 部视角广西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报告 。他的研究对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令人 深感遗憾的是,有关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门文献可说是廖若晨星。这在相 当程度上表明,广西农村基础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十 分薄弱。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渠道搜集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献研究 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本研究的起点。 (二)问卷调查法 结合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编制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调查问卷 ,在南宁、北海、桂林三地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 (三)访谈法 主要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校领导、市(县)教育局的领导和进修学校的老师领导 进行访谈,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5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原本是继续工程教育的简称, 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它萌动于 20 世纪初,起始于 20 世纪中叶,勃兴于 60 年代以后。以 1994 年 法国颁布的“巴特拉教育法”为标志,开始了继续教育的系统化和实践化的实施。 继续教育属于成人教育范畴。成人教育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补偿功能,它给人 们提供弥补其儿童时期因某些原因而缺少的东西的可能性。二是适应功能,通过学习, 使每个人不断适应变化着的世界。三是发展功能,不断充实个人发展的潜力。继续教育 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过程,继续 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辞海中,继续教育被定义为“对于完成学业或中途辍学的青年与成人所进行 的专业训练和一般文化教育。 ”41995 年,国家人事部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 行规定中明确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 展和提高,完善知识机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 职业技术教育术语认为“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或负有成 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它对某个人来说, 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 对另外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一个新领域内探求知识和技术,或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 新或补充知识,还有的人可能是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 ” “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的教育。 ”5我国学者顾明远、梁忠义等人则把继续教育定义为 “对已获得一定的学历教育,并已参加工作的人员所进行的各种各样教育活动,以便使 受教育者不断地更新和补充知识,提高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需要的适应能力。 ”6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在教师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上,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指 教师在工作期间参加的所有受教育活动都属于教师继续教育。 狭义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指 只有在获取一定学历之后,教师为了工作需要参加的师资培训才属于教师继续教育范 畴。 在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具有教师资格的在 职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补缺和提高的教育。 ”7这一观点是把教师继续教育看作是一种成 人受教育不足的补偿,并没有反应出教师继续教育的本质。在新形势下,教师继续教育 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教师职 4 辞海编委会.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423)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职业技术教育术语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2) 6 顾明远等. 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m. 长春:吉林出版社,1998(220) 7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01) 6 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它已不再等同于教师在职培训,不是一种仅仅为了给教师补差填缺 的教育, 而是以终身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 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 加速教师专业成熟的一种针对教师群体的继续教育。其旨在通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专业理论、教育科学知识及教学能力等对教师进行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教育,来关注教 师在工作中的职业体验和教师对于职业发展与个人生命意义关系的理解, 扩大在职教师 的个人经验,增强职业自我解读能力,丰富职业与生活情感,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蕴,从更高层次对在职教师施 加影响,使教师的生活质量提升与职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8 因此,本研究采用广义上的教师继续教育概念,也就是指对在职教师所进行的各种 教育活动,以便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在国家教育部于 1999 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在这一规定中,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定义为“对取得教 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9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包括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包括新任教师培训、 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其中,新任教师培训是指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 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 120 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是指为教师适 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 培训周期)累计不少于 240 学时。骨干教师培训是指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 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学历教育是指对具备合格学 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在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师 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 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 阮爱民(2001)认为,农村主要是一个地域概念,与城市概念相对应10。农村也称 乡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具有特定的自 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跟人口集中的城镇相比,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 中国目前农村与城市泾渭分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悬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也有 很大的区别。因而,农村教育的概念由“农村”与“城市”分化而产生;同时,农村教 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异又进一步强化农村与城市的分化。 对于农村教育概念的定义,国外较有权威的见解有两种:一是认为农村教育旨在帮 助人们改造他们(农村人口)的生活标准,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有创造性。所以,农村 8 郑栋. 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pds 模式探析.(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2007(12) 9 中国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999 10 阮爱民. wto 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及策略j. 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7 教育是为农村人口设计的机构与学习场所11。二是认为农村教育是指农村地区的基础教 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有文凭的全日制正规学习和短期非正规扫盲学习以及技 能培训12。 国内对农村教育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见解:一种认为农村教育就是“县与县以下的 教育” ,这是一个典型的地域概念。另一种认为农村教育就以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这是典型的职业或产业教育。 在陈敬朴(1999)看来,农村教育是在农村地区对各个年龄阶段农村人口实施的包 括农村学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 各级各类教育与各种形式教育的总称13。 本研究采用以下的农村教育概念: 农村教育是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 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旨在使农村人口获取劳动知识技能、现代公民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 育。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教育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开 辟农村青年向上的社会流动渠道;二是为城市输送经过培训、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劳动 力;三是为农村本地的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即培养和谐新农村的建设者。这三者之间是 不可替代的。农村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人选择,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 适当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主未来的发展路向14。 本研究所涉及的农村中小学是指设在县城以下不包括县镇的乡镇及村义务教育阶 段的普通中小学。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不包括设在县镇的学校,而且主要是针对义 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小学和中学阶段。学前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都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之所以这样来确定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一是 由于义务教育(普通小学和初中)在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二 是由于普通小学和初中在办学规模、管理、学生交流和师资交流等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 性。 从上述对农村、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小学概念的界定可知,农村中小学只是农村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就是指对在农村地区实施普通中 小学阶段教育教师的总称。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朗于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这是 20 世纪 50 年 代末、 60 年代初形成于欧洲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 尽管对终身教育这一概念还没有统 一的认识,但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从时间上看,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教育形式上看, 11 胡森,波斯尔思韦特.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m. 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60) 12 陈敬朴. 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13 陈敬朴. 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14 庞守兴. 农村教育到底为了谁j. 教育发展研究,2006(48) 8 则应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终身教育应当包含两个基本内涵。第一,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贯穿整 个一生的教育,它并不是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使 人的一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正如朗格朗所认为的 “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 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 求。 ”而不像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人所受的教育就仅仅是青少年时期在学校接受的 正规教育。第二,人的一生应该接受各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并且强调各种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应局 限于某一阶段,并且不应局限于某种教育形式。教育并不局限在学校中进行,应使学校 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 形式的相互联系和综合统一。正如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所指出的: “有一种偏见,认 为教学只是为青年设置的并且只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这种偏见往往使人们不把终身教育 当作是一种正常教育。教育只有在它的行动实质和空间时间方面经历了急骤的变 化,简而言之,只有采纳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才能变成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由环保学家和经济学家率先提出的,这一观念一经提出,就在全 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 这种源于环境保护的观念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和环境学 的范畴,而迅速成为一种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的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包含经济、生态、科技、教育等方面可持续发展在内的社会子系统的 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列为我国走向 21 世纪的两大战略。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 人口环境于发展白皮书 ,明确表示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可持 续发展的具体办法和策略。1996 年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指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 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 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向社会,但其核心和本质是人。全体社会成 员的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为社会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高 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既可以选择合乎人类最高利益的新发展观,又可以为新发展观的 实施做出积极的努力。只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 职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接受继续教育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他们是担负着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责任的一群,其知识和技能 需不断改进才能适应各行业及社会对其的要求。 (三)教师专业化理论 1955 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 推动了教师专业组 织的形成和发展。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 议 ,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 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 9 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 的技术。 ”1986 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 21 世纪的教师 做准备 、 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提出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 师职业发展的目标。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 45 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 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推进教师专业化是“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最有前 途的中长期策略。15我国在 1994 年实施的教育法第三条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 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在法律上已经得到确认。 教师职业是动态发展的,其专业特性存在一个专业化的过程。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 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各方面来理解。从动态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 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 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 展过程。这以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 的专业能力,而且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重 要条件;从静态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以及教师成为专 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教 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 16教师专 业化的标准包括两大方面:教师自身素质和客观环境。其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内外两个方面 标准都必不可少, 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或仅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都不可能真正实 现教师专业化,只有两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才能为教师专业化创造良好 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7 教师专业化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师继续教 育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提高 了教师的专业修养和研究能力, 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 (四)现代培训理论 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是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人们 发现要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新世界,并能够对变化做出预测和迅速反应的能力,就要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 旨在提高成人学习效果的现代成人培训理论和方法于是应运而 生了。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应该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目标,应该采用与成人学习 特点和目的相一致的培训形式和教学方法,应该总结成人学习特点发展经验学习理论。 现代培训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 往往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来解决他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希望继 续教育的内容与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的内在提升紧密相连。 不同教师会遇到不同的 15 刘湘溶. 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 16 陈琴等. 论教师专业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17 许峥嵘.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教育硕士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2005(10) 10 问题,因而具有不同的继续教育需求;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阶段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故而对继续教育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 继续教育的目标设置应是紧扣教师的培训需求的。 成人学习最主要的特点是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为了解决当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成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自己对问题的兴趣和工作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是自我导向 的学习,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自主的和自我反思的学习。在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应十分关注和尊重教师的这种自我导向式的学习特点,与其建立一 种新型的、平等的关系。在培训活动中,成人不但关注学习的内容,还关注帮助他们掌 握这些内容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继续教育中要格外注意成人培训形式和教学方式方 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经验学习理论”是在成人培训中通常采用的一种理论。它认为成人的学习一般经 过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首先开始于自己的经验(经验往往同时又是存在的问题) ;然 后是对以往经验的反思; 进而对各种经验材料进行分析、 归纳和抽象, 形成符合客观的、 带有规律性的新概念、新理论;最后是运用这些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指导自己进入新一 轮的实践。18通过学习,是否能提高自己,关键在于学习能否帮助人们自觉地认识自己 原有的经验(包括对他人经验的认识和反应)并形成新的概念、新的理论。从已有的经验 出发的学习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而只是一个过程。只有把学习、思考中形成的新理论 运用于新的实践,并得到验证后,成人学习的过程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要达到这 样一种学习效果,学习者必须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中小学教师具有丰富多样的、 充满个性化的经验,这是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独有的教育资源。在继续教育中教师的丰富 经验可以为其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概念提供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为学习群体提 供可资利用的资源。故而,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要格外关注和尊重教师的个人经验,尊 重其自身的个体价值。这是教师继续教育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一)当代终身教育理念的需要 终身教育理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突出表现在 三个方面:第一,明确了继续教育是将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的重要手段,提倡每个 人都要自觉地、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即使是受过师范教育的教师,无论作为一个个体人 还是社会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师范教育使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但 其知识和技能也是不完善的,并且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只有在 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自身素质上的缺陷,并把继续教育作为完善自身素质的手段。就中 小学教师而言,全面和持久地发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就是对终身教育理论的有效实 践。第二,明确了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人应获得的权利。这为后来制定教育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时保障这种权利提供了理论准备。第三,明确了国家社会社区应提供 18 杨丹娜. 现代理论和方法浅析j. 政法学刊,2000(6) 11 充足的条件来保障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完善发展, 这是政府的职责, 是一种政府行为。 如:政府应投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和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等。19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是在整个继续教育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它是终身教育成为一种理论后,以其 基本原理为指导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已不能等同于教师在职培训,它不是 一种仅仅满足于教师补差补缺的教育,而是在新的视角下,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 标的继续教育。 教师职后培训是为了顺应教师教育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不仅 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技能,更是为了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20。我国农 村教育经历了由“民办”到“官办”的过程,民办教师曾是农村教育的主力军。根据中 央 1994 年 6 月提出的在 20 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民办教师问题的工作目标, 广西各级政 府按照“关、转、招、辞、退”的方针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目前广西已全 部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其中大部分转为公办教师继续留用。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师资 队伍中“民转公”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教师学历偏低,知识老化,几十年来形 成的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相去甚 远,严重影响了广西农村的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这些教师虽然 也有继续教育学历,但大多数人能力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对他们而言,树立终 身教育思想,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4 年,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 域重要的改革之一,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21。广大教 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走进新课程”已经成为广大教 师共同的呼声。然而,面对新课程,广大教师又有一种难以下手的困惑。他们对全新的 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全新的评价制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教师迫切地希 望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应如何提高自身素 质,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和努力,这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在经济较发达、教育资源较 丰富的地区, 有关部门和学校有足够的力量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 需要,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地理位置、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 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是农村教育 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于新课改都存在一定程度 的不适应性。农村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化素质较低,课程观念老化,教育教学行为 保守,习惯用老的方法教新的教材;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专业知识不足,不 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现象。 并且, 许多农村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 存在 “抵 19 许峥嵘.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教育硕士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2005(21) 20 钟海青. 西部视角广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报告.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7) 21 李岚清.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0) 12 制新课改”的表现。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开,城乡教育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给农村 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 这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中小学面临更艰难的 处境,尤其在师资素质上,农村中小学的不利形势更为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新课改 培训既是新课改的重点又是新课改的难点,只有使农村教师的新课改培训顺利进行,我 国的新课改运动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加强农村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是时代的要 求,也是关系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