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模式的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management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production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duct innovation as well as process innovation modes candidate : wu zeng major : enterprise management supervisor : prof. zhilong ti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急切型企业选择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奋斗 1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型企业选择工艺创新;消沉型企业不创新。 weiss(2003)运用两阶段非合作博弈分析研究了竞争对在差异化市场中的产品 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竞争激烈和创新成本低的时候,企 业趋向于进行产品创新;而当市场竞争程度低的时候,则趋向于进行工艺创新。这 是因为这时进行新产品创新不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 (athey and schmutzler, 1995、 lambertini and orsini, 2000、 lambertini, 2003, 2004、 lin, 2004、mantovani, 2006) 也对垄断竞争的情况下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组合进 行了研究。abernathy and utterback (1982)认为不同的市场阶段,产品创新和工艺 创新的组合是不一样的。市场需求差异会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产生影响,企业可以 采取产品创新为主、工艺创新为主和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组合创新为主的不同创新 策略(adner, 2001)。kamien 扩大自由度对工艺创新有正的影响; 情感能力 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avermaete etal.(2004)对 177 个食品小 企业调查,确定了 4 种企业:非创新者、传统、跟随者、领引者。 采用多因素回归。 对劳动力技能、诀窍的投资、外部信息的利用等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和总经理的背景无关。创新企业有较高比例的技术人才, 有较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对诀窍的投入越高,对外界的联系越紧密,创新越 多。 pine etal. (1993)和其他的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重构他们的组织以便同时进 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文化差异对创新战略的影响 (albach,1994) 、 专利政策对创新战略的影响 eswaran (1996) 、zmud(1984) 建立了“推拉”理论对工艺创新的影响,尤其考察了高层 的态度和组织的接受程度对工艺创新的影响。 gupta etal.(1998)研究了工艺创新、产品差异化以及渠道结构在双寡头 duopoly 2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市场中的战略地位。该研究同时考虑了纵向和横向的组织关系,以及同时考虑了市 场结构和企业内部运作的共同作用。nile(1998) 研究了在半导体行业的工艺创新 和学习型组织的做法。该研究首先建立了学习曲线,然后用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数据 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学习改善制造业的业绩并不是扩大产量的外 生结果,而主要是受到在解决工程化的问题的活动中人力资源的系统分配的影响, 此外,在对新工艺的学习过程中起学习的性质也同对成熟工艺的学习有很大区别, 也反映了新工艺开发和工程化的环境的区别对新工艺应用结果的影响。pearce et al. (2004)分析了共同的愿景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团队的重要性。 6)知识管理对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必须依赖大量的知识基础,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研究技术创新的领域。 callois(2008)对工业集群的集中度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集中度越高,有利于工艺创新,因为有利于理解共同的技术问题,可以考虑 为固定的成本池。但是不利于产品创新,企业的区别越大,越有利于产品创新。 weitzman(1998)也对集群和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ornaghi(2006)通过对制造 业的实证研究对知识溢出(扩散)对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产品创新的技术扩散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大于工艺创新的技术扩散。 mansfield (1983)调查了几个行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阐明了技术变化对市场结 构的影响。levin and reiss (1988)建立了理论框架,研究了当技术机会不同时,企业 在面对不完全占有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时的创新决策。 khanna(1995) 、lambe and speckman, (1997)、karlsson(1997)认为企业间的 合作对技术创新的战略是有影响的。shanthi(2001)研究了特定的学习能力,知识 的范围,流程再造,资源获取,组织优化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影响。分析了知 识的三种特性(隐性-显性、系统-自发、复杂-简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产 品创新相关的知识是隐性、自发、简单的知识,与工艺创新的知识是显性、系统、 复杂的知识。 7)企业规模及性质和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 acs et al.(1991) 研究规模和创新的关系,但结论不确定。cohen (2)当核心技术平台动态变化时。核心 技术平台相对稳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往往是不完全同步,在不同的时间点, 在技术平台上交替成为瓶颈。在技术演进过程中存在“定型”和“二次定型” 。技术 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也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当核心技术平台动态变化时, 研究产品平台的演变速率和工艺平台变动的敏感性的概念。把 4 企业的核心技术平 台分为四个类型,化学制药,传统的机械,生物工程和电子行业。 组织、 管理、 资源、 策略、 环境和机会议题是成功创新管理的基础 (刘常勇, 2006) 。 张朗峰(2005)研究促进产品创新的创新文化与促进工艺创新文化的差异。得出这 样的结论:两类创新文化在四个维度(自由度、开放性、团队精神、领导与职业发展) 上有显著的差异。毕克新,刘玉红,孙金花(2009)的研究表明:产品创新和工艺 创新的协同发展程度直接反应制造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在促进制造企业在产 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必须提高财税政策水 平,加快人才培养,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改变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加强 创新过程中政策导向、社会服务,信息服务和宏观管理四个方面的管理。浙江大学 毕克新,孙德花,李柏洲(2008a)针对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不够匹配协调的现状,围绕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决策、实施、利益分配和 反馈等环节,构建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调机制,其中包括决策机制、合作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并对每一种机制进行了详细阐释。最后,以万向集团和 海尔集团为案例,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合作机制和补偿机制进行了实 证分析。 2.4 国内文献评述小结国内文献评述小结 技术创新的研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我国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始于 80 3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己取得累累硕果(陈晓田,杨列勋,1999) 。但对于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尤其是 2008 年以后哈 尔滨工业大学毕克新团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关系。使我国的 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关系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国内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 个方面: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匹配研究,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选择研究,创新 组织及文化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影响。对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匹配研究, 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 d- a- u 模型以及 3-i 模型。在产品创新与工艺 创新的选择研究方面,工艺技术的演进轨道、大规模定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创 新投入等关联因素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在创新组织及文化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 新的影响方面,学者研究了自由度、开放性、团队精神、领导与职业发展、政策导 向、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宏观管理、组织平台、决策机制、合作机制、利益 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等方面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关系的影响。可以看到国内的 研究同样没有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对创新战略的影响进行研究。 2.5 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由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以技术创新作为一个主体来研究,也 有很多学者对分别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进行研究。对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组 合研究相对较少。在组合研究中,研究影响企业选择产品创新或者工艺创新的因素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有代表性的研究是 bonanno 和 haworth (1998) 的对企业的 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强度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进行的研究,研究表明在 bertrand 和 cournot 的竞争中,高质量的企业趋于选择同样的创新模式(产品创新或者工艺创 新) ,如果有不同的选择,则在 bertrand 情况下趋于选择产品创新,而在 cournot 情 况下趋于选择工艺创新。低质量企业同样在二种竞争中趋于选择同样的创新模式, 如果有不同的选择,在 bertrand 情况下趋于选择工艺创新,而在 cournot 情况下趋于 选择产品创新。他们的研究是从企业获得盈利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企业在不 同的竞争条件下,采取哪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能使企业获得盈利最大化。完全理性的 企业趋向于采取盈利最大化的技术创新模式。在研究中没有考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的因素,因而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同一个企业在特定的竞争条件下会有选择不同的技 术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其次,作为完全理性的企业,会选择能够产生最大盈利的技 术创新模式。但实际过程中,企业选择怎样的技术创新模式、所选择的技术创新模 式对企业的盈利的贡献是怎样的并没有进行研究。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的理论体系中考虑技术创新能力,并对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以及技术创 新模式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进行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研究方向。 3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基于静态基于静态和动态和动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方法的创新模式选择模型双寡头博弈的均衡方法的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每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不同的。 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 象,对于相同的新产品开发,有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有些企业则只需很 小的投入。那么投入小的企业从新产品得到的收益也多,在极端情况下,当对新产 品的投入等于或者大于新产品产生的效益时,有理性的企业一般是不会进行产品开 发的,显然对新产品的投入产出能力会决定企业是否选择进行产品开发的投入,因 而会影响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对同样水平的新 产品开发投入会很少。因此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选择是有影响 的。bonanno 和 haworth (1998)的研究表明,对于高质量的企业,或者在 bertrand 和 cournot 情况下都选择同样的创新,或者如果有不同的选择,则在 bertrand 情况下选 择产品创新,而在 cournot 情况下会选择工艺创新。对于低质量的企业则正好相反。 bonanno 和 haworth 的研究说明了高质量企业和低质量企业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对 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选择的影响。但是没有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创新。 本章以 mussa and rosen(1978)纵向差异模型为基础,采用了 bonanno 和 haworth(1998)的关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反映企业产品创新能 力的产品创新成本指数的概念,推导出了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式,从而建立了企业 的创新能力,竞争强度以及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 3.1 理论框架理论框架 本模型所指的产品创新是指对产品的性能质量的改进,即仅考虑纵向产品差异。 基本理论模型采用的是 mussa 和 rosen(1978)纵向差异模型,以及 bonanno 和 haworth(1998)的理论工作。对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分析方法也是采用了 bonanno 和 haworth(1998)的思路,最后,本研究课题在模型中考虑创新能力的因素, 形成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和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的选择的理论模型。 3.1.1 mussa and rosen(1978)纵向差异模型)纵向差异模型 有 n 个消费者都有同样的收入 e,但是有不同的品味参数。每个消费者最多 3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买一个单位的产品,如果一个消费者不买产品,它的效用就等于它的收入 e,如果一 个具有参数消费者以价格p买了一个单位的质量为k的产品, 它的效用为e-p+k。 参数在(0,1)之间均布。对以每一个1 , 0x具有小于或等于 x 的参数的消费者数 量为 xn。我们考虑有两个企业的情况。企业 h 卖质量为 h k的产品,而企业 l 卖质 量为 l k的产品,这里有 h k l k0。 i p是企业 i 的价格(i=h,l),需求函数的推导: 0 代表没买东西或者购买低质量的产品的。则, 0 是下列方程的解: ll kpee 则 ll kp 0 让 1 代表买低质量产品和高质量产品的,则 1 是下面方程的解: ll kpee= hh kpee 则 lhlh kkpp 1 则(直接)需求函数为 n kk pp nppq lh lh lhh 11, 1 (3-1) n k p kk pp nppq l l lh lh lhl 01 , (3-2) 两个企业有不变的规模回报。因此,企业 i 有成本函数 iiii qcqc, i c0。还 假设, h c l c,最后还假设,当产品以成本价卖出,即 h p= h c和 l p= l c,需求是 正值, 。可以看到,当且仅当满足下面条件时,上述假设成立。 h k- l k h c- l c l k h c h k l c 逆需求函数(价格)可以下式表示( h q代表企业 h 的产量, l q代表企业 l 的产量) n qkqknk qqp llhhh lhh , (3-3) 3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n qqnk qqp lhl lhl )( , (3-4) 3.1.2 静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结果静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结果 bonanno 和 haworth (1998)考虑两种情况,bertrand 竞争(决策变量为价格) 和 cournot 竞争(决策变量为产量) ,分别用上标 b 和 c 表示。 在 bertrand 竞争时,均衡效益函数为: 2 2 2 2 4 222 , b h lh lhlh hllhhhlhh lhlh b h q n kk kkkk ckckckkkk ncckk (3-5) 2 2 2 2 4 2 , b l h lhl llhlh hllllhllh hlhlh b l q nk kkk kkkkk ckckckkkk nkcckk (3-6) 对于 cournot 竞争情形,均衡效益函数为: 2 2 2 4 22 , c h h lh lhlhh lhlh c h q n k kk cckkk ncckk (3-7) 2 2 2 4 2 , c l l llh hllhlh lhlh c l q n k kkk ckckkk ncckk (3-8) 3.1.3 动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动态双寡头博弈的均衡结果结果 在实际市场中,竞争的双方都是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来决定本企业的对策。即 博弈是动态的。假设较强的一方首先进行决策的选择,较弱的一方则根据较强的企 业的决策选择自己的决策。 1)stackelgerg(斯塔克博格)模型-动态的寡头市场产量模型。 假设市场上有两个厂商(一方较强,一方较弱) 。厂商的决策内容是产量。较强 的一方先进行选择,较弱的一方然后再进行选择。其他的决策空间、得益函数和信 息结构都和两寡头连续产量的古诺模型一样。假设较强的一方的产品质量高于较弱 的一方。较强的厂商用 h 表示,较弱的厂商用 l 表示。他们策略空间 h q和 l q都是 max , 0 q中的所有实数。 max q代表不至于使价格降到亏本的最大限度产量,或者是 该最大限度产量和厂商生产能力中较低的一个水平。mussa and rosen 推导的需求量 3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为 h q和 l q。 其表达式为公式 (3-1) 和 (3-2) , 价格 h p和 l p的表达式为 (3-3) 和 (3-4) 这时收益函数分别为: h llhhh hlh c h c n kqkqnk qqq, (3-9) l lhl llh c l c n qqnk qqq, (3-10) 上标 c 代表厂商之间进行增加产量的 cournot 竞争。 下面用逆推归纳法分析这个博弈,找它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先分析第二阶 段厂商 l 的决策。在第二阶段厂商 l 决策时,厂商 h 选择的 h q实际上已经决定了, 这时问题就变为 h q已知时,厂商 l 选择多大的 l q才能使 lh c l qq,最大。 让 lh c l qq,对 l q进行求导,并令其等于零,整理后得到: l hlll l k qkncnk q 2 厂商 h 知道 l 的这种思路,在选择 h q时,就知道 l 会按照上式来选择产量。 所以将上式代入 lh c h qq,得到: h hlhllh hlh c h c n qkkncnknk qqq 2 22 , 对 h q进行求导,并令其等于零,整理后得到: lh lhlh h kk cckk nq 22 22 (3-11) 代到 l q lhl lhllhllhl l kkk kckckckkk nq 24 242 2 (3-12) 这时的价格为: lh lhlllhlhhlhh lhh kk kckckkckckkk qqp 24 22444 , 22 (3-13) lh hlllhllhl lhl kk kcckckkkk qqp 24 4322 , 2 (3-14) 4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这时的收益为: 2 22 222222233 22 28 16884612 841642828 24 22444 22 22 lh hlhhhlhlllhlhlhl hhlhhhlhhlhlll lh h lh lhlllhlhhlhh lh lhlhc h kk kkckcckkckcckkkk kckckckckckckckk n c kk kckckkckckkk kk cckk n (3-15) 2 22222 23223223222233 22 216 16828817 425242164 24 4322 24 242 lhl hlhlh l h h lhhl l h l l h ll l hlh lhlh l lhl h hlllh l l l l lh hllllh l hl lhl lhllhl l hl c l kkk kkcckkckkckkckkckkc kcckkkkkkkckckckckckc n c kk kckckckkk kkk kckckckkk n (3-16) 2)动态的寡头市场价格模型 假设厂商的决策内容是价格。较强的一方先进行选择,较弱的一方然后再进行 选择。其他的决策空间、得益函数和信息结构都和两寡头连续产量的 bertrand 模型 一样。假设较强的一方的产品质量高于较弱的一方。较强的厂商用 h 表示,较弱的 厂商用 l 表示。他们策略空间 h p和 l p都是 min , 0 p中的所有实数。 min p代表不至 于使价格降到亏本的最低价格。价格表达式仍然采用(3-3)和(3-4) 。 效益函数为: lh lh hhlh b h kk pp cpnpp1, (3-17) l l lh lh lllh b l k p kk pp cpnpp, (3-18) 上标 b 代表厂商之间进行降低价格的 bertrand 竞争。 下面用逆推归纳法分析这个博弈,找它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先分析第二阶 段厂商 l 的决策。在第二阶段厂商 l 决策时,厂商 h 选择的 h p实际上已经决定了, 4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这时问题就变为 h p已知时,厂商 l 选择多大的 l p才能使 lh b l pp,最大。 让 lh b l pp,对 l p进行求导,并令其等于零,整理后得到: h hlhl l k kcpk p 2 厂商 h 知道 l 的这种思路,在选择 h p时,就知道 l 会按照上式来选择价格。 所以将上式代入 lh b h pp,得到: lhh hlhlhh hhlh b h kkk kcpkpk cpnpp 2 2 1, 对 h p进行求导,并令其等于零,整理后得到 lh lhhhhllhh h kk kckckckkk p 22 222 2 (3-19) 代入到 l p lhh lhlhllhhlhlhlh l kkk kkckckckkckkkk p 24 4222 2222 (3-20) 产量为 lhlhh hlhhllhlhlhhlhhl h lhh kkkkk kkckkckkkkkckckck nppq 24 426424 , 222223 (3-21) lhlhlh hlhhlhhllhlhlhl lhl kkkkkk kkckkckkckkkkkc nppq 24 23224 , 2222233 (3-22) 益为: lhlhh hlhlhlhlhlhhlh hlhhlhhlhhllhllhllhhl hlhlhlhhlhhhhlhlh b h kkkkk kkcckkcckkckkc kkckkckkckkckkckkckcc kkkkkkkckckckckck n 2 222222 3223222233 23324323243245 28 28612 420324128 41620816288 (3-23) 4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lhlhlh hlhlhlhlhlhl hlhhlhhlhhlhhlhhlhhll hllhllhllhllhlhlhlhl b l kkkkkk kkcckkcckkcc kkckkckkckkckkckkckkc kkckkckkckkckkkkkkkc n 22 23324 42232322243342322 423342534435252 216 62016 4441289 2412281648416 (3-24) 3.1.4 基于企业基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模型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模型 一般而言,产品创新与产生新产品和新服务有关,工艺创新与降低现有产品的 成本有关 (bonanno 和 haworth, 1998) 和上述模型一样, 我们认为产品创新是现有产 品质量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投入人力进行创新的工作,另一方面提 高产品质量一般需要添置一定的硬件设施以及其它的资源。复旦大学郭小川(1997) 引用美国学者斯托克的说法:在新的商业环境中,衡量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范型已 经从传统的“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多的价值”变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多、最 低成本的价值” 。在同样的时间创造相同的价值的前提条件下,成本越低,则创新能 力越强。毕克新,丁晓辉和冯英俊(2002)提出了工艺创新能力的侧度指标,一共 有七个,其中最基础的是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工资减少率、材料能源减少率、 废品的降低率、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都和降低成本紧密相关。也就是说,成 本降低越多,工艺创新能力越大。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产品创新能力越强,则提 高一定的产品质量所增加的成本越少。工艺创新能力越强,在一定阶段内,成本降 低越多。 1)产品创新能力 我们首先考虑高质量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情况。 设效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lhlhhh cckk, 当产品创新活动使 h k增加 h k时,产品质量提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使得产品的 单位成本提高 kh c。这时效益的增量可以表示为: lhlhlkhhlhhkh cckkccckkk, hh 下面讨论 h k和 kh c的关系 由效益函数表达式 lhlhhh cckk, 可以导出 4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llhhhh ckkcc, llhhhllhhhhh ckkcckkkcc, 该式表示的是当进行产品创新使得质量提高了 h k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投入 分摊到产品中的成本上升 h c,从而使得效益没有提高。我们称这时的 h c为临界 产品创新成本,用 h c来表示。 事实上,一般而言,当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时,产品质量提高 h k所创造的效益 和由此而造成的成本提高所降低的效益是不相等的,我们用下式表达产品创新成本: khhkh cc 0 kh 1。 我们称 kh 为产品创新成本指数。由该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到,如果 kh 等于 0 的时候,说明产品质量的提高没有使产品的成本上升,也可以说明产品创新达到了 最优化和最高效的效果,从而也可以说明该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非常强,能用最节 省资源的方法进行最大的创新,也就是用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反之,如果 等于 1 时,则产品创新就没有意义。因为这时产品创新的效益增加被成本增加所抵 消。也间接说明企业的产品创新在优化和效率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也说明企业的产 品创新能力不行。因此, kh 越小,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越强; kh 越大,则企业产 品创新能力越弱。 这时, h 可以表示为 lhlhlkhhhlhhkh cckkccckkk, , hh 2)工艺创新能力 同样也是先考虑高质量企业的情况 当工艺创新活动使 h c降低 h c时,效益的增量可以表示为: lhlhlhhlhch cckkccckk, hh 显然, h c大,则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强,反之,则弱。 3.2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 我们对工艺创新所创造的效益和产品创新所创造的效益进行比较,如果,工艺 4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创新所产生的效益高,则企业会有选择工艺创新的倾向和动力,反之则会选择产品 创新,我们用 ch ch 代表工艺创新所产生的效益,用 kh kh 代表产品创新所产生的效 益。将两者进行比较 当 ch ch kh kh 时, h 企业进行工艺创新 当 ch ch kh kh 时, h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 当 ch ch = kh kh 时, h 企业即可进行工艺创新,也可进行产品创新。 显然,这个选择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关,当然也和竞争激烈程度、企业的产品 质量的高低有关。 3.2.1 基于静态博弈结果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基于静态博弈结果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 先以高质量企业在 bertrand 竞争条件下和 cournot 竞争条件下为例,进行分析。 由公式(3-5)和(3-7)可以推导出成本的表达式: hl lhlhhlh lh b h b h kk ckkkkkk n kk c 2 224 2 2 42 h lh h c llh c h kk nk ckk c 设初始状态为 b h , c h , h k, l k, h c, l c。假设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产品质 量增加了 h k。由 h k可以算出 b h c*, b l c* h hl lhhlhhhhlhh lhh b h b h c kk ckkkkkkkkkk n kkk c 2 224 2 * h lhh hh c llhh c h c kkk kkn ckkk c 2 42 h * 4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将 h k, khhkh cc ,以及 b h , c h , h k, l k, h c, l c代入(1)和(3)中, 可以得到: 1 4 222 2 2 * 2 b hlhhlhh kh b hllhhkh b hhhlhhhh b h b kh kkkkkk ckckkckkkkkkk n 1 4 22 2 2 * c hlhh lkh c hlhhhh c h c kh kkk cckkkkk n 再假设,企业进行工艺创新,使得产品的单位成本下降了 h c。这时的效益增 量为: 1 4 222 2 2 2 b hlhlh hhllhhhhlhh b h b ch kkkk cckckcckkkk n 1 4 22 2 2 c hlh lhhlhh c h c ch kk ccckkk n 令 b h b kh = b h b ch , c h c kh = c h c ch 可以得到, h h k k , h h c c , kh 的关系,即: 0, kh h h h h b c c k k f 0, kh h h h h c c c k k f 满足上述两个关系式时,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企业的收益是相等的。 当 h h k k 大于 h h c c 时,说明对于同样的收益,企业需要更多的产品创新。显然这时企 业会首选工艺创新。相反,当 h h k k 小于 h h c c 时,说明对于同样的收益,企业需要更 多的工艺创新。那么这时企业会首选产品创新。显然这个关系式对于企业是否有倾 向选择工艺创新或者产品创新提供了一个判据,所以我们称这个公式为企业创新模 式的判据式。在此我们假设,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效率是相等的。stephanie 4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rosenkranz(2003)也作了同样的假设。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kh% ch% fb =( kh=0) fc =( kh=0) fb =( kh=0.12) fc =( kh=0.12) fb =( kh=0.2) fc =( kh=0.2) kh/kh= ch/ch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 h h k k % h h c c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kh% ch% fb =( kh=0) fc =( kh=0) fb =( kh=0.12) fc =( kh=0.12) fb =( kh=0.2) fc =( kh=0.2) kh/kh= ch/ch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 h h k k % h h c c 图 3-1 静态博弈均衡条件下高质量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 我们把 h h k k , h h c c 和 kh 的关系用图 3-1 来表示。横坐标表示 h h k k ,纵坐标 表示 h h c c 。给定不同的 kh 值,对应不同的曲线。该曲线我们称为企业创新模式的 判据曲线。图中的对角线代表对于相同的企业收益, h h k k 和 h h c c 相等。在该对角线 的上方的曲线,代表对于相同的企业收益, h h k k 小于 h h c c ,这时企业倾向于选择产 品创新。而在对角线的下方,代表对于相同的企业收益, h h k k 大于 h h c c ,这时,企 业倾向于选择工艺创新。 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也可以对低质量的企业进行分析,可以求出低质量企业 的创新模式的判据式,即 0, kl l l l b cl c k k f 0, kl l l l l c c c k k f 4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 l l k k , l l c c 和 kl 的关系用图来表示,见图 3-2。 从图 3-1 和图 3-2 中我们可以看到: 当产品创新成本指数 kh 或者 kl 比较小的时候,即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大 的时候,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向上移动。反之,当产品创新成本指数比较大的时候, 即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小的时候,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向下移动。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kl% cl% fb =( kl=0) fc =( kl=0) fb =( kl=0.06) fc =( kl=0.06) fb =( kl=0.12) fc =( kl=0.12) kh/kh= ch/ch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 cl cl % l l k k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kl% cl% fb =( kl=0) fc =( kl=0) fb =( kl=0.06) fc =( kl=0.06) fb =( kl=0.12) fc =( kl=0.12) kh/kh= ch/ch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kl% cl% fb =( kl=0) fc =( kl=0) fb =( kl=0.06) fc =( kl=0.06) fb =( kl=0.12) fc =( kl=0.12) kh/kh= ch/ch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kl% cl% fb =( kl=0) fc =( kl=0) fb =( kl=0.06) fc =( kl=0.06) fb =( kl=0.12) fc =( kl=0.12) kh/kh= ch/ch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 cl cl % l l k k 图 3-2 静态博弈均衡条件下低质量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 对于高质量的企业,对于相同的 kh ,在竞争相对激烈的 bertrand 竞争情况下, 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高于 cournot 竞争的情况。也就是说企业在 bertrand 情况下,更 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 对于高质量的企业,当 kh 等于零的时候,即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最大的时候, 无论在 bertrand 情况下, 或者是 cournot 情况下都会选择产品创新。 而当 kh 有所增 加时,设达到 ct kh 时,在本例中, ct kh =0.12 时,企业在 cournot 的情况下开始倾 向于选择工艺创新。这时,企业在 bertrand 情况下仍然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当企 业的产品创新能力继续下降时,设 kh 达到 bt kh 时,在本例中, bt kh =0.2 时,企 业在 bertrand 情况下也开始倾向于选择工艺创新。这时,企业无论在 bertrand 情况 4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下或者是 cournot 情况下都会选择工艺创新。 对于低质量的企业,对于相同的 kl ,在竞争相对缓和的 cournot 竞争情况下, 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高于 bertrand 竞争的情况。也就是说企业在 cournot 情况下,更 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 对于低质量的企业,当 kl 等于零的时候,即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最大的时候,无 论在 bertrand 情况下,或者是 cournot 情况下都会选择产品创新。而当 kl 有所增加 时,设达到 bt kl 时,在本例中, bt kl =0.06 时,企业在 bertrand 的情况下开始倾向 于选择工艺创新。这时,企业在 cournot 情况下仍然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当企业的 产品创新能力继续下降时,设 kl 达到 ct kl 时,在本例中, ct kl =0.12 时,企业在 cournot 情况下也开始倾向于选择工艺创新。这时,企业无论在 cournot 情况下或者 是 bertrand 情况下都会选择工艺创新。 3.2.2 基于动态博弈结果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基于动态博弈结果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 同静态博弈结果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选择的分析方法一样,采用动态博弈 效益均衡的结果进行分析。高质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的判据曲线见图 3-3 图 3-3 动态博弈均衡条件下高质量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 4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低质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的判据曲线见图 3-4 图 3-4 动态博弈均衡条件下低质量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 和静态博弈的趋势一样,对于高质量的企业,对于相同的 kh ,在竞争相对激 烈的 bertrand 竞争情况下,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高于 cournot 竞争的情况。也就是说 企业在 bertrand 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对于低质量的企业,对于相同的 kl ,在竞争相对缓和的 cournot 竞争情况下,创新模式的判据曲线高于 bertrand 竞 争的情况。也就是说企业在 cournot 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产品创新。 只是对产品创新能力的临界点有所区别。对于高质量的企业,当 kh 等于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储氢材料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激光头制造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釉膜电阻器、电位器制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在线学习服务师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版2025春新人音版艺术唱游音乐二年级上册(简谱)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乃哟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企业财务测试卷附答案
- 中医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仓管员专业试题及答案
- 机车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土壤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队委选拔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送气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企投资融资管理办法
- 水电站大坝安全现场检查技术规程 -DL-T 2204
- 采购电脑管理办法细则
- 中国阅兵仪式课件
- 中医特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 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单位自救和对事故单位
- 肺结核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