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提升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府支持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本文以湖北省高新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技术创新出发点,来研究提升湖北 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府支持体系。在此角度下,以提升湖北省高新企业技 术创新绩效为目标,首先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方面分析了政府介入高新企业技 术创新的必要性,提出政府介入高新企业技术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其次阐述了湖北 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设计了一套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近几 年湖北省高新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纵向比较及分析后,将近年湖北省高新企 业技术创新绩效与国内发达地区进行了横向对比,进而分析了影响湖北省高新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提高的政府因素;最后以前述分析为依据,从税收政策体系、投融资 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政策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湖 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府支持举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企业 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绩效与政府支持力度又密切相关。期望通过本选题的研究, 能对提升湖北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增强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供政策建议 与思路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政府;体系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opic of the research is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system of promoting high-technical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earch take the high-technical enterprise as studying obje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motes high-tech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hubei province . firist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government to involve the high-tech enterprise innovation ,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hold. secondly, this paper elaborate the situ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and design the index system that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domestic developed area ,then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high-techn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hubei province. finally, this paper construct a governmental measures that support technical innovation from tax system、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talented person system and servic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ical industries cant be separated from high-tech enterprise,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 hope this paper can be helpful and referenti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enterprise in hubei province and to the competi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hightechnical enterprises;techn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system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绪 论论 1.1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随着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各国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技术创 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理论界和企业 界都己成为共识。而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高科技含量及独特的人才构成和竞争优势, 在推动技术创新及提升国家科技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更成 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亦认识到 技术创新对发展经济、提高高科技企业竞争力和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从中 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措施,加大了对高新 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 自“十五”以来,湖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确提出 把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教兴鄂”的突破口, 提出“逐步把湖北建设成为 我国中部重要的高新技术发展区”,并先后制定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 (鄂政发200531 号) 、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 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 (鄂发20068 号)等一系列政 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目前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步成为推动湖北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861.03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26.3%,比 2002 年增 长 1.72 倍,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30.5%,拉动全省工业增长,提升了全省产业结构和竞争力;2007 年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 269.14 亿元, 比 2006 年增长 31.3%, 比 2002 年增长 1.2 倍;2007 年全省高新区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全省 13 个高新区(园)实现技工贸总 收入 2450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30%左右,比 2002 年增长 2.5 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 总产值和增加值 1087.8 亿元和 362.1 亿元,分别比 2006 年增长 29.98%和 23.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比 2002 年增长 1.59 倍,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到 42.1%,有力支撑了全省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近 5 年是湖北省科技投入增长最快的五年,特别是企业科技 投入增长迅速,逐步成为湖北省科技投入的主体。2007 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投入 达到 220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16%,比 2002 年增长 1.14 倍;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从纵向来看,涉及科研政 策、技术转化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扩散政策等;从政策层次来看,包括中央政 策、地方政策等。为充分实现其各项功能,提升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策必须 相互协调和配合。不仅如此,还需对现有政策的制定主体进行权限界定和规范,对 相关政策进行整合,提高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质量和透明度。 2.3.2 重点突出的原则重点突出的原则 目前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区域优势,预测世界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实行重点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持。一是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计划和产业结构战略 调整的需要,选择需要并优先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产品和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和 突破; 二是重点扶持创业阶段。 据统计,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10年生存率约为5%-10%, 因此我国应着重关注高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起步阶段,制定相关政策为其开 拓一个有效创新的环境;三是注重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充分实现人才价值的用人 机制的形成;四是通过政策引导,运用技术转移、技术合作、技术转化等多种形式, 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盘活现有的技术存量。 2.3.3 稳定性的原则稳定性的原则 政策的稳定性是任何政策制订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但这一点在技术创新中更具 有重要性。任何技术创新都要受到政府政策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的影响,尽管技术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速度、方向以及技术创新的 最终结果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创新产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和规模进入市 场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与技术、市场也取决于制度环境和政策,因此各种于技术创 新有关的政策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技术创新政策本身的多变而进一步 加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因为政策的频繁调整将使创新者和创新企业难以正常地 进行创新的收益和成本核算并对自身经营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技术创新政策 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有助于创新者在创新决策中形成稳定的预期,避免因为多 种不确定的因素而影响创新者的技术创新决策 2.3.4 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创新的风险、效益的外部性而使得创新有时会出现市场失灵,面对这种 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从社会利益出发,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形成一种机制,使创新 平台内部各要素不断地优化组合、不断地创新,以政府的政策来弥补市场在创新过 程中出现的失效。具体说来,该原则要求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职能发 挥的范围应当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与不足,在市场机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府就不要插手介入,只有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才需要政府介入,即 政府直接介入的范围,原则上应以市场失灵为标准。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 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手段所具有的优势。一般说来,在微观经济 领域,政府应履行消极规制的职能;在宏观经济领域,政府应积极地进行调控; (2) 政府职能发挥的目的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职能,而不是去替代市场。按照这一原则, 政府作用的方式和力度就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在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市场调节力量还不够强或者市场发生失衡时,应适度加大 政府作用的力度,而在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市场调节力量较强或者市场处于均衡状 态时,就应当缓和政府作用的力度; (3)政府在发挥职能时,要防止资源力量的分 散化,这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也是政府失灵的常见表现之一。要正确地确定政 府职能作用的重点,其基本原则是“有限目标,重点突破” 。政府要按照国民经济发 展的目标及争夺国际竞争制高点的要求,规划和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优 先目标,并运用政府的特殊力量集成其所需的资源,重点攻关; (4)政府职能发挥 必须以承认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基本规律为前提,而不要 凭主观意愿去干预经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3 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基本评估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基本评估 3.1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3.1.1 总体概况总体概况 湖北是一个科教大省,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现有各类科技活动人 员 19.6 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位居全国第 5 位。拥有各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 构 1378 家,普通高等院校 85 所;建有国家实验室 1 个,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1 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个、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 1 个、 49 个国家部委重点 (专业、 开放) 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5 个2,均位居全国前 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实施“科教兴鄂”战略的突破口,也是湖北推进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高新 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特色和区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省有国家级高新区 2 个,省级高新 区 11 个,国家各部委批建的特色产业基地 28 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 52 家3,武 汉市被科技部列为我国首个科技孵化器试点城市。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和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享誉国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是我国最大的光纤 光缆生产基地、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 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 3.1.2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成就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成就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逐步提高。据统计,2007 年全省 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 2623.97 亿元,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861.03 亿元, 比 2006 年增长 26.3%,比 2002 年增长 1.72 倍,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30.5%,占 gdp 的比重也由 200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年的 5.6%上升到 9.45%(原定“十一五”期末 10%的目标可提前实现) ;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额达到 222.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为 38.96%4。 (2)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健康发展,中小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截止 2006 年底, 我省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 2680 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一家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123.9 亿) ; 50-100 亿元的企业 3 家 (东汽股份 93.5 亿、 大冶特钢 84.8 亿、风神襄樊 57.8 亿) ; 30-50 亿元的企业 7 家(三环集团 45.5 亿、 凯迪控股 40.4 亿、武昌造船厂 36 亿、邮科院 35 亿、宜化 32.8 亿、长飞 32 亿、长 源电力 30 亿) ;过 10 亿元的企业达到 31 家。全省百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累积 实现工业总产值 351.89 亿元,同比增长 25.04%,平均增速达 24.69%;累积实现销 售收入 359.47 亿元,同比增长 24.56%,平均增速达 29.81%5,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3)高新技术产业区(园)保持快速增长,带动作用明显。我省已初步形成了 以武汉为龙头,沿长江、汉江,以东湖、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和 11 个省级高新区 (园)为主要依托的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 视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省高新区产值、技工贸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 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 年,全省 13 个高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 收入 187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高新区累计实现利税 141.6 亿元,财政收入 42.4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26.4%和 25.7%。 其中, 东湖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 1000 亿元,同比增长 37.9,占到全省 13 个高新区总数的 53.2%6。 (4)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十五”期间湖北省 专利申请总量为 27363 件,申请数量在全国的排名基本处于第 11 至 13 名。2006 年, 全省共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 778 项,申请专利 14576 件7。东湖高新区实施的国 家知识产权制度试点园区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验收,并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国 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 (5)科技创业平台开始形成体系。中国孵化器事业已走过 20 年的历程,三个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第一”在湖北武汉诞生:中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建立,科技企业孵化 器第一次从开发区内走到开发区外,武汉是全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试点城市。 截止 2006 年底,我省已建有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13 家,省级创业服务中心 18 家, 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支撑体系。2006 年,13 家国家级创业中心吸纳中小科技型企业 1683 家,当年新增 395 家,历年累计 毕业 1187 家,其中上市企业 197 家,收入过亿企业 18 家。园内企业年创产值达到 66.8 亿元,实现税收 3.2 亿元,园内在孵企业吸纳就业 2.9 万名,申请专利数 640 项,批准 401 项8。 3.2 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高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目的就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 动力,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一方面企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 术创新,但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失败也会给企业带来灾难。因此,为了减少技术创 新的风险,优化技术创新决策,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技术创新绩效进 行评估。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从流程上看就是一个基于创新资源基础上的投入和 产出系统,投入的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投入经过创新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转化为创新产出。一个企业创新活动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就是创新资金的投 入和创新人才的投入,创新资源投入决定了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创新产出效 果是指经济主体在本身所具有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配 置所取得的创新效益,这即包括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包括间接的社会效益。因此本文 将基于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从理论上构建了一套高新企 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见表 3-1): (1)技术创新 资源: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名 r(5)企业消化吸收 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2005 年湖北省该项指标位次居全国第 22 位,其数值仅为 广东的 28%,2006 年湖北省此项指标数值比 05 年提升 118.33%,位次上升 9 位,居全 国第 13 位,但其数值也仅为天津的 36.96%。 3.3.3 技术创新产出比较技术创新产出比较 (1)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比较(2004 年-2006 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6 表 3-8 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指标比较表(2004-2006) 表 3-8 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指标比较表(2004-2006) 2004 2005 2006 数值 68.45 76.75 87.88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 (万元/万人) 位次 9 9 9 数值 7.85 5.23 8.28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工业增加值比重(%) 位次 14 19 13 数值 11.52 10.10 10.5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 位次 9 10 9 数值 13.34 12.39 13.32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 品销售收入比重(%) 位次 13 17 13 数值 2.52 6.23 7.0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 比重(%) 位次 13 12 9 数值 34.71 31.78 36.93 高技术产业值增长率 (%) 位次 10 17 8 数值 11.81 10.7 12.5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 收入利税率(%) 位次 8 8 6 数值 0.17 0.29 0.27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授 权量(项) 位次 10 7 9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5) 、 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6) 、 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7) 统计数据整理, 从表 3-8 可以看出,这几年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还是有所提升的:(1)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提升 28.39%和 14.5%,位次与 2004 年和 2005 年持平,均居全国第 9 位; (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工业增加值比重,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提升 14.5%和 58.32%,该项指标位次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上升 1 位和 6 位; (3)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下降 8.51%和上升 4.36%,该项指标位次与 2004 年持平,比 2005 年上升 1 位; (4)新产品 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下降 0.15%,比 2005 年上升 7.5%,该项指标位次与 2004 年持平,比 2005 年上升 4 位; (5)高技术产业 值增长率,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提升 118.87%和 12.5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7 该项指标位次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上升 4 位和 3 位; (6)高技术产业值增长率,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提升 6.39%和 16.2%, 该项指标位次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上升 2 位和 9 位; (7)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利税率,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2004年和2005年分别提升5.84%和16.82%, 该项指标位次比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上升 2 位和 2 位; (8)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授权量,2006 年此项指标 数值比 2004 年上升 58.82%,比 2005 年下降 6.9%,该项指标位次 2004 年上升 1 位, 比 2005 年下降 2 位。 (2)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比较(2005 年-2006 年) 表 3-9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比较表(2005) 表 3-9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比较表(2005) 北 京 上 海 广 东 天 津 湖 北 数值 2846.6 985.63 68.96 439.72 76.75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 额(万元/万人) 位次 1 2 10 3 9 数值 25.02 17.54 26.53 26.63 5.23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位次 3 4 2 1 19 数值 41.38 41.32 34.69 49.14 10.10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额占商品出口额比 重(%) 位次 2 3 5 1 10 数值 22.43 26.33 15.57 31.27 12.39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 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 位次 5 3 11 1 17 数值 15.16 1.50 2.71 8.74 6.2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技术性收入占总 收入比重(%) 位次 3 22 17 8 12 数值 20.46 18.44 21.27 24.45 31.78 高技术产业值增长 率(%) 位次 30 31 28 24 17 数值 9.14 10.9 7.18 9.55 10.7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收入利税率(%) 位次 21 7 27 20 8 数值 3.59 2.08 0.45 1.02 0.29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 授权量(项) 位次 1 2 5 3 7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6) 统计数据整理,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8 表 3-10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比较表(2006) 表 3-10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比较表(2006) 北 京 上 海 广 东 天 津 湖 北 数值 3183.3 1303.33 122.33 486.19 87.88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 额(万元/万人) 位次 1 2 7 3 9 数值 24.1 19.31 25.12 21.38 8.28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位次 2 4 1 3 13 数值 41.99 41.61 35.32 48.23 10.5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额占商品出口额比 重(%) 位次 3 4 5 1 9 数值 16.23 28.57 15.17 29.1 13.32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 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 位次 9 3 10 2 13 数值 16.55 4.20 3.06 7.73 7.0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技术性收入占总 收入比重(%) 位次 2 12 14 8 9 数值 18.94 20.25 22.00 21.9 36.93 高技术产业值增长 率(%) 位次 31 30 27 28 8 数值 9.16 8.37 6.10 10.78 12.5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收入利税率(%) 位次 18 22 27 11 6 数值 3.78 2.33 0.40 1.79 0.27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 授权量(项) 位次 1 2 5 3 9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7) 统计数据整理, 评估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既要考虑到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新产品销 售能力和高新产品出口额,还要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增加值、高新区技术产品收入及 利税率。从表 3-9 和表 3-10 可以看出,尽管湖北省这几项指标增长比较迅速,但与 国内这几个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存在的:(1) 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2005 年湖北 省该项指标居国内第 9 位,金额仅为北京的 2.69%,2006 年此项指标数据比 05 年提 升 14.5%,依然居国内第 9 位,其金额为北京的 2.76%; (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 业增加值比重,2005 年湖北省此项指标居国内第 19 位,该项指标数值仅为天津的 19.64%,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05 年提升 58.32%,位次也上升 6 位,居全国第 13 位,但也仅为广东的 32.96%;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2005 年 湖北省此项指标居全国第 10 位,该项指标数据仅为天津的 20.55%,2006 年此项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9 标数值比 05 年提升 4.36%,位次也上升一位,居全国第 9 位,但此项数据数值也仅 为天津的 21.85%; (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2005 年湖北此项指标 居全国第17位, 该项指标数值为天津的39.62%, 2006此项指标数值比05年提升7.5%, 位次也上升 4 位,居全国第 13 位,但此项数据也只为天津的 45.77%; (5)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2005 年湖北省此项指标居全国第 12,此项数 据仅为北京的 41.09%,2006 年此项指标比 05 年提升 12.52%,位次也上升 3 位,居 全国第 9 位,其数据为北京的 42.36%; (6)高技术产业值增长率,湖北此项指标数据 05 年、06 年均优于对比省份,05 年居国内第 17 位,06 年居国内第 8 位; (7)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利税率,湖北此项指标数据 05 年、06 年优于对比省份,05 年 居国内第 8 位,06 年居国内第 6 位; (8)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授权量,2005 年湖北省 此项指标居全国第 7,此项指标数值仅为北京的 8.08%,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05 年 下降 6.9%,位次下降上升 2 位,居全国第 9 位,其指标数值为北京的 7.14%。 3.3.4 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比较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比较 (1)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比较(2004 年-2006 年) 表 3-11 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社会效益指标比较表(2004-2006) 表 3-11 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社会效益指标比较表(2004-2006) 2004 2005 2006 数值 2.15 2.32 2.36 地区就业人员劳 动生产率 (万元/ 人) 位次 13 15 16 数值 0.21 0.40 0.34 亿 元 投 资 新 增 gdp (亿元/亿元) 位次 29 18 16 数值 7.92 7.86 6.62 综合能耗产出率 (元千克标准 煤) 位次 14 16 18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5) 、 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6) 、 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7) 统计数据整理, 从表 3-5 可以看出,这几年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指标总体上是稳 步增长:(1)地区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和 2005 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0 分别提升 9.77%和 1.72%,位次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下降 3 位和 2 位; (2)亿元 投资新增 gdp, 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2004 年提升 61.9%,比 2005 年下降 15%,该 项指标位次比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上升 13 位和 2 位; (3)综合能耗产出率,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2004年上升16.44%, 比2005年下降15.78%, 该项指标位次比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下降 4 位和 2 位。 (2)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效益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比较(2005 年-2006 年) 表 3-12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指标比较表(2005) 表 3-12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指标比较表(2005) 北 京 上 海 广 东 天 津 湖 北 数值 4.63 8.74 3.61 6.71 2.32 地区就业人员劳动 生产率(万元/人) 位次 3 1 5 2 15 数值 0.27 0.4 0.46 0.36 0.40 亿元投资新增 gdp (亿元/亿元) 位次 28 16 12 20 18 数值 9.39 10.63 11.53 8.66 7.86 综合能耗产出率 (元千克标准 煤) 位次 10 5 4 14 16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6) 统计数据整理, 表 3-13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效益指标比较表(2006) 表 3-13 五省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效益指标比较表(2006) 北 京 上 海 广 东 天 津 湖 北 数值 7.36 10.48 4.57 8.36 2.36 地区就业人员劳动 生产率(万元/人) 位次 3 1 4 2 16 数值 0.29 0.3 0.53 0.35 0.34 亿元投资新增 gdp (亿元/亿元) 位次 24 21 1 14 16 数值 12.47 11.34 12.59 8.99 6.62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 千克标准煤) 位次 2 3 1 9 18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科技资料统计汇编(2007) 统计数据整理, 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效益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产出效益,还包括间接的给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1 社会带来的效益。从表 3-5 可以看出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在这方面的带动作用 还比较弱。 (1)地区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2005 年湖北此项指标居全国第 15 位,该 项指标数据仅为上海的 26.54%,2006 年此项指标数值比 05 年提升 1.72%,但位次下 降一位,居全国第 16 位,该项数据也只为上海的 22.52%; (2)亿元投资新增 gdp, 2005 年湖北居全国第 18 位,该项数据为广东的 86.95%,2006 年该项指标数值比 05 年下滑 15%,但位次上升 2 位,居全国第 16 位,其数据为广东的 64.15%; (3)综合 能耗产出率,2005 年湖北居全国第 16 位,该项数据为广东的 68.17%,2006 年此项 指标数值比 05 年下滑 15.78,位次也下降 2 位,居全国第 18 位,其数据为广东的 52.58%。 从以上各项指标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尽管近几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状况较好,与自身相比技术创新绩效有了较大提升, 但与北京、广东、上海等国内 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指标还偏低,无论是在 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投入还是在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方面都存在 着较大差距,这导致其技术创新产出与国内一流水准还有一段距离。而在当今“知 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创新绩效无疑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问题。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所存 在的高风险性、信息不对称性、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高 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资源有效配置,加之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及固有的国情特点和 企业特点,客观上要求政府在提升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程中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因此为了保证湖北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竞争 力,就需要从政府角度分析影响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高的因素,制定一 整套提升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府支持体系,提出相应的政府举措,充分发挥 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早日实现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2 4 影响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府因素 影响湖北省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府因素 4.1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激励性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激励性 税收优惠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给予特定的 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的税收激励和照顾措施。税收优惠的主要工具有税收豁免、 纳税扣除、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税率优惠、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准备金制度、 优惠退税等。税收优惠作为一种税收调节工具,是政府运用税收手段直接调节纳税 人的收入,间接影响纳税人的行为,进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实现政府调 控目标的活动。如果政府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针对适当的优惠对象,没有制定 适合的优惠项目,没有进行合理的优惠导向,那么这些政策对企业而言是缺乏足够 的激励性的。目前湖北省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1 税收优惠对象不规范税收优惠对象不规范 首先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针对企业整个技术创新过程而设计与此相对应 的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从发明设想到商业应用的持续、系统的过程,也是 一个多投入、复杂的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 了问题、任何一个投入要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的搁浅,甚至最后的失败。 目前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主要针对企业科研成果,着重针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阶段, 对具体研发项目、研究开发环节的关照不多,但科研开发的实践证明:其在实验室和 中间试验阶段风险较大,而收益甚少或根本没有收益,因而研发阶段也应该是政府 支持的重点。因此应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而对于提供创 新资金的投资者和相关的中介机构的优惠不够。比如对进行风险投资的投资者投资 于高科技企业所取得的股息、红利或分回利润要征税,适用的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3 累进税率,没有亏损前转和后转的优惠规定,这使得风险投资者在获得较高收益时, 要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而亏本时只能够完全自己承担,这就抑制了风险投资的积 极性。另外,即使对于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侧重于偏向 给予己经取得收益的优惠,对其间发生的可能的损失的弥补支持不够。因此无法有 效引导广大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不利于民间资本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加入。 4.1.2 税收优惠导向不合理 税收优惠导向不合理 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以区域性为主,产业性为辅, 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区内企业和区外企 业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不一样。当前湖北省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国家高科技园 区内的企业,规定经税务机关审核,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 术企业,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 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 2 年。按照规定,湖北省 13 个高新技术 开发区和产业园,只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襄樊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才能享受到这一主要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其余包括葛店开发区、黄石磁 湖开发区在内的 11 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均为省级开发区,尚且不能享受高新 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这种园区内外区别待遇的做法不仅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方面已经不能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首先,这种高新区内 外有别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有失税收公平的原则,而且弱化了税收手段在促进科技 进步方面的整体作用。其次,这会造成企业挤向开发区,甚至在开发区内“假注册” , 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违背了运用税收政策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初衷。再次,只要 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就能享受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只要一次认定, 一般就可终生享受优惠,致使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普通生产企业以及已经 不再符合高新技术认定条件的原高新技术企业,还在持续地享受税收优惠。相反某 些企业有利于科技进步的项目或行为却因为未被确认为高科技企业或未处于高新区 内而难以享受优惠。这就产生优惠政策缺位、错位、降低税收政策的效率,难以充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4 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 4.1.3 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税收优惠方式单一 税收优惠一般包括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种方式。直接优惠方式又包括税率式 优惠与税额式优惠,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减免税(如企业所得税的减 免), 是一种事后的利益让渡, 对引导企业事前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的作用较弱。 而间接优惠方式(税基式优惠)则侧重于税前优惠,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税基的减免。 如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对技术开发基金允许税前列支以 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措施来调低税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 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积极性,有助于事前满足企业研究开发主体的资金来源,充分 体现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意图,达到国家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目前湖北省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免税款、低税率等直接优惠方式为主,对加 速折旧、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间接优惠方式则运用不足。 4.1.4 税收优惠的税种设置缺乏协调性税收优惠的税种设置缺乏协调性 一是增值税的生产型模式基本抵消了优惠。我国实行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负 税款不予抵扣的生产型增值税。高新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当大,对该项 投资所负担的税额不予抵扣,不仅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而且使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大打折扣。此外,与其它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无形资产和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 往往占高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但这些投入并不能抵扣。这也导致了高技术 产业增值税负担偏重,增加了科技投入的负担,容易挫伤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 性。 二是所得税优惠缺乏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 要体现在所得税上,也就是针对企业收益给予免征、减征等直接优惠。我国允许研 发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 10%以上的盈利企业将研发费用按 150%比例做税前扣除,且 其 50%的超额扣除不应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 但是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游戏化营销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虚拟家装设计与空间预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动汽车快速换电部件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网红品牌全案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实践与成效评估报告: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001
- 2025年教育直播平台在线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报告
- 集团海外业务管理手册(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 高危儿培训计划和方案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肛肠科年度汇报总结
- 鸡蛋合作合同范本
-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2作文范文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学校生活指导老师面试问题
- 安防项目视频周界报警系统招投标书范本
- 烹饪概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