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南宋主佃关系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南宋主佃关系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南宋主佃关系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南宋主佃关系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南宋主佃关系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南宋主佃关系若干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在宋代,封建租佃制居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通过这一制度表现出来的土地所有 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主佃关系” 。南宋主佃关系是多方面的,单从其中的任 何一面去看都不能全面了解南宋农村生活的经济实况。 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看,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压迫占主流,两大阶层的贫富 不均现象确实存在。但具体到南宋租佃制下的主佃关系,并非如传统观点认为等级关系 逆转、主客关系加强。南宋主佃关系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民庶地主及开明士大夫意识到 主客之间的相互性,积极改善贫富不均的现象;设置义田、义庄制,体恤族人,实现同 宗族内的经济互助,减轻了农村中因经济利益产生的冲突,缓和了主佃双方的关系。这 些都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南宋主佃之间的关系。 传统观点上认为,封建地主对佃户会进行残酷的剥削,几乎剥夺了佃户全部的剩余 产品。 可是在实际上佃户可以在农忙之外通过多熟复种、 种植经济作物的措施以补己用, 这样佃户增加了自己所能占有的那部分剩余产品, 产生了名义地租率的高低与实际上剥 削程度的不同。 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得土地买卖频繁, 导致私有土地产权拥有者身份地位的不稳定。 佃户随着土地产权的转移而另谋其主, 所以地主与佃农的短暂结合, 人身依附势必松弛。 对此作些具体分析,从而再现主佃关系的另外一个侧面。 关键词 南宋 主佃关系 地租 人身依附关系 因素 abstract ii abstract in song dynasty, the feudal tenancy system reside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displays between the landholder and workers relations through this system, is called “the main tenant farmer to relat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main tenant farmer relations are various, list from any looks at the same time cannot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village life true economy. looking from the entir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dvancement, the landlord class occupies the mainstream to peasantrys exploitation oppression, two big social stratums rich and poor uneven phenomena exist truly, but makes concrete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enancy system under the main tenant farmer relates, like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 thought by no means the rank relations reverse, the hosts and visitors to relate strengthen. on the contrar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ime, the tenant farmer rented the tenancy right to obtain certain safeguard, they the independence strengthened in the production, had the change status possibility.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main tenant farmer relations are various, specially the people multitudious landlord and the enlightened literary intelligentsia realizes between hosts and visitors reciprocity, improves the rich and poor uneven phenomenon positively. the establishment field maintained for relief of needy clan members, the fields purchased by clan contributions for relief of poor clan members in former times system, shows solicitude for the clansman, realizes with patriarchal clans in economical cooperation, reduced the conflict which because in the countryside the economic interest produces, has relaxed the main tenant farmer both sides relations. these urge us to carefully examine betwee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main tenant farmers rel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 thought that the feudal landlord will carry on the brutal exploitation to the tenant farmer, has eliminated tenant farmers complete surplus product nearly. but in fact the tenant farmer may beside the busy farming season through the ripe multiple cropping, the planter industrial crop measure make up has used, such tenant farmer abstract iii increased that part of surplus products which one can hold, had the nominal land rent rate height with in fact to exploit the degree the difference. in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 thought that the feudal landlord will carry on the brutal exploitation to the tenant farmer, has eliminated tenant farmers complete surplus product nearly. but in fact the tenant farmer may beside the busy farming season through the ripe multiple cropping, the planter industrial crop measure make up has used, such tenant farmer increased that part of surplus products which one can hold, had the nominal land rent rate height with in fact to exploit the degree the difference. key words song dynasty main tenant relations rent dependence relation factor 绪 论 1 绪 论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在宋代,劳动力与地主土地结合的方式表现为“租佃制度” ,胡如雷先生讲到: “租 佃制是我国封建农民同地主土地结合的特定形式,对社会结构、产品分配等方面有重大 的作用和影响” 。租佃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封建地权,即土地归谁所有,而 地租则是地权的实现形式;另一个是基于实现封建地租的需要而产生的封建依附关系, 即人身依附关系及超经济强制。正是通过这一制度,表现出来的土地所有者与劳动者之 间的关系,称为“主佃关系” 。地租是维系主佃关系的经济纽带,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指 地主与佃农之间的贵贱等级关系和隶属关系, 超经济强制指佃农必须向地主服役交租及 其他形式的控制 。主佃关系作为生产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它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 了解南宋社会经济状况。 在宋代封建租佃制获得了大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 形成契约关系;客户已经有了迁徙自由等等,学术界对此研究成果颇丰。南宋王朝偏安 一隅,地域虽不及北宋疆域广大,但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江南东路、福建路濒 海地区经济在南宋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兼并盛行等构成南宋农村经济发展 的基本趋势, 主佃关系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历史现象: 用作救济贫苦人民之用的 “义田” 、 “义庄”频频出现;庶族地主发展;地权转移频繁与“随田佃客”的出现;实租与虚租 问题;所有权、占佃权、使用权分离与永佃制的发展,业食佃力的水利兴修惯例的形成; 佃农抗租斗争的发展等等。总而言之,主佃关系在南宋时期产生了一些新变化,故本文 在充分吸收学术界对宋代租佃关系研究成果的前提下, 意图探讨南宋主佃关系的若干重 要问题,以期更全面详实地了解南宋农村社会经济状况。 胡如雷: 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年。 李文治: 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二、研究现状 关于南宋主佃关系的研究,就目前所能考察的范围看,涉及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还是很多的,以下拟从产品分配及租佃形式、地租形态、佃户的身份地位、官田包佃这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对于产品分配及租佃形式的研究 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 一书中从方志材料入手,指出宋代的封建租佃制在广 大地区已取得主导地位,并在其发展中具备两个基本特征。 李春圃先生在宋代封建租佃制的几种形式 一文中论述了租佃制的两种实现方 式“合种”和“出租”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梁太济先生在两宋的租佃形式 中指出:分成租流行于南宋时淮南地区,经济 待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待开发地带,从地多人少、经济萧条等方面分析只能采取 分成的办法,并总结了租种具有的几个特征。 田泽滨先生的宋代的租佃关系 认为:宋代分成制实物租仍然是提供剩余劳动 的重要形式,但是迅速被定额制实物租所代替,并且提出定额制的流行,为地主阶级榨 取农民剩余劳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加速了佃农在经济上的两级分化。 2、 对于地租形态问题研究 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 一书中指出在两宋官租、私租有不断增重的趋势,地主 采取各种手段增租。重点论述了学田地租形态,指出学田租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 王曾瑜先生在宋朝阶级结构 一书中认为,农业社会地租额的多少,受农业劳 动生产率、田地的肥瘠、亩产量的高低等因素所制约。宋代定额租存在南北差别,分成 租分为低分成租和高分成租,即使在最发达的东南地区,定额租也未取代分成租。 杨际平先生在试论宋代官田的地租形态 一文从定额租和分成租的定义与特征 入手,逐一考察了官田的地租形态,认为宋代官田以定额租制为主,分成租为辅。 3、 对于佃农身份地位及佃农抗租斗争的研究 漆 侠: 宋代经济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 李春圃: 宋代封建租佃制的几种形式 , 宋史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梁太济: 两宋的租佃形式 , 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 年。 田泽滨: 宋代的租佃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年。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杨际平: 试论宋代官田的地租形态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0 年第 3 期。 绪 论 3 梁庚尧先生著南宋的农村经济 一书指出,从租课与佃权两个角度看,租课偏 重,佃户的佃权仍然缺乏完全的保障,南宋的租佃制度不利于佃户。 朱瑞熙先生在宋代客户法律地位再探讨 中认为,宋代佃客在法律上所处的地 位,经历了一个逐步明确,由地位较高到逐渐降低的历史过程。 郭东旭先生试论宋代乡村客户的法律地位 一文专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了宋代客 户的地位问题,他认为北宋大部分地区的客户法律地位相应的提高,南宋客户的法律地 位则迅速逆转。 日本学者周藤吉之先生的宋代佃户制 一文强调佃户对地主的隶属关系,最清 楚地表现在佃户没有移居自由,这种关系是以佃户在经济上对地主依存为前提的,但隶 属程度不及奴隶和佃仆。 关于佃农抗租问题,草野靖先生在宋代的顽佃抗租和佃户的法律身份 中指出 宋代农民的抗租斗争已与政府法律构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官府的私租减免令实际上赋予 了佃农抗租的法律依据,同时考察了佃户自主制的提高及其法律身份。 邢铁先生在宋代的耕牛出租与客户地位 一文认为:若从客户可以自由起移而 不再始终隶属于某一地主角度来看,认为宋代客户的人身依附关系确实较前减弱了,但 是以经济强制的加重为前提的。 陈乐素、王正平先生在宋代客户与士大夫 一文指出客户的身份地位可分为: 地客、佃客、浮客三种情况,宋代客户已经开始在土地、人身、法律方面减轻了对地主 的依附关系。 4、对于官田包佃问题的研究 官田包佃是宋代租佃制度发展的一大标志,曾琼碧先生在宋代租佃官田的“二地 主” 中对宋代租佃官田的二地主形式进行探讨。他认为有两种,一是“管佃” ,另一 梁庚尧: 南宋的农村经济 ,新星出版社,2006 年。 朱瑞熙: 宋代客户法律地位再探讨 , 河南大学学报 ,1987 年第 1 期。 郭东旭: 试论宋代乡村客户的法律地位 , 宋史研究论丛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 年。 【日】周藤吉之: 宋代佃户制 ,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五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 年。 【日】草野靖: 宋代的顽佃抗租和佃户的法律身份 ,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八卷, 中华书 局,1992 年。 邢 铁: 宋代的耕牛出租与客户地位 , 中国史研究 ,1985 年第 3 期。 陈乐素、王正平: 宋代客户与士大夫 , 求是集 ,1984 年。 曾琼碧: 宋代租佃官田的“二地主” , 中国史研究 ,1988 年第 2 期。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种是“包佃” ,指出宋代的“二地主”租佃官田,虽然有助于发展经济,松弛农村佃客 封建隶属关系,但总的说来是弊大于利。 关于“二地主”的历史作用,林甘泉先生的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 一书认为, 纯粹靠瓜分地租为主,而不参与生产过程的“二地主”只有消极作用。 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 中指出两浙等路封建租佃制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表 现在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佃客对租来的田地采取“立价交佃” 、 “随价 交佃”或者“资陪”的办法在佃客之间实现占佃权和使用权的转让。 王曾瑜先生在宋朝阶级结构 中指出宋代史料似无“永佃”一词,在民间租佃 关系中也看不到明清时代永佃权的现象,但在某些官田上有久佃的记录。同时指出南宋 腹地的佃农仍有较大程度的退佃自由。 总之,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南宋主佃关系的探讨有重大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既为 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积累,又提供了理论指导。总结这些成果,本文仅就学术 界研究不够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封建地主对佃户会进行残酷的剥 削,地租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达百分之六十、七十。实际上如何呢?在南宋东南 地区稻麦两熟制下,水田不收麦租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并且其他农作物麻、粟、豆、 麦之类也在不收租之列,这样实际的地租要比名义地租低,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之 一。传统观点认为,封建国家一般会站在封建地主阶级一边,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实 际上情况又如何呢?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从国家政 策及士大夫的议论中可见这一点。学术界在南宋佃户人身依附关系方面有加强说,佃户 的法律地位下降,可联系到法律执行过程中地主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本文拟以南宋为 研究范围,欲在南宋主佃关系实态研究、影响主佃关系的诸因素、地租率等方面进行探 讨,进而丰富主佃关系的研究,更全面地展现南宋时期农村经济状况。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 本论文主要运用传统史学的方法,并力图运用有关经济学的概念与原理分析问题, 力求更全面地揭示南宋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博弈,更真实地反映南宋农村社会经济的原 貌。 林甘泉: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漆 侠: 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绪 论 5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研究内容上,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南宋主佃关系,尤其是从影响主佃关系的诸 因素、地租率等方面的分析,是本文的新探讨。 二是本文结合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地主与佃农博弈、道义经济理论分析南 宋的佃农经济行为及其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展现主佃另一个侧面。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一章 南宋地主对佃农的剥削关系 封建租佃制关系是封建土地所有者与无地农民之间以契约形式表现出来的剥削关 系,这种剥削关系具体表现为收取地租。但主佃关系绝不仅仅是地租剥削关系。学术界 对租佃制的制度侧面已经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这里以地租剥削关系为主,从动态的角 度对与南宋主佃关系的实际状态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 主要有地租形态与地租率问 题,主佃之间的高利贷关系与庄干问题等。 第一节 地租剥削形态 地租是维系主佃关系的经济纽带, 是地主阶级把农民阶级的一部分收入据为己有来 维持生活的一种手段。它表面上是土地所有权的体现,实质上是对佃农的剥削。虽然有 多种剥削形式,但地租剥削无疑是主体的剥削关系。 作为一种在宋代社会生活中最为广泛、普遍的一种经济关系,各地区间呈现出不同 的地租形态:劳动地租、产品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其中最原始的地租形态是劳 动地租,亦称力役地租,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一书中谈到: “在以夔州路为中心 的、庄园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劳动地租占有相当的比重甚至占支配地位。 ” 作为 分配关系中的货币地租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比重很小, 所以我们将讨论重点放在占主导地 位的产品地租。 产品地租主要分为:分成租制和定额租制。王曾瑜先生曾讲到: “中国自秦汉而下 沿用的对分制,仍然是宋朝分成租最基本的形态,不论民田或官田,对分制是遍布各地 的” ,秦汉时期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这是最早对这一地租形态的解释。 在南宋,这种形式的产品分配方式还是常见的。洪迈曾说到: “今吾乡之俗,募人 耕田,十取其五” , “十分之中,以五输本田主,今吾乡俗正如此,目为主客分。 ”佃 农把生产物的五成、六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此外,还有一些主客四 漆 侠: 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390 页。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24-126 页。 (宋)王应麟: 玉海卷一百七十九汉田租 ,广陵书社,2003 年。 (宋)洪 迈: 容斋随笔卷四牛米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第 51 页。 (宋)洪 迈: 容斋随笔卷七田租轻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第 295-296 页。 第一章 南宋地主对佃农的剥削关系 7 六分和三七分、牛租的记载,漆侠先生和王曾瑜先生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官田上 也普遍采用对分制,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 年),主管营田的建康都督府于奏章中提到: “开垦荒闲田土,颇费工力,欲望将初年收成课子,且令官收四分,户收六分;次年以 后中停均分。 ” 乾道二年(1166 年), 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提举措置营田王宣建议: “初 开荒年,所收全给,次年依乡例主客减半输官,是十分止收二分半,第三年方依主客例 分收。 ” 淮南转运判官吕企中措置淮西屯田亦云: “屯田元是军人开垦,官给种子等, 所收花利,主客中半分受。 ” 这种分成租制是遍及南北的一项分配制度,按着宋末元初 熊禾的说法: “南北风气虽殊,大抵农户之食主租,已居其力之半。 ” 定额租大约脱胎于分成制,但与分成制不同的是:分成制每年按产量多少分配,主 客间的分成是固定的,但分配量则是随着产量的多少而波动着;定额租则是在地租确定 之后,地租总数量固定下来,在分配中不再因产量多少而波动。因此,这种地租也叫固 定地租,它必须是在产量较高较稳的条件下才能够发展起来。 周应合景定建康志 卷二三慈幼庄记: 本庄田地立为上中下三等收租。田上等每亩夏收小麦五斗四升军斗,秋纳 米七斗二升军斗;地上等夏纳小麦伍斗肆升军斗,秋纳豆五斗四升军斗; 田下等每亩夏纳小麦贰斗叁升肆合军斗,秋纳米贰斗柒升军斗;地下等每亩夏 纳小麦贰斗陆升陆合军斗,秋纳豆贰斗壹升陆合军斗。已上各系租户自出耕具 种粮,净纳租数,立为定额。 定额租与分成租比较是一种较先进的租佃形式,由于定额租外的产品归佃农所有, 并且佃农可以在农忙之外种植其他农作物以补己用, 所以这种租佃方式有利于增加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定额租的某些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不见得 在所有场合都优于分成租(下章中会具体讲到)。即使在宋代农业生产最发达的东南地 漆 侠: 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353-358 页;王曾瑜: 宋朝阶级 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24-126 页。 (清)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八, (北京)中华书局,1957 年(以下简称宋会要 ) ; (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 (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1988 年(以下简称系 年要录 ) 。 宋会要食货三之一五。 宋会要食货六三之一四九。 (宋)熊禾: 勿轩集卷一农桑辑要序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漆 侠: 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358 页。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区,定额租也未取代分成租, 两种租佃制度是同时存在的。 第二节 高利贷剥削 在宋朝,地主阶级约占全国总户数的百分之六、七,占有的土地却占全国土地的百 分之六、七十。 地主阶级内部由于经济力量的差异又有大地主、中等地主和小地主之 分。 地主阶级不只限于剥削地租,多数地主尤其是其中的大地主还凭借殷实的经济实 力,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另外,庄干的存在,成为大地主阶级主佃关系复杂化的表 现形式。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佃农生产与商业、高利贷资本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从主 家借债以完成再生产,是佃户的一个重要途径。 绍兴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都督行府言: “营田庄并已支给耕牛,借贷粮种,屋宇、农 具之类,将来收成合计五顷,所得子利,官中与客户中半均分” 这是一种生产性借贷。 地主往往利用高利贷关系,加强佃农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附程度。宋高宗至宋孝宗 时,浙西一带的惯例, “冬春之间,民户阙食,多诣富家借贷,每借一斗,限至秋成交 还,加数升或至一倍。 ” 南宋卫泾说: “豪民放债,乘民之急,或取息数倍八、九 月之交,农人有米,质债方急,富室邀以低价。 ” “十月以后,场圃一空,小民所有,悉 折而归大家。 ” 真德秀也说:“五等下户,才有寸土”, “当农事方兴之际,称贷富民, 出息数倍。 ” 这种情况下,地主通过借贷关系将佃农束缚于自己的田地上,其人身依附 关系加强。朱熹知南康军时出榜文说: “放债豪强之家,为缘旱伤,人无以偿,多被强 取去猪羊,以至入其家搜夺种子、豆、麦之类,及抑令将见住屋宇并桑园田地低价折还, 人无所归,遂至流移。 ” 作邑自箴卷九劝谕榜说: “豪横兼并之家放债,备取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27 页。 漆 侠: 宋代经济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266-267 页。 放高利贷者当然不止是大地主,也包括中小地主。但似乎大地主阶层对佃户的放贷更引宋代官府 及士大夫的关注,影响更大。 宋会要食货六十三。 宋会要食货六八之六五。 (宋)卫 泾: 后乐集卷十四上沈运使作宾书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真德秀: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申尚书省乞拨和籴米及回籴马谷状 ,四部丛刊 本。 (宋)朱 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别集卷九戒约上户体认本军宽恤小民 ,朱子全书本(陆) , 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5018 页。 第一章 南宋地主对佃农的剥削关系 9 利息,略无厌足。 ” 在“谷入主家之廪,利归质贷之人”的情势下, 农民生活可想而知,真德秀说: “下等农民之家,赁耕牛,买谷种,一切出于举债” 。 “夏田才种,则指为借贷之本以度 冬,秋田甫插,则倚为举债之资以度夏。 ” “及至秋成,不能尽偿,则又转息为本,其为 困苦,已不胜言” 。 这些实例中,虽然有些还难以断定就是佃农在借地主的债,但无疑 包括了这种类型的借贷。如真德秀所言“五等下户” ,便是半自耕农半佃农。 大学衍义 中所言“谷入主家之仓”更明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 高利贷资本诚为小农再生产所不可少,但在它的侵蚀下,佃农生活经常陷入悲惨境 地。范成大诗文中曾说: “垂成穑事哭艰难,半偿私债半输官。 ” “贫人一饱不可赊,官 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舂能几家” , 赵汝鐩诗说: “香穗垂头秋登场,官输私 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粃,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薝愁饿死。 ” 这都是描述了在借 贷关系下佃农悲惨艰难的生活。 以上所论述的高利贷虽然大部分可能是表现为一种生活借贷,但大体说来,对于佃 农延续再生产及生活来说, 无疑是需要的。 在国家赈贷及其他借贷不足以满足这种需求, 而刚从前代那种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经济力量尚薄弱的宋代佃农,要独立 面对市场经济,依赖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而且受到较高比率的剥削是必然的。但其 中那些过分高昂利率的剥削,则无疑是应该受到遣责的。 第三节 庄干问题 在宋朝地主阶级中,庄干是当时社会相当引人注目的群体。虽然它不属于户口分类 制度的一部分,但是作为当时地主与佃农之间的代理人,是我们研究主佃关系所不可忽 视的一方面。 庄干即: “幹人” ,文献记载中一般称为: “勾当人” 、 “幹仆”、 “家幹” 、 “管庄 (宋)李元弼: 作邑自箴卷九劝谕榜 ,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真德秀: 大学衍义卷二七田里戚休之实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真德秀: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六奏乞蠲阁夏税秋苗 , 奏乞倚阁第四等第五等人 户夏税 ,卷十申尚书省乞拨和籴米及回籴马谷状 ,四部丛刊本。 (宋)范成大: 石湖居士诗集卷二七秋日田园杂兴 ;卷三冬舂行 ,宋集珍本丛刊,第 四十八册,线装书局,2004 年。 (宋)赵汝鐩: 野谷诗稿卷一耕织叹 ,宋集珍本丛刊,第七十五册,线装书局,2004 年。 (宋)汪 藻: 靖康要录卷六靖康元年五月五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408 页。 (明)陶宗仪: 说郛卷九四厚德录 , (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涵芬楼本,1927 年。 (宋)洪 迈: 夷坚志戊卷三金山庙巫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1075 页。 (下同)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田人 ”等。这类人作为地主的奴仆,承揽主人的各种杂务。一般来说,官户和民户中 的大地主,更有条件和需要豢养干人,特别是一些地主寄居在城市,而田产却在乡下, 这些完全与生产脱离的地主,更需要人手去帮忙打理“内务” ,自然地这些“庄干” 、 “幹 人” 便成了地主的“代理人” 。而占田不多的中小地主,多是本人管理田产和催收地租 。 庄干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庄田,收取地租,兼并土地,承佃、承买官田,发放高利贷, 经营商业等事务。这里我们主要以干人替地主收取地租、兼并土地作为研究内容。 干人替地主收取地租是当时社会普遍的现象。如南宋宰相赵鼎的家训规定: “诸位 子弟不得于管田人处私取租课” , “每岁收索租课,预告报管田人,侯见本宅位子孙同签 头引,及主管宅库人亲身到彼,方得交付” 。 “吴兴乡俗,每租一斗为百有十二合, 田主取百有十,而榦仆得其二。榦人沈二八却用大斗量租米,所用斗为百二十合。 ” 另外,庄干还为主人兼并田地, “小民或有丘角之田,争相求售,无敢存留,否则 必有官户之榦人,或其宗族亲戚,并缘假借,以图影占。 ” “有纳粟得官,新赣县东尉 曾千龄者,本人家幹仆,天资狡险, ” “两乡几都之人,凡有膏腴之田地,富厚之财货” , 都被曾千龄及其榦人巧取豪夺, “兼并孤遗田产,吞并寺观财物,千龄资榦仆之力,榦 仆凭千龄之势,而人家物产,不归之千龄,则归之榦仆矣。 ” 另处,庄干有时还代地主去官府服役,有时因为主家权势极大,他们还有当官为吏 的机会。如宋宁宗嘉定时,沪州“令诸乡结甲,五家为一甲,家一丁,丁多之家二丁, 官户、秀才以榦人代 ” ,权臣韩侂胄, “其家僮仆及内侍,私名榦人,有官至大夫,职 为将领及御酒库等差遣。 ” 当然,庄干会千方百计借此机会为自己牟利,中饱私囊。如黄氏日抄记载: “府 第庄榦” ,对佃户“多取赢余” 。其次,上引材料中的吴兴某地主家的干人“沈二八” 宋会要食货十四之二十五。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400 页。 (宋)赵 鼎: 忠正德文集卷十家训笔录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洪 迈: 夷坚志补卷七沈二八主管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1610 页。 佚 名: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三限田论官品提举再判下乞照限田免役状 , (北京)中华书局, 1987 年。 (宋)黄 榦: 勉斋集卷二七申转运司为曾县尉不法豪横事 ,宋集珍本丛刊本第六十八册, 线装书局,2004 年。 (明)解缙等: 永乐大典卷二二一七沪州志 ,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年。 (明)杨士奇: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四卫泾奏,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第 2423 页。 (宋)黄 震: 黄氏日抄卷七十申提刑司乞免一路巡尉理索状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 第一章 南宋地主对佃农的剥削关系 11 不但可得地租一百一十二分之二,而且,自已还用大斗收租。 此外,在收租时庄干不但多收多要,而且对佃农多蛮横无理,甚至利用主家势力, 欺压佃农,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气焰十分嚣张。如有诗云: “豪家征敛纵狞隶,单巾 大帕如蛮兵。索钱沽酒不满欲,大者罗织小者惊。谷有扬簸实亦簸,巨斛凸概谋其赢。 ” 南宋权臣秦桧的幹人气焰嚣张, “水阳民李氏,陈氏有争讼,李氏为秦桧幹者,挟势力, 归曲于陈,陈翁死于狱 ” ,宋宁宗时,史弥远在建康府溧阳县相府有庄, “其厮役之大 者,曰都催,负势为暴。 ” 这些无疑都大大加剧了当时主佃关系的紧张。 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刘 黻: 蒙川先生遗稿卷二田家吟 ,宋集珍本丛刊本,第八十六册,线装书局,2004 年。 (宋)洪 迈: 夷坚支乙卷八陈李冤对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854 页。 (宋)刘 宰: 漫塘文集卷三一故溧阳县尉陈修职墓志铭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第二章 南宋佃农抗租斗争新探 佃农的抗租斗争是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在产品分配领域进行的斗争。 在租佃制 度下,地主将自己所有的土地出租给农民,收取地租,作为对土地所有权的报酬。很明 显,地主会千方百计的增加地租量,以维持其经济来源;相应的,佃农则尽可能地减少 交租额,这样就形成了地主与佃农之间利益的“博弈” 。这在南宋文献中记载很多,诸 如“顽户” 、 “顽佃” 、 “抵顽佃户” 、 “租佃顽恶” 、 “顽慢” 、 “顽民诬赖” 、 “负顽不还” 、 “恃 顽抵赖主家租米”等等不一而足。在封建租佃制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宋代,佃农开展了 多种形式的抗租斗争,反映到了南宋以后,佃农抗租斗争,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现 象。 关于宋代佃农抗租斗争问题,学术界已有了不少的研究,但还较笼统,且多从地主 阶级角度去考察。本章力图从地主与官府结合逼租、佃户抗租行为本身的自主性、普遍 性、规模扩大化以及地主、佃户、官府之间的斗争与博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论述抗租 斗争对于租佃制度变化暨历史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佃农抗租的形式 通过文献中史料记载,南宋佃农抗租斗争主要采取以下六种形式: 一、拖欠 拖欠行为是佃户抗租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佃户康一承佃寡妇阿沈的田地, “佃人 欺阿沈母女孤寡” ,拒绝纳大部分租米, “九年内,阿沈仅得租米十三石” 。 这便是属于 第一种 “硬抗” 行为。 南宋中期的叶适建议买田赡军, 提到:“或有抵顽佃户, 欠谷数多” 。 夷坚志补载某故事中的女主人“其父盖田仆也,负谷若干斛” 。以上材料中虽无 明显地记载用何种借口,但可以肯定的是都属于硬性地拒绝交足,甚至还想方设法以湿 米代干米缴纳, “田夫输租米多湿” 。 佚 名: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七阿沈高五二争租米 , (北京)中华书局,1987 年。 (宋)叶 适: 叶适集卷一六后总 , (北京)中华书局,1961 年,第 837 页。 (宋)洪 迈: 夷坚志补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1103 页。 (宋)胡 铨: 澹菴文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第二章 南宋佃农抗租斗争新探 13 宋孝宗时,湖州“土俗小民悍强,甚者数十人为朋,私为约,无得输主户租。 ” 佃 农这种以拖欠少交的办法,拒纳足额定额租或拒纳地租的现象已形成当时最为普遍,也 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抗租形式。不然怎么会出现“数十人私下约定不再输主户租” 的特 例?四如集记载:黄仲元于德祐乙亥(1275 年)赴任温州时,当地有的佃户已经二十 年不向主家纳租, “顽佃二十年不归田主之租” , 乾道三年(1163 年)九月, 臣僚言: “在 法品官之家,不得请佃官产今乃多用诡名冒占,有数十年不输颗粒者。 ” 可见,这 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 同样的,佃户拒不交租的事态已上诉到官府,高元常任“嘉兴丞,嘉兴剧县,令不 任事,则求持檄出旁郡,讼牒如山。 ” “先是佃户靳输主租,讼由此多” ,佃户不交租的 诉状很多,自他出任后“揭而书之曰: 田人田,啬其入,杖,且夺田民竟往偿,讼 于是衰” ,地主借助官府的强制势力对不交租的佃户采取“杖,且夺田”的措施,才 解决了佃农不交租的状况。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在绍兴府城东南二里有报恩寺, “自图籍 漫漶,农习为欺,虽丰富,租不实输,況凶年乎!官督所负,责之必偿,其嚚自若。以 故岁大減,圭撮丐粟以糊其口,僧徒病之。 ”当地的农民经常性的“图籍漫漶” , “租不 实输” ,以至遇凶年“其嚚自若” ,颇有一幅盛气凌人的气势。此后,在绍熙年间 (1190-1194),本寺主持长老惠公采取了以下措施: “属耕者与约,中分田租,吾与汝均, 汝不吾欺,吾不汝讼,欢如一家,兹为无穷之利。众曰唯唯。诚如师言。 ” 可以看出, 佃农的抗租行为使得长老不得不改变交租形式,将原来的交租形态改为“中分田租” , 约定“吾与汝均” ,期望“汝不吾欺,吾不汝讼” 。 一般认为,在分成租制下,地主收的地租量与土地收获丰歉成正比,所以在此种地 租形式下,地主若想尽可能多的收取地租,必须对佃农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做到事必 躬亲,且收租时要“临场监分” ;而定额租制下,地主对佃农的生产经营干预较少,佃 农只须在固定时间交纳约好的地租量,地主不必亲临监分。虽偶遇水旱灾害,地租量会 (宋)吕祖谦: 东莱吕太史文集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吕祖谦: 东莱吕太史文集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黄仲元: 四如集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会要食货六一之三七。 (宋)晁補之: 鸡肋集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袁 燮: 絜斋集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一定幅度的缩减,但从总体来看,地租额是固定的。所以与分成租制相比,地主采用 收定额租比收分成租更“明智”些。 结合报恩寺的收租状况,长老由收定额租改收分成租,说明在定额制下,地主对佃 农抗租行为已无可奈何,不得不又改为费时费力的分成租,认为“临场中分”比“交固 定额”更易于防止佃农交租时的隐瞒行为。可是在分成租制下,地主难道就能保证佃农 如实按收获量进行平分上交? 章甫诗曾说到: “今年惭愧好天色,飏稻得风尤省力,分时往往只论,主客四六 无偏颇。”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分成租往往须地主和农民对每块田地的收获物用竹或 木器分量,是相当麻烦的事。特别是在地主的田产多,而佃农承佃的地块颇为分散的情 况下,地主难于核实每块田地的收成和掌握分成。 作邑自箴有一则对佃户劝谕的 材料: “佃户勤强便足衣食,全藉主家照顾,不得瞒地利” 。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 可以用另一个角度看出:在分成租下,欺瞒地利、抗欠租的行为也是存在的。 实际上,在这种制度下,因佃农直接进行耕作,所以在交租前农民对农产品有一定 的掌控权。佃农利用这种优势,可以破坏地主的这种监督,他们总有办法使其不能知道 真实的生产情况,把一部分产量隐瞒下来保留给自己。综合以上材料,两种租佃形式都 不能避免地出现佃农的抗租行为,从反面说明了佃农抗租行为的普遍性。 二、借灾害减免令减租 农民实现减少交租数额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借官府制定的灾害减免法,免除一部分地 租。 北宋士大夫苏轼曾说: “民庶之间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 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 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告诫地主存恤佃客时,也出现过类似的说法: “水旱之年,察其 所亏,早为除减。 ” 封建政府鉴于在灾害之年优抚佃客, 减少佃农的生产负担, 所以颁布了灾害减免法。 (宋)章甫: 自鸣集巻二飏稻行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26 页。 佚 名: 作邑自箴 ,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苏轼: 东坡全集卷五十七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 14 (宋)袁采: 袁氏世范卷之下治家存恤佃客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年,第 150 页。 第二章 南宋佃农抗租斗争新探 15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诏: “灾伤之田,既放苗税,所有私租亦合依例放免。若田 主依前催理, 许租户越诉。 ” 这条诏令充分保障了农民在灾害之年享有私租减免的权利。 假如地主对此法律拒不执行,政府赋予了佃农上诉的权利。王曾瑜先生认为“这条诏令 不管实际执行状况如何,使灾年减租成为法律,这在中国古代尚无先例,并反映了灾年 减租的现象乃是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 那么佃农是怎么巧妙的借用此项法令达到减免地租的目的?据现有的材料可以看 出:当时地方官府一般“诉旱至八月三十日断限,九月方至地头检踏按视,若所诉系早 禾,则刈获已经多时,非惟田中无稼之可观,至于根查亦不复可得而见矣,于是将旱损 早田一切不复检踏黜放” ,佃农利用上报至官府到官府派人实地考察这段“时间差” , 因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